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東營市 > 東營區(qū) > 牛莊鎮(zhèn) > 牛莊村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牛莊鎮(zhèn)牛莊村

[移動版]
地名:牛莊村隸屬:牛莊鎮(zhèn)
區(qū)劃代碼:370502102204代碼前6位:370502
行政級別:村車牌代碼:魯E
長途區(qū)號:0546 郵政編碼:257000
城鄉(xiāng)分類: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分類代碼:122

2018年12月,山東省文明委推選牛莊村為2018年度山東省省級文明村鎮(zhèn)。

牛莊村位于東營區(qū)南部,地處鎮(zhèn)政府機關駐地。牛莊村東臨省級一級骨干道路——辛河公路,西與解家村相連,北隔東隋村靠近打漁張引黃灌溉的主渠道——四干渠,南與褚家村接壤。這里商鋪、酒店、賓館林立,交通極為便利。起源于清嘉慶二年的牛莊大集,每逢“二·七”為交易日,這里商賈云集,是重要的商貿集散地。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清河區(qū)委于1941年春,在牛莊村建立廣北縣委和廣北行署;1943年2月,廣北行署改稱廣北縣抗日民主政府,機關駐地牛莊村;1957年,山東省始建渤海農墾局(原打漁張引黃灌溉局工程指揮部大院內),機關駐地牛莊村;1960年6月,墾利縣委機關由當時的友林公社遷入牛莊村,與渤海農墾局合署辦公。1961年9月,墾利縣委分設,縣委機關又遷回友林,渤海農墾局撤銷。1983年10月,東營市掛牌成立后,在牛莊村建立牛莊區(qū)委、區(qū)政府,機關駐地牛莊村。

【村名由來】牛莊村是一個以隋姓為主的村莊。據(jù)牛莊村《隋氏族譜》記載,隋氏始祖諱世紀,最先由河南省固始縣遷往山東省登州府棲霞縣蛇窩泊定居。隋氏四世祖諱寶,其胞弟諱安,均為金代地方官吏。元滅金以后,隋氏遂歸順元朝,其五世祖世昌為元朝統(tǒng)率軍隊的將領,他武藝高強,驍勇善戰(zhàn),在元朝發(fā)動的統(tǒng)一國家戰(zhàn)爭中,因為戰(zhàn)功卓著,被朝廷授予安遠大將軍,封為定海郡候,謚忠勇。其后,隋氏的六、七、八、九世祖皆為元朝將領,在元末曾奉命鎮(zhèn)守登州。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滅元建立明王朝后,曾屢派使臣苦口婆心勸說安遠大將軍隋世昌招安,但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教育根深蒂固的登州定?ず蛩迨啦,抱著“忠臣不保二主”的堅定信念,誓死不與朱元璋為伍。在多次勸降招安隋世昌無果的情況下,明太祖朱元璋遂派身為中山王的大元帥徐達率領明軍北伐攻占山東各州,至登州時卻累攻不克,徐達便于明洪武三年,趁年除夕之夜隋世昌城防松懈之機,以天空大雪飄飄,北風吼嘯作掩護,命令將士們一律身穿白色斗篷、頭戴白色帽子、騎著白色戰(zhàn)馬、手持白色刀槍劍戟,對登州定?ず虺欠礼v地發(fā)動突然襲擊,很快將登州城池攻破。明軍對淪陷后的登州城內官兵、百姓大肆屠戮,導致血流成河,隋氏先人大都罹難,僅僥幸逃出10余人,流落到山東各地。隋氏九世祖諱志遠,偷偷逃往樂安縣北隅近70華里處,棲身定居。隨著人口的不斷繁衍,立下北隋村,后改名叫東隋村。明天順五年(1436年)東隋村隋佐明、隋永興因到靠近東隋村的牛氏遺止上建房經(jīng)商做買賣,隨著家業(yè)不斷擴大,便在此定居。因原村系牛氏所立,故稱牛家莊。牛氏絕傳后,村名仍沿用牛家莊的叫法,后簡稱牛莊。牛莊村立村至今已有570多年歷史。為教育后人永遠記住明軍大元帥徐達率軍于洪武三年攻克登州城防,大肆戮殺隋氏先人之難這一不幸事件,至文革前期,居住在牛莊一帶的隋氏后裔過春節(jié)時仍不貼對聯(lián),以示對無辜罹難祖先的懷念之意。

【人口與姓氏】全村480戶群眾中,隋姓304戶,占大多數(shù),其次是郭、王、商、張、李、杜、馬、譚、賈、陳、柳等姓。

“廣興布店”一九四三年夏,時值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敵人對我廣北根據(jù)地進行了殘酷的經(jīng)濟-。企圖扼殺我抗日革命根據(jù)地于搖籃之中。為粉碎敵人的-陰謀,根據(jù)上級“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戰(zhàn)略方針,牛莊村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紡織合作社——“廣興布店”。它的任務是扶助群眾生產(chǎn),紡紗織布,供應軍需物資。

“廣興布店”創(chuàng)建初期,一無資金、二無設備,主要靠群眾集資經(jīng)營。由于群眾抗日熱情高漲,紛紛捐款入股。短短幾個月,就湊集股金五千余元。用這些股金買來棉花,發(fā)給社員,讓他們紡紗織布,每織24尺土布,合作社支付社員17斤糧食;每織一副裹腿,支付社員糧食4斤。合作社將收購的紡織品交給后勤部,用所得資金再購買棉花,供給群眾。這種供給群眾原料,推銷群眾產(chǎn)品的供銷合作,既解決了群眾生活困難,又支援了部隊的物資供應。

1945年召開了首屆社員代表大會,服務范圍逐步擴大,由單純供銷合作,增至購買運銷合作!皬V興布店”在膠東、掖縣設有轉運站,合作社所收購的棉花以及土產(chǎn)品由此轉銷,然后再購買一些火柴、煤油等生活用品,供給群眾。此后“廣興布店”成為龐大的生產(chǎn)合作機構,活動范圍越來越廣。公共機關入股者有18個單位,此外,還有44個縣個別入股。“廣興布店”設有五處分店,所有分店的管理和商品流通渠道均由“廣興布店”統(tǒng)一計劃,統(tǒng)一安排。各分店湊集的股金都交到“廣興布店”,由“廣興布店”填寫股票,各分店的紡織原料和工具,都到“廣興布店”提取。1946年,成立五個分社,獨立經(jīng)營!皬V興布店”改名為“廣興合作社”,一分社張家店村,改名為“廣裕合作社”;二分社燕兒口村改名為“廣豐合作社”;三分社辛店,改名為“廣信合作社”;四分社三岔村,改名為“廣源合作社”。有力地推動了生產(chǎn)的發(fā)展,調動了廣大群眾團結抗戰(zhàn)的積極性,為鞏固革命根據(jù)地,壯大武裝力量,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霸王鞭“寸子秧歌”牛莊村的霸王鞭“寸子秧歌”,是在清代民間流行的“踩寸子”秧歌舞的基礎上,揉進海陽秧歌的一些動作,運用部分武術-技巧,大膽取消了原先由黃傘領舞,只舞不唱的單一形式,改用霸王鞭領舞,邊唱小曲,邊扭秧歌,使其更加歡快火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牛莊村霸王鞭“寸子秧歌”的走場動作主要有“大套環(huán)”、“莢箔帳”、“雙穿插”、“剪子股”、“站四門”等十幾種花樣。主要唱曲有《一盤豬頭肉》、《姐兒歌》、《十問花兒開》、《唱十二月》、《-佳人》、《罵媒人》等。這些曲目都是自編自演,內容健康進步,積極向上,無處不帶有泥土的芳香。霸王鞭舞的牛莊“寸子秧歌”以獨具一格的形式,當年演紅了廣饒、博興等地,它為土地革命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動員參軍參戰(zhàn)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牛莊花燈鬧花牛燈是過去牛莊村民間慶祝新春佳節(jié)的一個必備節(jié)目。在牛莊村當時最為出名的花燈有四大家,他們分別是元吉號隋魁英扎的“跑馬燈”、“八仙過海燈”;隋樹梓扎的“嫦娥奔月燈”、“武松打虎燈”;隋正法扎的“西游記燈”、“水滸人物燈”、“豬八戒背媳婦燈”;隋樹真扎的“孫悟空棒打女妖精燈”和“二十四孝燈”。這些花燈形狀有八角的,有六角的,五顏六色真可謂絢麗多彩、巧奪天工,非常惹人喜愛。每逢春節(jié)期間,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紛紛趕往牛莊村觀燈,非常熱鬧。

牛莊村的花燈每年從正月初五至正月十六為巡回演出時間,臨演出前,全村男女老少紛紛聚集到關帝廟前燃放鞭炮,舉行花燈演出儀式。當時民間就曾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聽見鑼鼓點,放下筷子撂下碗”;“看見‘俺嫂那鞋’,牛莊的龍燈一定來!薄鞍成┠切敝傅木褪桥Gf村花燈演出隊領頭先鋒燈,也叫“信號燈”。這信號燈是用竹條扎殼,用色紙糊的一只小腳女人鞋式燈籠,沿邊繡有絢麗多彩的花草圖案,上寫“俺嫂那鞋”四個字,有一個英俊健壯的十四、五歲少年,手擎一根長七、八米的竹竿,挑著燈籠走在演出隊伍最前面。這名演員頭戴一個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臉譜,問不答,念無聲,非常惹人喜歡。

牛莊村附近有攬翠湖旅游度假區(qū)、龍居黃河森林旅游區(qū)、東營園博園、東營萬象游樂園、龍居黃河展區(qū)生態(tài)園華林莊園等旅游景點,有黃河口大閘蟹、麻灣西瓜、黃河口刀魚、史口燒雞三疣梭子蟹、龍居丸子等特產(chǎn),有史口羊肉湯曹文忠剪紙、龍居丸子制作技藝龍居的傳說、黃河口民間草編技藝鹽垛斗虎等民俗文化。


牛莊鎮(zhèn)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