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薩罕鎮(zhèn) | 隸屬:英吉沙縣 |
區(qū)劃代碼:653123103 | 代碼前6位:653123 |
行政區(qū)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新Q |
長途區(qū)號:0998 | 郵政編碼:844000 |
轄區(qū)面積:約483.3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尤喀克塔格瓦孜村 | ~200 | 村莊 | 因所處峽口而得名塔格布格孜(后變音為塔格瓦孜)的上面而得名!坝葞烊账裢咦巍睂,意為“峽口的上部”![詳細] |
托萬塔瓦格村 | ~201 | 村莊 | “托萬塔格瓦孜”,意為峽口的下面,故名。…[詳細] |
尤喀克蘭干村 | ~202 | 村莊 | “尤庫日蘭干”,意為“驛站上部”,故名![詳細] |
托萬蘭干村 | ~203 | 村莊 | “托萬蘭干”,意思是“驛站之下”,故名![詳細] |
吐格曼艾日克村 | ~204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因本村的水渠自古以來就設(shè)有幾盤水磨,而得名。“吐格曼艾日克”,意為磨房渠。…[詳細] |
依砍庫勒村 | ~205 | 村莊 | 因從前該地有一條蒲草湖而得名,而得名!耙揽矌炖铡,意為蒲草湖![詳細] |
肖胡魯克村 | ~206 | 村莊 | 因從前該地野沙棗樹很多而得名!跋鹾豸斂恕保鉃橛泻芏嗲G棘![詳細] |
諾能阿依格村 | ~207 | 村莊 | 因本村為排堿,在村上部修建一渡槽而得名!爸Z能阿依格”,意思是“水槽下邊的村”![詳細] |
闊坦村 | ~208 | 村莊 | 從前此地是草灘,牧民再次圍了一個圈,因此而得名!伴熖勾濉,意為“欄圈”![詳細] |
阿恰勒村 | ~209 | 村莊 | 因闊坦村和庫木艾日克村的水渠到此分為兩叉口,故而得名!鞍⑶±铡保鉃椤安砜凇![詳細] |
賽喀甫村 | ~210 | 村莊 | 此地原是一片荒漠,有人在這里蓋了一間窩棚居住,故而得名!百惪ΩΑ,意為“荒漠上的窩棚”![詳細] |
喀合卡夏勒闊洪村 | ~211 | 村莊 | 因該地處在灘地邊沿,人們在此地種植瓜因缺水干枯而得名。“喀合夏勒闊洪”,意思“干枯的甜瓜”![詳細] |
依提帕克村 | ~212 | 村莊 | 因該地群眾團結(jié)友善、熱情好客而得名!耙捞崤量恕保鉃閳F結(jié)。…[詳細] |
鐵熱克阿勒迪村 | ~213 | 村莊 | 因本村前有一棵大楊樹而得名!拌F熱克阿勒迪村”,意思是“楊樹周圍的村子”![詳細] |
巴扎貝希村 | ~214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該地是薩罕鄉(xiāng)集市,而得名!鞍驮愊!,意為“集市周圍”![詳細] |
古麗巴格村 | ~215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古麗巴格村”,意為花園,故名。1950年屬薩罕區(qū)的阿克巴格鄉(xiāng)所轄,1958年屬薩罕公社的阿克巴格管理區(qū)所轄,1961年為薩罕公社十六大隊,1984年…[詳細] |
阿克巴格村 | ~216 | 村莊 | 因該地四周起白堿斑,故而得名。“阿克巴格”,意為“白堿地上的果園”![詳細] |
托格日艾日克村 | ~217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因本村的布局是從西到東,但水渠流向是從南往北而得名!巴懈袢瞻湛恕,意為“橫渠”![詳細] |
坎特艾日克村 | ~218 | 村莊 | 因本村水渠很多,所以命名為坎特艾日克村,故名!翱蔡匕湛恕,意為“村渠”。…[詳細] |
夏甫闊罕村 | ~219 | 村莊 | 因從前該地生長的水草很深,從外地遷來一個人,用水草搭了意見草棚,故得名。“夏甫闊罕”,意為“水草筑起來的堡壘”![詳細] |
阿熱蘭干村 | ~220 | 村莊 | “阿熱蘭干”,意思是中間的居住點,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薩罕,代熱合薩罕加依的簡稱,意為栽樹的地方;因薩罕鎮(zhèn)轄區(qū)栽種許多樹木,故名。
基本介紹:
薩罕鄉(xiāng)位于英吉沙縣以東13.7公里處,地理位置東經(jīng)76°19′,北緯38°56′,境內(nèi)海拔高度1264米,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東西長60公里, 南北寬約13公里,總面積為483.3平方公里;全鄉(xiāng)共有站、所、社、院25個,學(xué)校8所;所轄一個巴達木示范基地,21個行政村,101個村民小組,總 人口23100人,耕地面積36000畝。經(jīng)濟主要以種植業(yè)為主,以林養(yǎng)牧。種植農(nóng)業(yè)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油料、瓜果等。
薩罕鄉(xiāng)采用農(nóng)林間作的形式,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如今全鄉(xiāng)已形成了以色買提杏為主的32000多畝林果園,實現(xiàn)了上有果樹,下有小麥、棉花、油料、瓜果,形 成了立體種植模式;畜牧業(yè)發(fā)
歷史沿革:
民國二年(1913年),英吉沙設(shè)縣時,薩罕和英也爾為一個玉日西。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玉日西改設(shè)為區(qū),屬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實行保甲制時,薩罕為一個鄉(xiāng)。
1950年5月,廢除保甲制設(shè)區(qū)時,薩罕為縣第三區(qū)。
1958年8月,成立薩罕公社。
1961年11月,薩罕和英也爾分為兩個公社。
1966年,兩個公社重新合并為一個公社,更名為東方紅公社。
1970年,東方紅公社又分為兩個公社,即東方紅公
區(qū)劃:新疆·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薩罕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