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于寨遺址
  于寨遺址位于于寨村東北約1公里處,面積12萬平方米,包含有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遺存,上世紀70年代發(fā)現。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1~2米,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龍山時期:鬲、盤、罐等,紋飾以繩紋為主,另外采集有石鏟殘片。二里頭時期:罐、缸、甗、鬲、鼎、盆、尊等,紋飾主要有繩紋、附加堆紋、弦紋。二里崗時期:鬲、罐、豆、盆等。殷商時期:鬲、罐、缸、鼎等,紋飾以繩紋以主;另外還采集有獸骨。于寨遺址延續(xù)時間長,文化遺存豐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2、楊嶺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嶺塔
  楊嶺塔位于新密市城區(qū)西南6公里平陌鎮(zhèn)崔溝村西楊嶺上。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三月,知縣楊泰起建該塔。磚砌方形,塔剎為青石鑿造,高15米,底邊長3.3米,共7層,每層之間有磚砌疊澀沿,第七層中空,四面有半圓式劵門,門上均有磚雕四個大字。青石質基座略寬于一層塔體,高0.8米。塔身南中部有密縣知縣楊泰起題詩石碣一方,詩曰:“三峰鼎峙透,青霄水帶山,環(huán)佳氣饒維,岳嵩高垂蔭”。楊嶺塔保存十分完整,造型古樸大方,紀年明確,對于研究清代歷史及塔式建筑具有較高價值。第七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宋陵采石場
  時代:北宋宋陵采石場:宋陵,即宋代皇陵,位于西京鞏縣(今鞏義市)境內。以今芝田鎮(zhèn)為中心,南北15公里,東西10公里。在此范圍內,按照埋葬的先后順序,可分為五大陵區(qū),即西村陵區(qū)、蔡莊陵區(qū)、孝義陵區(qū)、八陵陵區(qū)、回郭鎮(zhèn)陵區(qū)。宋陵所用石材,多取自今偃師市南部山區(qū),F存的宋陵采石場遺址,位于大口鄉(xiāng)四道溝溝口附近的二條山谷內,谷內石壁上,可以看到因采石所造成的斷面以及大大小小的采石坑。另刻有采石題記六處,字跡多剝蝕難辨,僅有三處保存有宋代年號。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太祖之父趙弘殷),均葬于此,統稱“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勛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北宋各陵建置格局基本相同,方位皆坐北朝南偏東約6度。每座帝陵域內有帝陵上宮、后陵、帝陵……[詳細]
大周封祀壇遺址
  大周封祀壇遺址位于登封市區(qū)西萬羊崗山頂,是女皇武則天封禪中岳時行禪少室——祭地之禮的場所。該壇上圓下方,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觀念。遺址面積約1000平方米,壇作高丘,高約10米,壇上建筑已毀。碑記刻立于武周萬歲登封元年臘月,高4.49米,寬1.48米,厚0.60米,記述了武則天率領文武大臣封禪中岳、禪祭少室大典的盛況。梁王武三思撰文。大書法家薛曜書,楷體,時稱“薛書”,謂宋徽宗瘦金之祖,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該遺址是研究我國古代封建君主祭祀天地活動的重要實物見證。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顯王廟贊碑
  靈顯王廟贊碑,為宋真宗趙恒所書,殘高2.60米,寬1.10米,厚0.30米,碑額有“靈顯王之贊”5個篆字,碑文稱贊唐代李靖“功有于國,惠泱于民”。現在碑身字跡多剝落,裂紋嚴重;北側有金代《鄭州重修有唐忠臣李衛(wèi)工廟記》,為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碑高2.25米,寬1.03米,厚0.21米,額篆書“有唐忠臣李衛(wèi)工廟記”3行9字,馬逢臣撰額,□琉撰文,游總書丹,碑文行書22行,滿行40字,筆力清勁,結構曠逸,有趙孟頵書《百泉玉虛觀記》之筆意。碑文記載鄭州重修李衛(wèi)公(李靖)廟的情況![詳細]
業(yè)王遺址
  業(yè)王遺址位于中牟縣南部偏東的沙丘地帶。遺址區(qū)內遺跡、遺物豐富。1978年發(fā)現,1984年對該遺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沿續(xù)時代從史前直到商周。文化層厚度1.5米,遺址區(qū)內遺跡、遺物豐富。在地表就散布有大量陶器、石器殘片及動物骨骼。在距地表一米處,曾出土有石磨盤、石磨棒、石鏟、石錛、石鑿、石鏃等石器,其中石磨盤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業(yè)王遺址為鄭州東部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面貌、性質等提供了重要資料,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時代:新石器時代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7、田河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河遺址
  田河遺址位于鄭州市二七區(qū)馬寨鎮(zhèn)上田河村東北約1公里處,賈魯河支流圣水峪河南岸臺地,屬新發(fā)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區(qū)現為鄭州尖崗水庫生態(tài)涵養(yǎng)林區(qū),保存狀況較好。遺址分布范圍廣,面積大,文化堆積厚,遺存豐富。遺址地層內發(fā)現石制品標本212件;動物化石50件,大多數較破碎,石化程度中度;鴕鳥蛋皮化石5件。該遺址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發(fā)現于晚更新世的河湖相沉積地層內,對于研究現代人類起源、石器工業(yè)類型、古環(huán)境、古氣候、古地貌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時代:舊石器時代第七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丁遺址
  陳丁遺址地處鄭州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區(qū),嵩山余脈延伸的東北部地帶。遺址區(qū)地勢為西高東低呈緩坡狀,后經平整形成梯田。在剖面發(fā)現有灰坑及文化層分布。文化層厚0.8-1.2米,灰褐土,夾有紅燒土顆粒,土質較松,包含物主要是陶片;铱映蕡A形、筒狀,填土為紅褐土,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石塊等遺物。陶質有夾砂陶和泥質陶,以夾砂陶為主;陶色有灰陶、褐陶等;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罐、鬲、大口尊等遺物。該遺址的發(fā)現,對于商代時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堂廟革命舊址
  劉堂廟革命舊址位于新密市白寨鄉(xiāng)劉堂村。因舊址在村東劉堂廟,故名。劉堂廟坐東向西,有廟宇30余間,東屋6間,南屋3間,北屋3間,均為硬山灰瓦頂。1925年12月在此建立密縣第一個農民協會。接著建立密縣第一個黨小組—中共劉堂黨小組。1927年黨組織遭到破壞后重新建立農會,發(fā)展黨員,組建支部開展黨的工作。1938年,豫西黨委書記劉之久來此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籌建了中共密縣黨支部。同年6月,由支部升為“中共密縣委員會”,尚寅賓任書記,后又派關憲州接任縣委書記。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萬輝故居
  楊萬輝,清道光監(jiān)生,字耀山,號菜猗,祖居新密市來集鎮(zhèn)馬武寨村。因經商家資頗豐,在縣令楊炳昆倡導下耗資千余,歷時15載,建成實穎渠,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為大隗鎮(zhèn)農業(yè)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楊萬輝故居位于新密市來集鎮(zhèn)馬武寨村,坐西朝東,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占地面積750平方米,F存三套南北并列、結構相同的四合院,均由大門、二門、東西廂房和主樓組成,皆磚木結構,硬山灰瓦頂。該民居保存完整,規(guī)模較大,對于研究清代建筑及歷史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毛主席鄭州會議住址
  毛主席鄭州會議住地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迎賓路街道辦事處迎賓路1號。毛主席鄭州會議住地為河南省迎賓館8號樓,始建于1959年,是當時為接待毛澤東同志建造的。工程歷時三年,1962年建成。該樓建筑面積為2600平方米。共有13個房間,包括1個總統套、1個夫人套、2個小套房,9個標間;2個餐廳包房,可同時容納30人左右用餐;一個可容納60人左右的會議室和2個接見室,東接見室可容納12人左右,西接見室可容納6人左右。該樓于1998年4月28日重新裝修完工,再次對外接待。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袁村遺址
  袁村遺址位于登封市區(qū)南約12公里的東金店鄉(xiāng)袁村村東的到地上,北臨少溪河,南約1公里有潁河,少溪與潁河在遺址東約2公里處匯集,遺址處在嵩山南部兩側丘陵間的兩河夾角的臺地上,由于山洪和河水的沖刷作用,臺地發(fā)肓較好,黃土堆積達10余米厚,遺址處在河岸的二級臺地上,遺址地形中間高,周圍低,它的西部有登封至東金店鄉(xiāng)間公路一條及袁村行政村,該遺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袁村遺址是嵩山地區(qū)——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縮影,是華夏文明的代表之一。第四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后莊王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位于鄭州市西北郊約20公里處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雙橋辦事處后莊王村東北。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2年2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曾在遺址的南部進行部分考古發(fā)掘,前后兩次共計發(fā)掘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出土遺物有陶、石、骨、角、蚌器。陶器多泥質紅陶、夾砂褐陶和泥質灰陶,有少量白衣彩陶和繪紅、黑彩的彩陶片。器形有鼎、罐、盆、豆、小口尖底瓶。釜等。該遺址屬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聚落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峽窩曹彬墓
  墓為大冢,高10米,方圓占地7畝。前臨汜河,后倚曹坡。墓前立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汜水縣令曹德錫撰文墓碑一通,碑文載:“草公墓在沙窩曹家坡,千載久土,人不知為冢,傳為鳳凰臺,……隆慶年間,臺下有狐貍穴,捕縱者窮其穴底得志石一方,讀之為曹公之長夜室。……于宋咸平二年卒于京師,其子璨、瑋迎葬于汜水,故其土地名曰:‘曹家坡’!币恢吩陟柫x市東5公里北山口鎮(zhèn)北官莊村東南嶺上,與趙普墓相并,現在長城地毯廠院內,其墓冢周圍現用磚砌成城堡式,頂部建涼亭。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5、穎陽東街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穎陽東街遺址
  潁陽東街遺址位于小金河與狂河交匯處的二級臺地上,北高南低,面積達44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3米。從該遺址的中西部斷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灰坑、紅燒土塊及其它文化堆積,內涵相當豐富。潁陽東街遺址出土有夾砂灰陶、夾砂黑陶、泥質灰陶、紅衣紅彩網紋與波浪紋相間的彩陶陶片等?杀嫫餍斡嘘、罐、鬲、缽、豆等,陶器紋飾主要有繩紋、方格紋、籃紋、旋紋等。另發(fā)現殘損石斧2件,蚌刀殘片1片。此外,遺址西部、中部、東部斷崖上均見有漢代磚室墓及散落在地上的空心磚及畫像磚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6、千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尺塔
  千尺塔位于滎陽市賈峪鎮(zhèn)西南大周山頂之圣壽寺內,建于北宋仁宗年間,又稱曹皇后塔。該塔坐北朝南,為六角形九級密檐樓閣式磚塔,高15米。塔身用長31.5厘米、寬15厘米、厚5.5厘米規(guī)格的青磚,以白灰、黃土混合漿砌筑而成。每級塔身疊澀出檐,疊澀檐上部又出平座。塔每層的寬度和高度由下而上逐層收斂,塔頂呈六角形攢尖狀。千尺塔的排水處理構造及翼角起翹的做法,采用了類似中國古代木構建筑屋面曲線處理的手法,既增強了塔身的曲線美,又減輕了雨水侵害,增加了塔的壽命。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7、新鄭馬莊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鄭馬莊遺址
  馬莊遺址位于新村鎮(zhèn)馬莊村南,東、南均臨能莊水庫,西臨干溝,北部為耕地,遺址東南部有一條60年代修建的水渠。遺址文化層厚0.8-1.5米,在遺址斷崖處發(fā)現有一座灰坑,深1.3米,直徑4米,F場采集到大量陶片,以泥質灰陶、紅陶為主,也有部分夾砂紅陶,可辨器型有鬲、盆、罐等。另外在遺址東部村莊南曾發(fā)現幾座漢墓。初步推測該遺址為一處兩周至漢代文化遺存。該遺址內涵豐富,文化堆積較厚,時代延續(xù)較長,對于研究兩周時期及漢代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8、狐郾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狐郾墓
  狐偃墓位于滎陽市王村鎮(zhèn)西韓村行政村胡固村自然村南,地表現存一高大的封土堆,底部直徑約60米,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最高處近20米,墓冢有黃土分層夯筑而成,中間夾雜有石、鵝卵石層,十分堅硬。由于該墓的時代及主人,傳說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偃之墓,清代《河南通志》亦說“春秋狐偃冢,在汜水胡固村之南,為晉大夫”。狐偃,春秋時期晉國人,晉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舅舅,與兄狐毛跟隨文公在外逃亡19年,幫助晉文公重耳成就霸業(yè),為大夫,是晉文公的主要謀臣。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山頭灣夜校農民協會舊址
  山頭灣夜校農民協會舊址,位于新密市東南大隗鎮(zhèn)進化村(原名山頭灣村),1924年春,密縣早期著名革命人士張書印在此創(chuàng)辦平民夜校,使密縣的平民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1925年張書印、樊百全在山頭灣村首先成立密縣東南區(qū)第一個農民協會。1926年張書印在密縣地下黨的支持下又成立農民自衛(wèi)軍,隊員達100余人。舊址現存房14間,為磚瓦結構的農村四合院建筑。其南屋4間,為農民協會舊址;西屋3間,為平民夜校;東屋4間為電話處;北屋3間,為農民自衛(wèi)軍住所。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密國城遺址
  密國城遺址位于新密市大隗鎮(zhèn)大隗村,南鄰洧水河,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96萬平方米。在遺址地表保存有西周時期及漢代城墻,均為夯土筑成,漢代城墻保存較好。另外,在城址內還發(fā)現多處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在遺址地表、文化層及灰坑中保存有陶器殘片、獸骨、筒瓦、板瓦等遺物。該遺址是一處西周時期延續(xù)至漢代的大型城址。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深厚,城墻保存較好,時代延續(xù)較長,對于研究商、周時期以及漢代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