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 > 馬龍區(qū)旅游

馬龍區(qū)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馬過河米軌鐵路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馬過河鎮(zhèn)馬過河村民委員會河邊村北50米處。橋東西橫跨馬過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圖片米軌鐵路橋,青石質(zhì)石拱橋,共3孔。橋面全長66.4米、寬3.3米。兩側(cè)護欄高0.4米、寬0.5米。孔高11.2米,中孔跨徑22.8米,兩側(cè)孔跨徑均為11.6米,中間橋墩呈圓柱形,下大上小。橋面中央直行鋪設軌距1000毫米的雙線鐵軌,橋梁載重為中華16級。米軌鐵路橋始建于1941年,是敘(府)昆(明)鐵路上的重要津梁。敘昆鐵路自敘府(宜賓)南桿壩經(jīng)鹽津、昭通、威寧、宣威、曲靖至昆明北站,全長865千米。中華民國27年(1938)10月開始勘測、籌建和施工招標,同年12月正式開工,……[詳細]
  又名帶磚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舊縣街道照和社區(qū)角家灣村民小組西南800米處。橋東西橫跨于角家灣村門前河上。橋為磚石結(jié)構(gòu)拱券砌筑,單孔。橋全長8米、寬6.5米、拱高1.8米、跨徑5.6米。橋面平整、無護欄。橋身由4層青灰色磚砌成,外沿部分用青石鑲邊。橋除西南面倒塌嚴重,橋面被土壤覆蓋,偶有青石露出外,整體結(jié)構(gòu)基本穩(wěn)定。橋始建年代無考。從樣式、風格判斷,應該為明代修建。據(jù)當?shù)貍髡f: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南征時,路過此地,部分將士由于蹚水過河,雙腳腐爛。于是,諸葛亮下令軍中將士每圖片人從曲靖帶一塊磚到此地,修建了此橋。因此,橋又被稱為“帶磚橋”。20世紀70年代,新修馬龍縣舊縣鎮(zhèn)至梁家田村的鄉(xiāng)村路橋,角家……[詳細]
  又名虎渡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馬過河鎮(zhèn)馬過河村民委員會河邊村東北50米處。橋東西橫跨于馬過河上。圖片橋為石灰?guī)r青石拱券縱聯(lián)砌筑,共3孔。橋面全長38米、寬7米。橋孔大小不一,中間橋孔較大,跨徑10.7米、孔高7.5米;東西2孔相對較小,跨徑均為9.1米、孔高均為6.4米。橋兩端橋墩呈外“八”字形,并各向外延伸4米,以利收水和泄水;橋中間2座橋墩下部呈船形。橋東端3米處原立有建橋碑1通,20世紀80年代,被搬遷至村北水井邊,碑為青石質(zhì)地。原橋面上置石獅子1尊,現(xiàn)遷移至橋北3米處置放。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2003年橋面重修時鋪設混凝土。2005年新修建1座“連心橋”,2009年重修東……[詳細]
  高山堡石拱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月望鄉(xiāng)越州屯村民委員會高山堡村西南800米處的越州屯。橋南北橫跨越州屯河上。圖片橋為青石拱券縱聯(lián)砌筑,單孔。橋面全長10.4米、寬4.2米,無護欄。橋拱高1.8米、跨徑4.4米。橋拱部用楔形條石縱聯(lián)砌置,橋面露出橋拱楔形條石。橋面至橋西端6.2米處均為青石鋪砌,青石表面光滑。石拱橋始建年代無考。據(jù)《馬龍風物》記載:“元至元十年(1273),開通從馬龍縣城經(jīng)達家莊、雅口子、高山堡、小里沖、古城、松溪坡、雙龍村進入曲靖越州的驛道。此驛道經(jīng)過陸良、宜良、呈貢達昆明!睋(jù)此分析,初步判斷高山堡石拱橋有可能始建于元代。石拱橋是連接越州屯村和月望兩地的重要通道,又是古驛道的組成……[詳細]
  白塔鋪村白塔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舊縣街道白塔社區(qū)白塔鋪村。白塔河由東南向西北流淌,橋橫跨白塔河上。圖片橋為石灰?guī)r青石拱券縱聯(lián)砌筑,3孔,無橋欄。橋面全長22米、寬3.6米。橋孔大小不一,中間1孔跨徑5.8米、孔高2.9米。西北面1孔跨徑3.6米、孔高2.3米。東南面1孔因長期被淤泥和村中棄土等廢棄物淹埋,大致可識別,具體尺寸不清。為減少水流對橋的沖刷阻力,橋墩迎水面和泄水面均設置成三角形狀,底邊寬2.4米。橋拱部分4層,由外至內(nèi),第一、三兩層為打鑿規(guī)整的厚約0.35米方形條石橫聯(lián)砌置;第二、四層為打鑿規(guī)整的厚約0.15米的方形石片縱聯(lián)砌置。用材講究,層次清晰,造型簡潔,結(jié)構(gòu)堅固。橋始建于明洪武年……[詳細]
  萬壽寺遺址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馬過河鎮(zhèn)中和村西100米的小團山頂部圓形臺地上。山頂呈圓形臺地,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遺址內(nèi)現(xiàn)僅存東部、西北部殘墻各一段。東部殘墻殘長10米、殘高2米,西北部殘墻殘長4米、殘高2.5米。小團山村為原公安寺所在地,村中遺存一個地窖,道路旁還有部分石礎。據(jù)中華民國6年(1917)《續(xù)修馬龍州志》記載:“萬壽寺即在和山,山分上院下院。明時,上為高真觀,下為公安寺,皆道院也。后嵩明州州同趙氏父子修建!庇纱丝芍,萬壽寺又名高真觀,乃道教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嵩明州州同趙昂之、趙應鵬督工建造。1945年因周邊竹林失火,寺廟被毀。萬壽寺遺址對研究馬龍明清時期民……[詳細]
  老鸛腳石壩及引水渠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舊縣街道大石崖村民小組東北300米處。壩呈西北向東南狀,占地面積68平方米。由壩堤及引水渠道組成。壩由2級壩面構(gòu)成,一級壩面全長12米、高2.3米,有臺階6級,每級自上而下增寬0.1米,均為紅褐色鐵礦石砌成。引水渠于壩西北角出水口處由東向西達九龍湖,水渠底部及兩側(cè)均用未經(jīng)打鑿的毛石與混凝土砌筑。寬0.5米、深0.6米、長約4000米。石壩始建于清代晚期。中華民國及現(xiàn)代均作過修葺。引水渠歷史上也做過多次修葺,20世紀80年代改用青石、混凝土修建成三面光溝渠。石壩及引水渠是研究馬龍地方水利設施建設的重要實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灣子村永興寺遺址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大莊鄉(xiāng)大莊村民委員會灣子村西南后頭山北麓緩坡地帶。遺址現(xiàn)僅存臺階及部分殘墻,占地約1500平方米。臺階為石灰?guī)r青砂石鋪筑而成,共10級。寬2.9米,兩側(cè)護欄寬0.22米、高0.3米,用卯榫相扣。殘墻寬0.5米、高1~2米,可清楚看出寺廟建筑布局。永興寺始建于清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三支隊曾在此駐扎過一段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作為鄉(xiāng)公所駐地。20世紀50年代作為糧食局辦公用房。20世紀70年代作為灣子村小學教室。1985年被拆除。遺址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曲靖市馬龍區(qū)清代宗教、民俗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2年7月,……[詳細]
  曲宗城址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納章鎮(zhèn)曲宗村委會趙曲宗村西北3000米處的古城山頂。城址由內(nèi)外2道壕溝及城內(nèi)臺地組成,總分布面積近3萬平方米。城址西面、北面為深約80米的陡峭懸崖,懸崖弧長約380米。東面、南面為緩地坡帶,緩坡地帶上有人工挖筑的 2道壕溝。城墻為黃黏土夯筑而成,殘長300米、殘寬1~4米、殘高7米。曲宗古城具體建筑年代無考。據(jù)城址內(nèi)耕地中散落的明、清時期殘損瓦當推斷,曲宗古城可能建于明、清時期,為當時土司所建。曲宗古城遺址對研究當?shù)啬酥燎腹糯贁?shù)民族,尤其是土司活動情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200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灣子村土司城遺址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大莊鄉(xiāng)大莊村委會灣子村東北1000米處的寨子山上。土司城依山而建,當?shù)厝朔Q寨子山,面積約3.6萬平方米。遺址現(xiàn)僅存1條壕溝、2處山頂臺地。城址準確建造年代無考。結(jié)合寨子山東南面500米處山坡保存有分布達3000多平方米的火葬墓群及墓地出土的器物判斷,此處火葬墓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而據(jù)元、明時期器物推測,灣子村土司城可能建于元、明時期,當為地方彝族土司城址。灣子村土司城遺址為研究曲靖西部地區(qū)元、明時期土司活動和城池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瓦倉碑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雞頭村街道瓦倉村民委員會大瓦倉村清真寺大殿前花臺內(nèi)。碑坐東向西,青石質(zhì)地,半圓--方形,有腳。碑高1.16米、寬0.55米、厚0.12米。碑額用阿拉伯文字刻“憑著真主的尊名”,碑身正文用漢字記載大瓦倉村初建清真寺的日期、立碑日期、始建及重修人名、所屬田地面積和位置、木工、石工及撰書人名,凡16行,每行2~23字不等,共300余字。碑立于清嘉慶九年(1804),碑刻除部分字跡風化脫落,整體保存好。碑刻漢文、阿拉伯文2種文字。碑在20世紀被拆至寺前大路用于墊路。1979年村民(清真寺的阿訇)將碑抬回清真寺大殿內(nèi)。碑文為平彝縣(今富源縣)貢生秦國師撰寫。碑為研究大瓦倉村乃至馬……[詳細]
  讓田村儲梁堆墓俗稱梁王堆、糧堆。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通泉街道讓田社區(qū)讓田居民小組北約 1000米處的緩坡地帶。墓呈圓形,有封土,封土為黃褐色土夯筑壘積而成。直徑 24.8米、殘高 3米,占地面積 482.8平方米。1992年,墓北側(cè)被盜挖高約 1.1米、寬約 0.6米的 1個盜孔。村民報案后,馬龍縣文化部門與公安部門對墓葬進行調(diào)查,文物工作人員進入墓室內(nèi)清理,墓主人骨無存,隨葬品被--一空。通過清理得知,墓葬由墓室和封土組成。墓室為覆斗形石室雙室墓,獨立丘狀,無墓碑,四面墓壁均用加工打制成等高的長條形石灰?guī)r青石砌置,石塊與石塊間無黏合劑。墓頂中央用鐫刻成蓮花狀的正方形石灰?guī)r青石封頂,墓室結(jié)構(gòu)嚴密![詳細]
  下火腦沖烽火臺遺址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王家莊街道新屯社區(qū)下火腦沖居民小組西南800米處的大煙堆山頂。遺址為房屋建筑倒塌后形成的橢圓形石堆,占地面積約64平方米,底部周長為28米、殘高1.4米、殘余頂部周長14米,頂部有2個直徑為1.3米的圓形盜洞。從散落在遺址周圍的石塊數(shù)量上判斷,烽火臺墻體全部為石灰?guī)r砂石砌筑而成,石塊進行過簡單的加工,大小不一。烽火臺建于清代,是研究清代軍事設施的實物依據(jù),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龍縣烈士陵園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通泉街道樂熙社區(qū)。由大門、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組成,占地面積約5200平方米。陵園始建于1951年。最初埋葬著1950年在剿匪戰(zhàn)斗和保衛(wèi)征糧工作中先后犧牲的仲衡、余鈞、王倫超、孫光明和范玉忠5位烈士,故稱之為“五烈士墓”,此地也被稱為“五烈士”。五烈士合葬墓,坐東向西,由墓冢和墓碑組成。墓冢封土周長7米、高1.3米。墓碑為長方形青石質(zhì)地。高1.8米、寬0.89米。碑文400余字,主要記敘五位烈士的生平及遇害經(jīng)過。在五烈士碑-的拱形門頂部刻有“永垂不朽”4字,門兩側(cè)刻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字。繼五烈士后,陵園內(nèi)陸續(xù)安葬著付正祥、向云芳、張恩福3位烈士以及其他因公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