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莊鎮(zhèn) | 隸屬:安陽縣 |
區(qū)劃代碼:410522116 | 代碼前6位:410522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E |
長途區(qū)號:0372 | 郵政編碼:455000 |
轄區(qū)面積:約6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高莊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相傳明朝初年大移民,有高姓到此居住,建立村莊,取名為高家莊。民國《安陽縣志》載,民國20年(1931),與李莊合并,取名高李莊。后又恢復高莊村名![詳細] |
雷市莊村 | ~201 | 村莊 | 此地原是集市,又因雷姓居多,故名。1949年后成立雷市莊村。1958年成立雷市莊生產大隊,屬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雷市莊村民委員會,屬雷市莊鄉(xiāng)![詳細] |
文蘭市莊村 | ~202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據曾出現一名杰出人士,名叫朱文蘭,定居于這里的寺院旁,故稱文蘭寺莊。后來,因以紡豬毛繩聞名,遠近商賈來此購銷者頗多,漸成集市,曾一度稱豬毛市莊,又因寺…[詳細] |
桑園村 | ~20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相明代初年,有袁氏二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植桑養(yǎng)蠶為主要營生,村內有大片桑樹林故而得名![詳細] |
辛家莊村 | ~204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很早以前有劉姓在此地給一大戶人家看墳,日子過得很艱辛,故取村名為辛莊。又此地原為一片沼澤地,明初遷民,有人來此定居,辛勤勞作,故名辛莊。因有重名村莊,…[詳細] |
韓河固村 | ~205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史書《鄴乘》載:宋代稱霍固。清代改稱河固,據此地原為黃河故道大部分地段常年潮濕、低洼,唯此處地勢較高,人們來此居住,故稱河固,后發(fā)展為數以姓氏命名的村…[詳細] |
楊河固村 | ~206 | 村莊 | 清代改稱河固,據此地原為黃河故道大部分地段常年潮濕、低洼,唯此處地勢較高,人們來此居住,故稱河固,后發(fā)展為數以姓氏命名的村莊。居民楊姓居多,故名楊河固…[詳細] |
胡官屯村 | ~207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據清嘉慶二十四年《安陽縣志》載:“洪武二年,鄧愈,湯和帶兵彰德屯田!毕嗝鞒鯐r期,姓胡的官員再次帶兵屯田,故稱胡官屯。…[詳細] |
西崇固村 | ~208 | 村莊 | 相早年西頭有座建筑宏大的崇懷寺,香火盛行,村名遂演變?yōu)槌绻。此村位于崇懷寺西,故稱西崇固。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重固。…[詳細] |
東崇固村 | ~209 | 村莊 | 相早年西頭有座建筑宏大的崇懷寺,香火盛行,村名遂演變?yōu)槌绻。此村位于崇懷寺東,故稱東崇固。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重固。…[詳細] |
朱家營村 | ~210 | 村莊 | 以姓氏命名。相明初朱氏三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在此營生,故稱朱家營![詳細] |
西小寒村 | ~211 | 村莊 | 據早年是個小村莊,住有幾戶姓韓的,故稱小韓莊。后來,村民漸多,分東西兩村,為東、西小韓。又查現存明初田氏祖塋碑文加載:田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村。因村…[詳細] |
東小寒村 | ~212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小韓。據早年是個小村莊,住有幾戶姓韓的,故稱小韓莊。后來,村民漸多,分東西兩村,為東、西小韓。又查現存明初田氏祖…[詳細] |
開信村 | ~213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開信。村名來歷含義待考![詳細] |
蔣臺村 | ~214 | 村莊 | 蔣臺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蔣臺屯村 | ~215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記載:宋時稱將臺。相武王伐紂時曾在此筑臺點將對紂征伐,故稱將臺。明初一蔣姓官員在此屯田,遂改名為蔣臺屯![詳細] |
遵貴屯村 | ~216 | 村莊 | 據史籍《鄴乘》載:宋代稱雀城村。明朝初年,向這一帶遷民墾荒,軍隊屯田,即依村東的遵貴村之名,命名遵貴屯![詳細] |
前遵貴村 | ~217 | 村莊 | 相后趙石遵屯兵河內,移檄至鄴,率兵破鄴,在此坐鎮(zhèn)指揮。后石遵稱帝,遂將石遵住處稱遵貴府,后演變?yōu)樽褓F。清朝后期,一分為二,分為前后兩遵貴。居南,故稱前…[詳細] |
后遵貴村 | ~218 | 村莊 | 相后趙石遵屯兵河內,移檄至鄴,率兵破鄴,在此坐鎮(zhèn)指揮。后石遵稱帝,遂將石遵住處稱遵貴府,后演變?yōu)樽褓F。清朝后期,一分為二,分為前后兩遵貴。居北,故稱后…[詳細] |
伯臺村 | ~219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一記載:“圖經曰,文王囚羑里,武王于此筑高臺而望之時,赤雀來見。圖經又有爵城伯臺,皆曰武王事。”由此可推測,伯臺乃武王筑臺后聚成村…[詳細] |
東正寺村 | ~220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鄭寺。相早年這里有座大寺院,鄭姓人家在寺院附近定居,起名為鄭寺。查當地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建鄭寺橋石碑記…[詳細] |
西正寺村 | ~221 | 村莊 | 相早年這里有座大寺院,鄭姓人家在寺院附近定居,起名為鄭寺。查當地清乾隆五十六年所建鄭寺橋石碑記:鄭寺已演變?yōu)檎。正寺有二,此村居西,故稱西正寺。據《…[詳細] |
汪流村 | ~222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王劉。相早年王、劉二姓在此居住,稱王劉。后因位于羑河與洪水河匯合處,此處地勢較低,每逢雨季,兩水在此囤積回旋,而…[詳細] |
汪流屯村 | ~223 | 村莊 | 據《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記載:宋時稱王劉。相早年王、劉二姓在此居住,稱王劉。后因位于羑河與洪水河匯合處,此處地勢較低,每逢雨季,兩水在此囤積回旋,而…[詳細] |
東小莊村 | ~224 | 村莊 | 相早年有幾戶張姓人家在此定居,名為張小莊。1950年,因村西南另有一張小莊,故改名為東小莊![詳細] |
大官莊村 | ~225 | 村莊 | 相明趙簡王在彰德城內建造王府,據民國二十年《續(xù)安陽縣志》記載:“明成祖第三子高燧封趙王,洪熙元年,以彰德府改建王府!毕噙@里是王府的官地,有大小兩個村…[詳細] |
張河固村 | ~226 | 村莊 | 史書《鄴乘》載:宋代稱霍固。清代改稱河固。據此地原為黃河故道大部分地段常年潮濕、低洼,唯此處地勢較高,人們來此居住,故稱河固。后發(fā)展為數以姓氏命名的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傳明代初年大移民,有高姓到此居住,建立村莊,取名為高家莊;俗稱高莊。民國《安陽縣志》載,1931年,該村與李莊合并,曾取名高李莊。后恢復高莊村名。
基本介紹:
高莊鄉(xiāng)位于安陽市區(qū)東南,西臨市區(qū),東臨安陽縣瓦店鄉(xiāng),南臨湯陰縣和寶蓮寺鎮(zhèn),北與安陽縣白壁鎮(zhèn)接壤,地域面積64平方公里。京珠高速公路橫穿南北,安濮南線縱橫全境,交通便利。全鄉(xiāng)轄27個行政村,12044戶,145677口人,63972畝耕地。
改革開放以來,高莊鄉(xiāng)黨委、政府認真落實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堅持改革開放,領導全鄉(xiāng)人民解放思想,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加快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穩(wěn)步增長,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事業(yè)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公益事業(yè)建設突飛猛進。2003年,全鄉(xiāng)農業(yè)總產值完成1.64億元,糧食總產量達250噸,優(yōu)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肉類產量172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高莊鎮(zhèn)被河南省愛衛(wèi)辦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鄉(xiāng)鎮(zhèn)。
2023年9月,高莊鎮(zhèn)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xiāng)(鎮(zhèn))。
2022年3月,高莊鎮(zhèn)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22年2月,高莊鎮(zhèn)被評選為安陽市2021年度市級文明村鎮(zhèn)。
2021年1月,河南省愛衛(wèi)會命名高莊鎮(zhèn)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鄉(xiāng)鎮(zhèn)。
歷史沿革:
曾屬忠鄉(xiāng)和湯陰的隆化鄉(xiāng)。
1954年區(qū)劃變動,又分別屬鄴縣五區(qū)、六區(qū)、八區(qū)。
1958年,成立小寒鄉(xiāng),同年改建高莊人民公社,屬安陽縣。
1983年體制改革,成立高莊鄉(xiāng),屬安陽縣。
2003年5月,高莊鄉(xiāng)整體劃歸安陽市文峰區(qū)。
2012年8月高莊鄉(xiāng)整體劃歸安陽新區(qū)。
2013年9月高莊鄉(xiāng)撤鄉(xiāng)建鎮(zhèn),改為高莊鎮(zhèn),屬文峰區(qū)。
2016年12月區(qū)劃調整又劃歸安陽縣管轄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高莊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