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太原市 > 清徐縣旅游

清徐縣文物古跡介紹

清徐壽寧寺
  清徐集義鄉(xiāng)大常壽寧寺始建于唐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到此拜訪當年有功之臣苗廣義,據寺內碑文考證:宋太祖時已成古剎,且載閆、趙二僧犒王師而顯神通,事嗣后補建于明成化年重建于嘉慶二年,道光年間休整成現規(guī)模。民間傳說,當年寺中又一和尚,人稱之為田善友,農忙時村里盡是請他幫忙,同一天里好心人請求幫忙,間谷的、鋤高粱、鋤玉米的,不管多少他都有求必應,但第二天就全部都做完了,消息象風一樣傳開,傳到趙二世匡義耳中,難道真有如此神人,于是便前往拜訪,田善友早知此人來訪,故意不見,卻升到寺廟半空中伺機聽數,趙二世騎馬入寺,從前院尋到后院,見大殿門開著,原以為他在大殿誦經,便催馬上殿,馬前蹄踏入往里看時卻空無一人,于是言道:“乃空望佛也”田善友在空中說道:“謝主隆恩”到現在殿門口石上仍有深深的馬蹄印,田善友討封后……[詳細]
徐溝城隍廟與文廟
  徐溝城隍廟與文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太原市清徐縣徐溝鎮(zhèn)城隍廟始建于金大定年間(1161-1189),明初被水淹沒,景泰年間(1450-1456)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除戲臺外,建筑又被火焚后再建。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戲臺(下為山門)、大殿和寢宮,兩側為鐘樓、鼓樓、配殿等。戲臺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又稱棲云樓,坐南朝北,建筑面積71平方米。下為山門三間,中辟通道,上部平面呈方形,面寬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前臺勾連搭卷棚頂一間。文廟始建于金大定年間(1161-1189),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占地面積約4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欞星門、戟門和大成殿,兩側為廂房、廊廡等。欞星門單檐懸山頂……[詳細]
清徐寶梵寺
  寶梵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太原市清徐縣東于鎮(zhèn)東于村寶梵寺,據清碑記載,始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金、元時期屢有補葺,明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四十五年(1566)、萬歷年間(1573~1620)三次重修,清光緒十八年(1892)又重建,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寶梵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院落東西長82.7米,南北寬43.2米。占地約3600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建有戲臺、山門、韋陀殿(過殿)和正殿,旁門位于山門與鐘鼓樓之間,兩側從南到北依次為鐘鼓樓、東西配殿及東西耳殿。寶梵寺作為清徐縣一處保存較完好的清代寺廟,其規(guī)模較大、布局完整。戲臺位于山門外,鐘鼓樓、東西旁門、山門并列為一字形,布局獨特。它的總體布局、單體建筑的結構形式和藝術造型代表了本區(qū)域當時的營造水平,是本區(qū)域清……[詳細]
4、嚴香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嚴香寺
  嚴香寺(第二批省保)時代:宋地址:清徐縣西馬峪鄉(xiāng)都溝村又名都溝石窟。據清源縣志載,宋元祐三年(1088年)十月十五日鑿出石洞。北宋紹圣年間(1094-1098年)在洞外建慈云禪寺,形成禮拜窟與附近建禪院的石窟寺院組合。清末更名為嚴香寺,此后屢有增修,建玉泉閣、羅漢堂、龍王廟、觀音閣等建筑。現寺院已廢,僅存小型洞窟五處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慈云禪寺重修碑一通。石窟坐北朝南,在長10米、寬5米的崖面上開鑿東、西二窟。西窟僅鑿大樣未完成。東窟稱千佛洞,面寬5米,進深3米,高3米,平面方形,三壁三龕式。窟門兩側雕抹楞方柱,有門梁及尖拱龕楣,盝頂,中心部分雕藻井。三壁均雕一佛二菩薩,著通肩袈裟,佛結跏跌坐,作說法印。菩薩頭戴花冠,項佩纓珞,造像面目清秀,體形俊俏,宋風濃郁。壁面浮雕小佛像120……[詳細]
5、狐突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狐突廟
  狐突廟狐突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宋至清地址:清徐縣西馬峪村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而建。廟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補擴建。廟址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F存獻殿、正殿與碑廊等建筑,占地面積1875平方米。獻殿面寬七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布灰筒瓦覆蓋,琉璃剪邊,斗栱三踩單昂,明間平身科斗栱出45度斜昂。殿之明間辟板門,余間皆裝直欞窗。殿內山墻繪壁畫60余平方米,內容為利應侯布雨、回宮圖。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明嘉靖年間擴建為前后二室,前為朝堂,后為寢宮。前殿為卷棚懸山頂,后殿單檐歇山頂,以勾連搭形式相連接。殿內現存元代彩塑8尊,狐突夫婦像高2米端坐中央,兩側為侍女像6尊,高1米。前檐明間懸“三晉名臣”橫匾一方。左有配殿……[詳細]
清徐縣烈士陵園
  清徐縣烈士陵園位于清徐縣清源鎮(zhèn)平泉村、北營村之間。1948年6月17日至7月21日,為了保衛(wèi)晉中麥收、解放晉中人民,徐向前率華北軍區(qū)第1兵團發(fā)起晉中戰(zhàn)役,共殲敵正規(guī)軍七萬余人、非正規(guī)軍三萬余人,俘閻錫山野戰(zhàn)軍趙承綬以下將官16人,斃敵師長以上軍官9人,殲敵主力第7集團軍總部及5個軍部、9個師部、2個總隊部,解放了孝義、汾陽、文水、交城、清源、晉源、徐溝、忻縣、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等14座縣城,為解放太原做好了充分準備。1958年,為將分散在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的烈士遺骸集中埋葬、供后人憑吊,始建清徐縣烈士陵園,主要安葬在晉中戰(zhàn)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陵園共安葬烈士476人,其中前面主墓區(qū)安葬的是6名團級軍隊干部和4名正、副縣級干部,還有排以上干部117名、無名烈士90名。1996年,此處被山……[詳細]
成成中學師生抗日義勇隊成立遺址
  成成中學師生抗日義勇隊成立遺址位于清徐縣城中學旁,占地面積1540平方米。1937年,平津失陷后,太原市各中等以上學校疏散外遷。8月,成成中學遷到清源縣。在上課的同時,師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并醞釀組建抗日武裝。10月上旬,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在成中校部院內為成中師生作形勢報告。為支持成中師生組建抗日武裝,北方局和戰(zhàn)動總會派曹振之、馮福厚到成中做黨的工作及軍事工作。10月10日,成成中學師生抗日義勇隊宣告成立,劉墉如任隊長。11月5日,因戰(zhàn)事緊張,日軍飛機轟炸清源城,義勇隊撤往東于村,改稱成中師生抗日游擊隊,后又整編為戰(zhàn)動總會游擊第4支隊。1938年7月29日,戰(zhàn)動總會游擊第4支隊與120師一部共同組成八路軍第120師大青山支隊,由李井泉率領挺進綏遠,開辟大青山游擊根據地。舊址因多年失修,……[詳細]
8、清源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源文廟
  清源文廟清源文廟(第六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清徐縣縣城趙家街西北隅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元、明、清均有修葺。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大成殿為金泰和三年遺物。中軸線依次為欞星門、狀元橋、泮池、戟門、大成殿。左右各置配殿七間,廂房各五間。大成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雙抄計心造,梁架為徹上露明造,結構規(guī)整,殿頂琉璃剪邊,前有月臺。明倫堂及東西廂房不存。文廟大成殿是珍貴的早期建筑遺構,在金代建筑遺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詳細]
洛池渠慘案遺址
  洛池渠慘案遺址位于清徐縣東于鎮(zhèn)洛池渠村西,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1938年至1939年洛池渠村為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39年5月,駐清源縣城日軍進攻清太徐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洛池渠村打谷場殺害包括武根全一家五口在內的群眾和干部三十多名,燒毀房子十余間,搶走羊一百多只、大牲畜15頭。此后日軍又6次血洗洛池渠,先后7次殺害干部群眾八十多人,燒毀房屋三百多間,搶走大牲畜五十多頭,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洛池渠慘案。為追念被日軍殺害的干部群眾,東于鎮(zhèn)洛池渠村擬在慘案原址立碑![詳細]
清徐清泉寺
  清泉寺(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清徐縣清源鎮(zhèn)平泉村因寺前清泉晝夜長流,故名。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5年),明清時期屢有修葺。寺依山而建,分為三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觀音閣、正殿、五福洞、九蓮洞等。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正中塑主佛像三尊,周圍有木雕像二十余尊。觀音閣為雙層樓閣式重檐歇山頂建筑,下層四周圍廊,上層塑有蓮臺坐佛觀音,蓮臺下塑四大天王像![詳細]
11、清徐香巖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徐香巖寺
  清徐香巖寺(第四批省保)時代:金地址:清徐縣馬峪鄉(xiāng)東馬峪村俗名無梁殿,創(chuàng)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明、清時期屢有修葺。寺依山而建,主體建筑為石結構無梁殿三座,由東到西依次排列,分別為地藏殿、釋迦殿和觀音殿。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三大殿外檐均施仿木石構件,殿內四角石雕單翹斗拱,其殿頂用抹棱石梁由大到小逐層迭澀成八角藻井,不用梁架,故稱:“無梁殿”![詳細]
清徐堯廟
  徐堯廟(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清徐縣孟封鄉(xiāng)堯城村清徐堯廟位于清徐縣孟封鎮(zhèn)堯城村。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金天會三年(1125年),元至正年間重建,明、清屢有修葺。寺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200平方米。現存建筑帝堯殿為明代遺構,余皆為清代建筑。清徐堯廟,分為東、西兩條軸線。東軸線僅存帝堯殿;西軸線由南至北有倒座戲臺、娘娘殿,東西兩側分別為四星樓、狐仙樓。帝堯殿,亦稱無梁殿,建于磚砌方形臺基之上,通高約12.4米。面寬、進深各五間,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頂。下檐斗栱五踩單翹單昂,上檐斗栱五踩雙翹。殿內無柱,用檁、枋、斗栱構架疊置三層,底層、中層為正方形,上層為斗栱密布的八角形藻井,頂繪道教八卦陰陽圖案。清徐堯廟建筑保存較好,帝堯殿建筑形制獨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3年5月,清徐堯廟被公布……[詳細]
迎憲村武廟
  迎憲村武廟位于清徐縣迎憲村西趙家街18號,年代為清代。迎憲村武廟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馬峪戲臺
  東馬峪戲臺位于清徐縣馬峪鄉(xiāng)東馬峪村北,年代為清代。東馬峪戲臺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徐文殊塔
  文殊塔(第五批省保)時代:唐地址:太原市清徐縣馬峪鄉(xiāng)碾底村西北約3公里簡介:文殊塔位于梵宇寺北側山崗上,是清徐梵宇寺創(chuàng)建以來,迄今保留唯一的建筑實物。占地面積101.40平方米,坐北朝南,石砌二層方形佛塔,下承臺基二層,邊寬8.5米,上有塔座,邊長3.3米。塔身第一層邊長3米、第二層邊長2米,總高約5米。南向有龕。每層均石雕出檐,檐下枋上有石雕蓮形圖案,上覆二層仰蓮,塔剎已毀。文殊塔為方形唐代石塔,結構形式獨特,造型美觀,歷史悠久,在本地區(qū)數量稀少,具有區(qū)域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詳細]
山西省議會舊址
  山西省議會舊址位于杏花嶺區(qū)鼓樓街道辦事處東緝虎營社區(qū)東緝虎營1號,年代為民國。山西省議會舊址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吳村白家一號院
  吳村白家一號院位于清徐縣清源鎮(zhèn)吳村鄉(xiāng)府東大街北六巷東20米,年代為民國。吳村白家一號院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蠻王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蠻王墓
  蠻王墓位于清徐縣柳杜鄉(xiāng)西青堆村東南約300米,年代為北魏。蠻王墓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宜武塔
  北宜武塔位于清徐縣徐溝鎮(zhèn)北宜武村南,年代為清代。北宜武塔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晉綏鐵路銀行舊址
  晉綏鐵路銀行舊址位于迎澤區(qū)柳巷街道辦事處察院后社區(qū)帽兒巷27號,年代為民國。晉綏鐵路銀行舊址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