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南州 > 共和縣 > 倒淌河鎮(zhèn)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倒淌河鎮(zhèn)隸屬共和縣
區(qū)劃代碼:632521101代碼前6位:632521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青
長途區(qū)號:0974 郵政編碼:813000
轄區(qū)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1萬人
人口密度:約5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9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倒淌河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因此地有倒淌河,河水自東向西流,故得名。…[詳細]
第二社區(qū)~002特殊區(qū)域
第二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qū)域![詳細]
哈乙亥村~200村莊
”哈乙亥“藏語,意為善良的父,因駐哈乙亥村而得名哈乙亥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次汗達哇村~201村莊
“次汗達哇”蒙古語,意為白嶺,故名。1949年解放后,屬千卜錄區(qū)拉乙亥麻鄉(xiāng),1956年屬千卜錄三鄉(xiāng),1959年屬尕海生產(chǎn)大隊,1960年始建為次汗達哇…[詳細]
拉乙亥麻村~202村莊
“拉乙亥麻”藏語,意為下渡口,故得名。1949年解放后建立拉乙亥麻鄉(xiāng),屬千卜錄區(qū),1956年改稱千卜錄區(qū)三鄉(xiāng),1958年并入倒淌河鎮(zhèn),1959年置尕![詳細]
元者村~203村莊
元者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東衛(wèi)村~204村莊
“東衛(wèi)”藏語,意為山坡面,故名。1949年解放后屬千卜錄區(qū)拉乙亥麻鄉(xiāng),1956年屬千卜錄三鄉(xiāng),1958年屬倒淌河鎮(zhèn),1960年建東衛(wèi)公社,1968年改…[詳細]
蒙古村~205村莊
蒙古村村民委員會以蒙古族聚居形成的村落,故得名。…[詳細]
黃科村~206村莊
“黃科”藏語,意為首領家族部落,故得名![詳細]
甲乙村~207村莊
“甲乙”藏語,意為美須,故得名。1949年解放后,建為甲乙鄉(xiāng),屬千卜錄區(qū),1956年以序數(shù)改稱二鄉(xiāng),1958年改稱海濱鄉(xiāng),1959年改制甲乙生產(chǎn)大隊,…[詳細]
黑科村~208村莊
“黑科”藏語,意為彭毛部落,故名。1949年解放后屬千卜錄區(qū)拉乙亥麻鄉(xiāng),1956年屬千卜錄區(qū)三鄉(xiāng),1958年屬倒淌河鎮(zhèn),1959年屬尕海生產(chǎn)大隊,19…[詳細]

地名由來:

因此地有倒淌河,河水至東向西流,故名。

基本介紹:

倒淌河鎮(zhèn)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44千米。人口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8%。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蒙古、東衛(wèi)、黑科、拉乙亥麻、次漢達哇、哈乙亥、甲乙、黃科、措卡、元者10個牧委會。1949年屬千卜錄區(qū),1956年設倒淌河鄉(xiāng),1958年改為倒淌河公社,1965年改為倒淌河鄉(xiāng)。2001年改設鎮(zhèn)。

文化旅游:

倒淌河

發(fā)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里,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見底,看上去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飄落

那亥烈遺址

那亥烈遺址位于共和縣倒淌河鎮(zhèn)蒙古村,類別為古遺址。那亥烈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將軍廟古城

將軍廟古城位于共和縣倒淌河鎮(zhèn)甲乙村與黃科村草山分界處,類別為古遺址。將軍廟古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共和黑古城

共和黑古城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zhèn)蒙古村,類別為古遺址。共和黑古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倒淌河鎮(zhèn),古稱“尉遲川”。

清道光年間,環(huán)湖八族之千卜錄族徙居。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共和縣后置千卜錄區(qū)。

1958年,撤區(qū)改置為倒淌河鄉(xiāng)。

1959年,改稱公社。

1960年,復鄉(xiāng),又改為倒淌河公社。

1984年,又復鄉(xiāng)。

2003年,撤鄉(xiāng)改鎮(zhèn)。


以下地名與倒淌河鎮(zhèn)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