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臨安區(qū) > 玲瓏街道 > 夏禹橋村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玲瓏街道夏禹橋村概況

[移動(dòng)版]

夏禹橋村由夏禹橋、合慶村合并而成。村委會(huì)駐地夏禹橋自然村。北緯30°11′,東經(jīng)119°38′。海拔60米。東鄰宏渡村,南接高源村,西連前山村,北靠雅園村。村域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53公頃,山林面積119.73公頃。全村523戶,1394人。

清宣統(tǒng)《臨安縣志》載有“下俞橋”地名,亦稱下輿橋。后諧變?yōu)橄挠順。南宋咸淳年間,屬慶仙鄉(xiāng);明代仍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屬奉亭一圖;民國(guó)初屬慶鳳鄉(xiāng);民國(guó)24年(1935),屬鳳亭鄉(xiāng);民國(guó)34年(1945),屬玲瓏鄉(xiāng);1950年,為禹前鄉(xiāng)夏禹村;1958年,為玲瓏山公社夏禹橋、合慶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為夏禹橋、合慶大隊(duì);1984年,為玲瓏山鄉(xiāng)夏禹橋、合慶村;1988年,為夏禹橋鎮(zhèn)夏禹橋、合慶村;1993年,為玲瓏鎮(zhèn)夏禹橋、合慶村;2001年,為玲瓏街道夏禹橋、合慶村;20074年,村規(guī)模調(diào)整,兩村合并為夏禹橋村。轄6個(gè)自然村。

〔夏禹橋〕(Xia yu qiao)玲瓏街道辦、夏禹橋村委會(huì)駐地!缎煜伎陀斡洝份d“下圩橋”。乾隆24年,宣統(tǒng)2年《臨安縣志》載有下俞橋和下輿橋地名。清黃浩妻張氏,年二十七,扶孤守節(jié),壽一百十一歲,旌建牌坊。當(dāng)時(shí)過橋,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因名“下輿”。后諧變?yōu)橄挠順颉N舸鍠|建有貞節(jié)石牌坊一座,1966年文革時(shí)期被毀。181戶,537人。門牌127塊(1-238號(hào))。姓氏以章
居多。東北瀕錦溪,南接里王家,西鄰馮家頭。聚落呈塊狀分布。

〔唐家頭〕(Tang jia tou)位于街道辦駐地東0.2公里。唐姓世居,故名。唐氏于明代從山東濟(jì)南遷居,已有380多年。38戶,123人。門牌19塊(1-23號(hào))。姓氏以唐居多。東界宏渡村、南瀕錦溪,西至夏禹橋,北靠唐家山。聚落沿胥高公路呈塊狀分布。

〔海家塢〕(Hai jia wu)位于街道辦駐地南1公里。相傳太平天國(guó)前為海姓居住,故名。后陸氏由嵊縣遷居,建村年代無(wú)考。27戶,93人。門牌29塊(1-56號(hào))。姓氏以陳、曹、操居多。有畬族5人。三面環(huán)山,北臨田畈。東南界宏渡村,西接里王家,北臨唐家畈。聚落沿山塢呈環(huán)狀分布。

〔馮家頭〕(Feng jia tou)位于街道辦駐地西0.5公里。村多馮姓,故名馮家頭。馮氏由湖北遷居,已建村150年。35戶,112人。門牌25塊(1-28號(hào))。姓氏以馮居多。東連夏禹橋,南臨高源路小丘,西至鳳凰山,北靠田畈,聚落沿胥高公路呈塊狀分布。

〔里王家〕(li wang jia)位于街道辦駐地南1公里。相傳太平天國(guó)前,為黃姓居住,故名黃家。分里、外黃家。后諧變?yōu)槔锿跫摇?3戶,215人。門牌52塊(1-78號(hào))。姓氏以曹居多。村居山谷,四面環(huán)山。聚落呈不規(guī)則狀分布。

〔合慶橋〕(He qing qiao)位于街道辦駐地1.8公里。村東有座古石橋。據(jù)傳建橋資金系合村大家負(fù)擔(dān),取名合村橋,以示合村慶祝之意。后雅化為合慶橋。村以橋名。乾隆、宣統(tǒng)《臨安縣志》均有合村橋地名記載。原油菜園今入合慶橋。157戶,443人。門牌58塊(1-196號(hào))。姓氏較雜。聚落沿胥高公路呈塊狀分布。境有玲瓏街道中心小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