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紅色旅游景點
岳麓山在長沙市區(qū)之西,東臨湘江,面積約8平方公里,古人贊譽其“碧嶂屏開,秀如琢珠”。唐宋以來,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六朝羅漢松、唐宋銀杏、明清松樟相當著名;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岳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這里還葬有黃興、蔡鍔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滿山蔥綠、杜鵑(市花)怒放;夏日幽靜涼爽;秋天楓葉流丹,層林盡染;隆冬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四季風景宜人。岳麓書院在山之東麓,始建于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主講期間是全盛時期,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后又變成高等師范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xiàn)存古建筑尚有御書樓、文昌樓、半學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jīng)堂、自卑亭等,讓人緬懷書院輝煌歷史。岳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
[詳細] 楊開慧烈士紀念園位于長沙市東北部,地處長沙、平江、汨羅三縣交界的開慧鎮(zhèn),距離長沙市區(qū)約55公里,修建于1966年,現(xiàn)為副縣級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屬于長沙縣委管理的一級機構,承擔著文物保護、旅游開發(fā)、宣傳教育、對外接待等功能�,F(xiàn)由楊開慧烈士故居、楊開慧烈士陵園、楊開慧烈士生平事跡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200平方米。2009年5月開始免費開放,從1996年對外開放至今,共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達千余萬人次,2011年起年均接待人次在百萬以上。楊開慧故居是一座古老的土木結(jié)構平房,分別設楊開慧生平事跡陳列室和毛岸英生平事跡陳列室,1972年9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烈士陵園距故居約300米,主體占地4003平方米。墓穴上方有一座全黑磨光大理石貼面的巨型毛澤東手書金字《蝶……
[詳細] 毛主席有一首《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里所說的橘子洲就在長沙市區(qū)的湘江中心,是一個長約十華里的長島,是長沙市的重要名勝。橘子洲又稱橘洲、水陸洲,它位于長沙市區(qū)對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nèi)陸洲。綿延數(shù)十里,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被譽為“中國第一洲”形狀是一個長島,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間,湘江從旁邊緩緩流過,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huán)水,是長沙重要名勝之一。春天江鷗點點;夏秋林木蔥蘢;冬天又有瀟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1904年后,長沙辟為對外開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國領事館、長沙新關�,F(xiàn)在橘子洲上建有公園,里面種植著數(shù)千株桔樹,每當秋收時節(jié),桔樹上碩果累累,這時站在洲頭極目楚天,令人心曠神怡�!�
[詳細] --邦故居位于長沙市瀏陽市中和鎮(zhèn)蒼坊村敏溪河畔。故居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是-上五代祖父胡中泮所建。故居坐北朝南,呈倒凹字形布局,土木結(jié)構,小青瓦屋面,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計19間。為典型的瀏陽民居建筑風格。1915年11月20日,-出生于故居西側(cè)橫廳內(nèi)屋一間10多平方米的耳房里,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30年隨工農(nóng)紅軍走上革命道路,從此告別家鄉(xiāng),直至1963年元月,-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兼湘潭地委第一書記時,在回瀏陽農(nóng)村調(diào)查期間,才回故居住了一晚,并與當?shù)剜l(xiāng)親坐談,訪貧問苦。1985年,--邦的哥哥到北京去,告訴他祖居就要倒了,怎么辦?-說,年代久了,倒就讓它倒吧,外邊倒掉了,人就搬到里面去住。耀邦堅決反對修復故居。直到1995年2月,為紀念耀邦誕生80周年,瀏陽市委、市……
[詳細] 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舊居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八一路538號長沙市博物館內(nèi)。1921年秋至1923年4月,毛澤東、何叔衡等租用此地作為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機關秘密辦公地。1921年10月毛澤東在長沙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省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改為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轄湖南及江西萍鄉(xiāng)),區(qū)委機關仍設于此。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大力開展工人運動,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迅速發(fā)展。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4月,中共湘區(qū)委員會組織了粵漢鐵路、安源路礦、長沙泥木、水口山鉛鋅礦等十幾次工人大-斗爭,掀起了湘區(qū)工人斗爭高潮。1923年春,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派工人黨員到衡山縣岳北開展農(nóng)-動,到1923年,湘區(qū)有7個縣和地方建立了共產(chǎn)黨的組織,有15個……
[詳細]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位于長沙市瀏陽市文家市鎮(zhèn)人民路34號。1927年,當北伐戰(zhàn)爭順利向前發(fā)展的時候,各地的國民黨反動派紛紛叛變孫中山的“-”,并向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瘋狂地舉起屠刀,全國一片腥風血雨,而此時陳獨秀所推行的右傾機會主義更是為共產(chǎn)黨人自己的革命帶來巨大的損失。為了挽救革命成果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開展土地革命,中共中央緊急時候召開了“八七”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回到湖南改組省委和組織工農(nóng)革命軍。同年9月9日毛澤東組織和發(fā)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取得局部戰(zhàn)爭的勝利。9月19日各路起義軍部隊在文家市會師。當晚,毛澤東在里仁學校后棟教室主持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前敵委員會會議,主要討論起義部隊會師后進軍方向這一至關中國革命前途和道路的重大問題。前委書記毛澤東和師長余灑度……
[詳細] 劉少奇紀念館于1984年籌建,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共有8個展室、1個聲像廳和2個懷念亭,主體建筑3100平方米。全館陳列面積約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劉少奇生前使用過的遺物近800件。這些遺物中,有劉少奇生前用過的生活用品和辦公用品,有1961年5月回鄉(xiāng)考察時用過的草帽、眼鏡、公文包等。特別珍貴的有劉少奇赴蘇聯(lián)訪問時穿過的水獺皮大衣和用過的袖珍收音機,還有一對一直使用到逝世前的海綿枕頭。此外,尚有反映劉少奇生平業(yè)績的照片1000余張。館內(nèi)有大小模型4個,即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北方局舊址、鹽城新四軍軍部舊址、西柏坡舊址。復原陳列2個,即延安楊家?guī)X劉少奇所住窯洞、北京中南海福祿居劉少奇住室。還有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委托中共中央辦公廳移交給劉少奇紀念館的劉少奇生前閱讀批注過的……
[詳細] 湖南烈士公園位于市區(qū)東北部的瀏陽河畔,總面積153.3公頃,其中水域67.6公頃,現(xiàn)為全省最大的紀念性與游覽性相結(jié)合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由紀念區(qū)、游覽區(qū)兩部分組成。紀念區(qū)的蒼松翠柏之中聳立著58.7米高的烈士紀念塔,塔身鐫刻湖南烈士公園紀念碑題詞,為毛澤東主席手書。紀念堂內(nèi)陳列著全省10多萬先烈名錄和90多位烈士遺像。塔東側(cè)山丘上有仿宋長廊紀念亭與之呼應,莊嚴雄偉,瑰麗壯觀。游覽區(qū)叢林吐翠,曲徑通幽,年嘉湖更為游人所流連�;蚵接诤系睦葮颍蚍褐塾诤膷u四周,覽湖光山色之旖旎,盡情歸自然之雅興。近年來在公園東北角又建成湖南民俗村,占地5公頃,依山傍水,溝壑縱橫,瀑布跌宕。叢林中薈萃著土家、苗、侗、瑤、白、漢等民族的6個村寒。迷人的風景,精湛的建筑,奇特的風情,將游人帶入一個淳樸神奇的境地。湖……
[詳細] 愛晚亭原名紅葉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huán)山。該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取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意命名。亭子古樸典雅,亭內(nèi)金柱丹漆,四個翼角高翹,上面蓋著綠色的琉璃瓦。位于湖南長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風峽口上,清代乾隆年間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建造。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愛晚亭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huán)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后據(jù)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jié)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通高12米。內(nèi)金柱圓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
[詳細] 原國家副主席王震故居位于瀏陽市北盛鎮(zhèn)馬戰(zhàn)村,風景秀麗,九曲溪繞村而過,不遠處有楊梅嶺等山巒綿延起伏。故居為土木結(jié)構,面闊三間,后搭披棚作廚房等用。1908年4月王震誕生于此,1927年加入共產(chǎn)黨,1930年率部離鄉(xiāng),一生南征北戰(zhàn),1955年授上將銜,后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副主席等職,1993年逝世。故居始建于清末,坐南朝北,小青瓦,磚木結(jié)構。原為當?shù)刂辛⒕值墓�,后為王震同志的祖上租住�?908年4月11日王震同志出生于此。上世紀40年代毀于洪水,后來文物工作人員對故居地基進行挖掘保護,2007年進行了復原重建,現(xiàn)故居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計19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多次回鄉(xiāng),均下榻于此,房屋未作過大的修繕,如今四周新房群立,故居更顯陳舊簡陋。1994年王震故居列為瀏陽縣文物……
[詳細]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書院路356號。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學家張栻創(chuàng)辦的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湖南師范館,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國藩、黃興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蕭三等曾在此學習;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王季范、李達、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毛澤東曾在此學習、工作達八個春秋,在這里,毛澤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志向,完成了從學生、教員到職業(yè)革命家,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zhuǎn)變;在這里,毛澤東從事了建黨建團工作,并從這里走向黨的一大。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在一師一附小結(jié)成革命伴侶。校內(nèi)現(xiàn)存毛澤東青年時期革命活動紀念地14處,包括學校大禮堂、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寢室……
[詳細] 長沙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位于長沙市芙蓉區(qū)蔡鍔中路徐祠巷19號。1937年12月9日,徐特立、王凌波從延安抵達長沙,根據(jù)黨中央部署在長沙建立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徐特立任駐湘代表,王凌波任通訊處主任。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于這年年底在東長街(今蔡鍔中路)徐家祠堂公開掛牌辦公。次年2月,通訊處遷至壽星街2號。通訊處還在雅禮中學設立電臺,在長沙縣燕子窩陳家祠堂(今望城縣天頂鄉(xiāng)梅溪小學)開辟辦公地點。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建立以后,堅決貫徹執(zhí)行中共中央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協(xié)助省(工)委迅速恢復和發(fā)展黨的組織,培訓黨員骨干;組織群眾性抗日救亡團體,發(fā)動募集抗日物資;開展上層-工作,廣泛團結(jié)各階層抗日愛國人士,營救革命同志;輸送優(yōu)秀青年去延安等地,為動員湖南人民在黨的旗幟下組成廣泛抗日……
[詳細] 徐特立故居,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城東43公里處長沙縣江背鎮(zhèn)。為一所磚木結(jié)構的四合院式民居。始建年代待考。1914年改建,其后兩次擴建并多次維修。占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大門、過廳、庭院、上屋等,左右建廂房、雜屋。1916年,徐特立在此開設五美高級小學后,房舍除上屋東側(cè)及東廂房計九間留用外,其余均歸學校管理。故居原從東廂外院側(cè)門出入,院內(nèi)有水井一眼,檐下形成回廊,小青瓦屋面,方格窗向內(nèi)支撐。前臨田野,后靠小山,周圍松柏、香樟、翠竹環(huán)繞,十分幽雅。西側(cè)新建五美中學校舍和操坪,與之連成一體。1980年,故居修繕一新,并復原陳設有徐特立夫婦和徐乾以及教員陳昌、毛達恂等人的住房。徐特立故居位于長沙縣江背鎮(zhèn)特立村。為一所磚木結(jié)構的四合院式民居,是典型的清末南方四合院建筑……
[詳細] 紅一方面軍成立舊址李家大屋,位于瀏陽市永和鎮(zhèn)石江村大屋組。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年間,歷經(jīng)四載(1803—1806)而落成,建筑坐東朝西,磚木結(jié)構,封火墻,硬山頂,小青瓦,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兩側(cè)輔設廂房,內(nèi)置天井10余處,有大小房屋百余間,主體建筑西側(cè)50米處設槽門,四周筑三合土圍墻。原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現(xiàn)僅存主體建筑中棟部分。1930年8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與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紅三軍團在此會師,根據(jù)中央指示精神,兩軍整編成立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共四萬余人。毛澤東任前委書記兼總政委、中國工農(nóng)革命委員會主席,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滕代遠任副政委,朱云卿任參謀長,楊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湘東特委書記張啟龍和瀏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領導人及當?shù)厝罕姅?shù)千人出……
[詳細] 楊開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縣清泰鄉(xiāng)(今開慧鄉(xiāng))板倉。距長沙約70余公里。始建于清末,土木結(jié)構,蓋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護矮墻,形成院落。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棟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棟為雙面木門,中嵌木欄轉(zhuǎn)門;中棟有三級踏步上入過廳,門額懸掛“板倉”二字橫匾;后棟正中為堂屋,左右為住房。兩側(cè)廂房多作雜房、配房。棟棟之間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內(nèi)植桂花和女貞樹。院落西部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生在故居后進東頭北間。1966年11月維修后開放,并復原陳設了楊開慧住房、楊昌濟夫婦住房以及毛澤東、楊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繕時,在墻縫中發(fā)現(xiàn)有楊開慧1928年在家居住時所寫手稿信札多件。距故居右側(cè)300米處的棉花坡山頭上,建有楊……
[詳細] 青年毛澤東紀念館原名為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革命活動陳列館,籌建于上世紀60年代初,1963年正式對外開放。1969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后山妙高峰上建成一棟陳列館,后用作學校圖書館,現(xiàn)稱為火炬樓。2003年學校經(jīng)上級部門批準在學校舊址主體建筑內(nèi)對展室重新進行布展、擴建,并正式更名為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擴建后的展覽面積達1200平方米。青年毛澤東紀念館陳列莊重典雅、樸實大方。展出藏品129件套。2003年——2005年還參加了長沙市愛國主義教育聯(lián)展。截止到2009年,紀念館重要藏品有毛澤東親筆簽名的第一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2本,1913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章程》,1914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管理細則》,1915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職員學生一覽表》,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
[詳細] 許光達故居位于長沙市長沙縣黃興鎮(zhèn)光達村。許光達(1908-1969),原名德華,湖南長沙縣人。早年就讀長沙師范學校,參加-。1925年5月,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6年春,考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冬,轉(zhuǎn)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炮科學習。大革命失敗后,提前畢業(yè)從戎,隨南昌起義部隊參加了多次戰(zhàn)斗,身負重傷,與部隊失散。先后輾轉(zhuǎn)于上海、安徽、江蘇、河北、長沙等地,尋找黨組織。1929年7月經(jīng)安徽省委介紹到上海,參加了周恩來主持的軍事訓練班的學習后,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洪湖根據(jù)地。先后任紅6軍參謀長兼紅2縱隊政委、紅17師師長、紅8師師長等職,指揮了無數(shù)次戰(zhàn)斗,在應城之役中兩次身負重傷。1932年5月,中央決定他去蘇聯(lián)學習和治療。6月入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4年后又轉(zhuǎn)入東方大學……
[詳細] 宋任窮故居位于長沙市瀏陽市葛家鄉(xiāng)烏石龍村。宋任窮(1909-2005),原名松韻琴,又名宋紹梧,湖南瀏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青團,同年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時期任紅28軍政治委員,參加長征。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歷任冀魯豫軍區(qū)司令員,中央局組織部部長,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第二野戰(zhàn)軍第4兵團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書記,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干部部副部長,第二、第三機械工業(yè)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兼沈陽軍區(qū)第一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在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是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
[詳細] 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員會舊址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熙寧街三角塘28號。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共湖南地下黨最高領導機關在長沙的秘密據(jù)點。委員會成立于1942年12月,抗戰(zhàn)勝利后,機關據(jù)點遷駐長沙市區(qū)。1945年10月在長沙召開會議,研究恢復黨組織和重新進入城市開展工作等問題。委員會由書記周禮以及劉亞球、張春林、劉鼎組成。此后,周禮等在此居住工作。1946年冬,地下黨員湊集經(jīng)費,以周里夫人常杏云的名義和她的四姑合伙,修建了這棟帶鋪面的二層木樓,并在這里辦了“婦女縫紉合作社”,以作為省工委的秘密機關。省工委按照黨中央的地下黨工作方針,在湖南積極開展黨的各項工作。書記周里偕夫人常杏云以開縫紉鋪為掩護在此工作、居住至長沙和平解放。舊址系一棟板壁構成的兩層樓房,坐西朝東,上下正房各兩間,樓上東向……
[詳細] 瀏陽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舊址位于長沙市瀏陽市七寶山鄉(xiāng)獅子山村仙人廟。1930年4月12日至27日,瀏陽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在獅子山仙人廟舉行,全縣22個區(qū),180人參加大會。湘鄂贛特委和湘東特委王首道、潘心源、蔣長卿出席大會,大會主席團由張啟龍等組成。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于貫徹土地綱領、解決土地問題、擴大紅軍、加強肅反、鞏固蘇維埃政權、消滅盤踞在瀏陽的白軍、征收累進稅等問題的報告,并根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十大政綱》的精神,制定了瀏陽縣政綱20條。作出發(fā)動紅五月總暴-動、奪取縣城的決議。會議宣告成立瀏陽縣蘇維埃政府,選舉張啟龍、黃仁、李貞、何振吾等22人為執(zhí)行委員,推選張啟龍為主席。獅子山仙人廟舊址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由陳大真人廟和楊孝子廟合成,兩廟緊密相連,坐西朝東,辛山乙向,土木結(jié)……
[詳細]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