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惠安縣旅游

惠安縣文物古跡介紹

1、崇武古城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花崗巖濱海石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崇武半島上。是我國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江夏侯周德興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時,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chǎn)遭到嚴重損失,鑒此教訓,勸募大修。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總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清代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這時全城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寬5米,墻高7米,有窩鋪26座,城堞1304個,箭窗1300個。四面設門,東西二門筑有月城,城墻上有烽火臺、了望臺和這放銃炮的虛……[詳細]
2、惠安洛陽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安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jù)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guī)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詳細]
3、凈峰寺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凈峰寺
  凈峰寺位于惠安縣凈峰鎮(zhèn),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凈峰寺由觀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寶殿等組成系列建筑群體。弘一法師曾在此研究佛學。門票/開放時間10元鄰近景點洛陽橋崇武古城地址:福建泉州市惠安縣凈峰鎮(zhèn)類型:寺廟開放時間:8:00—17:00門票信息:門市價:10.0元……[詳細]
陳金城陳伯達故居
  陳金城、陳伯達故居位于洛陽鎮(zhèn)梅嶺村,是一處革命老區(qū)村,也是泉州前往省城的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路。南宋時期的朱熹曾經(jīng)路過這里,發(fā)現(xiàn)此村形如五瓣梅花,真乃風水寶地。他對身邊的人說,此乃風水寶地也,后必出異人。遂刻石于山壁。直到清朝末年,果然出了一位進士陳金城。如今陳金城的故居,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伯達是陳金城的曾孫,他的故居就在陳金城故居的右側。故居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三大落五開間,前有磚埕,邊有“勉齋學館”。故居內有陳金城中舉之牌匾,陳列先祖孝子坊、孝前坊殘存的碑柱石刻。陳伯達誕生舊厝內掛有陳伯達一生著作目錄及部分照片、墨寶。故居最有特-處,是在一個不大的堂屋的墻壁上掛著四個字板,上 書-“陳伯達1992年至1970年著作目錄”,里面有政論、詩歌甚至小說。開篇第一篇就是“兵?匪?”,時間……[詳細]
柏鄉(xiāng)三杰碑
  趙孟頫是我國元代杰出的書畫家,在古代藝術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師法自然,不拘一格,博采眾長。篆、隸、行、楷皆能運筆自如。尤其行、楷,越北宋米、黃、蔡、蘇四家,而直入晉唐。他追慕二王,揮毫落墨。而能緊,瀟灑大方。小楷動輒萬言,首尾一致,雅若星斗。大楷顏骨柳體,遒勁秀麗,端莊爛漫,一改兩宋以來"書禮體"獨領-的局面。其優(yōu)美剛健之韻幾乎左右一代書壇。被后人尊為"趙體"。柏鄉(xiāng)現(xiàn)存的三通趙氏書丹碑刻,均為趙孟頫61-64歲之間的作品。其一,"賈母貞節(jié)碑記",其二,"貞節(jié)堂記"碑,其三,"柏鄉(xiāng)尹張君德政之碑"。前二品為延佑二年三月的成作。兩者均正楷書丹,筆勢灑脫,結構穩(wěn)健,字形端莊,神韻舒……[詳細]
6、千秋亭碑
千秋亭碑
  據(jù)《后漢書.光武帝本記》載:光武于是命有司設壇場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已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祀于六宗,望于群神.....更是三年六月,劉秀滅王郎,取邯鄲,收復河北,得天下三分之二,稱帝條件日臻成熟.然而他對眾將多次懇請稱帝,卻屢加拒絕。非是劉秀不想早日復漢稱帝,定鼎天下,實因疑慮缺少"君權神授"之兆,不能順服天下民心。大軍行至古鄗城(今柏鄉(xiāng)縣固城店),忽報舊時同學關中儒士強華求見,劉秀迎入帳中。強華見了劉秀,呈獻《赤伏符》,說:讖曰,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乃上天詔示漢室中興,劉氏當立,大王應順天應命,稱帝登基,不可違逆。"劉秀見水到渠成,不再推脫遂即批準眾議,乃命有司就鄗南設壇,擇日受朝。有司至鄗城南郊,看定千秋亭(今柏鄉(xiāng)城北十五里鋪)畔,五成陌……[詳細]
7、惠安文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安文廟
  惠安文廟,即惠安孔廟(惠安縣學),坐落于惠安縣城中山北路西側,廟祀孔子,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莅参膹R是惠安宋至清代祭祀孔子及歷代名宦先賢的地方。文廟建筑布局規(guī)整,氣勢宏大,建筑技藝精湛,石木磚雕工藝精美,集中體現(xiàn)了來自中國建筑之鄉(xiāng)、雕藝之鄉(xiāng)的惠安匠工們精湛的建筑、雕刻技藝,是研究宋元時期孔廟建筑規(guī)制和古代建筑雕刻工藝的珍貴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惠安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成立于1987年的惠安縣博物館也設于文廟內,收藏有歷史文物、民俗文物、石雕工藝品等。廟前十里外有一座山峰,山巔原為三塊大石對拱,舊稱香爐山。相傳,明朝洪武年間惠安知縣黎笏認為此山峰頂無首,又正對縣堂正中,有礙本縣運途。遂集資鳩工于山巔增筑尖頂,有如香爐中插上……[詳細]
惠安劉氏民居
  惠安劉氏民居的地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中山北街,具體來說,在團結巷27號。這是一處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景點,被譽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莅矂⑹厦窬樱置麆⑼9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劉望海辭官歸里后,朝廷賜予他建造的府第。整個故居占地約4000多平方米,以其獨特的“四馬拖車”布局而著稱,寓意著高車驅馬,步步高升。走進這座古民居,你會被其古樸而幽雅的氣息所吸引。臨街的大門上,劉望海親筆題寫的“侍御總憲”四個大字熠熠生輝,兩側的石獅忠誠地守護著大門。進入府內,你會看到一個長長的緩坡,這是十八級臺階,俗稱“十八學士朝蓮花”,仿佛讓人一步一個腳印,穿越時空,回到了400多年前的明朝。整個故居由四座“五間張”三進的大厝組成,每一進的地面高度都有所不同,后一進最高,暗喻著步步高升。這些大厝的……[詳細]
惠安青山宮
  時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沿海山霞鎮(zhèn)青山村以北500米處的青山南麓這里海濱地勢峭拔、層巒疊翠、林木蒼郁。青山宮即“靈安王廟”,是為道教宮觀,青山王祖廟,供奉著五代人物神——張悃。它與湄洲島上的天妃宮、龍海的慈濟宮一起聞名遐邇,被同稱為“閩中三宮”。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宮祀唐五代閩將張悃,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封“靈惠侯”,賜額“誠應”;景炎年間(1276~1278年)晉封“靈安王”,賜額“敕封靈安王廟”,清·嘉慶《惠安縣志·卷3》載:“舊傳初置縣時,陳震卜地螺山之陽,遷五代時靈安王張悃墳于青山,今邑即其地也。”青山宮背靠青山,面對浩海,有青山虎穴、羊嶼浮練、燭山晨照、古軍事地形諸勝,整體規(guī)模較大,是旅游、景仰的圣地。宮坐北朝南,面積656平方……[詳細]
施瑯將軍陵園
  施瑯墓位于惠安縣黃塘鎮(zhèn)與洛江區(qū)河市鎮(zhèn)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瑯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整座墓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藝精致、宏偉壯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碑中刻“皇清光祿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將軍襄壯施公賜塋”,兩側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黃氏”。此墓為石結構,墓翼逐層外擴,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萬平方米。墓區(qū)由北而南,上下分5個坪臺,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馬、虎、羊、獅、華表各一對,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諭祭碑亭、欽賜祭葬墓坊、龜趺碑亭。施瑯(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過人,善于帶兵,且“習海上事”,是一位頗有戰(zhàn)略眼光的將領。鄭成功在臺灣病逝后,施瑯于清廷力主收復臺島,痛斥放棄臺灣的謬論,率軍渡海征臺,收復臺灣。施瑯為祖國統(tǒng)一……[詳細]
崇武城墻
  崇武城墻位于福建省惠安縣南70里瀕海的尖岬上。崇武城背靠大陸,其余三面臨海,古又稱“小兜寨”。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在此設置了軍事機構——“小兜巡司”。明初又在此設“守御崇武千戶所”,開始用“崇武”之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經(jīng)略海防,始建城池。崇武城是中國至今保存較完好的古代濱海石城之一。崇武城墻是用花崗巖石砌筑的,城周長2456.7米,城基寬5米,高7米,四面均設有城門,城門上建有門樓。東、北、西三面有月城,東、南、北三道城墻上各設有烽火臺一座。永樂十五年(1417年),又將城墻增高了1米多。崇武城建筑后的百余年中,倭寇未能入侵,海防平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偷襲,城曾一度陷入敵手42天。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抗倭名將戚繼光曾在這里督師操練。清順……[詳細]
惠安暴動籌備會舊址—胡文炳故居
  惠安暴-動-籌備會舊址—胡文炳故居位于東嶺鎮(zhèn)湖埭頭村湖埭頭自然村,時代為民國-現(xiàn)代;莅脖-動-籌備會舊址即湖埭頭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胡文炳故居,位于湖埭頭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內。始建于1916年,坐東朝西,一進三開間,磚石木結構,硬山式屋頂,夯土內墻,外墻用石頭交錯堆疊而成,占地面積40平方米。1930年7月,福建省委書記羅明到泉屬各地巡視檢查工作,在此召開惠安暴-動-籌備工作匯報會議。2016年重修。胡文炳(1900~1962),東嶺湖埭頭村人,1930年參加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第二團,惠安暴-動-時成立湖埭頭村蘇維埃政府,擔任主席。嶼頭山戰(zhàn)斗失利后,改名隱姓居住廈門;莅脖-動-籌備會舊址—胡文炳故居為惠安縣第十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至民宅外墻,南至湖埭頭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圍墻……[詳細]
“惠安暴動”指揮部舊址——陳氏宗祠
  “惠安暴-動-”指揮部舊址—陳氏宗祠位于惠安縣東橋鎮(zhèn)嶼頭村。1930年,惠安縣委在福建省委、泉州特委的領導下,舉行震動閩屬地區(qū)的暴-動-——“惠安暴-動-”。“暴-動-”前期對國民黨地方政權進行摧枯拉朽般的打擊。攻下山柄民團炮樓,擊斃團總陳嗚周及其父陳奕昭,處死前林劣紳林孝純、林亮川。建立五陳鄉(xiāng)蘇維政府及湖埭頭村蘇維埃政府。9月18日午后,挺進距縣城10余華里的嶼頭村,作合攻縣城的準備。紅軍帶隊入村,駐在村里的大祠堂里,并在祠堂里作出嶼頭山整個陣地的部署。19日,敵海軍陸戰(zhàn)隊林壽國旅兩個連,一個追擊炮排,縣民團常備隊等計一千多人包圍嶼頭山。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激戰(zhàn),戰(zhàn)斗失利紅二團營長曾賚弼和團政委陳琨陣亡。陳氏宗祠后經(jīng)族人集資重修,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惠安暴動”舊址
  “惠安暴-動-”舊址年代:1930年座落地點:惠安縣山霞鎮(zhèn)后洋村、東橋鎮(zhèn)嶼頭村簡介:由飛鳳寺和嶼頭山土地廟組成。1930年9月14日,紅軍獨立一師二團在飛鳳寺部署“惠安暴-動-”方案。16日晨,二團在后洋大埔舉行授旗誓師儀式后,向山柄村民團發(fā)起攻擊,一舉攻下民團炮堡,打響了惠東暴-動-第一-。閩南地區(qū)第一個鄉(xiāng)級紅色政權——五陳鄉(xiāng)蘇維埃政府也同時宣告成立。之后,二團轉戰(zhàn)嶼頭山,以土地廟為臨時戰(zhàn)地指揮所,與敵人再次激戰(zhàn)。惠安暴-動-,給國民黨-派、軍閥、地主豪紳以沉重打擊,對泉屬七縣和莆仙地區(qū)革命形勢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惠安暴-動-”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凈峰寺弘一法師舊居
  弘一法師舊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凈峰寺旅游景區(qū)內。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弘一法師舊居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建筑主體以傳統(tǒng)木結構為主,呈現(xiàn)出四進院落的“田”字型民居格局。這里復原了李叔同的起居室、書房和洋書房等,室內陳設精致,環(huán)境優(yōu)雅。此外,故居內還重點復原了桐達錢莊、佛堂等景觀,并展出了李叔同生平的圖片、石刻、書法篆刻等作品,讓游客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這位偉--師的傳奇人生。在舊居外,還有一片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的園林,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長亭及弘一大師紀念亭組成。紀念亭內立有李叔同端坐的銅像,高約2米7,形象生動逼真。園林內還設有游廊和小花園,環(huán)境清幽,是游客休閑放松的好去處![詳細]
醒民學堂舊址
  醒民學堂舊址位于輞川鎮(zhèn)五柳村醒民小學校園內,時代為元-現(xiàn)代。始建于元,原為柳氏祠堂,后改為私塾、西山學堂。兩進三開間,由凹斗門、下廳、天井、正廳組成,硬山式屋頂,抬梁式結構,總面積236平方米。2016年重修。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7-1937),中共惠安縣委領導人藍飛鶴在此教書,為喚醒民眾,將“西山學堂”改名為“醒民學堂”?h委領導人曹海及曾爐以此為據(jù)點開展地下革命工作。1940年中共閩中特委書記李剛來惠,在此召開特支擴大會議(即--),決定籌集武器建立地下抗日武裝。醒民學堂舊址為惠安縣第十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西至操場圍墻,南由石埕向外延伸2.5米,東、北方向由墻體向外延伸2.5米。……[詳細]
17、報德祠石刻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報德祠石刻
  報德祠石刻位于螺城鎮(zhèn)西北社區(qū)科山上,時代為明。石刻存于科山報德祠。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惠安士紳為報答御史劉望海為惠安百姓蠲免租賦之功,集資為其塑生像、建生祠,并立碑頌其德。報德祠石刻包括:報德門匾一方、劉望海石生像一尊、頌德碑兩方、石獅一對,均為明代遺存。劉望海石像穿戴官服官帽,端坐捧笏,是劉望海生前原型。祠內保存兩方碑刻,頌揚劉望海功績,碑文分別為明代進士何喬遠和惠安舉人康士晉所撰。大門門額處有“報德”門匾一方,門外有明代石獅一對,線條蒼勁古樸,代表明代南派石雕技藝。報德祠石刻為惠安縣第十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西、北方向至報德祠圍墻,東至報德祠石埕埕沿。……[詳細]
18、李愷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愷墓
  李愷墓位于涂寨鎮(zhèn)巖峰村西新自然村,時代為明。李愷,字克諧,號抑齋,惠安螺城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任廣東番禺縣令、吏部稽勛司主事、兵部車駕司郎中、湖廣按察司副使,政績斐然。嘉靖三十七年(1558),他集眾抵御倭寇,保全惠安縣城,受朝廷旌表。卒后,祀鄉(xiāng)賢祠。墓坐西北朝東南,早年被盜,2009年修繕。墓呈“風”字形,花崗巖砌筑,依次由墓圍、墓碑、墓案、墓埕及石像生組成,墓塋占地約200平方米。墓前石馬、石虎為明代原構件。李愷墓為惠安縣第十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為中心,東、西、北各外延10米至山坡,南至村路![詳細]
19、黃松軒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松軒墓
  黃松軒墓位于山霞鎮(zhèn)田邊村蜈蚣山,時代為明。黃松軒,生卒年不詳,山霞鎮(zhèn)田邊村人,明代貢生,禮部尚書黃存中長子。黃存中,明建文(1399-1402)中累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建文四年(1402)死于靖難。族親奉其衣冠牌位,偷偷藏于黃松軒墓中,用糖水灰封死。至明嘉靖年間“靖難之役”殉難之臣平反后才敢公開。墓依山麓而筑,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墓丘平面呈“風”字形,墓分三室。墓封堆上用整塊花崗巖石雕成龜形,墓碑圓首,上刻:“明松軒黃先生藏”。墓前有石獅子和蓮花柱各一對。黃松軒墓為惠安縣第十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由墓中心向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北典許氏民居
  北典許氏民居位于東嶺鎮(zhèn)許山頭村北典自然村,時代為清嘉慶。由許獻琛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坐東南朝西北,三列三進五開間帶雙護厝,由大館、中厝、庫房、南北護厝、回向組成,建筑面積3800余平方米。建筑內石雕、木雕精美,雀替、托座等雕有文房八寶、人物花鳥等圖案,立體生動。許獻。1765-1832),字珍享,號賓儀,世稱許百萬,為人樂善好施。清道光年間,曾捐資助建文峰書院,誥封奉直大夫。北典許氏民居為惠安縣第十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西南方向由后檐墻各向外延伸2米,西北方向至巷,東北方向至民宅外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