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東平縣旅游

梁子美神道碑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位于老湖鎮(zhèn)境內(nèi)梁氏墓群林門內(nèi)東側,為山東省重點保護文物。此碑刊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初一,螭首蚨座,通高7.5米,碑身高3.91米、寬1.6米、厚0.55米,額高1.7米、寬1.67米、厚0.7米。碑文正書,豎刻43行,滿行122字。梁子美卒后,其子梁揚祖請于朝廷,徽宗敕命立其神道碑,分別由太宰兼門下侍郎崇國公白時中、銀青光祿大夫少宰兼中書侍郎開國公李邦彥、通議大夫守尚書左丞開國侯趙野奉敕撰文、書丹、篆額,故稱為“三丞相碑”。

梁子美,字才甫,須昌今東平州城北門街人。是狀元梁顥的曾孫,由祖蔭恩補將侍郎,拜戶部尚書兼開封府尹、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鄆州、定州本路安撫使、安定郡開國公贈少保丞,歷四朝六十載,備得崇信。“共成大觀之治,功直道行而不墜山東之家法,士大夫以為信”,曾兩次知東平府。《宋史》載梁子美“有干才,然縱侈殘虐”。他在河北都轉運使時,私留漕錢,自己出緡錢三百萬購買女真珍珠獻于皇帝,致使“諸路漕臣進羨余,自子美始”。珍珠出自女真人,梁子美卻在契丹人集市上購買,契丹貪圖其利,-女真人捕獲海東青以求得珍珠,由此使女真、契丹生隙起禍,然而卻有利于宋朝統(tǒng)治。自梁子美始開先例,諸路漕臣相繼向皇帝進貢寶物,梁子美則“致位光顯”,拜為戶部尚書。政和年間,梁子美又任大名府知府。為討好皇帝,他把柳公權為某人書寫的德政磨掉,刻上宋徽宗御做《五禮新儀》。梁子美善于為官之道,多與朝中權臣相善,如李邦彥,“陰結蔡攸、梁師成等”。范仲淹的《過庭錄》中就記載“梁寬、梁子美,皆博學高才,受知五龍學,累從征辟,為上客”。梁子美致仕后建堂閣保藏皇帝所賜數(shù)百軸御詩書畫,徽宗親題榜曰“耆英”,并仿古人創(chuàng)“六老會”,延請親黨故人游樂賦詩。其為官之地,民眾曾為其立生祠,可見其治績。據(jù)考證,梁子美是《水滸傳》中大名府梁中書的原型,正史記載宋江聚義時他的確在大名府為官,當時做了許多善事,緝拿草寇,扶持農(nóng)事。他雖然對上迎合,但在當?shù)匕傩罩新曌u尚佳。羅貫中將他寫進《水滸傳》中,描寫的梁中書給蔡京送生辰綱是虛構故事情節(jié)。

該碑記載梁氏家族東原發(fā)跡及傳承世襲,碑文中提到梁氏族人多是高官顯貴。

此碑至今已近千年,因時間久遠,風雨剝蝕,膛右下角損毀九十余字,整篇碑文缺損一百一十九字,碑身數(shù)道裂痕,碑面稍有殘缺。

梁子美神道碑的撰文者白時中,進士及第,曾為同州儒學教授,后因事降知鄆州,官至太宰兼中書門下侍郎。書者李邦彥,大觀二年(1108年)進士第,官至少宰兼中書侍郎,號“浪子宰相”。篆額者趙野,政和進士,官至尚書左丞。此三人與張邦昌、王孝迪、蔡京等人相善。不因人廢字而言,碑中字體頗具柳骨顏筋之風,洋洋數(shù)千言,可謂文書俱佳。其下部水池形底座,上刻水浪紋及水獸紋,與泰安岱廟內(nèi)朝廷所立宣和碑相同,足見其規(guī)格之高。梁子美神道碑是研究梁氏家族重要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


>>黃石懸崖石窟造像及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