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桂林市 > 興安縣旅游

興安縣文物古跡介紹

1、靈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渠
  興安靈渠,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河之一。靈渠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溝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長江與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國兩千余年來,成了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靈渠全長34公里,分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全長33.15公里,分四段,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利用的是天然河道,人工只開挖了5公里;北渠的長度雖然只有4公里,但它卻是連通湘江和漓江的航道。如今靈渠景區(qū)有俗稱分水臺,可謂是中流砥柱的鏵嘴;用來攔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將水通過渠道引向漓江的靈渠的樞紐工程-大小天平;三將軍墓、秦堤、飛來石、四賢祠等景致。整個景區(qū)古樸典雅,能充分體會“行盡靈渠路,興安別有天”的意境。秦堤在興安靈渠的南渠與湘江故道之間,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護南渠不受洪水沖擊。堤自分水塘至大……[詳細]
興安縣博物館
  興安縣博物館位于興安縣興安鎮(zhèn)三臺路。郵編:541300,1978年成立興安縣文物管理所,1986年更名博物館。隸屬興安縣文化局。興安縣博物館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500平方米米,其中新建鋼筋水泥結構三層文物庫房、辦公、宿舍樓500平方米;新建鋼筋水泥結構,清式硬山翹檐,青瓦屋頂、東西門樓、長廊、水榭和民族風格的歷史藝術陳列室(二層樓)800平方米;利用界首三官堂和千家寺紅軍標語樓,各建了約100平方米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陳列室。開放時間每天上午8:30-下午15:30開放![詳細]
興安古嚴關
  古嚴關位于縣城西南7公里處的嚴關鎮(zhèn)境內(nèi),國道322線西側約300米處,兩山對峙,關隘雄偉,號稱“桂北第一雄關”,相傳為秦戍五嶺時所筑。嚴關位于興安縣城西南的嚴關鎮(zhèn)獅子山與鳳凰山之間的狹谷間,兩山對峙,中為通道,形勢險要,是“湘桂走廊”之咽喉,古代由中原進入廣西的必經(jīng)之地。嚴關建于何時,一說為秦始皇發(fā)兵戍五嶺時,即公元前214年,另一說是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元鼎五年)平南越國時,不論哪一說,嚴關已有2100多年以上歷史。現(xiàn)存關垣是1636年(明崇禎十一年)修筑,以巨石砌成,全長43.2米,寬8.23米,高5.3米。關門居中,門寬2.9米,高3.79米。關門是1851年(清咸豐元年)重建,內(nèi)外上額刻有“古嚴關”三個大字,還遺存有不少宋、明、清時期的摩崖石刻。嚴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1276年(……[詳細]
嚴關窯址
  嚴關宋窯址在興安縣城西10公里嚴關鄉(xiāng)水南村北。西北臨靈渠,西南憑公路,東至同志村公所,面積約1平方公里。1962年在這里發(fā)現(xiàn)宋代窯群,周圍宋瓷破片滿地皆是,出土了大批珍貴宋代瓷器。1963年2月26日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自治區(qū)有關部門與縣文物管理所共同發(fā)掘了窯室1座,為斜坡式龍窯,窯室依山坡建筑,長48米,寬1.6米,采用支釘疊燒法,出土瓷器1000余件,有盤、碗、碟、壺、罐、瓶、燈等,胎質(zhì)灰白,釉厚而晶瑩,釉色有青、粉青、姜黃、醬黃、玳瑁和青白等,紋飾有纏花、團花、荷花、牡丹、雙魚、嬰戲等。裝飾藝術以印花為主,亦有劃花、刻花。圖案以雙魚海水、荷花戲嬰為題材,有牡丹、菊、蓮等動植物紋樣。有的印有“壽山福!笨,有的書“太平”、“府學”字款;y布局及線條都較粗疏。曾……[詳細]
千家寺紅軍標語樓
  千家寺紅軍標語樓位于興安縣華江瑤族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千家寺。該建筑建于清末民初,磚木二層懸山頂結構,占地131.5平方米,建筑面積252.7平方米。1928年前是千家寺村宗祀祠堂,后改為學校。1934年12月上旬,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向西行軍來到越城嶺老山界腳下,為翻越老山界作準備。中央機關組成的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3.5.8軍團曾在此宿營。紅軍宣傳人員在此建筑的二樓南面騎樓墻面及東西兩側局部,用墨汁寫下了“紅軍是工農(nóng)自己的軍隊”,“當紅軍有田分” 等標語及宣傳漫畫。1年后,這些標語被國民黨軍官發(fā)現(xiàn),下令毀掉,行事者直接采用紙筋灰覆蓋了事。解放后該樓成為華江瑤族鄉(xiāng)人民政府辦公樓。1987年冬天,因一起事故露出紅軍標語20多條。1994年7月被列為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0……[詳細]
6、紅軍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堂
  紅軍堂原名“三官堂”,位于縣城以北約23公里古鎮(zhèn)界首境內(nèi)的湘江畔,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戰(zhàn)役的指揮所,彭德懷等紅軍高級領導人曾在此指揮渡江和戰(zhàn)斗。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興安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位于靈渠水街中段,建于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xiāng)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內(nèi)設有大堂、戲臺、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詳細]
8、秦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城遺址
  秦城遺址位于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溶江鎮(zhèn)境內(nèi),靈渠與漓江交匯處,是秦戍五領時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城遺址分“大營”和“小營”。大營北起馬家渡,南至靈渠口,東瀕靈渠,西臨溶江,縱約6公里,橫約2公里,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其間尚存馬家渡、七里圩、太和堡等城垣遺址。七里圩南有一處稱為“王城”的長方形土城,被視為秦兵營地指揮部,東西橫距300米,南北縱距200米,城墻高2~4米,厚約6米。內(nèi)城之外有外城,外城埂高、厚均約1米,尚有馬廄。整個遺址,地勢平坦,兩邊高山綿亙,四面江流環(huán)繞,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是宿營屯兵的最佳選擇,F(xiàn)尚存遺址4處。一處在馬家渡口靈渠南岸現(xiàn)存版筑殘垣1道,長500米,高1.2~2米,厚5~6米,城與小溪及土山相連接,還有長約……[詳細]
興安三元塔
  興安三元塔位于興安縣高尚鎮(zhèn)金山村委待漏村,年代為清。興安三元塔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興安文氏宗祠
  興安文氏宗祠位于興安縣湘漓鎮(zhèn)普頭村委普頭村,年代為清。興安文氏宗祠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枧底祠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枧底祠堂
  枧底祠堂位于興安縣湘漓鎮(zhèn)雙河村委枧底村,年代為清。枧底祠堂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架枧田屯古窯址
  架枧田屯古窯址位于興安縣興安鎮(zhèn),架枧田屯古窯址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謝家祠堂
  謝家祠堂位于興安縣興安鎮(zhèn),謝家祠堂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興安季氏宗祠
  季氏宗祠位于興安縣興安鎮(zhèn),季氏宗祠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蔣氏宗祠
  蔣氏宗祠位于興安縣高尚鎮(zhèn),蔣氏宗祠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蔣開儒故居
  蔣開儒故居位于興安縣高尚鎮(zhèn),蔣開儒故居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界首接龍橋
  界首接龍橋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界首村委界首村,年代為清。界首接龍橋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榜上村古建筑群
  榜上村古建筑群(古村、陳克昌夫婦合墓、蔣家堰陳家貞節(jié)碑、漠川化龍橋)位于桂林市興安縣漠川鄉(xiāng),西北距興安縣城33千米,村內(nèi)依山傍水,背靠著山形渾圓的后龍山,村前有漠川河緩緩流過。榜上村內(nèi)保存著多座古建筑,為明清徽派古建筑風格,祠堂、牌坊、居民樓的粉墻、黛瓦、馬頭墻、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與秀美山川相得益彰。多年來,榜上村人文積淀深厚,文化特色鮮明,山水風光秀麗,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如今,榜上村已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水源頭村古建筑群
  水源頭村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群23座,包括東花廳、西花廳、魁星樓、愛日堂、茂興樓、愛月堂、吉昌閣、德裕樓等。水源頭村中建筑群布局規(guī)整,軸線分明,依山勢迭次上升,有欣欣向榮、節(jié)節(jié)高升的寓意。對于村中每一個大戶家庭來說,大門裝飾的繁簡便是財富的標志,一個家族有沒有聲望,通過房屋大門上的裝飾便可看出。大門雖尺度統(tǒng)一,但裝飾細部手法各不相同。三月三期間,著少數(shù)民族服裝、漢服的游客游覽興安靈渠景區(qū)可享受免門票待遇,更有攔門酒、竹竿舞、民俗美食宴等特色活動在此展開![詳細]
興安黃城遺址
  黃城遺址 在興安縣城西南27.5公里的溶江鎮(zhèn)廖家村后, 地處北緯25°32′,東經(jīng)110 °28′,縱橫200×300米。東2公里為大山,南距漓江約1.5公里,西和北臨一小河,隔河有 1塊約3平方公里的大坪。 唐乾符六年(879年) ,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打下廣州以后,經(jīng)廣西往湖南進軍,曾在此駐 屯兵馬,扎排、造船,為由靈渠北下湘江做準備。從一些斷垣后面,城系用土石堆壘而成, 殘垣很矮。黃城遺址現(xiàn)列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