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普洱市旅游

普洱市文物古跡介紹

林街清真寺
  林街清真寺,位于無量山腳下,風光旖旎的瀾滄江東畔的林街鄉(xiāng)林街村回營組中央,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由林街名人馬玉堂率回族群眾捐資,聘請大理劍川工匠建蓋,占地面積約一千一百八十一平方米,建筑面積約七百五十平方米,由禮拜大殿、喧拜樓、廂房組成。有大殿和教拜樓,兩幢建筑東西對向,大殿坐西朝東,教拜樓坐東朝西。大殿系歇山頂抬梁式結(jié)構(gòu),前檐下有斗拱,面闊5間18米,進深5間14.9米,高16米,整個建筑用36顆圓柱支撐,明間檐柱下為鼓磴式大理石柱礎(chǔ),高0.55米,直徑1.1米。大殿門窗多為透雕,工藝精細,墻上有鳥獸花卉壁畫。教拜樓系重檐攢尖頂式結(jié)構(gòu),面闊3間16.1米,進深3間10米。該寺保存完好,對研究回族遷徒,宗教等具有歷史,藝術(shù)價值。林街清真寺建筑精美細致,氣勢恢弘,歷史久遠且保……[詳細]
普洱石屏會館
  石屏會館位于思茅區(qū)思茅鎮(zhèn)邊城東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為當時在普洱經(jīng)營普洱茶的富商集資建設,清道光年間不斷擴建,是清代石屏人士在全國建設的若干會館之一,現(xiàn)存花廳、廂房等。2014年12月2日普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蠻蚌大緬寺遺址
  蠻蚌大緬寺遺址位于思茅區(qū)思茅港鎮(zhèn)茨竹林村委會蠻蚌小組,始建于清朝。現(xiàn)存一座佛塔,系南傳上座部佛教傣族佛塔,塔基為須彌座式,塔身3層,呈疊式燈籠鼓形,由上下兩半佛缽狀石合成一層,層間有覆蓋之塔檐石。塔高4.5米,塔基高0.9米。塔剎為葫蘆頂,塔身下部稍大,上部微收,鼓形塔身呈6邊形構(gòu)成,每邊寬0.6米。該遺址為當時六順土司所轄的3座緬寺中最大的一座,緬寺所屬田產(chǎn)上萬畝,租與布朗族、傣族及其它少數(shù)民族種植。現(xiàn)當?shù)鼐用癖3至舜鲎宓娜可盍曀,逢年過節(jié),他們都要到此祭拜,緬寺對于他們來說是神圣的,是他們的信仰。1987年4月,思茅縣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慢牛神廟遺址
  慢牛神廟遺址慢牛神廟遺址位于思茅區(qū)云仙鄉(xiāng)桃子樹村委會,據(jù)查始建于清代,F(xiàn)存石雕一塊,為浮雕,立于碑座上。石雕中央雕刻有三頭六臂的神像,左邊雕刻有手執(zhí)元寶的財神,右邊雕刻有騎虎的神像。周圍雕刻有小的信徒的圖像,現(xiàn)存較好。……[詳細]
六順觀音洞佛像
  六順觀音洞佛像六順觀音洞位于思茅區(qū)六順鄉(xiāng)官房村西南2公里的公路上方,洞深125米,寬16米,高20米,巖壁上雕有一尊大乘佛教報子觀音佛像,供有清光緒23年(公元1897年)的石香爐。觀音像蓮花座高0.23米,觀音像高1.2米,寬0.73米。1949年前,思茅、普洱、江城、普文、西雙版納的佛教信徒都會到此祭拜。1984年4月16日,思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刀心亭墓
  刀心亭墓位于思茅區(qū)南屏鎮(zhèn)整晚村。刀心亭(公元?——公元1897年),傣族,六順土司,授世襲六順部廳昭武都尉(正四品),墓立于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為闕式墓面,長4米,寬3米,高2米,有龍鳳雙獅石雕,碑額上刻“望重邊疆”四個字。兩側(cè)墓表各寬35厘米,高90厘米,有直行楷書14行,計304字,記述了其生平事跡。1987年被思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7、景谷復興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谷復興橋
  復興橋位于普洱市景谷縣風山鄉(xiāng)抱母村抱母村民小組,威遠江.上游,距離縣城約30多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同治七年. (公元1868年)杜文秀回民起義軍到該地橋被毀,民國27年(1938年) 重修。該橋橫跨抱母河東西兩岸,為三孔石礅砌成,每孔距離14.5米,橋面為木枕木板,橋兩端以條石為臺階,瓦面為懸山頂,全橋分為11格,中間是人行通道兩可休息觀景,1986年初維修過,東橋頭有民國27年修橋時立的石碑一塊。該橋目前還在使用,是抱母村民們的生產(chǎn)生活的主要通道。目前為第七批云南省保![詳細]
碧溪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群
  碧溪,原名碧朔,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聯(lián)珠鎮(zhèn)碧溪村,始建于明代,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民居有庾恩旸故居、李光保宅、何延年宅、李秀山宅等。2012年公布為云南省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庾家在云南歷史上地位顯赫,庾恩旸的弟弟庾恩錫創(chuàng)立了“重九”牌香煙,1929年任昆明市市長,是臺灣歌手庾澄慶的爺爺![詳細]
哀牢山茶馬古道(金山丫口茶馬古道)
  哀牢山茶馬古道(金山丫口茶馬古道)位于鎮(zhèn)沅縣和平鄉(xiāng)麻洋村馬鹿塘組,據(jù)調(diào)查該段茶馬古道石板路面鋪設于清代,該古道自麻洋村起至金山丫口,全長200米,寬2米,用石塊砌成,沿途經(jīng)恩樂、者干河至麻洋村,過金山丫口,到達新平、雙柏、昆明等地,為當?shù)厣鐣⒔?jīng)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清代哀牢山主要通道之一,對研究茶馬古道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2013年9月16日由鎮(zhèn)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牢山古道之一)……[詳細]
哀牢山茶馬古道(新?lián)岢潜遍T遺址)
  哀牢山茶馬古道(新?lián)岢潜遍T遺址)位于鎮(zhèn)沅縣古城鄉(xiāng)政府駐地北面200米處,長33米,寬2.3米,石臺錯亂重疊,臺階腳有一小石橋,古城門在清代時期稱為新?lián)岢潜遍T,北上經(jīng)玻烈橋到恩樂、景東,到達大理,南門沿把邊江下到寧洱梅子鄉(xiāng),再到德安、臭水、磨黑古鎮(zhèn),是滇西至東南重要茶馬古道,城北門遺址20公里處是清代玻烈橋,南門500米處有一段長800米寬2.3米的古道,為清代古城茶馬驛站遺址,具有一定歷史價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牢山古道之一)……[詳細]
廣恩橋遺址
  廣恩橋遺址位于鎮(zhèn)沅縣民江村與恩樂老街河岸,建于清初,橋長188米,石墩架木,兩旁蓋瓦房50余棟,者樂甸(現(xiàn)思茅)土司先世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土司官刀佩墇同客民游,世毅重建,雍正五年(1727年)大水泛濫沖毀,雍正八年,知縣譚論復修,五十二年知縣劉潯額叫廣恩橋。道光三年(1823年)知縣譚論復修,道光六年,知縣余炳虎章典史張釗追修,同治元年此橋又遭焚燒。民國中期修成石墩木面橋,解放初期橋被河水沖毀,現(xiàn)僅存石墩四個,其余被江岸泥沙覆蓋,石墩部分于1973年建恩樂大橋用石料被拆用,F(xiàn)西岸橋墩高4.2米,寬12.6米,長9.7米,保存完整。2013年9月16日由鎮(zhèn)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水井梁子通行關(guān)卡規(guī)定行文碑刻
  小水井梁子通行關(guān)卡規(guī)定行文碑刻位于鎮(zhèn)沅縣城西面小水井梁子茶馬古道上,距城區(qū)2公里。小水井梁子是清代道光年間古道通行驛站關(guān)卡,通行關(guān)卡規(guī)定行文刻于長1.9米,寬1.2米,厚0.8米的石碑上。行文碑刻石板及石條拆放于小水井梁子古道旁,碑石保存完整。但碑石字跡嚴重風化,勉強能看到部分石碑內(nèi)容。該碑刻是茶馬古道上不可多得的歷史物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2013年9月16日由鎮(zhèn)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牢山古道之一)……[詳細]
53、中城佛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城佛寺
  中城佛寺位于普洱市孟連縣城西側(cè)的娜允古鎮(zhèn)內(nèi),傣語稱“佤崗”,是孟連縣城內(nèi)歷史悠久、規(guī)模較大的佛寺之一,寺內(nèi)墻上精美的傣族民間金水壁畫和金飾彩繪圖案,是研究傣族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的珍貴實物資料。中城佛寺在土司時期是娜允古城內(nèi)居住在中城的官員們專用的佛寺。始建于傣歷1272年(1910年)。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建筑群由大門、佛殿、引廊、八角亭、佛教協(xié)會辦公室等組成,主體建筑佛殿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頂圍廊建筑,內(nèi)柱6排24棵,柱子、枋、梁、檐檀、櫞子均有金飾彩繪圖案,設有藏經(jīng)柜和佛龕,周圍懸掛著教徒們敬獻的有關(guān)傣族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幡,內(nèi)墻上有傣族民間金水壁畫,是研究傣族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外柱6排24棵,為覆盆式柱礎(chǔ),柱頭相鑲飾有彩色玻璃仰蓮,佛殿隔板外層是用金鉑貼印的寶塔、佛像、孔雀、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