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武漢市旅游

武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俄國領事館江岸區(qū)洞庭街90號建于?~1902年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一級)這是一幢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筑。4層磚混結構。主入口門斗居中,兩側各有一開間微微翹出。中部立柱大拱券門斗,平頂券拱門廊,兩側設汽車坡道,汽車可以開到門斗內。臨街外墻兩端向外伸展,動勢強烈。細部精美,橫向有規(guī)律地設置半圓券窗,窗間墻壁柱突出,強化了豎向線條,使建筑整體顯得穩(wěn)重大方。一二樓有立柱外廊,門窗全部是壁柱拱券式,外墻用水平線條式凹槽裝飾,增添了建筑的生動性�,F(xiàn)為洞庭一號酒店。俄國領事館舊址是“萬里茶道”在漢口的重要歷史遺存之一,對研究近代武漢歷史變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建筑形式對近代建筑研究亦有助益�!�[詳細]
  在漢口友益街尚德里2號(今為4號)。1926年10月——1927年7月,劉少奇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住房。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湖北省總工會的部分領導同志也在此居住過。故居系一幢20年代里弄式二層樓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約120平方米,磚木結構。大門為石框門,有天井、客廳;左右兩間房,每間20平方米。樓上房間布局與樓下一致。-住在大門右邊的樓上房間,他以中華全國總工會及湖北省總工會秘書長的身份在這里領導工人運動,并著有《工會代表會》等一系列中國工會建設的最早著作。……[詳細]
  清同治黃鶴樓銅頂:又名寶銅頂,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民主路56號黃鶴樓公園內,系同治七年(1868年)武昌府知府黃昌輔為重建黃鶴樓而下令鑄造的。銅頂為青銅鑄成,中空,頂高3.4米,底徑1.8米,壁厚4厘米,重約2噸。頂分為三部分,上層為寶瓶攢尖頂,中部為兩個球體疊加形成的葫蘆形,底部為蓮花寶座型,造型優(yōu)美。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遭火災,僅遺留此銅頂。清同治黃鶴樓銅頂造型精美,保存較好,是黃鶴樓幾經興廢的歷史見證,為研究黃鶴樓歷史和清代古建筑提供了重要參考�!�[詳細]
  武漢中共中央組織部舊址: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銘新街13號,該建筑1921年落成,為合院式住宅,磚木結構,建筑正立面寬約15米,進深約30米,立面對稱,建筑面積1022.4平方米。中共中央組織部遷漢后曾在此辦公。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工人和農民中發(fā)展黨員,壯大黨的隊伍。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事變前后,中央組織部進行了轉移疏散黨員干部的大量工作,為黨保留了寶貴的人才。武漢中共中央組織部舊址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在武漢的重要歷史遺存,對研究黨史、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具有較高價值�!�[詳細]
  武昌路隧道從閱馬場折向民主路,須穿過蛇山下的武昌洞,這段路叫武昌路。此洞開鑿的過程在首義公園內保存有一塊《開通蛇山洞路記》碑國有記載。由于蛇山橫貫城中,影響南北交通,因此由總兵張彪負責派遣3000士兵鑿石開路,打通蛇山,做工234天,修路170丈,在光緒30年(1904年)4月完工。民國初年,洞坍塌,后以鋼筋水泥取代原來的磚石進行修復,并加大了洞口,成為蛇山中段南北交通要道。洞上有黎元洪題寫的“武昌路”三個大字。……[詳細]
  卓刀泉起于東漢末年公元208年,蜀將關羽駐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北臨湖北武漢東湖風景區(qū),東倚伏虎山。寺廟大部分建筑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建筑大致為1916年重修。山門上刻有卓刀泉三字,進山門,為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為泉井;左右兩廂為禪堂。再進為正殿,供關羽塑像。廟前泉水淙淙,廟周古木森森,寧靜幽閑,別具山野情趣。景點位置武漢市洪山區(qū)卓刀泉北路東湖橋1號……[詳細]
  立興洋行漢口分行舊址位于江岸區(qū)沿江大道183號,時代為。屬東南亞殖民建筑風格,設計者是德國的石格司建筑事務所。其二三層的連續(xù)券柱式拱廊極為亮眼,上覆紅瓦大坡頂。瓦脊上對稱的兩個煙囪,很像是豎起的小狗耳朵。立興洋行由法國人立興于19世紀70年代在上海創(chuàng)辦,1895年在漢口開辦分行。主要從事芝麻、豬鬃、牛羊皮、桐油等土產的出口,德國鋼材、比利時玻璃、美國面粉的進口。還曾經涉足過代理法國郵船在漢的業(yè)務。在京廣鐵路未建成之前,長江輪運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1905年前后,立興洋行代理的法國東方輪船公司開辟了長江航線。洋行建筑是武漢近代建筑的主要類型,其風格樣式代表著近代建筑的主潮流。立興洋行是其中一例典……[詳細]
  卓刀泉北臨東湖風景區(qū),東倚伏虎山。相傳東漢末年,蜀將關羽駐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正殿,供關羽塑像。卓刀泉寺以關公文化為主題。寺很小,傳說關羽用刀在這挖了口井。卓刀泉寺距離虎泉很近,游玩后可以還去虎泉夜市吃飯,以小吃為主,若想吃點好的可以去虎泉創(chuàng)意坊。卓刀泉其西接桂子山,東倚伏虎山,處九嶺十八凹之間,是武昌城東古驛道隘口。東漢末年(公元208年),蜀將關羽駐兵于武昌伏虎山,傳因缺水,關羽以刀鑿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廟,名“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織的地方。清咸豐初,太平軍與清軍在此激戰(zhàn),使御泉寺建筑大部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卓刀泉寺建筑,是在19……[詳細]
  葉家田革命舊址位于黃陂區(qū)木蘭鄉(xiāng)富家寨村葉家田灣。葉家田灣(又稱袁家灣)是紅色革命根據(jù)地,位于黃陂區(qū)東北部山區(qū)的木蘭鄉(xiāng)境內,東接紅安縣,西望木蘭山,山水相依,風景幽深。在土地革命初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李先念13歲時拜師學徒的木匠師傅袁學福,就出生在葉家田灣。他就是從該灣一個木匠屋里踏上救國救民的迢迢征程�!�[詳細]
  金竹嶺遺址是1982年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的。金竹嶺遺址位于鄧家口鎮(zhèn)搪江村西北約400米處,面積約5000平方米,文化層約1.5米。金竹嶺遺址出土的文物有砂褐鼎足陶片、泥質灰陶籃紋罐陶片、泥灰繩紋黑陶片等,經鑒定均為新石器時代文物。1982年12月25日,金竹嶺遺址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勝利亭位于武昌紫陽公園內東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武昌首義的10月l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第一個國慶日.中華民國政府在首義之區(qū)的武昌舉行第一次國慶大典,會場設于辛亥首義烈士祠。為慶祝武昌首義成功和此次有意義的盛典,在此修建了勝利亭。亭內立一漢白玉石碑,上刻“民軍起義國慶碑”�!�[詳細]
  圣約瑟女子中學舊址江漢區(qū)自治街242號市19中建于1923~1925年市文物保護單位這幢建筑由意大利當時最著名的建筑師沙西設計。三段構圖,紅磚清水墻,窗戶上下墻面為粉白色,紅白相間,十分奪目。主建筑為磚木結構,對稱布局,地上4層(包括氣屋1屋),地下一層。立面構圖橫五縱三劃分,中部底層主入口有2柱門斗,上方是4柱空廊,柱為多立克式。屬文藝復興式建筑,幽雅而宏偉。屋頂為紅瓦鋪面。樓背為U形,兩側凸出部分為兩棟對稱的附樓,其四層部分為上收的梯形氣屋,三四層以窄條的窗形與一二層大窗相對,使建筑更顯活潑。教室寬大開闊,層高4米以上,玻璃門窗外還另安裝了百葉窗板。過道寬敞,最寬處超過4米,地面為水磨工藝……[詳細]
  漢口水塔江漢區(qū)中山大道539號建于1908~1909年市文物保護單位1906年,浙江商人宋煒臣邀集浙江、湖北、江西10名巨商在漢發(fā)起籌辦水電公司,取“水火既濟”之義,定名為“商辦漢鎮(zhèn)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1909年,漢口水塔建成,開始為城市提供自來水,供水人口約10萬,當時處于中國領先地位,也曾是武漢人的驕傲。漢口水塔由英國工程師穆爾設計,塔高41.3米,占地556平方米,時為漢口最高建筑。水塔主體作八卦式,即建筑平面為正八邊形,每邊外緣長8.2米,內緣長7.75米,西南突出部分為樓梯間。塔有6層(樓梯間7層,超出了主體),一至五層為房室,六層承放水箱。塔身外殼,第一層為花崗巖塊石壘砌,二層……[詳細]
  寶銅頂,即清同治黃鶴樓樓頂,陳設在黃鶴樓正東92米、白云閣以西185米處。寶銅頂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黃昌輔主持重建黃鶴樓時,為了和這座新修的名樓相匹配而下令鑄造的。銅頂為青銅鑄成,中空,頂高3.4米,底徑1.8米,壁厚4厘米,重約2噸。整個頂分為三部分,上端為寶瓶攢尖頂,中部呈兩個球體疊加形成的葫蘆型,底部為蓮花寶座型。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黃鶴樓遭火災,僅遺留此銅頂。從那時起,這個銅頂便長期被遺棄在蛇山上。1958年“全民大辦鋼鐵”時,古銅頂?shù)捻敿獗蝗饲玫�,�?jù)說是想把它拿去回爐煉鐵,后雖被有關部門追回,但銅頂已經損壞,難以接上。1981年,3名竊賊居然用鋼鋸將直……[詳細]
  郢州城亦稱郢城,位于武漢市武昌蛇山,南朝劉宋就三國孫權所建夏口城擴建而成,為其所置郢州州治。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劉駿把荊、湘、江、豫4州中的8郡劃出設置郢州,以削弱方鎮(zhèn)勢力,郢州州治即設在夏口城內。自劉宋以后,齊、梁、陳一直以此城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設江夏縣,鄂州治和江夏縣治都設在郢州城內。此后,鄂州、郢州的名稱雖幾經變更,但州治卻一直在郢州城內。自劉宋以后,齊、梁、陳一直以此城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設江夏縣,鄂州治和江夏縣治都設在郢州城內。此后,鄂州、郢州的名稱雖幾經變更,但州治卻一直在郢州城內。唐敬宗寶歷(公元825—827年)年間,牛僧儒任武昌軍節(jié)度使時,駐鄂州,改用磚筑……[詳細]
  盧立群(1904-1976),字龍驤。湖北紅安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參加北伐,追隨董必武投身革命。20世紀三十年代主持修建武昌蛇山首義公園,并以蛇山為中心建設了一大奠定武昌中心城區(qū)格局的工程項目。舊居位于武昌蛇山首義公園抱冰堂后,始建于1896年,20世紀80年代末拆除,隨著蛇山透綠工程建設,于2008年修復。為一棟中西合璧式一層平房,紅瓦灰磚,四周有架空層,外層有石質圍欄,周邊環(huán)境清幽�!�[詳細]
  紗帽山遺址面積約4000平方米,文化層l~3米。遺址于1984年8月在文物調查中被湖北省博物館發(fā)現(xiàn),湖北省及武漢市文物考古部門在紗帽山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fā)掘。紗帽山遺址經省、市文物考古部門鑒定為商周文化遺址�!�[詳細]
  武漢樊噲墓位于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龍泉山,時代為漢建,明遷建。1983年,武漢樊噲墓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師部舊址位于黃陂區(qū)木蘭鄉(xiāng)雨霖村,時代為1926年。1998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師部舊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漢神墩遺址位于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豹獬街九龍村馮家灣,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至西周。1988年,武漢神墩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