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張明鄉(xiāng)
地名:張明鄉(xiāng) | 隸屬:商水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3208 | 代碼前6位:41162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61.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3.86萬人 |
人口密度:約625人/平方公里 |
下轄地區(qū):23個行政村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西張明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初,張、李二姓于此建村,始名張李村。清道光三年(1823),楊、閻、王三姓由山西洪洞縣遷于此地,構(gòu)成1村4莊(張莊、閻莊、李莊、楊莊),后由張李二姓… [詳細] |
東老門潭村 | ~202 | 村莊 | 東老門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 [詳細] |
何渡口村 | ~203 | 村莊 | 清咸豐七年(1853),始祖何長工,由盧江遷此地,因何氏東北設有渡口,故名何渡口。光緒年間,為祭奠始祖,建祠堂3間,東西房各3間。1920年,改祠堂為… [詳細] |
寺王村 | ~204 | 村莊 | 明洪武元年(1368),初始祖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居,因村西有一古廟萬壽寺,故名寺東王,寺東王簡稱寺王�!� [詳細] |
董灣村 | ~205 | 村莊 | 元末,董姓于沙河灣處建村,故名董灣。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王子玉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 [詳細] |
葫蘆灣村 | ~206 | 村莊 | 明代,呂姓于此建村,原有一條青泥溝,緊靠村莊,圍繞村莊有一大灣,形狀葫蘆樣,故名葫蘆灣。… [詳細] |
溝西村 | ~207 | 村莊 | 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張、趙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村莊建在龍勝溝西邊,故名溝西�!� [詳細] |
龍勝村 | ~208 | 村莊 | 據(jù)發(fā)掘墓志銘記載:明代,古稱“許尤鎮(zhèn)”。傳黑白龍爭斗,黑龍敗逃而掘溝,故名“龍勝溝”。清乾隆年間,屈、吳兩姓遷居于此,由于集市日趨繁華,經(jīng)商落戶越來越… [詳細] |
董范村 | ~209 | 村莊 | 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董姓、范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董姓定居在南叫董莊,范姓定居在北叫范莊。不久在兩個村中間合建一座小廟,稱董范廟,清道光年間… [詳細] |
沱河村 | ~210 | 村莊 | 明初,因沙河位于村南頭,出村沒有埠口,故名通南河,后沙河改道,留下一條死水河。解放后,村北又開挖一條新河,與南北河連接,改村名為沱河。… [詳細] |
蔡莊村 | ~211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蔡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往郾城縣老窩鄉(xiāng)定居,取名蔡莊。清同治元年(1862),來祖蔡候高、蔡候殿兄弟二人由郾城縣遷此建村,仍稱蔡莊。… [詳細] |
屈莊村 | ~212 | 村莊 | 明初,屈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建村名屈莊,后又有馮、尹、夏三姓遷入,同村居住,仍名屈莊至今�!� [詳細] |
東張明村 | ~213 | 村莊 |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姓由西張明遷此定居,因此村位于西張明之東,故名東張明。… [詳細] |
陸間樓村 | ~214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陸間樓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 [詳細] |
小王莊村 | ~215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初,王姓由山西洪洞縣遷往此處,建村定居,故名王莊,后因重名王莊更名為小王莊。… [詳細] |
后馬莊村 | ~216 | 村莊 | 明末,馬姓兄弟二人由譚莊十字井搬遷此處建村定居,后兄弟分家隔一巷道,始名右馬,隨著人口繁衍增多,又名前馬莊、后馬莊,后簡稱前馬、后馬,居后,故名后馬�!� [詳細] |
坡杜村 | ~217 | 村莊 | 明末,因李自成起義,始祖杜楷兄弟四人從山西洪洞縣各遷一地,始祖遷居項城縣水寨定居,后因看風水,從水寨遷居張明鄉(xiāng)的東張明。光緒末年,又從東張明遷至此地,… [詳細] |
閆莊村 | ~218 | 村莊 | 明初,始祖閻氏于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閻莊�!� [詳細] |
胯陳村 | ~219 | 村莊 | 明初,陳、王兩姓于此建村,始名西陳莊。明萬歷年間,始祖尚管、尚珍、尚齊兄弟三人,從尚集遷入西陳莊定居。清咸豐年間,修建土寨。太平天國起義時,清統(tǒng)治者在… [詳細] |
尚集村 | ~220 | 村莊 | 明初,尚、李姑表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縣遷至西華縣西南六里處定居。明末,因社會混亂修土寨以防患,名尚德寨。光緒年間南北兩面重修磚寨。民國時期,整修一次,并… [詳細] |
曹莊村 | ~221 | 村莊 | 明初,曹姓于此建村,名大曹莊。后有尚、李姑表二兄弟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處,雖曹、尚、李三姓共同居住,但以曹姓為主,故改為曹莊�!� [詳細] |
周濟鋪村 | ~222 | 村莊 | 明末,始祖姚舉人于此建村,始名姚莊,后因受貴族與總兵凌辱,始祖姚舉人搬遷王莊并居,改名為周濟鋪,從此回漢兩族并居,重修故土�!� [詳細] |
大連莊村 | ~223 | 村莊 | 大連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 [詳細] |
地名由來:
明初,張、李二姓于此建村,始名張李村。清道光三年(1823),楊、閻、王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構(gòu)成1村4莊(張莊、閻莊、李莊、楊莊),后張、李二姓組織修寨,取名張李寨,后演變?yōu)閺埫髡�,村民慢慢又把“寨”字省掉,稱張明。
基本介紹:
張明鄉(xiāng)位于商水縣西北部,距縣城35公里,西與郾城縣相鄰, 北與西華縣隔沙河相望,處于商水縣、西華縣,郾城三縣結(jié)合部,古之就有雞鳴聽三縣之說,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全鄉(xiāng)轄23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199個村民組,5萬人,6.0萬畝耕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張明行政村,南臨漯界高速公路,107復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通迅發(fā)達,是張明鄉(xiāng)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領(lǐng)導下,大力調(diào)整農(nóng)作物布局,以市場為導向,全鄉(xiāng)西半部以小白瓜、辣椒、棉花、小禮品西瓜、 蔬菜為主,東部以壽桃、葡萄、梨等小雜果為主。 其中“日本朝天椒”、 “小白瓜”已經(jīng)形成5000多畝的規(guī)模, 并以年增近1000畝
歷史沿革:
1929年屬西華縣六區(qū)(忠尚)。
1949年屬商水縣。
1949年設縣七區(qū)(哲店)張明鄉(xiāng)。
1955年設張明區(qū)。
1956年為尚集鄉(xiāng)。
1958年設張明中心鄉(xiāng)。
1958年設張明公社。
1961年改為張明區(qū)。
1962年復稱張明公社。
1983年撤社設張明鄉(xiāng)。
以下地名與張明鄉(xiāng)面積相當: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
張明鄉(xiāng)排行榜
·
商水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 (第2名)·
商水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面積排行榜 (第10名)張明鄉(xiāng)相關(guān)
·
商水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商水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張明鄉(xiāng)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張明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張明鄉(xiāng)概況商水縣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