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洪鎮(zhèn) | 隸屬:旬邑縣 |
區(qū)劃代碼:610429103 | 代碼前6位:610429 |
行政區(qū)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qū)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qū)面積:約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5萬人 |
人口密度:39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新昌村 | ~202 | 村莊 | 新昌村位于張洪鎮(zhèn)東部,彬旬路沿線,該村共3個村民小組,342戶,1407人,耕地面積2344畝,其中果園面積2192畝,2008年人均純收入2340元…[詳細] |
張洪村 | ~209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張洪鎮(zhèn)張洪村共有229戶、867口人,耕地1190畝,果園面積1182畝,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60元。今年,為了加快農民增收步伐,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詳細] |
陸家胡同村 | ~210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陸家胡同而得名陸家胡同大隊;1984年6月在政社分設時,又改稱為陸家胡同村民委員會![詳細] |
高坪村 | ~211 | 村莊 | 高坪村共4個村民小組,210戶,854口人,耕地面積2050畝,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68元。今年以來,該村黨支部、村委會把優(yōu)化人居環(huán)境,建設文…[詳細] |
慶豐村 | ~213 | 村莊 | 慶豐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315戶1160人,耕地面積1825畝,果園面積1790畝,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10元,收入主要來源于果業(yè)、畜牧業(yè),是…[詳細] |
秦家村 | ~217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取原鵬程秦家村的“鵬程”二字,故命名為鵬程大隊;1984年6月在政社分設時,又改稱為鵬程村民委員會。2005年鵬程村和鵬旗村合并為…[詳細] |
莊里村 | ~218 | 鎮(zhèn)中心區(qū)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地莊里村而得名莊里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莊里村民委員會![詳細] |
百子村 | ~219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百子村而得名百子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百子村民委員會![詳細] |
南頭村 | ~221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南頭村而得名南頭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南頭村民委員會![詳細] |
于家村 | ~223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于家村而得名于家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于家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上堡村 | ~224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村上堡村而得名上堡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上堡村民委員會![詳細] |
蒙家村 | ~226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蒙家村而得名蒙家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蒙家村民委員會![詳細] |
西頭村 | ~227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下西頭村而得名西頭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設立了西頭村民委員會![詳細] |
新豐村 | ~228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從新昌大隊分出,取豐收美好之意,故名新豐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又改稱為新豐村民委員會。…[詳細] |
趙家村 | ~229 | 村莊 | 下皇樓村轄6 個村民小組,398戶、1595 人,耕地面積2123畝,果園面積1977 畝,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240元。今年來該村以新村建設為…[詳細] |
孫家村 | ~230 | 村莊 | 于家莊村共三個村民小組,196戶,936人,耕地面積1104畝,該村主要產業(yè)以蘋果、烤煙為主,栽植蘋果620畝、烤煙370畝,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詳細] |
店子村 | ~231 | 村莊 | 產場村位于底廟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以東3.4公里處。該村共有429戶,1789口人,黨員23人,總耕地面積3228畝。以蘋果、烤煙為主導產業(yè),其中栽植蘋果78…[詳細] |
棗林子村 | ~232 | 村莊 | 棗林子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皇樓村 | ~233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上皇樓村而得名上皇樓大隊;1984年6月在政社分設時。又改建為上皇樓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下皇樓村 | ~234 | 村莊 | 到了北宋年間,從山西大槐樹移民于陜西涇陽縣云陽鎮(zhèn)北潘村的潘姓人,有一部分遷居到三星堡居住,將其改名為皇樓村,后又分為上皇樓村和下皇樓村。…[詳細] |
中街村 | ~235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地中街而得名中街大隊;1984年6月在政社分設時,又改稱為中街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北魏時為縣治所在地。元至元年間成村,名張空村。明代,選取洪武年號中的“洪”字,取吉祥洪大之意,更名張洪村。明代建鎮(zhèn)。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農業(yè)部認定張洪鎮(zhèn)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旬寶蘋果)。
2012年12月,環(huán)境保護部授予張洪鎮(zhèn)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稱號。
基本介紹:
旬邑縣轄鎮(zhèn)。1958年建張洪公社,1984年改鎮(zhèn)。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1.5萬。彬(縣)旬(邑)公路過境。轄新豐、新冒、府池、秦家屯莊、鵬程、鵬旗、上皇樓、下皇樓、北胡同、陸家胡同、張洪、中街、慶豐、高坪、郭家咀、官道咀、呦子咀17個村委會。工業(yè)有農機、化工等廠。農業(yè)主產小麥、玉米、蘋果。是縣西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
歷史沿革:
民國時旬邑縣政府曾駐此,是旬邑縣五大古鎮(zhèn)之一。
1950年,設立張洪區(qū),下轄張洪、東關、西北、南社、原底、瓦兒紅、皇樓、秦家八鄉(xiāng)。
1956年3月,設立張洪鄉(xiāng)。
1958年9月,張洪鄉(xiāng)、原底鄉(xiāng)、赤道鄉(xiāng)合并成立衛(wèi)星人民公社。
12月,旬邑縣并入邠縣后設立張洪管理區(qū),隸屬旬邑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旬邑縣制恢復后設立張洪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設立張洪鄉(xiāng),12月改為張洪鎮(zhèn)。
2011年,撤原底鄉(xiāng)并
旬邑縣海拔高,森林覆蓋率大,是蘋果生長的最佳生態(tài)區(qū)。由于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降水適宜,分布較均勻;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環(huán)境無污染,病蟲害危害輕,為生產優(yōu)質蘋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