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寺北村 | 隸屬:大渠街道 |
區(qū)劃代碼:140802007200 | 代碼前6位:140802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qū)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寺北村原名“寺北曲村”。1965年社教運動中經(jīng)各方面建議,為了通信及群眾各方面的方便報上級批準更名為寺北村。寺北曲村的來歷:唐玄宗年間有一大將,名曲環(huán),安邑人,喜兵法,善騎射,天寶中從哥舒翰討吐蕃。授果毅別將、安系山反,守鄧州,與中將討史朝義平河北,大歷中數(shù)破吐蕃,威名大振,封晉昌郡王,卒司空。曲環(huán)為了福澤恩惠一方,弘揚佛法,看中了這塊靈地,貞元五年(789)年由陳、許等州節(jié)度史在這里建造一個15000多平米的宏偉古剎——“報國寺”請來了德高望重深通佛學醫(yī)學的一代高僧“泛舟禪師”(李治孫)二位結(jié)為摯友,形影不離,淡茶闊論天下事,各排兵馬好下棋,高僧棋藝高超,曲環(huán)總是敗局,后高僧將棋藝秘傳曲環(huán),為了交往便利,曲環(huán)就在報國寺北擇地而居,遷來了全家三百余口人,取名“寺北曲村”。
基本介紹:
寺北村位于運城市正西,距關公像-2公里處,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正西與龍居鎮(zhèn)、正南與西城辦交界。全村共有12個居民組,2980余口人,總面積7393.95畝,村里巷道整潔,村景怡人,過去農(nóng)民都以糧棉種植為主導產(chǎn)業(yè),近年來栽植了大面積的杏、桃、梨等經(jīng)濟作物,農(nóng)民收入顯著提高。
寺北村的來歷
寺北村,原名“寺北曲村”,65年社教運動中,書寫村名,經(jīng)各方面建議,為了通信及群眾各方面的方便,報上級批準更名為 “寺北村”。
唐玄宗年間有一大將,名曲環(huán),安邑人,喜兵法,善騎射,天寶中從哥舒翰討吐蕃。授果毅別將、安系山反,守鄧州,與中將討史朝義平河北;大歷中數(shù)破吐蕃,威名大振,封晉昌郡王,
歷史沿革:
1945年屬安邑縣四區(qū)羊馱寺治村;1947年屬安邑縣第一區(qū);1953年屬安邑縣姚家卓鄉(xiāng);1958年屬于運城公社大渠管理區(qū);1961年成立寺北生產(chǎn)大隊,屬于運城縣大渠人民公社;1984年7月,恢復鄉(xiāng)鎮(zhèn)建制,寺北生產(chǎn)大隊更名為寺北村民委員會,屬運城市(縣級)大渠鄉(xiāng);2000年,撤地設市,屬運城市鹽湖區(qū)大渠鄉(xiāng);2001年寺北村民委員會屬運城市鹽湖區(qū)大渠街道至今。
周邊相關:
寺北村附近有解州關帝廟、舜帝陵廟、運城鹽湖(中國死海)、鳳凰谷森林公園、運城九龍山自然風景區(qū)、南風廣場等旅游景點,有王過酥梨、運城鹽池大鹽、運城鹽池黑泥、糖豆角、黍面油糕、運城池鹽等特產(chǎn),有運城河東制鹽技藝、鹽湖龍燈舞、鳴條二月二四圣出巡古廟會、武氏中醫(yī)脾胃派療法、土布制作技藝、侯村花船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