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哈達門鄉(xiāng) | 隸屬:琿春市 |
區(qū)劃代碼:222404204 | 代碼前6位:222404 |
行政區(qū)域:吉林省 | 地理分區(qū):東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吉H |
長途區(qū)號:0433 | 郵政編碼:133000 |
轄區(qū)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26萬人 |
人口密度: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中心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中心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
一松亭村 | ~201 | 村莊 | 一松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平安村 | ~202 | 村莊 | 平安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河北村 | ~203 | 村莊 | 河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河山村 | ~204 | 村莊 | 河山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太平村 | ~205 | 村莊 | 太平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和平村 | ~206 | 村莊 | 和平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松樹村 | ~207 | 村莊 | 松樹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仲坪村 | ~208 | 村莊 | 仲坪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涌泉村 | ~209 | 村莊 | 涌泉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明新村 | ~210 | 村莊 | 明新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華村 | ~211 | 村莊 | 新華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勝利村 | ~212 | 村莊 | 勝利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興村 | ~213 | 村莊 | 新興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滴達村 | ~214 | 村莊 | 馬滴達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塔子溝村 | ~215 | 村莊 | 塔子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柳樹河子村 | ~216 | 村莊 | 柳樹河子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青山村 | ~217 | 村莊 | 青山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三道溝村 | ~218 | 村莊 | 三道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雪岱山村 | ~219 | 村莊 | 雪岱山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哈達門是滿語,原名哈達瑪!伴T”是“瑪”的音轉(zhuǎn),“哈達”滿語是山,“瑪”是“坳”的意思,哈達瑪是駝腰崗子之意。哈達門,漢譯即山門。
基本介紹:
哈達門鄉(xiāng)地處琿春市東部15公里,東北高、西南低,屬于山區(qū)、半山區(qū)地形。處于東經(jīng)130?29’、北緯42?56’。東南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26.8公里。全鄉(xiāng)總面積1100多平方公里,東北部為新世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森林山,西南部為平原,即將投資7億多元開工興建的懤狹趻水庫均在哈達門鄉(xiāng)境內(nèi)。
哈達門鄉(xiāng)的氣候?qū)贉貛ЫQ蠹撅L氣候區(qū)。由于靠近日本海,冬夏受海洋的影響十分顯著。其主要特點是,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熱,氣候溫和潮濕,雨量充足,不容易發(fā)生低溫冷害。年平均氣溫5.6℃,月平均最高氣溫25.9℃,月平均最低氣溫-17.4℃,最高極端氣溫為36.3℃,極端最低氣溫為-32.5℃,年活動積溫
文化旅游:
干溝子山城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哈達門鄉(xiāng)東紅村東北山上,年代為金,類別為古遺址。2024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干溝子山城為吉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城墻外延5米。建設(shè)控
馬滴達寺廟址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哈達門鄉(xiāng)馬滴達村,年代為渤海,類別為古遺址。2024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馬滴達寺廟址為吉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西、南兩側(cè)至民房,北
歷史沿革:
清朝順治初年(1644),此地既有滿族村落。
康熙五十三年(1714)從寧古塔遷徙來的關(guān)姓、鐵姓、季姓在今新華、自興、龍王廟一帶定居至今。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設(shè)琿春廳時,命名為勇智鄉(xiāng)(系按首善、興仁、純義、崇禮、勇智、敬信“五常”序列得名)。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改勇智鄉(xiāng)為第二區(qū)。
日偽統(tǒng)治時期1934年(偽康德元年)改稱勇智保。
1936年改保為村。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改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