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贝罄状宕迕竦纳畹教幣c竹相約、相伴、相生。這個有近千年歷史、被竹山包圍的村莊,山谷深秀,竹山青翠。俗話說:靠山吃山。該村1000余戶人家、2800個村民的生活來源基本上就是靠這一大片毛竹山。
大雷村離橫街鎮(zhèn)鎮(zhèn)政府有9公里路,全村耕地面積只有600畝,而且比較分散,而山林面積卻有7000多畝。該村一年四季都有筍,毛筍、扁筍、冬筍、野山筍,尤為出名的是大雷黃泥拱筍。每年3月份,是大雷筍旺發(fā)的季節(jié),寧波、奉化等地的商販都會慕名前來收購,筍的批發(fā)價最高能賣到每公斤1元。有的村民不但把鮮筍賣給山外的商販,而且還自己開起了小型毛筍罐頭加工廠。去年下半年,村民們?yōu)辄S泥拱筍注冊了“竹參”商標,土生土長的大雷黃泥拱筍開始有了自己的名字。我們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單靠賣筍賣毛竹,村民們戶年平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但這些收入要維持一家?guī)卓谌说纳钣幸欢ǖ睦щy,因此,一些婦女就接一些打打帽子、編編袋子的散活來掙點錢。她們說:“我們山里面消費水平低,吃吃用用夠了,日子也就這樣過去了。”村民們挖筍出售、伐竹剝篾,編竹籃、做竹椅、扎掃把、削竹筷、燒竹炭,竹山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生活的資源,雖然并不富裕,但村民們生活倒也過得安逸舒適。
在大雷村,抬頭可見竹山,低頭可見小溪。在村辦公室前的小溪畔,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據(jù)在村里當了40余年會計的汪能章說,這棵郁郁蔥蔥的銀杏樹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我們在這棵樹上見到了“古樹名木”的保護牌子。這棵站在溪畔的古樹好像在向人們述說大雷村悠久的歷史。過去,大雷稱為南雷,村民們大多數(shù)都姓汪。據(jù)《鄞縣志》記載:大雷村的始祖官名叫汪本仁,是唐越國公汪華后裔。汪本仁在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擔任教師多年。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他與朋友到四明山游玩,見四明山處處風光秀麗,于是即從安徽黟縣石崗山下遷居南雷。這位汪氏太公從黟縣來大雷發(fā)脈已有983年,歷傳三十五代,其后代勤于耕讀,名人輩出,如南宋禮部尚書汪鏜、明代御史汪玉等。《鄞縣志》對汪玉記載最為詳細,汪玉字汝成,號雷峰,也稱默休先生,明正德3年考取進士。他聰慧過人,文武兼?zhèn),曾參與平定明皇朝宗室朱宸濠之亂,也曾為朝廷剿滅了0淫擄掠、無惡不作的香爐山盜賊,功勛顯赫,可惜49歲英年早逝。據(jù)村里的老年人說,大雷人世代相傳的都堂太公大破香爐山強盜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太公汪玉。他的祠堂建在秀三房,名禮明堂,以前村民們年年都要把他的神像掛起來敬拜。
說起自己的祖先,村里的老人們個個臉上充滿了自豪。除了古樹,村里還有許多古跡,如汪王廟、甘潼寺、龍?zhí)逗湍_潭等。汪王廟是很早以前為紀念汪氏太公所建造的,在1966年被毀壞后,一直香火冷清,廟也改作他用,上世紀90年代初,村民們重新選址,把汪王廟建造于大雷溪畔的青峰嶺下。幾年前重修過的甘潼寺與汪王廟一樣,也有幾百年的歷史。老人們說,很早以前就有“上有天童,下有甘潼”的說法,當時甘潼寺香火旺盛,香客絡繹不絕。龍?zhí)逗湍_潭位于甘潼寺的附近,潭水清澈幽深,久旱不涸。1967年,村民們在這兩個潭的后面建了一個小水庫,此后,村民們開始用上了免費的自來水。
由于位處大山,大雷村個私經(jīng)濟不很發(fā)達,只有14家做塑料、五金的小企業(yè)。村里18萬元的年可用資金全部是靠廠房出租而來。3年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把這些錢用到了刀口上,造路、修大會堂、建老年活動室等,為村民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一年18萬元錢遠遠不夠用,于是,他們就四處奔波,到各個部門募捐。村主任汪漢定說:“今年,我們打算投資28萬元,修一條從甘潼寺通往山上面的、長約800米的水泥路,以方便上山拗筍、背竹的村民。”
村委會一班人干勁十足,他們表示,今后還將在為老百姓謀利益方面多動腦筋,讓山里人的生活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