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槽鎮(zhèn) | 隸屬:鄲城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5108 | 代碼前6位:411625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71.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7.6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5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石槽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原名仵寨,后有一石槽神話傳說,故名石槽![詳細] |
羅莊村 | ~202 | 村莊 | 明初,羅姓人從山東遷此居住,故名羅莊。1949年10月屬鹿邑縣石槽區(qū)。1951年5月屬鄲城辦事處石槽區(qū)。1952年8月屬鄲城縣石槽區(qū)。1959年建立羅…[詳細] |
張善莊村 | ~203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張姓人從山東遷來,首居于此。好積德行善,故名張善莊,后為書寫方便,多寫成張單莊。…[詳細] |
小曹樓村 | ~204 | 村莊 | 明末,原名小宋樓。明成化末年的小宋樓,來了一家佃戶名曹二混。他家房前有棵石榴樹,樹旁到了夜里就放光。曹二混和妻子、兒女在放光的地方挖出來一大鍋銀子。曹…[詳細] |
余莊村 | ~205 | 村莊 | 明初,余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此定居,故名余莊![詳細] |
高莊村 | ~206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明洪武年間,高姓人從山東棗林莊移民于此,故名高莊![詳細] |
劉莊村 | ~207 | 村莊 | 有劉、盧二姓,盧姓人少,劉姓人居多,故名大劉莊,簡稱劉莊![詳細] |
馬莊村 | ~208 | 村莊 | 元至正年間,馬姓人首居于此,故名馬莊。1949年10月屬鹿邑縣石槽區(qū)。1951年5月屬鄲城辦事處石槽區(qū)。1952年8月屬鄲城縣石槽區(qū)。1959年建立馬…[詳細] |
梁莊村 | ~209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梁姓人首居于此,故名梁莊。1949年10月屬鹿邑縣石槽區(qū)。1951年5月屬鄲城辦事處石槽區(qū)。1952年8月屬鄲城縣石槽區(qū)。1959年建立梁…[詳細] |
位莊村 | ~210 | 村莊 | 村有趙姓人和魏姓人,魏姓人首居于此,故名魏莊,簡寫位莊![詳細] |
周莊村 | ~211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周姓人首居于此,故名周莊。清乾隆年間,因遇饑荒,周姓人餓死大半,余小部分遷走,后曹姓人從曹樓遷此,村名未改![詳細] |
翁小莊村 | ~212 | 村莊 | 明代,翁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因村小人少,故名翁小莊![詳細] |
陳橋村 | ~213 | 村莊 | 明初,陳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村北有座三拱橋,故名陳橋。后來翁姓人從翁小莊(今屬石槽鎮(zhèn))遷來,范姓人從范老家(今屬石槽鎮(zhèn))遷來,陳姓人遷出,村名未改…[詳細] |
小信莊村 | ~214 | 村莊 | 明初,信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因村小人少,故名小信莊![詳細] |
謝樓村 | ~215 | 村莊 | 明初,謝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移而來,后有一戶因做珠寶生意富裕建了樓,故名謝樓。…[詳細] |
張寨村 | ~216 | 村莊 | 元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張姓人和劉姓人,后來老王太跑反時,有個壯年張毅利,決心組織兩姓人修筑寨墻,為紀念他,取名張寨![詳細] |
宋樓村 | ~217 | 村莊 | 村民委員會名稱為1958年后命名,又名宋樓。…[詳細] |
宋狄樓村 | ~218 | 村莊 | 很久以前,此村居有狄姓人和宋姓人,后狄姓人遷居他鄉(xiāng),為了紀念他們,故名宋狄樓。…[詳細] |
大于莊村 | ~219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于姓人從老貴莊(今屬宜路鎮(zhèn))遷此定居,因莊大,故名大于莊![詳細] |
杏店村 | ~220 | 村莊 | 清道光年間,原名杏楊集、良店寨。以杏樹多,且有集市得名。后修筑寨墻,寨門樓上掛有匾“良店寨”三個字,后又更名杏店集至今!独钐毂H⒂H》一劇的唱詞中提到…[詳細] |
單摟村 | ~221 | 村莊 | 明初,單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單莊,后因建樓,改名單樓![詳細] |
孟莊村 | ~222 | 村莊 | 明初,孟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定居,故名孟莊。…[詳細] |
大曹樓村 | ~223 | 村莊 | 明末,曹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后又蓋樓,故名大曹樓![詳細] |
夏莊村 | ~224 | 村莊 | 古時夏姓人從夏莊(今屬洺南街道)遷來定居,故名夏莊![詳細] |
翟莊村 | ~225 | 村莊 | 明初,翟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定居,故名翟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元末(1368)一場洪水過后,村北廟前出現(xiàn)一石槽得名。
基本介紹:
石槽鎮(zhèn)位于鄲城縣東南15公里處,6萬人,7.8萬畝耕地,轄25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是東南5個鄉(xiāng)鎮(zhèn)交通、經(jīng)濟、文化中心。
石槽鎮(zhèn)盛產(chǎn)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自1998年作物布局調(diào)整以來,種植業(yè)初步形成了高產(chǎn)高效的發(fā)展格局,開始向現(xiàn)代高新農(nóng)業(yè)邁進。種植模式由單一種植向多種套種和高效園區(qū)發(fā)展,品種結(jié)構(gòu)正在向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型轉(zhuǎn)變。作物布局調(diào)整形成石槽特色:禮品西瓜日本黃福、櫻桃番茄、反季節(jié)“三膜”西瓜、美國西芹、秋延遲辣椒、無菱山藥、章丘大蔥等一些經(jīng)濟作物。帶動了全鎮(zhèn)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2000年被授予“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鄉(xiāng)”、“河南省科技示范鄉(xiāng)”。連續(xù)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紅旗渠精
歷史沿革:
1951年4月屬鹿邑縣四區(qū),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十區(qū)。
1955年8月分屬秋渠、錢店區(qū)管轄。
1956年設(shè)中心鄉(xiāng)。
1958年成立上游人民公社。
1961年改為小公社。
1965年恢復石槽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石槽鄉(xiāng)。
2000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石槽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