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石家莊市 > 正定縣旅游

正定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趙云廟位于正定縣縣城內,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筑面積積1500平方米。該廟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并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相映相成。趙云廟為中外游客及趙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游覽觀光的場所。據(jù)《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云:“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毕戎鲃滟澸w云一身是膽。世稱趙云常勝將軍。談三國者,無不論及長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英明可謂婦孺皆知,子龍故里人士引以為容:……[詳細]
  王士珍舊居王士珍是我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與段祺瑞、馮國璋并稱為“北洋三杰”,時稱“王龍、段虎、馮豹”。先后任晚清陸軍大臣、民國初期的陸軍總長、國務總理等職,并獲德威上將軍稱號。王士珍與近代史上的眾多歷史事件緊密相關,曾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多次調停各系軍閥之爭,使北京免遭戰(zhàn)爭的災難。1930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王士珍舊居建于1912年,為民國時期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坐落在正定城內中山西路北側,原分東、中、西三路,總占地10102平方米。現(xiàn)僅存中路,為兩進四合院,前有小巧玲瓏的垂花門,門上懸掛有王士珍自撰自書的對聯(lián):“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財實惜!保鎸嵉谋磉_了王士珍的處世態(tài)度。第一……[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內大十字街東行30米路北,清末民初建筑。據(jù)《馬氏家譜》記載,正定馬氏乃三國名將馬援之后裔,明代自洪洞-縣遷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務農(nóng)經(jīng)商為業(yè),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戶。據(jù)了解,現(xiàn)存較完整的馬家大院是清末民初,馬氏第十五代子孫馬兆霖請山西五臺縣的工人設計施工建造的,在結構、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點。整座四合院布局嚴謹,做工考究,為正定城內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馬家大院原由五進四合院組成,F(xiàn)僅存三進四合院,南北縱深布置,總長70.5米,東、西寬13.65米,建筑皆為單檐硬山式灰瓦布頂。馬家大院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檐下柱頂石……[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丁旺慘案烈士碑距縣城13公里。原位于南樓鄉(xiāng)丁旺村興旺路與育才大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2013年移至村北。碑為漢白玉石質,高4.5米。外建青磚碑亭一座,平頂,前檐置布瓦勾頭滴水。碑首為透雕雙龍戲珠,碑額正中陰刻楷書,正面為“為國捐軀”,背面為“雖死猶榮”。碑陽為七百余言的碑文,記載了13名烈士的功績,碑陰刻烈士們的生平傳略。1946年10月間,正定縣二區(qū)武工隊駐丁旺村。國民黨匪軍偵知后,于27日拂曉,調集正規(guī)軍一個營和各據(jù)點地方-武裝四百人配合,以15倍于我軍的兵力包圍了丁旺。武工隊緊急部署,奮起應戰(zhàn),連續(xù)擊退3次沖鋒,斃敵30余人……[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樓鄉(xiāng)付家村東南口。坐西面東,青石質,碑身高2.38米,寬0.85米,碑座高0.27米,1967年增建碑樓,高4.35米。碑首篆刻“民族英烈紀念”六個大字。碑文記述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民黨軍隊潰退,日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民不聊生。幸賴八路軍到此,發(fā)動群眾,建立民主政權,擴大抗日武裝。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政軍民團結一致,攻堡壘,克據(jù)點,救人民,救國土,敵寇膽寒,打開嶄新局面,人民重見天日。八年抗戰(zhàn),共計“攻克碉堡二十余,光復國土三千方里,解放人民十萬余,村莊百余個”。最著名的戰(zhàn)斗,當屬豐家莊、西寇村的殘滅戰(zhàn),白店村的抗……[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鎮(zhèn)西南街,原府城隍廟門前的戲樓處。事情發(fā)生在1927年6月16日。當時攝于北伐軍強大威力,駐河北的奉軍即將退敗的前夕,為搜刮民財,提出預收1928年錢糧,且每畝地附加“討赤捐”2.5元。本來1927年上半年已預收了當年的錢糧,加之正定遭受雹災,人民生活極端困苦。中共正定縣委在省委解學海同志的直接領導下,根據(jù)廣大群眾反抗軍閥、反抗苛捐雜稅的強烈要求,決定借舊歷五月十七日城隍廟的機會,發(fā)動群眾抗交1928年“上忙”和“討赤捐”的斗爭。6月16日這天,組織發(fā)動了萬余人,集結到事先規(guī)定的城隍廟前戲樓西北角的廣場。正定縣委書記尹玉……[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縣城西北16公里的曲陽橋鄉(xiāng)高平村民兵斗爭史展覽館院內,占地23平方米,塔坐南面北,漢白玉雕制。于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刻立。塔身寬0.48米,高1.35米,臺基、塔身、塔座、塔頂平面均為正方形,通高4.7米。正面刻“革命烈士紀念塔”,碑陰刻祭文,東面刻劉傻子、孫殿文2烈士傳略,西面刻孫貞祥、周老南等15名烈士傳略,塔頂有一持-立正的八路軍塑像,塔座四周為民兵參戰(zhàn)的漢白玉浮雕?谷諔(zhàn)爭時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敵人進行了英勇的“地道戰(zhàn)”等一系列抗日戰(zhàn)爭。“劉傻子”是本村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代表。劉傻子,地道戰(zhàn)中著名民兵戰(zhàn)斗英雄![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jīng)風靡全國的電影《地道戰(zhàn)》家喻戶曉,而正定縣曲陽橋鄉(xiāng)高平村就是電影《地道戰(zhàn)》的原型村莊。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曾兩次到高平村調研,考察高平村的地道戰(zhàn)遺址?谷諔(zhàn)爭時期,高平村對日軍進行了有名的地道戰(zhàn)。從1942年冬到1943年秋,為更好的痛擊日本侵略者,高平村民在民兵隊長劉傻子的帶領下,開始挖地道。全村共挖村內主干線3條,村外主干線3條,另有支線與各戶相連,動土10萬立方,全長30余里,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能攻能守的地道網(wǎng)?箲(zhàn)時期,高平民兵以地道戰(zhàn)、-戰(zhàn)和靈活巧妙的戰(zhàn)術與敵人開展了殊死斗爭,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斗50余次,打敗敵……[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內西南街。據(jù)記載,正定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北向南,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南至北依次為戲樓、旱橋、牌樓、山門、正殿、后寢宮。其兩側是東西兩廡和正殿左右的配房,以及后寢宮兩翼的附屬建筑。整組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是集藝術、文化于一體的典型的中國道教廟宇殿堂布局。城隍廟從落成之日起即成為正定道教活動中心。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府衙所設管理道教事務的官吏——道紀司都紀、副都紀,縣衙所設道會司道會都住在城隍廟內,主持廟內和地方道務。遺憾的是,1966年城隍廟被視作“破四舊”的重點對象,神……[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諸福屯鎮(zhèn)固營村東口,距縣城7.75公里。占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于1949年7月,解放正定戰(zhàn)役后,將烈士安葬于此。后來,固營村委會在此樹碑建亭。亭高4米,碑高1.6米,正面上部橫刻“英明千古”,中間豎刻“為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兩側豎刻李成玉等10名固營籍烈士傳略。碑陰為固營村村長、支部書記與1949年立碑時的祭文。上世紀70年代修建圍墻,種植樹木,命名為固營烈士陵園。1997年8月,為紀念正定解放五十周年,正定縣委、縣政府在陵園內又建一白色大理石紀念碑,楊成武將軍為紀念碑題詞:“解放正定犧牲的將士永垂不朽”![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樓鄉(xiāng)里雙店村中心,距縣城19.25公里。這里是抗日革命根據(jù)地之一。此碑為青石質,碑身高1.22米、寬0.45米,外鑲青磚碑亭。高2.6米,寬1.44米,亭頂中央有0.5米高的八路軍戰(zhàn)士塑像,建筑面積40平方米。碑首篆刻“萬古流芳”,碑文記述了七七事變后,日寇罪行,里雙店村民劉文成、孫記改、孫得文、喬廷玉投身革命,分別任靈正行飛行大隊4隊長、四分區(qū)7連長、民兵連長、農(nóng)會主任,在靈壽、行唐、付家村等地抗擊日寇時壯烈犧牲。1945年3月,抗戰(zhàn)勝利在望,里雙店村為紀念抗日殉國的4位烈士,全體村民為其樹碑立傳![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城內鎮(zhèn)州南街東側。系正定府鎮(zhèn)臺閔正豐(回民)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原寺院坐西向東,進大門有對庭,二門里有南北講堂,阿訇和海里凡(音哈里發(fā),意接班人)的居室。中后部是禮拜大殿,能容納教徒幾百人。大殿旁有水房,南側是小跨院,住阿訇的家屬,F(xiàn)寺內僅存一座禮拜大殿,大殿坐西向東,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為單檐一殿一卷青瓦勾連搭式建筑。前部為七檁前、后廊,五架梁上用瓜柱承托三架梁和檁、墊、枋構件。后部為卷棚頂磚砌墻體,水泥地面,無月臺,磚砌臺基,門窗已被換成現(xiàn)代門窗,現(xiàn)被正定縣回民小學使用![詳細]
  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惠寺院內西北角,此碑通高2.07米,碑座為長方形、高0.56米,坐北向南。正面刻“永垂不朽趙生明烈士紀念碑”,碑陰刻趙生明烈士生平事跡。趙生明,1917年出生,陜北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36年入伍,是晉察冀軍區(qū)四縱十旅二十九團副團長。1947年8月24日,晉察冀野戰(zhàn)軍四縱隊奉命解放正定城。在四縱政委的帶領下,人民解放軍從正定城的西南角攻入城內,趙生明率領的二十九團追擊一股國民黨軍到了這座華塔附近。敵人躲進塔內,從古塔的二層平臺上,居高臨下,頻頻向我軍掃射。為了保護華塔這一珍貴文物,趙生明果斷命令停止炮擊,改用輕武器進攻,為此……[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正定縣城西北17公里處的曲陽橋鄉(xiāng)北白店村南200米處,有一尊立式漢白玉石造像,當?shù)剞r(nóng)民俗稱“自來佛”。佛像為肉髻,著長裙,面部殘,兩臂失,背光殘缺不全。殘高1.64米,面南立于圓覆蓮座上,蓮座與造像為一體,其下有高0.3和0.4米的二層石方座,上層刻有銘文,下層正面雕力士和八尊立式菩薩,東西兩側面各雕四尊佛教天神,東、西、北三面局部亦有銘文,兩層石座上的銘文均間斷不全,從其間斷的銘文和佛像的造型、服飾等方面分析,當為北朝東魏年間之物。2000年前后佛像及佛座被盜![詳細]
  始建于1667年(康熙六年),是清初光祿大夫保和殿大學士、大收藏家梁清標儲藏珍品和文人墨客相聚的地方。位于河北省正定縣梁氏宗祠北約100米處,當時應屬梁府的一部分。為四合院式,占地1040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230平方米。梁清標被革職后,離開喧囂的京城回到故里,擺脫了冗雜事務的糾纏,翩然而輕松,遂葺蕉林書屋,在書海畫卷中享受文人雅士的生活樂趣。關于蕉林書屋的構筑及齋名緣起,梁清標在《蕉林書屋圖小序》中云:蕉林書屋者,予之所構以藏書而燕息詠嘯于其中者也。予性不敏,不能博聞強記,以窺夫古人之學,顧好買書,奉錢恒苦不給。見人則求所未見書,得一帙如遇故人,輒怡然累日然。率不能讀也,久之所蓄益多。又特愛……[詳細]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縣西北部,據(jù)縣城12.25公里處的曲陽橋鄉(xiāng)胡村村南,緊鄰滹沱河北岸,時代為商。據(jù)《正定縣志》記載,明萬歷之前即有胡村。另據(jù)《正定縣地名資料匯編》記載,該村曾有三官廟碑(現(xiàn)已失存),其碑文提到胡村原名胡王城,清乾隆年間因滹沱河水泛災,沖塌房屋,村落縮小后更名為胡村,并沿用至今。文物普查時曾在此發(fā)現(xiàn)有商代文化遺跡。相傳,商代時有胡人在此建城,并受封于此,遂以胡王城遺址命名![詳細]
  馬家墳伏擊戰(zhàn)遺址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西北11公里的曲陽橋鄉(xiāng)西叩村西北,正南公路南側,南北約136米,東西約220米,分布范圍30000米。1944年12月間,晉察冀軍區(qū)30團偵查連得悉靈壽偽縣長、科長、警備大隊長、中隊長及日寇中隊長在日軍一個小分隊的掩護下,乘三輛汽車于12月23日中午去正定縣城開會。我軍對敵情進行了認真分析,西叩村位于據(jù)點中間,日偽疏忽大意,西叩村遠離靈壽,打起來靈壽不方便增援。據(jù)此,我軍偵察連認真部署,組織民兵在西叩村的路北側河內埋下-,在路南的馬家墳設下埋伏。24日13時許,由正定返靈壽之敵約一個中隊進至賈村時,我預先派……[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縣城東北17.5公里的新城鋪村大街北頭路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式。布瓦間綠琉璃瓦頂。前出卷棚頂雨搭,面積73.6平方米。檐下半拱為五踩雙下昂。建筑裝修已改,內部吊頂。1986年經(jīng)國家文物局祁英濤工程師鑒定,真武廟為明代建筑。真武廟于2001年5月12日毀于火災,文保所派專業(yè)人員將殘存木質構件編號、登記、組裝后存于縣文廟西廡妥善保管。……[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d隆寺碑》即《增建興隆寺碑》,原立于東平樂村村西,距京深高速公路400米處(興隆寺原址),2005年遷于隆興寺保存,現(xiàn)位于隆興寺龍騰苑南側圍墻處?塘⒂诿魅f歷三年(1575年),兵部右侍郎梁夢龍撰文。碑為青石質,碑首四龍相交,鰲座首失。碑身高209、寬85、厚29.3厘米。碑文主要敘述了興隆寺在嘉靖、隆慶年間的幾次修建,增建水陸殿、鐘鼓樓、韋陀殿等![詳細]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城內西北隅,建于初唐,俗稱后寺,金牛禪師舍利塔在殿西側,高丈余,當?shù)胤Q為“和尚墳”。明太祖、明成祖相繼命夏侯周德興取舍利二粒,永樂初年(公元1405年左右)遣太監(jiān)楊升修其塔殿,并賜額“天寧舍利”。因年久失修,寺內建筑不存,僅存塔基一處。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經(jīng)省文物局批準,文保所于1995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出土石函一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