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跡介紹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云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 祥云縣云南驛鎮(zhèn)董營村,董友弟于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隨大將付友德、副將藍玉入滇,后駐云川(祥云下川壩)承詔屯田于此,,卒后葬于下川壩,所建墓規(guī)模較大,墓碑三連圓卷門形。墓兩側(cè)有7對人獸石雕像呈八字形對稱排列,依次為文官立像2個,武官立像2個,其余則排列著馬、羊、犬、虎、獅獸像。石雕群像線條簡易流暢刀法嫻熟,形象生動,為祥云縣境內(nèi)保護較為完整,且是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石雕群體造像,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它對研究明代屯田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歷史資料![詳細]
122、慧明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慧明寺
  慧明寺位于廟街鎮(zhèn)張官廠村村東山麓,明萬歷年間(1573—1619)建,歷代均有復修擴建,為巍山名剎;勖魉伦鴸|向西,占地5418平方米,前為照壁,左右開側(cè)門,門內(nèi)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單孔石拱橋,橋后自西向東依次為山門,前殿、中殿、后殿及兩廂、花園等。現(xiàn)存前殿、中殿、后殿、兩廂及花園等。慧明寺格局保留完整,主體建筑屋架留存明末及清早期建筑特征,具有地方特征,是研究當?shù)孛髑褰ㄖ囆g的較好案例。云南著名詩人擔當和尚曾棲居寺中,為寺題對聯(lián)一副:“明鏡無分圓缺相,孤云不系來去心。”慧明寺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蒙化靈泉水利設施
  蒙化靈泉水利設施位于南詔鎮(zhèn)自由村委會小塘子村東搗衣山,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蒙化直隸廳知事卞庶凝依天然泉眼而籌建,由石亭和月池組成,同時保存有3通碑刻。石亭為單檐懸山頂全石結(jié)構(gòu)建筑,月池狀如半月形,以五面石壘砌,池內(nèi)深1.85米,壁上有長方形進水口2個,下設出水口及暗溝,匯入自然山箐中。蒙化靈泉是古代集天然水源保護設施與祭龍、引水工程為一體的文化遺存,反映出古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并將這一理念融合在民俗活動中,代代傳承,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蒙化靈泉水利設施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鎊寺漂來閣
  大理金鎊寺漂來閣,一座年代明確(永樂十三年至洪熙元年,1415~1425)的明早期滄海遺珠,建筑風格、形制與云南其他幾個已確定為明早期的木構(gòu)很有對照研究的意義,比起洱海西岸那個年代不明卻又非要說是元代的圣源寺觀音閣研究意義大太多了。這個三間小殿雖然外觀平平無奇,內(nèi)部的梁架、斗拱卻原真性極強,古意盎然,闌額七朱八白與地藏寺經(jīng)幢、石鐘山石窟一脈相承,斗拱、大梁上還有難得的彩畫遺存;壸門形花板代令栱、轉(zhuǎn)角用鬼斗、卷云形耍頭等都是典型的元末明初早期云南木構(gòu)特征,平面還是個“角部一柱造”![詳細]
彥龍山古墓群
  彥龍山古墓群據(jù)墓碑刻記,該山古名彥龍山,在金牛松林村后約三百米(直線距離),古博南道要沖金牛屯(古街)上方。古墓群背靠蒼山。墳墓有韓姓、李姓、楊姓、許姓等上百冢。其中年代最早者為彝族韓姓墓,墓主,一名韓廷實,立墓年代為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生墓),一名韓朝陽,立墓年代為明萬歷32年(公元1604年)。其余彝族楊姓、許姓等多為清代墓,李姓多為清末及民國時期。其中李恒之墓有李根源、田鐘農(nóng)題撰,趙藩書的碑化。境內(nèi)除上述較集中的少數(shù)民族墓群外,還有多處墓群,但族別較雜。……[詳細]
126、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祥云古城(洱海衛(wèi)城)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23年歷史,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建筑構(gòu)思,四街八巷的建筑風格。由于明朝軍屯制度影響,洱海衛(wèi)城的整個城池無不留下了軍事防御的烙印。城的正中有鐘鼓樓,城池布局呈方形,城墻厚約六丈,高約四丈,四街盡頭有城門洞和高大的城摟。城外有護城河,設計科學、嚴謹,柳樹成蔭。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沒瀾滄兵備道于縣城,統(tǒng)轄滇中、滇西九衛(wèi)所,既是當時的軍事指中心,也是云南三大漢文化古城之一。地址:大理州祥云縣……[詳細]
127、劉家宅院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家宅院
  劉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號,始建于民國初,房主劉介先是一個馬鍋頭,其建筑布局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座西向東,一進三院,臨街為鋪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兩個院落組成。劉介先的弟弟劉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同班學員,早年和朱德參加過護國運動。劉家宅院布局精巧,雖南北地狹,但通過巧妙地限制房屋的進深,留出足夠的院落空間,使得宅院寬敞明亮,其建筑雕刻精美,為民國時期的傳統(tǒng)民居代表之一。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理寶林寺
  介紹:寶林寺位于蒼山斜陽峰麓寶林村的后面,距下關約3千米。該寺三面環(huán)山,坐西向東,面對洱海,寶林寺始建于明代,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與洱海邊上的天鏡閣、珠海閣、浩然閣、水月閣齊名,同為大理的名勝。寺內(nèi)供奉著本主神的龍王、段赤城等塑像,殿的兩側(cè)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開山引泉,八村受益,自那陀洪恩傳萬世;斬蟒除害,四處得安,段赤城義膽照千秋”。該對聯(lián)講述的是英雄段赤城斬蟒引泉的傳說。交通:可從下關乘中巴前往,也可步行。景點位置中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詳細]
回龍山塔(文筆塔)
  回龍山塔回龍山塔,俗稱文筆路,1979年經(jīng)彌渡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彌城東門外回龍山(也名景屏山或謂大尸山,即今稱的朱山與文筆山或塔山的全稱)北端。此塔為密檐式六方椎形實心磚塔。塔身共11級,通高約14米,各級出檐較短,皆以花邊磚出挑為犬牙狀,通身以白灰抹面。基座高1.8米,周長11.5米,青條石鑲砌,塔剎由寶蓋、寶瓶組成。此塔始建至今,未聞史記有毀損重修的記載及傳說,距今近400年,歷經(jīng)數(shù)次大地震,仍無歪斜損壞現(xiàn)象。據(jù)考證,文筆塔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因塔身以白灰粉飾,故而萬歷《趙州志》稱之為白塔。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十九日,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從蒙化(今巍山)出發(fā),經(jīng)隆慶關進入彌渡。當……[詳細]
洱源靈鷲寺
  靈鷲寺位于鳳羽鎮(zhèn)起鳳村委會包大邑村華聰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繼于明代永樂年間、成化年間、弘治年間三次重修,清光緒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為一進三院,坐西朝東,均為土木結(jié)構(gòu),青瓦屋頂。其占地面積約為1407平方米,靈鷲寺沿東西軸線依次建有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母閣、玉皇閣和廂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莊嚴古樸,錯落有致。寺內(nèi)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靈鷲寺碑記》、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靈鷲古剎記》、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產(chǎn)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理日本四僧塔
  日本四僧塔,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南天龍八部影視城內(nèi),屬大理州第四批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日本四僧塔,為石砌紡錘形塔波式空心石塔,是明代日本四位僧人的合葬墓塔。塔通高5.3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構(gòu)成。塔形上部鼓圓,下部束收,呈紡錘狀,造型如同大姚的白塔。據(jù)李元陽《大理府志》記載:“日本四僧塔在龍泉峰北澗之上。逯光古、斗南,其名,皆日本人,元末遷謫大理,皆能詩善書。卒,學佛化去,郡人伶而葬之!本包c位置大理古城天龍八部影視城……[詳細]
石門關福國寺遺址
  石門關福國寺遺址福國寺位于石門關下,該寺前身原名藥師寺,《徐霞客游記》中有記述。確切的始建年代無考。經(jīng)兵燹后,相傳為明末遺老徐偉父子重建,東西橫列二殿,南北縱建八閣,分門庭及后院,全面積3000平方米。1931年后,培修寺宇、修佛鑄鐘、培植花木,規(guī)模更大。舊屬雞足山佛教會所轄,緬甸、柬埔寨行僧,西藏-曾來此參拜過。1958年起,寺院遭破壞,至1961年,毀壞殆盡。1980年后逐年修復。今已復建前殿、山門,規(guī)模宏大,香火旺盛![詳細]
133、中和寺
中和寺
  介紹: 中和寺因位于蒼山中和峰而得名,廟宇建在中和峰半山腰上,曾被清朝康熙皇帝賜匾“滇云拱橋”,是大理著名的道教寺觀之一,建于明代。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九,道教祭祀玉皇大帝圣誕的“松花會”,是中和寺最盛大的廟會。來自附近的朝山者絡繹不絕,會期持續(xù)10多天。中和寺是蒼山十九峰的中心山峰,東部正前方剛好是大理古城及洱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俯瞰蒼洱風光的最佳地點。交通: 從大理古城乘蒼山索道即可到達。云南大理……[詳細]
巍山清真寺群
  巍山的22座清真寺以自己的建筑風格和建筑特色在鄉(xiāng)村或城鎮(zhèn)的幢幢民居中,簇擁著望月樓的高聳入云,成為巍山回族聚居的典型景觀。朝真大殿是整個清真寺建筑群中最宏偉的部分,大多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一次可以容納千人以上禮拜。無論外形、裝飾和色彩等,都是超群獨一的。在裝飾藝術上,清真寺融合了中亞、西亞、阿拉伯、突厥等多種建筑藝術。無論從整體布局、裝飾藝術,還是色彩的利用上,都集中體現(xiàn)了回族文化的內(nèi)涵特點,外表隨俗與深層堅守的和諧統(tǒng)一。……[詳細]
135、石洞古寺
石洞古寺
  石洞古寺石洞寺,位于南澗縣城沿214國道往南方向39公里處左側(cè)的深澗絕壁上。據(jù)古《定邊縣志》記載:石洞在懸崖峭壁間,有石佛端坐其中!笆茨铩睂俟哦ㄟ叺陌司爸。凄若秋聲石洞寺,是名副其實的懸空寺,廟宇古樸,別具特色。曾是澗水潺潺,林木交錯,四時蔭翳蔽日,香煙繚繞,游人如織的佛教和游覽勝地。歲月滄桑,雖然石洞古寺已無昔日光華,然而其山石之嶙峋,絕壁之峻峭,通道之蜿蜒,神奇則依舊可人![詳細]
136、洱源真武閣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洱源真武閣
  真武閣又名玄帝閣,位于茈碧湖鎮(zhèn)九臺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豐年間兵燹毀壞,光緒十三年(1887年)浪穹縣九氣臺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縣文管所對其進行維修。1980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柯家宅院
  柯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東街64號,建于民國初年,占地835平方米。宅院座北向南,由兩個三方一照壁的院落和一個后花園組成。宅院雖臨東街,但建筑由南向北縱深發(fā)展,使得宅院漸離城市喧囂,曲折幽深,引人入勝,有回歸自然之感,加之建筑雕飾甚多,做工精美,兩座照壁及墻上均繪各種書畫,藝術性高,足可發(fā)人之幽思遐想,為巍山民國時期民居建筑之精品。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38、南詔德化碑
南詔德化碑
  介紹:  南詔德化碑位于蒼山下的太和村西面的南詔太和城遺址內(nèi),當年太和城的國門外。此碑立于唐大歷元年(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寬2.46米,經(jīng)過千百年的風風雨雨,碑文現(xiàn)僅存八百余字,被譽為“云南第一大碑”! ”膬(nèi)容記述了南詔初期的歷史,以及與唐王朝的關系。其書法秀美,有相當?shù)乃囆g價值,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  游客可從下關或大理古城乘中巴前往,票價2元。云南大理……[詳細]
139、北社學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社學
  北社學又名育英社學,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積659.12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禎(1628—1644)年間,同知朱統(tǒng)鐩及紳士籌建,后有修,由大門、中廳、廂房及場院組成。大門為大門一高兩低單檐懸山頂牌樓式建筑,面闊三間,梁架為全穿逗結(jié)構(gòu),且用材為櫟木,本地區(qū)少見,前檐下設斗拱,明間為七踩,次間為五踩,錯落有致,皆保留原狀彩畫。中廳為單檐硬山頂建筑,面寬三間12.7米,進深四間13.5米,前后設廊,檐下均設飛椽,梁架為七架抬梁,保留了原狀彩畫和精美雕刻,基礎部分的石雕簡潔生動。中廳舉架較高,起山較大,屋脊高聳,使得建筑古樸渾厚。東西為廂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教學使用改建為兩層,但梁架仍為清代原構(gòu),保留有乾隆、道光、光緒的中梁題記。    ……[詳細]
順蕩村大慈寺火葬墓群
  順蕩村大慈寺火葬墓群順蕩村大慈寺火葬墓群位于云龍縣白石鄉(xiāng)順蕩村南大慈寺東側(cè),總面積1.5萬平方米,F(xiàn)存火葬墓近千冢,梵文經(jīng)幢二座,完好的梵文碑71塊,殘碑20多塊,碑除一塊明成化二年(1466年)銘文為漢字外,余均為梵文經(jīng)咒;經(jīng)幢為四方形三重檐,頂作圓形寶頂。順蕩火葬墓群是元末至明代中期白族墓地,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火葬墓群。1988年公布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