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莊村ZhàozhuāngCūn
行政村以駐地兆莊自然村得名。1958年屬官坑耕作區(qū),1961年成立兆莊大隊(duì),1984年改稱兆莊村。隸屬禎埠鄉(xiāng),2002年原林源、尖山兩個(gè)行政村并入兆莊村。地處釣臺(tái)山東麓、官坑源中游西岸。行政村駐地兆莊自然村距禎埠鄉(xiāng)政府原駐地(橋底匯)南面3.5公里,行政村轄域村頭至村尾近15公里。東鄰?阪(zhèn),南鄰石門洞林場(chǎng),西鄰禎旺鄉(xiāng),北鄰禎埠村。人口有1705人,面積33.29平方公里,下設(shè)17個(gè)村民小組,轄兆莊、坦后、外畔、空肚樹(shù)、相西坑、烏云坑、坑根、上岸、坑底、茶坑、馬園、尖山等16個(gè)自然村。
境內(nèi)有著名景點(diǎn)尖山仰天湖,座落在海拔1287米的高山頂,攔水堰壩頂海拔1258.71米,因獨(dú)特居高,并四面環(huán)山,且又有地下水居多匯流成湖,形成天然湖永不干涸的奇觀,故得名仰天湖之美稱。
因尖山林源盛產(chǎn)毛竹,有毛竹林近7000畝,2013年開(kāi)發(fā)竹筍兩用基地300畝。
兆莊Zhàozhuāng
據(jù)《青田縣志》記載,相傳早年當(dāng)?shù)刳w姓財(cái)主仗財(cái)大氣粗,將村名冠上趙姓稱趙莊。后遇一通達(dá)者,曉以應(yīng)尊重群眾、振興鄉(xiāng)里的大義,遂以方言“趙”字的諧音改稱兆莊。又民間傳說(shuō),早年以趙姓人家居住得名趙莊。后因與章村鄉(xiāng)趙莊同名而改為兆莊。系兆莊行政村駐地。東、南兩面鄰官坑源,西鄰黃經(jīng)寬,北鄰?fù)馀。人口?60人。
坦后Tǎnhòu
因自然村位于當(dāng)?shù)匾黄教沟霓r(nóng)田后邊而得名。歷屬兆莊村。東鄰源坑底,南面靠山,西、北兩面臨官坑源。人口有60人。
外畔Wàipàn
因自然村位于兆莊自然村外邊,以方言“外邊”稱“外畔”而得名。歷屬兆莊村。東鄰官坑源,南鄰兆莊,西鄰上龍,北鄰昂龍山。人口有70人。
空肚樹(shù)Kōngdùshù
相傳早年當(dāng)?shù)卮蹇谝蛴幸豢弥鳁U空心但枝繁葉茂的大樹(shù)而得名。歷屬兆莊村。東、南兩面鄰官坑源,西鄰石坑元崗,北鄰釣臺(tái)山。人口有110人。
烏云坑Wūyúnkēng(現(xiàn)已廢村)
地處高山,因村居位于當(dāng)?shù)厝鄙偃照贞?yáng)光的陰森坑谷而得名。歷屬兆莊村。東鄰相西坑,南鄰底寮崗,西鄰朱山坳,北鄰空肚樹(shù),F(xiàn)無(wú)人居住。
底寮崗diliaogang(現(xiàn)已廢村)
因村居位于當(dāng)?shù)厣綁诺祝ɡ铮┦讔忣^而得名。歷屬兆莊村,F(xiàn)無(wú)人居住。
大會(huì)Dàhuì
此地因四周群山起伏形似在此聚會(huì)而得名。歷屬兆莊村。東鄰?阪(zhèn)橫坑,南鄰西王岙山,西臨官坑源,北臨灣河坑。人口有80人。
坑根Kēnggēn
因村居位于當(dāng)?shù)叵釉搭^而得名。原為坑根大隊(duì),1981年因重名以此地林源茂盛改稱林源大隊(duì),1984年改稱林源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鄰大會(huì),南鄰半嶺,西鄰坑底,北鄰上岸。人口有150人。
上岸Shàngàn
因村居座落在當(dāng)?shù)叵由嫌伟哆叾妹。原屬林源行政村?002年并入兆莊村。東臨官坑源,南鄰林源,西鄰禎旺鄉(xiāng),北面靠山。人口有150人。
坑底Kēngdǐ
因村居座落在當(dāng)?shù)叵拥祝ɡ铮╊^而得名。原屬林源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鄰趙家,南鄰介柜巖,西鄰漆樹(shù),北鄰坑根。人口有300人。
趙家Zhàojiā
相傳早年因趙姓始居此地而得名。原屬林源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鄰半嶺,南鄰介柜巖,西鄰坑底,北鄰林源。人口有50人。
介柜巖Jièguìyán(現(xiàn)已廢村)
此地后山有一塊形似碗柜的大巖石,以方言“碗柜”稱“介柜”而得名。原屬林源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鄰天堂棚,南鄰尖山,西鄰坑底,北鄰趙家。
尖山Jiānshān
地處當(dāng)?shù)鼗馃鈻|部山腰,因山勢(shì)險(xiǎn)峻周圍有三座形如刀尖的山峰而得名。原為尖山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鄰茶坑,南鄰東坡坑底,西鄰介柜巖,北鄰天棚鳥(niǎo)。人口有145人。
天堂棚Tiāntángpéng
地處高山,相傳很早以前有一戶人搬遷此地山頂頭搭草棚居住,因山高入云,猶如高居天堂而得名。原屬尖山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鄰?阪(zhèn),南鄰茶坑,西鄰介柜巖,北鄰半嶺。人口有50人。
馬園Mǎyuán
因舊時(shí)此地村民多以種麻為生,取地名為麻園,后以“麻”與“馬”的方言諧音改稱現(xiàn)名。原屬尖山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南兩面鄰巨浦鄉(xiāng),西鄰天堂棚,北鄰坑根。人口有80人。
茶坑Chákēng
因早年當(dāng)?shù)乜觾蛇吷缴鲜㈤L(zhǎng)茶樹(shù)而得名。原屬尖山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東、南兩面鄰巨浦鄉(xiāng),西鄰尖山,北鄰天堂棚。人口有100人。
半嶺Bànlǐng(廢村)
因村居位于當(dāng)?shù)赝ㄍ馍降膸X半腰而得名。原屬尖山行政村,2002年并入兆莊村。2007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wú)人居住。
磅河坑Bànghékàng(廢村)
因此地地理狹窄村居多為傍坑邊而建,以方言“傍”和“磅”的諧音而得名。2010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wú)人居住。
炳元Bǐngyuán(廢村)
因村居位于當(dāng)?shù)貎蓷l坑源匯合處始稱并源,后以方言諧音改雅稱現(xiàn)名。2007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wú)人居住。
相西坑X(jué)iāngxīkàng(廢村)
因當(dāng)?shù)赜幸粭l向西而流的小坑始稱向西坑,后以方言諧音改稱現(xiàn)名。2009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wú)人居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