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建昌縣 | 隸屬:葫蘆島市 |
區(qū)劃代碼:211422 | 代碼前6位:211422 |
行政區(qū)域:遼寧省 | 地理分區(qū):東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遼P |
長途區(qū)號:0429 | 郵政編碼:121500 |
轄區(qū)面積:約31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51.45萬人 |
人口密度:16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7個鎮(zhèn)、21個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
建昌鎮(zhèn) | 211422100 | 名稱來歷
偽康德七年(1940年),建昌縣與喀喇沁左旗合并,置喀喇沁左旗,建昌縣名廢。解放后,又恢復(fù)建昌縣,并在牤牛營子立街設(shè)鎮(zhèn),故此取名建昌鎮(zhèn)。
…[詳細(xì)] | |
八家子鎮(zhèn) | 211422101 | 92.6km2 | ●名稱來歷
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喀喇沁左旗王爺府派一名姓陳的扎蘭率八戶蒙民到此定居守邊,故而得名八家子。
●地理位置
八家子經(jīng)濟(jì)開發(fā)區(qū)…[詳細(xì)] |
喇嘛洞鎮(zhèn) | 211422102 | 喇麻洞系明正德二年有五名-來此居住在龍頭山石洞內(nèi),故得名-洞。
●地理位置
喇麻洞鎮(zhèn)地處建昌縣政府駐地南23公里處。大凌河沿西境…[詳細(xì)] | |
藥王廟鎮(zhèn) | 211422103 | 117km2 | 名稱來歷
清朝崇德年間,當(dāng)?shù)剡B年發(fā)生自然災(zāi)害,傳說供奉藥王孫思邈,能夠感動上帝,免除自然災(zāi)害。于是建廟朝拜藥王,由此得名藥王廟
●地理位置
藥王…[詳細(xì)] |
湯神廟鎮(zhèn) | 211422104 | 117.1km2 | 名稱來歷
據(jù)說很久以前,當(dāng)?shù)赜幸晃焕限r(nóng)在自家趟地時,趟出一座小佛爺塑像,當(dāng)?shù)厝司驮诖诵蘖艘蛔鶑R,把這座小佛爺像供在了里面,久而久之,當(dāng)?shù)厝司凸苓@個…[詳細(xì)] |
玲瓏塔鎮(zhèn) | 211422105 | 123.6km2 | 玲瓏塔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一位匠人在后山上用九塊石板砌成一座小玲瓏塔而得名。
●地理位置
玲瓏塔鎮(zhèn)座落在大黑山(白狼山)東麓。東經(jīng)119°…[詳細(xì)] |
大屯鎮(zhèn) | 211422106 | 169km2 | 大屯系清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六七三年),李姓來此定居,因村大人多而得名。
●地理位置
大屯鎮(zhèn)位于東經(jīng)119.523°、北緯37.3°,建昌縣東南部,…[詳細(xì)] |
牤牛營子鄉(xiāng) | 211422201 | 92km2 | “牤牛營子”是由滿語“莽努達(dá)萬拉”的近似音而得名,其含義為“王莊”。
●地理位置
牤牛營子鄉(xiāng)位于遼西走廊西側(cè)的大凌河上游,所轄18個行政村分布在大…[詳細(xì)] |
素珠營子鄉(xiāng) | 211422203 | 55.8km2 | 素珠營子是由蒙語“素珠乃拉”的近似音而得名!八刂椤睘楣倩菝,“乃拉”為營子,其含義是“素珠”首領(lǐng)居住的村莊。
●地理位置
素珠營子鄉(xiāng)位于建昌縣城…[詳細(xì)] |
石佛鄉(xiāng) | 211422204 | 74km2 | 石佛村分為東石佛和西石佛兩個自然屯,因村北群山形成一巨大臥佛造像,故得名。
●地理位置
石佛鄉(xiāng)位于縣政府駐地東5公里處,東經(jīng)119°52′,北緯4…[詳細(xì)] |
王寶營子鄉(xiāng) | 211422206 | 113.3km2 | 王寶營子鄉(xiāng)因清雍正8年(公元1730年)蒙古族辛姓名叫王寶的人來此定居而得名。
●地理位置
王寶營子鄉(xiāng)地處東經(jīng)119°26′至119°33′,北緯…[詳細(xì)] |
老大杖子鄉(xiāng) | 211422207 | 169km2 | 老大杖子鄉(xiāng)(LaodazhangziXiang)原名西湯溝,西湯溝鄉(xiāng)民國9年(1920年)成立,由于常有“達(dá)子”出沒,改為“老達(dá)子杖子鄉(xiāng)”,1981年…[詳細(xì)] |
要路溝鄉(xiāng) | 211422208 | 108km2 | 要路溝因地處交通要塞,四通八達(dá),又在兩條山脈中間的開闊地帶集屯而居,況戰(zhàn)略位置重要故而得名。
●地理位置
要路溝鄉(xiāng)位于建昌縣西部,距縣城五十公里,…[詳細(xì)] |
魏家?guī)X鄉(xiāng) | 211422209 | 100km2 | 名稱來歷
清乾隆四十三年,有魏賈兩姓在此嶺頭居住,得名魏賈嶺。偽滿時期修圍子寫門牌,賈姓人家已遷走,“賈”“家”音似,又因僅剩一戶姓魏人家,因而改名…[詳細(xì)] |
西堿廠鄉(xiāng) | 211422210 | 79km2 | 名稱來歷
清代天聰9年(公元1634年),蒙古族軍官“賀少軍”率部來此定居駐守邊關(guān),當(dāng)時此地是一片寬敞的堿地,經(jīng)常在此地射箭操練人馬,故稱箭場,后演…[詳細(xì)] |
頭道營子鄉(xiāng) | 211422211 | 56km2 | 頭道營子(Toudaoyingzi)系清天聰9年(1635年)蒙古人來此定居后,因是喀喇沁左旗西部蒙漢交界的第一個營子,故得名。
●地理位置
頭道…[詳細(xì)] |
新開嶺鄉(xiāng) | 211422212 | 99km2 | 素有“遼西山楂第一鄉(xiāng)”之稱的新開嶺鄉(xiāng)原名盤嶺,以前此嶺只能通過行人,后于清順治3年(1648)在此開一道通往河北、青龍干溝的大車路而得名。
●地理位…[詳細(xì)] |
賀杖子鄉(xiāng) | 211422213 | 62km2 | 賀杖子鄉(xiāng)在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賀姓人氏來此定居而得名。
●地理位置
賀杖子鄉(xiāng)位于建昌縣政府駐地建昌鎮(zhèn)南32.5公里外,北緯42°32′,…[詳細(xì)] |
養(yǎng)馬甸子鄉(xiāng) | 211422214 | 135km2 | 養(yǎng)馬甸子清初以前叫衙門甸子,清代皇上選秀女,當(dāng)?shù)乩虾录矣袀姑娘被選入宮,郝家從此成了皇親國戚,家道就日漸興旺起來,后來,這里就成了皇帝養(yǎng)御馬的地方,從…[詳細(xì)] |
和尚房子鄉(xiāng) | 211422215 | 108km2 | 名稱來歷
清乾隆年間,此地曾為修建增福寺的和尚修一座“和尚坊”,故得名。
●地理位置
和尚房子鄉(xiāng)位于建昌縣境南部,地處東經(jīng)119°48″,北…[詳細(xì)] |
楊樹灣子鄉(xiāng) | 211422218 | 116km2 | 楊樹灣子地處六股河一河灣處,有較大的楊樹林,因此而得名。
●地理位置
楊樹灣子鄉(xiāng)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19°12′47″、北緯40°24′3″。位于建昌…[詳細(xì)] |
黑山科鄉(xiāng) | 211422219 | 121km2 | 黑山科是由蒙語“碣石克”的近音而得名,“碣石克”原意是祿田,是蒙古王公賜給有功差人的土地。
●地理位置
黑山科鄉(xiāng)位于東經(jīng)119°56′50″,北緯…[詳細(xì)] |
雷家店鄉(xiāng) | 211422220 | 136.2km2 | 雷家店居民系滿族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滿族前來定居,原名菩薩廟(聖宗廟)。由于住民雷姓開設(shè)客店而逐漸演為雷家店。
●地理位置
雷家店鄉(xiāng)位于建昌…[詳細(xì)] |
小德營子鄉(xiāng) | 211422222 | 90km2 | 名稱來歷
清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因蒙古族人來此定居得名小德營子。“小德”是由蒙古語的近似音而來,愿意是“賢者”或“能者”的意思。
●地理位…[詳細(xì)] |
二道灣子蒙古族鄉(xiāng) | 211422223 | 二道灣子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蘇姓來此定居,因位于六股河北岸,由上游頭道灣子到此曲流為第二道大河灣處而得名。
●地理位置
二道灣子蒙古族…[詳細(xì)] | |
巴什罕鄉(xiāng) | 211422224 | 104km2 | 巴什罕是蒙語“保日罕”的近似音,“保日罕”原意為佛的意思,因該村蓮花池旁有塊花崗巖石,蒙古族人以為佛的化身,故稱“保日罕”。至今,蓮花池和石頭俱在。
…[詳細(xì)] |
娘娘廟鄉(xiāng) | 211422225 | 72km2 | 娘娘廟,因此村內(nèi)有一供奉著0娘娘的廟宇而得名。
●地理位置
娘娘廟鄉(xiāng)地理坐標(biāo)為東徑120°06′,北緯40°42′。位于建昌縣最東部,東與朝陽六家…[詳細(xì)] |
谷杖子鄉(xiāng) | 211422226 | 133km2 | 谷杖子系清乾隆元年谷姓來此定居,盛產(chǎn)谷子,加工小米譽(yù)為“黃金米”,清朝宮中貢品而得名。
●地理位置
谷杖子鄉(xiāng)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20°,北緯41°。鄉(xiāng)…[詳細(xì)] |
地名由來:
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shè)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稱建昌縣,當(dāng)是為存古而取建德、昌黎兩郡字頭,合并而得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置建昌縣,故治即今凌源縣。今建昌縣清為建昌縣地,1914年后為凌源縣地,1931年由凌源、朝陽二縣析置凌南縣,設(shè)治蟒牛營子。1949年改為建昌縣,仍以舊建昌縣為名。
榮譽(yù)排行:
2023年4月,建昌縣被推薦為2023年遼寧省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建昌縣人口數(shù)量為51.45萬人,位列葫蘆島市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遼寧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2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第995位。
2021年3月,建昌縣被推薦為2021年遼寧省化肥減量增效試點(diǎn)縣。
2020年7月,商務(wù)部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wù)進(jìn)農(nóng)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建昌縣入選。
2020年6月,建昌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hù)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冀熱遼片區(qū))。
2019年8月,緊密型縣域醫(yī)療衛(wèi)生共同體建設(shè)試點(diǎn)縣名單出爐,建昌縣榜上有名。
2019年3月,建昌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wù)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市、區(qū))名單。
基本介紹:
建昌位于遼寧省西南部,地處遼寧省和河北省交界處,南與河北省青龍縣和葫蘆島市綏中縣接壤,北靠朝陽市喀左、朝陽兩縣,東臨葫蘆島市興城、連山兩市區(qū),西與凌源毗鄰,是東北與關(guān)內(nèi)連接的交通要道之一。
建昌是革命老區(qū),遼西第-小組誕生在要路溝鄉(xiāng)大英溝,冀熱遼軍區(qū)司令員李運(yùn)昌、冀熱察軍區(qū)司令員段蘇權(quán)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經(jīng)在建昌這片土地上戰(zhàn)斗和工作過,為建昌的解放和革命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
建昌歷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距今1.6億年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和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山嘴子紅山文化遺址與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齊名;東大杖子戰(zhàn)國古
歷史沿革:
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時期建德、昌黎二郡的首字。
因北魏時,建昌受建德、昌黎二郡管轄,故取其二郡的首字為名。
1946年建昌得到徹底解放,1989年由朝陽市劃歸葫蘆島市(1994年之前為錦西市)管轄。
建昌夏、商、周時期,分別為冀州、幽州和燕國領(lǐng)域。
秦、漢時屬右北平郡。
漢末三國時期,嶺上地區(qū)屬鮮卑地,嶺下歸魏昌黎郡所轄。
晉代,嶺上歸鮮卑字文部所屬,東嶺下、南嶺下屬昌黎郡管轄。
南北朝時期屬建德郡管轄。
隋、唐時,
區(qū)劃: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