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范營鄉(xiāng) | 隸屬:沈丘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4202 | 代碼前6位:411624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6.9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4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5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范營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末,從山西洪洞移民集中地遷來范姓兄弟三人,老二在本縣劉福鎮(zhèn)南范營定居,老三在本縣北郊鄉(xiāng)北范營定居,老大便在此地定居,取名范營![詳細(xì)] |
八里棚村 | ~201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李姓遷居來此,取名李莊,因鄰近已有一個李莊,兩地相距八里,為區(qū)別改名八里棚![詳細(xì)] |
劉花園村 | ~203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老城劉莊劉御大夫在此建一大花園。清末,有劉姓遷此定居,取名劉花園![詳細(xì)] |
孫樓村 | ~204 | 村莊 | 明弘治年間,山西王姓移居此地,自建一樓房,取名王樓;清康熙年間,王姓敗落,將樓房轉(zhuǎn)賣給孫姓人家,故改名孫樓。…[詳細(xì)] |
楊灣村 | ~205 | 村莊 | 隋代,此處為一河灣,隋煬帝的一只運(yùn)糧船沉于此灣,后有山東棗林莊張、楊兩姓居民移居此河灣,形成村落,因楊姓人多,故命楊灣。…[詳細(xì)] |
鄭營村 | ~206 | 村莊 | 古時,這里是一大片柿園。明洪武年間,從本縣蓮池鄭營移來兩戶鄭姓,人口逐漸增多,聚成村落,故名鄭營。…[詳細(xì)] |
阮洼村 | ~207 | 村莊 | 明末,阮氏兄弟從山東到此定居,建立村莊,因該地地勢較洼,故取名阮洼![詳細(xì)] |
單營村 | ~208 | 村莊 | 明弘治年間,由山西洪洞縣移來單姓一家,后人口逐漸增多,形成村落,得名單營![詳細(xì)] |
紀(jì)營村 | ~209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從山東棗林莊遷來一戶紀(jì)姓,以墾荒種田為主,但沒有兒子,從西1.5千米的二連莊招一女婿養(yǎng)老,姓孫。因紀(jì)姓先在此定居,取村名為紀(jì)營![詳細(xì)] |
王鄭營村 | ~210 | 村莊 | 明初,當(dāng)時謝氏獨(dú)占莊園,取村名為謝胡同。明中期,謝氏家境衰敗,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了王、鄭兩姓在此定居,人漸繁多,改村名為王鄭營![詳細(xì)] |
曲集村 | ~211 | 村莊 | 明弘治年間,現(xiàn)曲集的北邊有前鞠樓、后鞠樓2個村子,姓鞠的在朝做官,建有一座很高的樓房,有奸官說鞠家蓋的是“望京樓”,向朝中誣告姓鞠的有謀反之意,后鞠家…[詳細(xì)] |
孫莊村 | ~212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有一孫姓從曲集西頭移居此地,故名孫莊。…[詳細(xì)] |
馬營村 | ~213 | 村莊 | 以及《馬氏家譜》記載:明嘉靖十年(1532),有馬姓兄弟3人,自山東棗林莊移居于此定居,以墾荒種田為生,取村名為馬營![詳細(xì)] |
馬湖村 | ~214 | 村莊 | 1982年,馬湖村民委員會因駐地在劉腰莊得名劉腰莊大隊(duì)。1983年體制改革,因同名者甚多,劉腰莊地處馬湖腹地,故更名![詳細(xì)] |
普花園村 | ~215 | 村莊 | 明末,此地為普樓村的花園,后從普樓遷入幾戶普姓村民在此定居,取名普花園![詳細(xì)] |
馬各村 | ~216 | 村莊 | 馬各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老唐莊村 | ~217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唐氏兄弟遷居此地,取名唐莊,后人口漸多,一部分村民移居張?zhí)魄f、小唐莊,故又稱老唐莊![詳細(xì)] |
盧洼村 | ~218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由于老來溝的盧姓兄弟分居,于1802年定居此地,因地勢較洼,故曰盧洼。…[詳細(xì)] |
陳靳莊村 | ~219 | 村莊 | 明嘉靖年間,陳姓自山西洪洞移居此地,故名陳坡村,靳姓住在后邊故名靳莊村。1945年至1947年,為了對付重捐稅,把陳坡、靳莊合并一村,故稱陳靳莊。…[詳細(xì)] |
李灣村 | ~220 | 村莊 | 明弘治年間,全國普遍大旱,人們無法生活,外出逃荒,李姓3兄弟從山西逃荒至此,定居在潁河灣(現(xiàn)汾河)北岸,名曰李灣村。…[詳細(xì)] |
李新莊村 | ~221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有一戶姓李的人家從山東棗林莊遷至此地居住,蓋了一座小土樓,取名小李樓,因失火小土樓被燒,改為坪莊。1949年改名為李新莊![詳細(xì)] |
老李營村 | ~222 | 村莊 | 明嘉靖年間,李姓由山東濟(jì)南逃荒至此,此地已有李營、秦莊、馮樓、李樓、小鮑莊五個連營村。清初,又有李姓由山東棗林莊遷來,秦、馮,鮑三姓逐漸斷后,李姓漸多…[詳細(xì)] |
李集村 | ~223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此地叫李莊,后本村成了集市,故稱李集![詳細(xì)] |
金莊村 | ~224 | 村莊 | 明末,金姓從沈丘縣留福鎮(zhèn)(現(xiàn)名)金寨遷居此地定居,取名金莊![詳細(xì)] |
錢寨村 | ~225 | 村莊 | 北宋治平二年(1065),錢龍、錢虎2兄弟在此修寨,一次土匪用炮轟寨,寨被轟塌一個洞,錢龍命人用錢垛(銅錢)堵住,土匪看寨內(nèi)物資雄厚,畏懼而退,人稱用…[詳細(xì)] |
王樓村 | ~226 | 村莊 | 清末,王氏族人遷居此地,不久又蓋了樓房,取名王樓![詳細(xì)] |
胡冢村 | ~227 | 村莊 | 明代,從山西老門縣遷來王、李、張、胡四家在此定居,胡姓人口眾多,又因地勢較洼,取名湖冢,后改胡冢![詳細(xì)] |
代布口村 | ~228 | 村莊 | 明天啟年間,代氏兄弟二人遷居此地,由于地勢較洼,加上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河,為了方便人們出行,他們做木筏一只,供客人乘坐,得名代埠口![詳細(xì)] |
苗趙莊村 | ~229 | 村莊 | 有苗、趙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人興旺,形成村落,故命名為苗趙莊![詳細(xì)] |
和尚莊村 | ~230 | 村莊 | 康熙年間,劉御大夫在此蓋廟一座,四方來人租種廟地,故名和尚莊![詳細(xì)] |
大劉莊村 | ~231 | 村莊 | 明弘治年間,劉姓從山東棗林莊遷入此地定居。民國期間,社會混亂,為防御土匪,修建磚寨,取名大劉寨。1949年寨被拆除,又取名大劉莊。…[詳細(xì)] |
張凱樓村 | ~232 | 村莊 | 乾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一張氏夫婦,其子名張凱,文武雙全,見義勇為,受人尊敬,故取名張凱村。民國時期,為抵御強(qiáng)盜入侵,修了一座護(hù)村樓,故此稱張凱樓![詳細(xì)] |
盧齊莊村 | ~233 | 村莊 | 盧齊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范莊村 | ~234 | 村莊 | 古時,這里是片生荒地。乾隆年間(1790),從范營遷來一戶姓范的,在此安家,后人口增多,形成村落,稱范莊![詳細(xì)] |
范菜莊村 | ~235 | 村莊 | 范菜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地名由來:
明代,范姓先祖范宣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在此建村,取名范營。
基本介紹:
沈丘縣范營鄉(xiāng)地處縣城東南24公里,東臨省道商臨路,西靠槐劉路,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位置優(yōu)越?偯娣e67平方公里,全鄉(xiāng)下轄35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總?cè)丝?9827人,耕地63465畝。
范營鄉(xiāng)境內(nèi)湖洼多,較大的有馬湖、迷艇湖、董湖等,面積2.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8%,其中迷艇湖位于范營鄉(xiāng)東,相傳東漢劉秀被王莽追急,乘舟夜奔至此迷路,故而得名。在黃淮海平原綜合開發(fā)期間,范營鄉(xiāng)先后對馬湖、迷艇湖實(shí)行綜合開發(fā),把中低產(chǎn)田改造成田成方、林成行、溝渠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得保收田,井站、渠溝、橋梁、涵閘等工程布局合理、灌溉保證率達(dá)到90%以上。開發(fā)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為范營鄉(xiāng)發(fā)展現(xiàn)代
榮譽(yù)排行:
2023年9月,范營鄉(xiāng)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nóng)機(jī)”示范鄉(xiāng)(鎮(zhèn))。
歷史沿革:
范營原稱三區(qū)(駐直河),1951年遷到范營后仍稱三區(qū)。
1958年為范營人民公社。
1961年為范營區(qū)。
1965年為范營人民公社。
1983年改名為范營鄉(xiāng)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范營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