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泉寺位于三臺縣潼川鎮(zhèn)北泉路左側的長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無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經(jīng)隋,于唐初更名慧義寺,南宋易名護圣寺,因寺后山泉滴聲似琴,明朝萬歷時已稱琴泉寺。
從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閣,其布局嚴謹,宏偉精致,莊重典雅。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和民國所建,主體建筑由座西北朝東南的并排雙四合院相連而成,布局特別,處于歷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廂房。整個建筑面積1602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觀音殿。面闊三間14米,進深六間12.1米,建筑面積168.4平方米;前殿,帶山門,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闊五間18.9米,進深三間5.8米,建筑面積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內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終年不斷,主泉夏季如注甘涼,冬季涓涓溫甜,經(jīng)省檢驗為優(yōu)質礦泉。寺下山崖多摩崖造像,現(xiàn)存已知的有10龕700余尊。千佛巖右側有“-洞”二室。原為東漢崖墓,是唐代隱土越蕤隱居著書處。寺內有一尊清代鐵鑄仿唐觀音坐像,高1米,戴花冠,飾瓔珞,雙頜下垂,結吉祥印,結跏跌坐于蓮臺上。還有一通《摸魚兒》詞石刻碑,陰刻、楷書。寺內存有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的雙筍石,宋刻《顏氏干祿字書》,元代《趙府君墓碑》和明天順四年(1460年)的大銅鐘等文物。寺周古樹參天,山門前石徑兩旁兩棵銀杏圍抱近3米,遠望若巨傘兩柄。從寺院遠看城周,山巒滴翠,北塔東塔相對。下顧城廓,涪江凱江匯流環(huán)饒。琴泉寺依山傍水,風景獨好。1981年5月由三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6月,由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東起以現(xiàn)有上山道路西側堡坎線為界,其余三側以現(xiàn)有圍墻為界,另“琴臺勝境”向各側10米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山腳下水渠西岸,西至保護范圍向西擴20米,南至保護范圍向南擴20米沿琴泉勝景題刻北側至山下水渠,北至保護范圍向北擴20米,沿北側至山下水渠。
潼川鎮(zhèn):潼川鎮(zhèn)地處三臺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本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城市綿陽58公里,西離省會成都153公里,東距重慶300公里,幅員面積82平方公里,是歷代州、路、府、縣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鎮(zhèn)、劍南名都”的美譽,全鎮(zhèn)轄5個辦事處,30個行政村、10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1個蔬菜農(nóng)場,總人口13.9萬,財…… 潼川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