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金口街道 | 隸屬:惠城區(qū) |
區(qū)劃代碼:441302010 | 代碼前6位:441302 |
行政區(qū)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qū):華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粵L |
長途區(qū)號:0752 | 郵政編碼:516000 |
轄區(qū)面積:約6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7.58萬人 |
人口密度:263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4個社區(qū)、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金青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因地處金青街,故名金青居委會。1998年由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提出命名申請,報惠城區(qū)人民政府批準設立![詳細] |
金源社區(qū) | ~002 | 主城區(qū) | 因地處金源路,故名。2016年7月,撤金暉居委會成立金源居委會![詳細] |
金石社區(qū) | ~003 | 主城區(qū) | 社區(qū)地處金雞村與白石村之間,兩村村名各取一字,故稱金石![詳細] |
金竹社區(qū) | ~004 | 主城區(qū) | 金竹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qū)![詳細] |
小鐵村 | ~200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該村位于小金洞之下,洞口居高,從洞口出來到該村的有一傾斜度不大的跌坡,當?shù)胤窖浴暗迸c“鐵”諧音,故名![詳細] |
烏石村 | ~202 | 主城區(qū) | 烏石村境內(nèi)有座烏石山,山上石頭烏黑發(fā)亮,故以石頭顏色為名。…[詳細] |
青塘村 | ~20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青塘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xiāng)結合區(qū)![詳細] |
柏崗村 | ~204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村后有一柏崗山,故名。柏崗村原由村頭、新屋、張坎、村尾四個自然村組成。解放后,柏崗先后劃為行政村、小鄉(xiāng)、大鄉(xiāng)、生產(chǎn)大隊,轄境擴大。1950年大樹嶺自…[詳細] |
金雞村 | ~205 | 村莊 | 相傳明朝初期,風水先生白云明師至此,看到此地嶺頭小,有一支水流向東,一支水流向西,形似金雞,故名![詳細] |
白石村 | ~206 | 村莊 | 因該村周圍小山崗上多有白色小石子,故名![詳細] |
九龍村 | ~207 | 村莊 | 因村后有一九龍崗山,故以此為名。1958年,村民由河源新豐江水庫庫區(qū)徙此定居;1975年成立大隊;1989年稱為九龍管理區(qū);1998年10月撤區(qū)設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小金口街道因地處博羅縣小金洞最南端唯一的出入口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zhèn)名單發(fā)布,小金口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guī)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淘寶鎮(zhèn)名單,小金口街道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小金口街道人口數(shù)量為17.58萬人,位列惠城區(qū)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3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zhèn),小金口街道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地址:小金口街道辦事處金青路1號
郵編:516008
電話: 0752-2290721
小金口街道地處惠州市區(qū)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轄區(qū)總面積66.7平方公里,下轄7個行政村、2個社區(qū),有戶籍人口3萬人,流動人口8萬人。
小金口被譽為天子“金口”,是惠州市連接珠三角地區(qū)與粵東河源、汕頭、梅州以及江西、福建等地的主要交通樞紐,素有惠州的“北大門”之稱。其中,京九、廣梅汕鐵路在境內(nèi)互相貫通,廣惠、惠河兩大高速公路在此相匯,莞惠城際軌道在此設立總站,惠博沿江大道、惠州大道、金龍大道、廣汕公路等多條市政大道貫穿全境。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小金口憑借突出
文化旅游:
江倩墓 位于惠州市小金口街道白沙堆村。墓規(guī)模較大,長12.6米,寬7.6米,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湖廣按察使兼理都御史李燾題墓表,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周光鎬撰墓志銘。清嘉慶四年(17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第三區(qū)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博羅縣第二區(qū)汝湖鄉(xiāng)(后改稱公社)管轄。
1975年,汝湖公社劃歸惠州市管轄。
1981年8月30日,從汝湖公社分出烏石、九龍、柏崗、金雞、白石、小鐵成立小金口公社。
1983年12月,改稱區(qū)公所。
1987年4月,改稱小金口鎮(zhèn)。
2005年12月,改稱街道。
陳楠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屬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小金口)人,以箍桶為業(yè)。自云“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復命篇”。從毗陵禪師薛道光學習太乙刀圭金丹法訣,后又得景霄大雷瑯書于黎姆山神人(陳泥丸曾醉酒自言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