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蕭山區(qū)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歷史沿革

[移動版]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會稽郡,蕭山屬會稽郡地。

西漢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間,始建縣,名余暨,屬會稽郡。

“余”為越語,越人稱鹽為“余”,因當時蕭山產(chǎn)鹽,又臨暨浦,所以稱“余暨”。

孫權(quán)黃武年間(公元222--229年),改名永興,屬會稽郡。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永興為蕭山,以蕭然山為名,沿用至今。

作為山名的蕭山,早在《漢書·地理志》余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zhàn)敗,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

自唐改稱蕭山以來,除清咸豐十一年(1867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軍占領蕭山期間,為避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之諱,改為“莦珊”外,均稱蕭山縣。

1949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蕭山,為省直屬縣。

1949年6月底,劃歸紹興專區(qū)。

1952年起,復為省直屬縣。

1957年劃歸寧波專區(qū)。

1959年改屬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蕭山縣,設立蕭山市(縣級)。

1988年1月1日,蕭山縣改稱蕭山市,仍屬杭州市。

2001年3月25日,蕭山舉行撤市設區(qū)掛牌儀式,杭州市蕭山區(qū)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