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面坡村 | 隸屬:紫薇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520625111213 | 代碼前6位:520625 |
行政區(qū)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qū)號:0856 | 郵政編碼:5552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村位于一座大山的半山腰,而得名大面坡。
基本介紹:
大面坡村,共3個村民組,82戶346人,少數(shù)民族占全村總?cè)丝诘?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shù)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360畝,其中田281畝,土79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F(xiàn)有黨員人數(shù)12人,是一個農(nóng)業(yè)村。受到梵凈山小氣候的影響,常長處在大霧中,是一個發(fā)展種茶的好條件。
大面坡村與田家灣村、竹園村、尖峰村、團龍村、官寨村、壩峨村、大園址村、慕龍村、大水溪村、豆湊林村、張家壩村、袁家林村、石前村、竹根坡村相鄰。
歷史沿革:
唐屬思邛縣。
宋、元屬郎水洞。
明洪武十年(1377),改郎水洞為朗溪蠻夷長官司。
清初隸屬朗溪蠻夷長官司,道光十年(1830)改隸印江縣。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永義鄉(xiāng),隸屬合水區(qū)。
1950年2月仍置永義鄉(xiāng),隸屬合水區(qū);解放前屬永義第三堡,1950年改為大面坡村。
1952年屬張家壩鄉(xiāng),1962年改為大隊,1984年改為村屬張家壩鄉(xiāng),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縣委批準《印江縣農(nóng)林綜合改革方案》,“
周邊相關(guān):
大面坡村附近有印江團龍旅游景區(qū) 團龍民族文化村、團龍貢茶文化村、護國禪寺、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依仁書院、蔡倫古法造紙村等旅游景點,有梵凈山翠峰茶、印江綠殼雞蛋、梵凈山茶、梵凈山貢茶、印江社飯、紅軍鞋等特產(chǎn),有印江鴨、印江印染工藝、土家族過年節(jié)、下洞祭風神、仡佬毛龍節(jié)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