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悅崍鎮(zhèn) | 隸屬:石柱縣 |
區(qū)劃代碼:500240103 | 代碼前6位:500240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9100 |
轄區(qū)面積:約170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悅來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取《論語》“近者悅,遠者來”之意![詳細] |
密紅村 | ~202 | 村莊 | 密紅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寺院村 | ~203 | 村莊 | 早年此坪有一座寺廟,人們稱之為寺院坪,得名寺院村![詳細] |
水橋村 | ~204 | 村莊 | 由原水車村和高橋村兩個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水橋村![詳細] |
綠桃村 | ~205 | 村莊 | 由原綠水、桃紅兩個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綠桃村![詳細] |
聯(lián)合村 | ~206 | 村莊 | 由原雙院、黎明合并,取聯(lián)合起來團結(jié)奮進之意得名聯(lián)合村![詳細] |
東木村 | ~207 | 村莊 | 因地處鎮(zhèn)境東方,且森林茂盛,得名東木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新城村 | ~208 | 村莊 | 由原古城村,將南椏、古城、長嶺合并,取古城換新顏之意得名新城村![詳細] |
五崗村 | ~209 | 村莊 | 境內(nèi)有五座較大的山崗,得名五崗村。1951年10月名五鋼村,1960年12月名五豐大隊,1983年11月名五鋼大隊,1984年經(jīng)濟體制改革后復(fù)名五鋼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悅崍鎮(zhèn)因鎮(zhèn)人民政府駐悅崍場而得名,原名悅來,取《論語》“近者悅,遠者來”之意。
基本介紹:
悅崍鎮(zhèn)有著悠久歷史文化。早在北周時期(公元557年),悅崍鎮(zhèn)就是石柱通湖北、長江及恩施通往石柱、重慶、成都等地的重要驛站;它建置于公元619年,至今已有1388年的悠久歷史。 也是一個曾擁有無數(shù)輝煌的名鎮(zhèn)。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間,漢伏波將軍馬援三十九代孫馬定虎在此平定了-朝廷的“五溪蠻”,朝廷設(shè)安撫司于水車壩(今古城),使這里成為了石柱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唐朝時期,寺院坪(今寺院村)所產(chǎn)的“報圣香米”被封為“宮廷貢米”,后歷代封建王朝均一直相傳,至今仍享有盛名。
悅崍,原名悅來,得名于《論語》“近者說(悅),遠者來”之說。轄9個行政村,44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170平方
文化旅游:
悅崍碉樓建筑群位于石柱縣悅崍鎮(zhèn)悅崍村、新城村,時代為民國。含楓香坪碉樓、長嶺碉樓、作坊碉樓。2019年,悅崍碉樓建筑群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下殿子橋位于悅崍鎮(zhèn)新城村古城組,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1年12月31日,下殿子橋列入石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壩土司遺址位于石柱縣悅崍鎮(zhèn)新城村,時代為南宋—清。含古城壩石柱宣撫司遺址、馬氏宗祠、“馬氏源流碑記”碑刻、下殿子橋、穿心店石平橋、大石堡巖棺群、馬宗炳墓、大樓巷后園子馬冉氏墓、馬洪猷墓、
歷史沿革: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馬定虎奉命入川授石柱安撫使,置安撫司于南賓縣水車壩(今境內(nèi)古城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南賓縣,劃歸石柱宣撫司管轄,為溪源里六甲。
明、清朝時期,一直為石柱土司溪源里五甲。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shè)為悅崍鎮(zhèn)。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悅崍鎮(zhèn)改為悅崍鄉(xiāng)。
1956年12月,高橋鄉(xiāng)并入悅來鄉(xiāng)。
1958年9月,改悅來鄉(xiāng)為悅來公社。
1983年11月,改說來公社為悅來鄉(xiāng)
區(qū)劃:重慶市·石柱縣·悅崍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