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沙嶺鄉(xiāng) | 隸屬:廣信區(qū) |
區(qū)劃代碼:361121210 | 代碼前6位:361121 |
行政區(qū)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贛E |
長途區(qū)號:0793 | 郵政編碼:334000 |
轄區(qū)面積:約57.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8萬人 |
人口密度:487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駐地:旗桿底 | |
下轄地區(qū):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黃沙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而得名。據(jù)考究,因地處丘陵地帶,土質疏松似顆粒且呈黃色,故得名黃沙![詳細] |
蔡家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以該地明朝中期弋陽縣蔡姓始居命名。1949年前分屬黃沙鄉(xiāng)第三、五保。1950年屬應家區(qū)蔡家鄉(xiāng)。1958年成立上游(次年改上瀘)公社蔡家大隊。1961年…[詳細] |
大屋村 | ~202 | 村莊 | 1949年前為黃沙鄉(xiāng)第九保。1950年稱麻墩鄉(xiāng)大屋村。1956年屬黃沙鄉(xiāng),1958年屬上游(次年改上瀘)公社麻墩大隊。1961年屬黃沙公社,稱大屋大隊…[詳細] |
麻墩村 | ~203 | 村莊 | 因清道光年間源溪鄭姓始居于種植苧麻的土墩上而得名![詳細] |
湖山村 | ~204 | 村莊 | 以境內自然實體湖山命名。1949年前為黃沙鄉(xiāng)第一保。1950年為楊家鄉(xiāng)湖山村。1956年屬蔡家鄉(xiāng)。1958年成立楊家大隊,屬上游(次年改上瀘)公社。1…[詳細] |
源溪村 | ~206 | 村莊 | 明末福建鄭姓建村,因地處源溪壟里端而得名![詳細] |
中洲村 | ~207 | 村莊 | 因地處河道之中的沙洲地上,故名中洲。1949年前為黃沙鄉(xiāng)第十二保。1950年屬赤墈鄉(xiāng)。1956年屬苧圳鄉(xiāng)。1958年屬上游(次年改上瀘)公社赤墈大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土壤是山地黃壤,成根系狀分布的水網(wǎng)在境內匯集后流入西南邊的瀘溪,常年沖刷著黃壤,沙呈黃色,故名“黃沙”。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描寫的就是當年黃沙古道邊的景象。明嘉靖年間(1522—1566),開始形成片村,以黃沙嶺得名。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將領、詞人。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年僅二十一…… 辛棄疾詳細信息++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江西省愛衛(wèi)會命名黃沙嶺鄉(xiāng)為2022年度江西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22年12月,黃沙嶺鄉(xiāng)被授予第十五批江西省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上饒縣轄鄉(xiāng)。1949年為黃沙鄉(xiāng),1961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黃沙嶺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瀘溪東岸,距縣城23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2.1萬。鄉(xiāng)政府駐旗桿底。里(洲)上(瀘)公路橫貫中部。轄黃沙、中洲、大屋、管山、麻墩、赤翪、源溪、蔡家、北岸、楊家、湖山11個村委會。瀘溪流經(jīng)西南邊緣。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紅薯,盛產(chǎn)薯粉、茶葉。有無煙煤、石灰石等資源和煤礦、茶廠、石灰廠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屬第五區(qū),建國初為應家區(qū)黃沙鄉(xiāng);1956年屬四十八區(qū);1958年屬上游(次年改上瀘)公社;1961年成立黃沙公社;1968年并入上瀘公社;1978年析出恢復黃沙公社;1984年更名黃沙嶺鄉(xiāng),并沿用至今。
區(qū)劃: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qū)·黃沙嶺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