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國家板棗公園位于山西省稷山縣稷峰鎮(zhèn),地處晉南根祖文化森林旅游區(qū),這是山西省唯一的國家林木(花卉)專類公園。公園總面積1056.69公頃,板棗栽培面積974.58公頃,板棗林覆蓋率高達92.23%。園內保存著千年左右樹齡的古稀棗樹1萬7千余株,是全國唯一的“萬株千年”板棗古稀樹群;分布有5百年左右樹齡棗樹約5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最名貴的板棗園區(qū)。目前園內主要景點有
一、國家板棗公園入口(位于鐵路橋洞)鐵路橋洞上方,是“國家板棗公園”一行醒目大字,下面兩邊右側是一棵千年古棗樹造型,左側是一組稷王山山石造型。成熟的板棗,碩果滿枝,猶如點點繁星、串串瑪瑙,格外引人入勝,這組景觀形象地概括了稷山的鮮明特征,就是后稷故里,板棗之鄉(xiāng)。
二、大型浮雕《棗林贊歌》(位于加莊村西原六谷園里)國家板棗公園入口處標志工程建設,是大型墻體浮雕。由山西省雕塑家協會主持,制作安裝了大型浮雕《棗村贊歌》,該浮雕作品長45米,高9米,直觀形象地展示了稷山板棗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以及板棗傳統(tǒng)生產方式。這個景觀的設立,實現了從入口處到秋霞樓的點線連接,拉大了板棗公園旅游路線框架,成為國家板棗公園一個標志性建筑。
三、百棗嶺(位于公園入口處加莊村北溝嶺)這里精心栽培包括板棗馴化改良前的本地晉棗以及全國各地棗樹,以琳瑯滿目、風姿各異、品味不同的紅棗大觀園,呈現在游客面前。
四、春秋園(位于公園入口加莊地界)這里的棗樹老中青各個年齡段相濟共生,林密棗甜。置身其中,仿佛游走在歷史長廊,一覽人間春秋大書。
五、唐棗園(位于陶梁村東,核心景區(qū)入口)這里的千年古棗樹連片成林,搖曳多姿,里設石鋪通道、石桌、石凳,供人游賞憩息,盡情領略與大唐盛世同庚比肩的棗園滄桑。
六、貢棗園(位于唐棗園正北對面)稷山板棗最早在三國曹魏時代,被魏文帝曹丕指定為“御棗”,元朝時又被元世祖忽必烈列為貢棗,至明代將稷山板棗列為貢棗形成定例!柏晽棃@”即是明代稷山王指定的貢樹、貢戶所在,F今這里依然古樹茂盛,結棗繁多,全國各地不少游客在這里認領古樹,掛牌標志。
七、秋霞林(位于唐棗園以西)時代崇禎年間,韓城舉人薛一印擔任稷山知縣。他廣察縣情民風,關心百姓疾苦,尤其對發(fā)展板棗栽培十分重視,并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萬樹秋霞”。為紀念薛一印的政績,后人便將他當年游園吟詩的地方命名為“秋霞樓”。
八、開桿園(位于唐棗園以西、秋霞林一側)明代,朝廷一連封了八代凡216年的朱姓稷山王,專司監(jiān)督押運稷山板棗入貢晉京,并年年主持棗園開桿祭天儀式。這里的開桿園,即為當年場景,古風再現,令人神往。
九、清風園(位于唐棗園以北)清道光年間,陶梁村賢士李亢宗,聽說一村民好,-成性,將自家棗園典給他人。他便慷慨出資,幫該村民贖回棗園,并與村民共議鄉(xiāng)規(guī)民約,立碑戒,-,村風一新。后人感念李亢宗高風正氣,故將他當年出資贖回的這片棗園稱為“清風園”。
十、中斯友好園(位于板棗博物館以北)2016年,經北京靈光寺住持常藏大師引薦,斯里蘭卡共和國駐華大使帶領本國佛教高僧代表團專訪稷山板棗園,建立了中斯友好板棗園,并立碑紀念。
十一、“三北”紀念園(位于中斯友好園西南)2017年,全國“三北”工作會議期間,各地代表對稷山棗園生態(tài)林和經濟林綜合發(fā)展的經驗十分贊賞,專程參觀,并開辟三北紀念園。
十二、十國大使紀念園(位于三北紀念園旁邊)2017年,日本、德國等十國駐華大使、公使們,慕名來到稷山板棗園觀光品棗,留下深刻印象,為此,建立了“十國大使紀念園”。
十三、“時空隧道”(位于板棗博物館以西千年古樹保護區(qū)過道)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的8萬畝棗林中,至今猶有千年以上樹齡的老棗樹1萬多株,鋪天蓋地一望無際,原始自然,生態(tài)天成。穿行在棗林小道上,遠眺近望,可謂一樹一景,步移景變,讓人如進時空隧道,穿越千年滄桑,頓覺大千世界,風情萬種,天人合一,物我共語,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十四、豳風門(位于開桿園南側,通往博物館必經路口中)《詩經·豳風》曰:“八月剝棗,十月獲稻”,據歷史考古學家錢穆先生論斷:“豳”同“邠”,指汾河流域一帶,稷山也屬此地,用豳風為門,隱指此地通往板棗主產區(qū),公園核心景區(qū)。
十五、甘棠井(位于貢棗園中)甘棠,即棠梨!对娊洝ぶ苣稀じ侍摹芬辉娭,用“甘棠”一詞,頌揚離去的地方官愛民德政。明代萬歷年間,稷山知縣劉三錫,在此破皇禁而鑿水井,使當地棗園旱狀頓解,村民受惠。百姓們舊稱此為“貢園井”,到了崇禎年間,知縣薛一印為紀念劉三錫愛民惠政,特將此井建亭立碑,改名“甘棠井”。這里至今可以再現古代棗農汲水澆園情景,將板棗傳統(tǒng)生產方式演繹得淋漓盡致。
十六、公道井(位于開桿園東南側)此井由于靠近路邊,緊挨村口,行人常常路過,汲水解渴。于是便成了陶梁村人聚集議事評論的地方,久傳一句話:“公道不公道,井口見分曉”。村風民俗,在這里自有評論;家長里短,在這里自有公斷。
十七、嘉豐井(位于公道井以北不遠處)這是陶梁村村民年年在莊稼豐收、板棗成熟之后,春節(jié)期間敲鑼打鼓,祭天慶豐的出發(fā)地。
十八、攬月亭(位于三北園以東)此地在板棗公園里居高臨下,觀近望遠,可在夜間登亭攬月,暢懷盡抒棗林美景,盡情吮吸棗果甜香。
十九、選貢臺(位于貢棗園內,甘棠井亭以西)這是當年專為稷山王監(jiān)選貢棗之“特區(qū)”——在一棵遭受雷擊猶生機勃然的千年古棗樹下,稷山王端坐王椅,對面平臺上,晾曬著剛從開桿園摘的鮮板棗,攤在竹箔或竹籃,供王爺屬下指揮貢戶精心挑選上等好棗,以作貢品。
二十、“戒青”石(位于開桿園內)很早以前,稷山棗區(qū)老農們,對一些人不顧農時節(jié)令而隨意踩青苗、摘青棗的行為,就用了一個只有讀音而無文字的口語稱之為“qie”,到了清代道光年間,陶梁村鄉(xiāng)賢李亢宗特意按音造字,并刻石作為標記,勸導人們“qie”苗勿踩,qie棗勿摘,qie貨勿惹,后人稱此為“戒青石”。
二十一、特異古樹(間生于各個棗園中)△兄弟樹——狀似兄弟親密無間,摩肩搭臂。紀念清代康熙年間萬里尋弟的吳城村人吳紹先及兄弟三人!鲯旒讟洹獦錉瞠q如枝生一臂,用于掛曬古代戰(zhàn)袍。紀念宋代抗金良將、下柏村人解元回鄉(xiāng)探親,在棗林掛甲憩息!骱蠚g樹——樹狀酷如一對男女戀人,頭緊挨,手緊牽扯,戀意不舍,纏纏綿綿。喻意百年和好,一生合歡!魍蹂鷺洹谶x貢臺前面對稷山王座駕那棵雷王樹,有兩棵古棗樹端莊而立,搖曳多姿,猶如當年王妃,陪同王駕。
為進一步增強公園元素,更好的講好板棗故事,我們歷時三個月建成板棗博物館一座,該工程于2020年5月20號開工建設,占地面積3.5畝,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總投資3000余萬元,是我國目前第三個紅棗專類博物館,館內設計共分4個展區(qū),以歷史展觀、實景打造和聲光電為一體的綜合體現方式,打造國內一流的紅棗博物館。
公園在加強板棗資源保護的前提為下,科學合理地進行開發(fā)建設,對加強板棗產業(yè)發(fā)展,強化區(qū)域生態(tài)屏障功能,豐富生態(tài)旅游空間,優(yōu)化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以及帶動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稷山板棗栽培歷史已有三千年之久,以它皮薄、肉厚、核小、汁甜、營養(yǎng)豐富的天然稟賦,歷代被列為宮廷貢品。稷山板棗傳統(tǒng)生產方式已被列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