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旅游

晉中市文物古跡介紹

孟家溝龍泉寺
  孟家溝龍泉寺孟家溝龍泉寺(第六批國保)時代:明至清地址:壽陽縣南燕竹鎮(zhèn)孟家溝村始建于明代,寺依山勢上下疊建而起,共有8層,現有磚砌窯洞37眼,磚木結構房舍49間、古戲臺一個、凌涇塔一座,總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凌涇塔位于龍泉寺之東約100米處,磚砌筆尖式,高13層,約25米。塔上嵌碑,書有“凌涇塔”,為傅山先生所題。……[詳細]
142、太谷鼓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谷鼓樓
  太谷鼓樓太谷鼓樓(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太谷縣舊城十字街中心明萬歷四十三年(1625年)修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均有修葺。鼓樓為二層三重檐樓閣式木構建筑,高20米。建于方形的磚券臺基上,臺基高8米,開十字交叉四個門洞,可通縣城東西南北。樓身二層,面寬、進深皆三間,每層四面辟門,樓外圍以明廊。樓內東有樓梯可達二層![詳細]
143、介休城隍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休城隍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介休市北關街道東大街275號介休城隍廟位于介休市北關街道東大街275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廟碑記載,明弘治八年(1495年)、隆慶六年(1572年)及清代均有重修。占地面積3415平方米。城隍廟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戲臺、正殿,兩側為鐘樓、鼓樓、配殿及耳殿。現存正殿為明代遺構,余皆為清代建筑。戲臺建于高1.35米的磚砌臺基上,面寬五間,進深五架,單檐卷棚硬山頂,前臺明、次間出歇山頂抱廈一間,三踩單昂斗栱,后臺明間出卷棚歇山頂抱廈一間。正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脊飾。上檐斗栱為七踩三昂,下檐為五踩雙昂。廟內現存明、清等重修碑10通。介休城隍廟主要部分格局保存比較完整,大殿宏偉,形制等級較高,修繕沿革有據可考,是較重要的古……[詳細]
什貼墓群
  什貼墓群什貼墓群(第六批國保)時代:南北朝地址:榆次區(qū)什貼村西北現存地面六座封土堆,當地人俗稱“王墓”。墓葬散布在黃土高原的塬峁之上,面積約8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古墓中其一為北齊中書令韓軌之墓。該六座封土墓和已探明的另1座無封土墓,同為韓軌家族墓葬。墓葬均為帶天井、過洞、斜坡墓道的土洞墓![詳細]
145、劉武周廟
劉武周廟
  張壁古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筑有甕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跡勝景,古香古色。 景點位置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zhèn)……[詳細]
146、平遙惠濟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惠濟橋
  惠濟橋時代:清地址:平遙縣城下東門300米處平遙惠濟橋位于平遙縣古陶鎮(zhèn)東城村。橫跨于惠濟河下游,九孔聯(lián)拱石橋,俗稱九眼橋。據碑文記載,原為木板橋,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為九孔拱橋。乾隆、同治、光緒年間曾予補筑修葺;轁鷺蚰媳弊呦,橋全長80米,寬7.4米,各拱券凈跨4.2~4.9米不等,橋墩高5~7米,橋面略呈弧形,條石鋪墁。中間五孔橋洞的拱券頂兩旁分別雕龍首、龍尾,各伸出橋壁1米余。橋身兩側設石雕欄板、望柱,兩側欄板各50塊,雕刻珍禽異獸、吉祥花卉以及福、祿、壽字紋樣,望柱頭雕獅子、花蕾、八寶形象。橋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緩沖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基的條石間以銀錠形鐵鉚連接。券石用鐵制扒釘穩(wěn)合,橋壁砌工精細,石縫灌漿滿實。平遙惠濟橋位于平遙古城東……[詳細]
147、清虛閣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虛閣
  清虛閣位于榆次區(qū)南關,俗稱南閣,原名玉皇閣。1469年(明成化五年)建,1604年(明萬歷三十二年)榆次知縣史記事更名為清虛閣。1916年(民國5年)、1952年、1982年和1990年均有修繕。1989年,由榆次市政府撥款60萬元重修擴建,1990年竣二正。1999年被世界文化歷史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2000年全球最精美的100處歷史建筑之一。閣系純木質結構,坐南朝北,獨立街心,二層樓、三重檐,十字歇山頂。高25米,長12.8米,寬12.4米,占地面積158.72平方米。底部由36根木柱支撐,四面行人暢通。底層頂部斗拱環(huán)向重疊,成“八卦穿頂”。四層斗拱層層疊疊,共784個,圓木板上還雕刻有二龍戲珠圖案。樓脊頂端有兩條神氣活現的琉璃盤龍。上下兩層12個飛檐挑角掛有風鐸。殿頂覆以黃綠色琉璃瓦![詳細]
和順香山寺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和順縣喂馬鄉(xiāng)大佛頭村西一華里處的山坡上,始建于北宋熙寧三年,距進約一千八百余年的歷史,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殿宇背靠山崗,東西有清水環(huán)繞,院內有兩大古松參天,現存正殿五間,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四間,南殿兩側有鐘樓二樓,東側另配有禪院。 ……[詳細]
149、福田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田寺
  福田寺福田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明地址:壽陽縣平頭鎮(zhèn)黑水村始建于唐,金代毀于兵火,大元至順四年(1333年)重建。主要建筑有南過殿、東西配房及正殿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殿頂琉璃瓦剪邊,斗栱為五鋪作雙下昂,殿內采用減柱移柱法,元代特征顯著![詳細]
可汗王祠
  可汗王祠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供奉可汗的廟宇,據說里面供的是劉武周,因為當年劉武周曾在這屯兵一年。雖然叫祠,但是更像一座大戶人家的私宅,結構是傳統(tǒng)的中式四合院,十分幽靜。院里還有戲臺,貫通全村的地道在這個院里有一個洞口。景點位置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qū)……[詳細]
南村造像
  南村造像南村造像(第一批省保)時代:唐地址:榆社縣城西部15公里方竹鎮(zhèn)南村以西100米處寺廟建于唐代,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僅存沙頁巖石佛兩尊。站像缺手,高4.6米,圓面大耳。坐像高1.3米,無頭,雕刻精細,紋理逼真,栩栩如生,唐風猶存![詳細]
響堂寺石窟
  位于榆社縣城西南五公里的廟嶺山。北魏至唐時依山造像,隨之即像造宮,建成寺院,明清重修,F寺宇已毀,佛像尚存,并有千佛洞一區(qū)。今存摩崖造像一尊,高3.3米,面形方圓,肩披袈裟,羅紗透體,結迦趺坐,周圍配有美麗的花紋,雕琢精細,形態(tài)逼真,確為唐代石刻造像之精品。……[詳細]
左權廟田風景區(qū)
  左權廟田風景區(qū)位于榆次市東南百余公里處,是一處享有盛名的革命紀念地,八路軍總部曾駐扎在此.作為革命老區(qū)的左權人民素以勤儉為本,奮斗為生,各項建設成績顯著。尤其是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較為迅速。該縣市比不上大都市的規(guī)模和氣派,但卻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和太行風味。景點位置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東南……[詳細]
聚全堂藥鋪舊址
  聚全堂藥鋪舊址聚全堂藥鋪舊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祁縣城內東大街30號舊址為磚木結構建筑,坐北朝南,為前后兩進院,前院有東西房各五間,中間是過廳,后院為二層小統(tǒng)樓,占地858.29平方米。為明代店鋪。臨街為鋪面,面闊五間![詳細]
石馬寺石窟
  名稱:石馬寺石窟(第七批國保)時代:南北朝至唐類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簡介:石馬寺石窟位于昔陽縣大寨鎮(zhèn)石馬村村北。東依石馬山,西臨石馬河。寺院石窟由石窟和摩崖造像組成。石窟、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后鐫刻不斷至隋唐。石窟現存3座,造像總數1300余尊,分布于三塊巨石的七塊崖面上。崖面最高處7米,總長70余米。造像大多為北魏鐫造,少數北齊、隋唐所為。造像有佛像、彌陀、菩薩、力士、脅侍、供養(yǎng)人等。其佛像肉髻磨光,寬衣縛帶。菩薩頭戴高冠,披帛垂肩。石馬寺石窟保存基本完好,較好地保持了歷史原貌,突出反映了外來藝術與中國民族藝術融為一體,形成獨具風格的中國造像藝術。雕像比例適度,雕刻工藝精湛,題材豐富,是一批富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佳作。2013年5月,石馬寺石窟被公布為……[詳細]
156、榆次文廟
榆次文廟
  榆次文廟,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是榆次現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后經金、元、明、清、民國900多年間的多次擴建、修葺,形成了這所古老的跨時代建筑。 景點位置榆次老城……[詳細]
靜升村文筆塔
  靜升村文筆塔位于靈石縣靜升鎮(zhèn)靜升村中。圓錐形磚塔,高約26米,塔底周長12.3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石砌,塔身通體無飾,塔剎形似筆尖,故稱文筆塔。象征文風昌興、人才輩出。2003年公布為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遙南城武廟
  在平遙縣城書院街宣化坊北。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道光、同治間曾反復修葺,主要建筑有戲樓、鐘鼓樓、獻殿、中殿、后殿等,屋頂均為琉璃瓦獸裝飾,氣勢非凡。景點位置山西省平遙縣真武廟街……[詳細]
159、北壇塔
北壇塔
  北壇塔   北壇塔位于介休市西北的綠野上,為一座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又名史公塔。清乾隆十三年(1748)為介休人紀念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任介休縣知縣史記事興學賑饑而建。 ……[詳細]
京陵城遺址
  京陵城遺址位于平遙縣岳壁鄉(xiāng)閆良村東端京陵城。地處平川,分布面積為80000平方米,文化層不詳。采集有漢代泥質灰陶罐、盆及繩紋筒瓦、板瓦等殘片。200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