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重慶市 > 開州區(qū) > 河堰鎮(zhèn)

重慶市開州區(qū)河堰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河堰鎮(zhèn)隸屬開州區(qū)
區(qū)劃代碼:500154108代碼前6位:500154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渝
長途區(qū)號:023 郵政編碼:405400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3.2萬人
下轄地區(qū):3個社區(qū)、12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河堰口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以境內地名河堰口命名,2010年設立河堰口社區(qū)![詳細]
水河社區(qū)~002鎮(zhèn)中心區(qū)
以水源寺、河堰口首字得名。1981年從水源大隊更名為水河大隊![詳細]
清泉社區(qū)~003村莊
因其所在地為原清泉公社,在社區(qū)成立之時,取歷史地名![詳細]
大槽村~200村莊
以地名大槽得名。1962年分出河堰公社,轄大槽、茅壩等7個的大隊;1984年改大槽大隊為大槽村、茅壩大隊為茅壩村;2004年10月村組規(guī)模調整,將茅壩…[詳細]
大田村~201村莊
以境內地名大田角得名。1962年分出河堰公社,轄大田、木蘭等7個大隊;1984年4月,實行政社分開,大田大隊更名為大田村;2004年10月村組規(guī)模調整…[詳細]
馬家村~202村莊
以駐地馬家壩(壩上有一巨石像馬),故名![詳細]
周家村~203村莊
1961年析置馬家公社,轄周家、黎明等9個大隊;1984年4月,實行政社分開,周家大隊更名為周家村,黎明大隊更名為黎明村;2004年10月實行村組建制…[詳細]
石龍村~204村莊
石龍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花木村~205村莊
原為花梨大隊,因樹木多,在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花木大隊,1984年更名為花木村。…[詳細]
田園村~206村莊
水田壩為田村村駐地,“田園村”取自水田壩田園美好之意。1984年由田園大隊更名為田園村。…[詳細]
三通村~207村莊
以路通大進、溫泉、巖水,此為“三通”,在1984年更名為三通村。…[詳細]
三包村~208村莊
以境內地名“三包山”得名。三包山一山有三個小包,三包山為三包大隊駐地,1984年4月三包大隊更名為三包村。…[詳細]
巖水村~209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以境內地名巖水壩得名。1984年4月由巖水大隊改名為巖水村![詳細]
倪家村~210村莊
以境內為倪家坪。1958年,清泉公社轄天星、麻柳等13個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經(jīng)縣府批準,天星大隊更名為倪家大隊,麻柳大隊更名為雙棚大隊;198…[詳細]
口泉村~211村莊
此山口有泉水,故名口泉,大隊建立以口泉此地為駐地,故名口泉大隊,1984年改名為口泉村![詳細]

地名由來:

因河堰口而得名。因堰首截龍洞河口得名,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河堰鎮(zhèn)2004年總人口31984人,總戶數(shù)8536戶。村組規(guī)模調整中,原巖水鄉(xiāng)將13個村調整為6個村,將75個村民小組調整為28個村民小組;原河堰鎮(zhèn)將16個村調整為8個村,將184個村民小組調整為56個村民小組,F(xiàn)河堰鎮(zhèn)轄14個村,84個村民小組。實現(xiàn)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15610萬元,全口徑財政總收入60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1674元,糧食總產(chǎn)量13842噸。

脫毒種薯繁殖5000畝,種植無公害反季節(jié)蔬菜4000畝,優(yōu)質水稻2500畝,優(yōu)質白糯玉米500畝。建成水果基地500畝,中藥材基地1000畝。全鎮(zhèn)出欄生豬4萬頭,家禽2萬只,牛、羊1.8萬頭,完成800名勞動力技

+查看詳細河堰鎮(zhèn)概況>>

歷史沿革:

1930年屬馬興山鄉(xiāng)。

1931年分置河堰鄉(xiāng)。

1932年并入馬興山鄉(xiāng)。

1935年屬溫湯井聯(lián)保。

1938年析置河堰口聯(lián)保。

1940年并入溫泉鎮(zhèn)。

1953年屬清坪鄉(xiāng)。

1958年劃入巖水區(qū)清泉公社。

1961年屬馬家公社。

1962年分出河堰公社。

1984年4月,改為河堰鄉(xiāng)。

1992年9月,河堰鄉(xiāng)、馬家鄉(xiāng)合并為河堰鎮(zhèn)。

2005年8月,巖水鄉(xiāng)并入河堰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