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熙橋鎮(zhèn) | 隸屬:綏寧縣 |
區(qū)劃代碼:430527102 | 代碼前6位:430527 |
行政區(qū)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湘E |
長途區(qū)號:0739 | 郵政編碼:422000 |
轄區(qū)面積:約57.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83萬人 |
人口密度:約3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5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李熙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隋末唐初,峨眉道士李熙山在此帶領民眾修橋,方便路人,后人念其功德將橋取名為李熙橋并引為地名,簡稱李熙。…[詳細] |
李熙村 | ~201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隋末唐初,峨眉道士李熙山在此地帶領民眾修橋,方便路人,后人念其功德將橋取名為李熙橋并引為地名,簡稱李熙。曾簡寫為李西![詳細] |
大龍村 | ~203 | 村莊 | 因村后山脈像一條大龍,故名。1961年建大龍、林家頭大隊,1984年分別改為大龍、林家頭村,先后隸屬李西公社、李熙橋公社、李熙橋鄉(xiāng)和李熙橋鎮(zhèn);2016…[詳細] |
梅林村 | ~204 | 村莊 | 因境域古時多楊梅樹,故名。1958年建茅坪大隊,隸屬李熙橋公社;1961年析為茅坪、大龍、林家頭、灣頭4個大隊,屬李西公社。1982年規(guī)范地名時茅坪大…[詳細] |
陳家村 | ~205 | 村莊 | 因此地居住的人大多為陳姓,故名。解放初期屬縣行政四區(qū),繼屬五區(qū),1955年改名為李熙橋區(qū)。1956年撤區(qū)建鄉(xiāng),屬李熙橋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屬李熙橋人…[詳細] |
灣頭村 | ~206 | 村莊 | 因該地河道彎曲,形成很多河灣,村處一河灣上端,故名灣頭![詳細] |
漿塘村 | ~208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村處山灣,有水塘常年冒沙漿水,故名漿塘灣,簡稱漿塘![詳細] |
石階田村 | ~210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村前有一石階梯路,四周是田,故名。1961年建石階田、長寨大隊,1984年分別改為石階田、長寨村,先后隸屬李西公社、李熙橋公社、李熙橋鄉(xiāng)和李熙橋鎮(zhèn);…[詳細] |
滾水村 | ~211 | 村莊 | 此地的水流量比較大,故名。解放初期屬縣行政四區(qū),繼屬五區(qū),1955年改名為李熙橋區(qū)。1956年撤區(qū)建鄉(xiāng),屬李熙橋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屬李熙橋人民公社…[詳細] |
雙元村 | ~212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此地古時有兩塊大菜園(羅家園和活道園),遙遙相對,故名雙園,簡寫為雙元![詳細] |
蘇洲村 | ~213 | 村莊 | 此地從前是蘇姓人住地,有一片沙洲,故名![詳細] |
百家田村 | ~217 | 村莊 | 此地有片田地,曾有主百家,故名。1961年建百家田大隊,1984年改為百家田村,先后隸屬白玉公社和白玉鄉(xiāng);2015年12月改隸李熙橋鎮(zhèn)![詳細] |
塘玄灣村 | ~218 | 村莊 | 因池塘多,且流經(jīng)的河流像一彎弓弦,村子坐落在弦灣里,故名塘弦灣,方言“弦”“玄”同音,簡寫為塘玄彎![詳細] |
洛口山村 | ~225 | 村莊 | 因境內(nèi)洛口山風景區(qū)而得名。1958年建檀山廟大隊,屬李熙橋公社;1961年析為檀山廟、石坪、黃羊坪等4個大隊,1984年檀山廟、石坪、黃羊坪大隊分別改…[詳細] |
白玉村 | ~226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境內(nèi)從前有座白玉橋而得名。1958年建羅家鋪大隊,屬李熙橋公社;1961年析為羅家鋪、坪頭、曾家橋、傅家灣、塘玄灣5個大隊,屬白玉公社;1984年羅…[詳細] |
增富村 | ~227 | 村莊 | 因由原曾家橋、付家灣2村合并而成,故取2村首字“曾付”同音字“增富”為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李熙橋鎮(zhèn)地名因唐代道士大洞真人李熙山在此修橋,方便路人,后人為紀念其功德,特命名為李熙橋。
基本介紹:
白玉鄉(xiāng)與李熙橋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李熙橋鎮(zhèn)
李熙橋鎮(zhèn)位于綏寧縣東北部,地處東經(jīng)109度49分~110度32分,北緯26度16分~27度8分之間。東南臨白玉鄉(xiāng),西接唐家坊、武陽,北抵紅巖。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16公里。2004年,全鎮(zhèn)總面積57.45平方公里。有水田14620畝,旱地2200畝,園地13280畝,林業(yè)用地58000畝,鎮(zhèn)政府所在地李熙村,距縣城67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1個村民小組,5129戶,18271人。
【人文歷史】
唐朝太宗時期,峨眉道人李熙山至此,見此地風光秀麗,人杰地靈,便長期在金銀寨-,并帶領當?shù)匕傩招蘖艘蛔髽,后人為紀念他的功績,命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李熙橋鎮(zhèn)被確定為2021年度湖南省“平安農(nóng)機”示范鄉(xiāng)鎮(zhèn)。
文化旅游:
陳錫蘭故居位于綏寧縣李熙橋鎮(zhèn)陳家寨村,為比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積760平方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錫蘭故居現(xiàn)已經(jīng)申報了省級保護文物。陳錫蘭(1827-1885),咸豐元年(1851)中舉,
在山清水秀、美麗而神奇的綏寧縣東北部,有一處頗具規(guī)模、保存較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隱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閨秀,李熙橋鎮(zhèn)李熙橋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建
歷史沿革:
五代后漢乾祐三年(950年),建武陽碧。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至二十五年(1155年),綏寧縣治地。
明、清時期,屬都一里、都二里。
民國,屬四區(qū)。
1951年,屬五區(qū)。
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設李熙橋鄉(xiāng)。
1958年,白玉、鹽井2鄉(xiāng)并入李熙鄉(xiāng),鄉(xiāng)改公社。
1961年,恢復區(qū)制,李熙橋公社析出白玉、鹽井2公社。
1985年,公社改鎮(zhèn)。
陳錫蘭(1827~1885),又名能齊,號仲馨,都一里(今李熙橋鎮(zhèn)陳家村)大路玄人。咸豐元年(1851)中舉,同治十二年(1873)任陜西興安府宜君知縣,光緒二年(1876)調任興平知縣,后被朝廷敕封
區(qū)劃: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李熙橋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