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長沙市 > 長沙縣旅游

長沙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常家祠堂位于北山鎮(zhèn)常新橋北500米處,雖為常氏支祠,卻比其西總祠更富麗堂皇,造型古樸渾厚,恢宏大氣,細部刻畫精巧雅致,是長沙縣保存最完好的祠堂,也是本書作者之一陳先樞母親常友芳老家的宗族祠堂。據(jù)《長沙歐塘常氏譜》:“始遷祖鈞公,字黻肅,原字福繡,號秉國,一號毅齋,后唐同光二年(924)以孝廉官湖南刺史,與陳公端、彭公瀅自江西廬陵追賊至長沙,遂隸籍長沙霧陽鄉(xiāng)伙散橋,旋徙大賢都歐塘即常家沖老屋!迸c之相印證的有《長沙青山彭氏宗譜》:“始祖瀅公,字漢霖,號旭湖,行政一,由彭城世居江西吉州之廬陵山口老杠樹下,為唐保義郎。值江南黃巢亂,同招討使姻舅陳端、蔣良杰共領(lǐng)兵征剿。后唐同光元年(923)與陳、蔣及……[詳細]
  李默庵故居位于北山鎮(zhèn)北山村,建于1928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園林式的公館院落,坐北朝南,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風格獨特,工藝精巧,環(huán)境優(yōu)美。李默庵自題故居門額云“北山書屋”。前門為牌樓式建筑,高10米,花崗石門框,須彌大門,中額“北山書屋”四字,由4根方柱承重,左右門房為硬歇山屋頂,重檐翹角,橙瓦素脊。宅院由粉墻包圍,環(huán)莊渠道的自然流水繞墻而過。前廊為花崗巖石平面,兩邊為客房,有前后兩廳。前廳兩層,后廳四層。正廳西附六角亭式兩層客房。六角亭后有兩間臥室,辟有走廊及丹墀組成的小型院落,與正廳相通。丹墀內(nèi)堆砌假山,兩旁墻上繪有壁畫,西向墻上開鏤花方框,裝塑喜鵲銜梅、松鶴延年圖案。主樓三層,建筑面積……[詳細]
  南托大塘新石器遺址公布時代:距今7000年前保護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21—0050公布地址:長沙縣暮云鎮(zhèn)大塘村類別:古遺址公布機關(guān):長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南托大塘新石器遺址位于長沙縣暮云鎮(zhèn)南托鄉(xiāng)大塘村,遺址距長沙市南約20公里的湘江東岸河灘,大部分被壓于湘江大堤下。南托大塘新石器遺址位于湘江東岸河灘,大部分被壓于湘江大堤下,暴露于河灘,部分被江水沖洗殆盡,遺址旁邊有一采砂場。河堤下為大塘村三興組居民,以種植水稻為農(nóng)作物,遺址對面為一小洲又名興馬洲。南托大塘新石器遺址位于湘江東岸河灘,1985年底,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臨江堤尚存一小土臺。1986年2月至3月對該處進……[詳細]
  鹿芝嶺新石器遺址位于長沙縣黃興鎮(zhèn)鹿芝村,瀏陽河從旁流過,鹿芝嶺新石器遺址距長沙市約20公里,遺址四周田疇廣闊,一望無垠。該地地勢較高,長一公里,寬半里。原為長瀏古道驛站,設(shè)有茶亭、伙鋪、南雜、肉食、藥材等店,為當時當?shù)剞r(nóng)副產(chǎn)品之集散地鹿芝嶺,古名“六子嶺”,又名“古城墓”,系古龍喜縣治,據(jù)清嘉慶《一統(tǒng)志》記載:“龍喜縣(指故城)無考”。清光緒《湖南通志》湖南古城考注:“按府城東四十里六子嶺有古城址,中有城隍廟,城隍坪諸遺跡。又距六子嶺二十里為榔梨市,相傳有古城址,亦在府城東,疑即漢龍喜,宋常豐二縣故城!庇謸(jù)清光緒《善化縣志》記載:“縣東四十六里,《方輿紀要》后漢乾祜二年,馬希廣奏折。長沙縣東……[詳細]
  棠坡清代民居遺址坐落在我縣安沙鎮(zhèn)和平村董家嘴村民組棠坡,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距今于149年。棠坡清代民居由棠坡、恬園、朱氏宗祠三部分組成,棠坡大屋由前廳、轎廳、戲臺、正房、偏房、書屋、雜屋、儲藏間組成。整個建筑宏偉、大觀,別具一格。據(jù)朱雨田“忠厚傳家”三十九年譜記載。清光緒四年(1878)、戊寅三月既望禹田氏自記。“咸豐四年(1854),是歲卜宅棠坡,決計鄉(xiāng)居爰于中秋后營,至十月竣月,共費二百金,屋存遷居時為十月初十吉也!碧钠虑宕窬诱嫉孛娣e約6000余米,建筑面積約2400余平方米,是在清咸豐四年(1854)修建的,當時在咸豐三年壬子(1852年),太平軍進攻長沙,玉堂府君從長沙……[詳細]
  棠坡清代民居遺址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清咸豐四年(1854),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吳太守墓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墓葬。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漢域勒石位于長沙縣,年代為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陽城遺址位于長沙縣,年代為宋-元,類別為古遺址。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華渡槽位于長沙縣,年代為1977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回頭是岸”石刻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清同治六年(1867),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從北山大道由南往北,過梅嶺山莊往右約500米,便見后山一寶塔凌空屹立,這就是洞泉沖塔。這里海拔104米,距石仙庵800米、天鵝塘500米、九門洞500米。洞泉沖塔位于北山鎮(zhèn)洞泉村洞泉沖組洋鼓嶺,是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古塔,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塔底部直徑2.3米,占地30平方米,全用麻石砌成,通高11米,7層,層高1.5米。從塔基到第6層,為5邊6角棱形,每邊寬1.2米,塔頂呈錐形。原第5層六角上,分別掛銅鐘一個,現(xiàn)僅存6個掛鐘鉤。第3層刻有“同治六年丁卯年”字樣。2003年,發(fā)現(xiàn)塔底外露,塔身輕度傾斜,上級撥款對其加固維修,在第5層加掛6個銅鐘,但現(xiàn)又風化無幾了。當?shù)叵鄠,此域古來異石奇山,…?a href=/landscape/121/dongquanchongta.html class=blue >[詳細]
  金井茶場墓群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東漢,類別為古墓葬。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飄峰塔為九級麻石浮屠,位于開慧鎮(zhèn)飄峰山南麓的峽谷口,依山傍水,古樸典雅。相傳晚清時,當?shù)乜娛厦T議論,飄峰山下的繆家洞于山川“氣脈”所在,屬風水寶地。為“保氣脈、保財富”,遂有“繆十萬”帶頭捐資,于清光緒元年(1875)建成此塔,為糯米飯攪砂灌漿砌成的九級六面椎體麻石建筑,通高25米。塔基高1米,直徑3米,基座有雕刻,其中一幅為云龍圖案,上有“點畫同珍”4字。2—8層均高3米,皆六角出檐,檐角短而微翹。每層每邊有3塊麻石,其中轉(zhuǎn)角處一塊為兩邊共用。第2層為“化紙爐”,半圓形爐門,周圍刻浮雕人物故事,神態(tài)風采栩栩如生,門上端刻“珍同畫點”4字。第3層為捐資修塔碑記。第4層鐫刻“飄峰塔”3字。第5……[詳細]
  飄風塔位于長沙縣開慧鄉(xiāng)飄峰村,開繆線從旁經(jīng)過。飄峰塔距107國道6公里,距京珠高速輔道3公里。距楊開慧故居3.5公里。距繆伯英故居1.5公里。飄峰塔位于長沙縣開慧鄉(xiāng)雙華村飄峰山狹谷江側(cè),故名飄峰塔。飄峰塔建于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為花崗石結(jié)構(gòu),呈六角錐柱形體,高二十五米,分五級。塔基高1米,直徑3米。二至九級每級均高三米,第二級為“化紙爐”,爐門為半圓形,塑有人物故事,神態(tài)風采,栩栩如生。門上端刻有“玲同畫點”四字。第三級刊有捐資修塔人名碑記。第四級鐫刻塔名“飄峰塔”三字。第五級有“敬惜字紙”四字,六級有門,飾有蟲魚花草,門上方有橫匾,上寫有“筆陣凌云”四字,兩側(cè)有對聯(lián)“山問并秀,日月增輝”……[詳細]
  北山書屋位于長沙縣北山鄉(xiāng)北山村西,北距望城縣江家山一公里,東距北山鄉(xiāng)政府五公里,南距北山鄉(xiāng)金星村一點五公里。北山書屋在長沙縣頗為出名,系國民黨綏靖公署主任李默庵早年建造,始建于1928年,1936年擴建為園林式民居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主樓三層,為中西合璧式建筑,琉璃瓦雙坡頂。另有門樓,涼亭花園等。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北山書屋系我縣唯一僅存的晚清及民國初期的建筑物,保護好該處建筑,對于研究晚清及民國初年的建筑,對于祖國統(tǒng)一都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詳細]
  鴉鵲坡土地廟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清宣統(tǒng)三年(1911),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嚴荔邨墓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清光緒八年(1882),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昌濟墓位于長沙縣開慧鄉(xiāng)開慧陵園內(nèi),系與父楊書樵之合墓,占地約50平方米,墓冢為大圓頂形,冢前有石欄和石臺。墓圍以花崗石建造,前向敞口,呈八字形。圍繞墓冢的墓圍呈腰椎形,墓碑嵌在墓圍上。1983年楊昌濟墓連同楊開慧墓一道,以楊開慧烈士陵園的名義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華寺前有大石壁,鐫“望麓臺”三個大字。望麓臺石刻乃天華山景區(qū)之精華,整個石刻共70 個字,頂部豎刻“望麓臺”三個大字,字體寬0.8米,長2.5 米,下部石刻為豎排8行,每行7字,共56字,前47字是為 “望麓臺”三字所作的跋詞,詞曰:“予嘗讀易此山,每遇天朗氣清,佇立石上,南望岳峰,煙云飄渺,因思靈麓之下,湘水之涯,予師友在焉,庸鐫斯石,以志懷也”。接下來的9個字為落款詞:嘉靖辛亥晉山楊廷相。緊靠左邊還有一豎排落款:乾隆己卯八七世詞孫增洗。此摩崖石刻面積約有2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字跡依然十分清晰,為天華山八景之一。要讀懂“望麓臺”石刻的真實意義必須從第一落款查找開始,嘉靖二字是明朝第1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