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跡介紹

關(guān)圣廟
  關(guān)圣廟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碗洋村,類別為古建筑。建于明宗禎四年(1631),1985年在原址上接原式原構(gòu)重修,坐東朝西,通面闊22.5米,通進深33米,占地面積1478平方米。為單進建筑,由上下殿和偏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懸山頂抬梁土木結(jié)構(gòu)。內(nèi)供銅鑄的關(guān)公神像,為我省最大的銅像。是我市重要的涉臺文物。關(guān)圣廟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東至建筑外墻外延2米![詳細(xì)]
142、瑤島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瑤島祠
  瑤島祠位于涵江區(qū)涵東街道后度居委會,類別為古建筑。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三一教”嫡傳弟子盧文輝創(chuàng)建,明、清多次擴建,1999年異地遷建至今址。坐西朝東,三進合院式。通面闊20.8米,通進深75.8米。土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中殿、天井、大殿、后院、五子祠。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抬梁式木構(gòu)架。大殿存明代神臺。五子祠原為單層,1999年遷建后改為雙層,面闊五間,進深四柱。存有清光緒十一年(1885)“倡修瑤島祠并置公田記”碑1通。瑤島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湖濱路綠化帶內(nèi)側(cè),西至五子祠后墻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墻排水溝,北至建筑外墻外延2米。……[詳細(xì)]
東山祖祠(三教祠)
  東山祖祠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英龍街東巖山,類別為古建筑。明代正德年間林龍江祖父林富建“東山樵舍”,明嘉靖十一年(1532)改建為“麟峰書院”林龍江于此講學(xué),號“宗孔堂”,明萬歷三十年(1602)其門徒改建為“麟山祖祠”,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再次改建為東山祖祠至今。坐北朝南,占地約5445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由角亭、前殿,拜亭、正殿、兩廡組成。正殿單檐歇山頂抬梁穿斗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進深三柱。祠后有一株千年古樟傳為晉代古樹,樹徑13.8米。這幾年臺灣及東南亞等地不斷有信眾前來朝拜,香火旺盛,是莆田市重要的涉臺文物。東山祖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公路外延4米,西至軍械所圍墻,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0米,北至媽祖行宮圍墻。……[詳細(xì)]
144、龍津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津廟
  龍津廟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厝柄村,類別為古建筑。又稱莆陽太師廟。元代中葉為紀(jì)念莆田籍抗元民族英雄陳文龍而建。歷代重修,現(xiàn)存建筑保持清代風(fēng)格。坐北朝南,通面闊30米,通進深27米,建筑面積810平方米,為單體建筑,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兩柱,單檐歇山頂抬梁、穿斗土木構(gòu)架,龍津廟后因城秀公路拓寬后遷建,竣工時,臺灣省臺南市市長施治明先生為龍津廟題寫“龍津祖廟”匾額。該廟為莆田市重要的涉臺文物。龍津廟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前廊外延2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詳細(xì)]
145、莆田蔡襄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莆田蔡襄祠
  莆田蔡襄祠位于城廂區(qū)霞林街道棠坡村,類別為古建筑。棠坡蔡襄祠創(chuàng)建年間不詳,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弘治七年(1494)擴建,歷代屢有維修。坐西朝東,通面闊三間9.4米,通進深三柱12.5米,建筑占地面積117.5平方米,單體建筑,懸山頂,抬梁式木構(gòu)架。內(nèi)祀蔡襄。存有弘治十年(1497)尚書林俊撰石碑(據(jù)縣志,祠址即蔡襄生前在莆故宅)。莆田蔡襄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自墻外埕,西至建筑外墻外延3米,南至民居圍墻,北至建筑外墻外延3米![詳細(xì)]
146、荔城顯濟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荔城顯濟廟
  荔城顯濟廟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井后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北宋,歷有重修,1994年重建,建筑保持清代風(fēng)格。坐北朝南,為單體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懸山頂,明間抬梁減中柱結(jié)構(gòu)。主祀朱默,配祀朱熹,朱熹為廟撰寫《群仙書社記》,宋陳俊卿、明朱鳴陽等名人為題寫對聯(lián)。保存明末朱繼祚書題的“威靈護庇”匾和“五等薦封”、“崇德”等石刻。荔城顯濟廟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圍墻,西至主殿外墻外延1米,南至大門圍墻,北至主殿外墻外延1米![詳細(xì)]
合一宗祠
  合一宗祠位于秀嶼區(qū)埭頭鎮(zhèn)石城村寨外自然村,類別為古建筑。坐東北朝西南,二進合院式。通面闊15米,通進深31米。石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院門、前天井、前殿、后天井、大殿。前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帶前廊。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gòu)架。主祀“三一教主”林龍江、玄天上帝、四宮大帝。合一宗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西北、東北、東南至建筑外墻各外延2米,西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9米![詳細(xì)]
148、東鎮(zhèn)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鎮(zhèn)祠
  東鎮(zhèn)祠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華東村,類別為古建筑。明萬歷年間(1573~1620),“三一教”門人林真明在嘉靖年間(1522~1566)以陳勝為首的抗倭殉群眾葬地上建祠紀(jì)念。清代和近年重修。祀“三一教”主林兆恩,配祀陳勝、五顯大帝、田公元帥等。坐西北向東南,通面闊56.3米,通進深48.3米,祠占地面積1065平方米,由大磚埕、前殿、正殿、偏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東鎮(zhèn)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主殿圍墻,西至主殿外墻外延1米,南至大門圍墻,北至主殿外墻外延1米![詳細(xì)]
149、廣化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化寺
  廣化寺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新塘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南山廣化寺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辦事處新塘社區(qū)鳳凰山南麓,梁陳間名金仙庵,隋開為寺,唐賜額靈巖寺,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名廣化寺。寺原有10處別院、120處庵堂,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近代重修,建筑總面積2萬平方米,坐北朝南,通面闊74.9米,通進深385米,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堂后香積院)、伽藍(lán)殿、尊客堂,右列為學(xué)戒殿、祖師殿、凈行堂、煙霞窟(通如意堂、地藏殿),方丈看山樓、般若堂;鐘鼓樓移建于放生池兩側(cè),毗連的五百羅漢堂;天王殿前兩側(cè)尚存一對宋代紀(jì)念石經(jīng)幢。廣化寺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北至本寺圍墻,東至寺后小山體50米,西至寺前照壁![詳細(xì)]
150、玉湖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湖祠
  玉湖祠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闊口居委會,類別為古建筑。南宋末始建,系宋乾道宰相陳俊卿的故居。明代重建,清代改為玉湖祠,是莆田玉湖陳氏宗祠,現(xiàn)存建筑保持清代建筑風(fēng)格。坐北向南,通面闊21.2米,通進深16.3米,建筑面積345平方米。為單進建筑,由祠門、拜亭、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懸山頂抬梁土木結(jié)構(gòu)。祠中保存石柱聯(lián)“文章魁天下,節(jié)又愧當(dāng)時”、“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一門二丞相,九代八太師”和南宋“狀元里”石匾。祠外石牌坊上有明萬歷辛亥(1611)紀(jì)年的“陳丞相里第”坊額。祀陳俊卿和陳文龍。近年因片區(qū)改造已遷建至玉湖公園內(nèi)。玉湖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至主殿前廊外延10米,東、西、北至建筑外墻各外延5米![詳細(xì)]
151、北辰宮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辰宮
  北辰宮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澄瀛村,類別為古建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坐北向南,通面闊24.3米,通進深58米,總面積1656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山門外有圍墻,設(shè)東西轅門,內(nèi)有大門、前、后殿,兩旁有配殿。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穿斗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正脊置寶塔、水龍。垂脊置彩塑風(fēng)調(diào)雨順?biāo)奶焐。前檐玻璃瓦封?nèi)為近年裝修的彩色泥塑故事人物。前檐下有一對盤龍石柱,雕刻精細(xì)。右廊壁有明萬歷年間(1573~1620)名畫家吳彬(字文中)的《玄帝出郊圖》壁畫。正殿前右側(cè)廊壁有清初壁畫“武當(dāng)進香圖”。后殿有清乾隆間書寫的《前后赤壁賦》全文。圍墻的東西轅門上尚存明末大臣朱繼祚書的“文峰勝地”、“題名書社”石匾。北辰宮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主殿大門外……[詳細(xì)]
冬卿舊第
  冬卿舊第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英龍街東里巷,類別為古建筑。又稱黃廷用宅,明嘉靖年間(1522~1566)建。黃廷用,明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官終工部侍郎。坐北向南,通面闊10.1米,通進深43米,占地面積775.78平方米。為二進合院式建筑,依次是大門、石埕、主廳、后座。穿斗式木構(gòu)架,懸山頂。廳用材特大,屏門用錛砍,廳通高6.67米,廳前部闌額直徑0.4米,廳跨度11.30米,最長檁達11米。建筑均不施油漆,地面鋪設(shè)“京磚”,椽條用原木。樓、廳隔扇窗花皆明代原件。冬卿舊第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至本體建筑-墻,南至通道外延2米![詳細(xì)]
153、鄭露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露墓
  鄭露墓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寶勝村,類別為古墓葬。與夫人蔡氏合葬于壺山寶勝。穴號仙人脫履。近代重修,坐西北朝東南,墓占地面積50多平方米,墓丘三合土構(gòu)筑,平面呈“風(fēng)”字形,面闊4米,進深7米,上有一對龜背形墳頂,周圍無護墻。墓前立墓碑1通,圓首,高約1.70米,寬0.67米,上刻“唐太府卿南湖鄭先生墓”。鄭露,生于公元512年,卒于590年。字恩叟。南朝陳時與其弟鄭莊、鄭淑自永泰移家至城西南的鳳凰山,創(chuàng)建湖山書堂。人稱鄭露三兄弟為“南湖三先生”。隋時鄭露卒,唐追封為太府卿。鄭露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墓地排水溝,西至墓地排水溝,南至墓地排水溝,北至墓埕8米。……[詳細(xì)]
154、祥云殿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祥云殿
  祥云殿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錦墩村,類別為古建筑。唐光化年間徐寅記有之,宋有擴修,大觀元年賜額“神應(yīng)”。明成化八年重建,并祀林天妃,又建祥云殿祀玉皇。明正德嘉靖、萬歷皆有重修,主祀玉皇和佛。清末、近代依舊制重修建筑并有擴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165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由天帝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組成。殿兩側(cè)有偏殿和廊。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歇山頂。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歇山頂;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重檐歇山頂。。沿用明、清柱礎(chǔ)。保存明代石獅3對,“宋廉州府通判陳覺龍神道”碑1通。祥云殿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前廊外延7米,西至主殿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詳細(xì)]
155、梯云齋書院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梯云齋書院
  梯云齋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澄渚村,類別為古建筑。唐貞觀年間(627~649)始建,宋建炎元年(1127)林蘊九代孫林安中重建。紹興年間(1131~1162),因禱齋中奉祀的“書齋公”求雨有應(yīng),尚書林大鼎奏聞朝廷,賜額“寧昌”,敕封“書齋公”為寧昌威武圣侯,梯云齋一度易名寧昌廟。元代俞尚寬重修梯云齋。明俞釗又重筑梯云齋,清重修,今又依舊制重修。祀寧昌威武圣侯。書院坐北朝南,由大門、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抬梁土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212.22平方米,保存較好,該書院是研究清代書院建造藝術(shù)的實物資料。梯云齋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2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詳細(xì)]
156、裕昆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裕昆堂
  裕昆堂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明,清嘉慶年間重修,現(xiàn)存建筑保留清代建筑風(fēng)格。祀明永樂年間翰林院庶士陳實兄弟。坐西南向東北,正堂占地面積90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懸山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保存完好。該建筑是研究清代建筑藝術(shù)的實物資料。裕昆堂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前廊外延2米![詳細(xì)]
永寧社(含永豐洞)
  永寧社(含永豐洞)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宋代,明清時重修,坐北朝南,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柱,懸山頂抬梁穿斗結(jié)構(gòu),其構(gòu)件為明、清混合構(gòu)件。保存完好,永寧社是研究清的宮廟建筑藝術(shù)的實物資料。永寧社(含永豐洞)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詳細(xì)]
158、三臺拱曜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臺拱曜
  三臺拱曜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龍山村,類別為古墓葬。為林披、林韜、林昌三兄弟墓。始建于唐代,近年重修。墓占地1253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平面呈風(fēng)字形,通面闊15米,通進深20米。墓南向有一口古井。是莆田市重要的涉臺文物。三臺拱曜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墓埕碑刻,西至通道外延2米,南至墓埕圍墻,北至墓后墻體外延2米![詳細(xì)]
南少林寺(林泉院)
  南少林寺(林泉院)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林山村,類別為古遺址。整個地勢呈東北-西南傾斜,自東北往西南形成多級階梯式臺地。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50米,總面積近30000平方米。1990年12月-1992年元月分兩期,由省考古隊主持發(fā)掘,發(fā)掘面積1954平方米?脊虐l(fā)掘有文化層七層,堆積厚度240厘米。這些堆積主要是歷代建筑物更替和修建過程中的廢棄物所充填而成的。主要有石構(gòu)墻基、臺基、柱礎(chǔ)等,分屬于不同時期的60多個遺跡單位。各地層堆積包含物中,最大量的當(dāng)屬磚、瓦等建筑物,建筑飾件以及生活用具的陶瓷器殘片,此外也發(fā)現(xiàn)一些銅錢、銅坨、石刻文字和墨書文字等,還發(fā)現(xiàn)一些石槽、殘碑、練功石等。1998年在遺址上新建南少林寺。該遺址的發(fā)掘?qū)ρ芯磕仙倭值臍v史有一定的價值。南少林寺(林泉院)為莆田市市級文……[詳細(xì)]
160、熙寧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熙寧橋
  熙寧橋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闊口村,類別為古建筑。宋熙寧年間(1068~1077)在白湖渡造浮橋。靖康元年(1126)太守江常合眾力造橋墩,太守張讀續(xù)成,始改浮橋為石橋,稱通濟橋(一說紹興年間林回年為首筏石造橋)。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康熙四十二年(1703)均重修,近代重修時,橋面用水泥鋪設(shè)。現(xiàn)存熙寧橋八孔石梁橋,西北—東南走向,長110米,寬4.9米,厚0.55米,七座舟形墩,跨度6.30米。橋上原有石護欄,柱頭雕獅,西北端橋旁有阿育王式塔一座,“文革-”期間遭破壞。熙寧橋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體南側(cè)外延50米,北側(cè)外延100米,上下游護岸橋體各外延100米![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