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
因傳先民在此地開荒時,因山上平坦如洋,居于溪水上游,故名。
基本介紹:
祖先在此地開荒時,因山上平坦如洋,居于上游水頭,故名洋頭,因與八都洋頭重名,改名墩頭。1958年成立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在鎮(zhèn)東南3.2公里,后塔岡山東北側(cè),海拔700米,單一行政村,8個村民小組, 112戶,443人 。本村籍大學(xué)學(xué)歷人口14人,以邱姓為主,明朝中期從赤溪夏村遷入。村落集中,房屋56幢,其中新房25幢。耕地631畝,主產(chǎn)稻谷、無公害茶葉,林地4711畝,有林地4437畝,林業(yè)以松、杉、水杉、雜木為主, 。日用商店3間,年銷售值約7萬元。村委樓、教學(xué)樓、醫(yī)療站各一所,茶廠一家。古建筑有清康熙時期宮一座。名木古樹有百年紅豆杉數(shù)棵。
墩頭村與東牛村、官嶺村、東邊村、黃田村、大壇村、留洋村、赤溪村、爐田村、牛洞村、班竹村、禪地村、社洋村、松柴嶺村、桃源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至今。
周邊相關(guān):
墩頭村附近有支提山、上金貝“中華畬家寨”、霍童古鎮(zhèn)、三都澳斗姆風景區(qū)、洋中古鎮(zhèn)、寧德東湖水利風景區(qū)等旅游景點,有天山綠茶、蕉城晚熟龍眼、三都澳晚熟荔枝、天山紅、寧德縊蟶、虎貝黃家蒸籠等特產(chǎn),有寧德霍童線獅、霍童鐵枝、閩東畬族烏飯制作技藝、黃家蒸籠手工技藝、蕉城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霍童“二月二”燈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