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永安橋、福德橋。位于會澤縣梨園鄉(xiāng)江底村北的牛欄江上。橋南北橫跨于長江上游支流牛欄江江面上。牛欄江南岸為曲靖市會澤縣江底村,北岸為昭通市魯?shù)榭h江底村。橋全長49米、凈跨38米、寬3.15米。橋用14根鐵索與南北橋墩牢固相連,其中橋面10根、東西護欄各2根。橋身用40根長1.2米、直徑5厘米的鐵桿連接,橋上鋪墊木板,兩側橋欄與橋面懸空高1米。鐵索每根直徑25厘米。南北橋墩用墨石嵌砌,與山連接。鐵索兩端嵌于石墩內并用鐵構件固定。南北橋墩上建橋房,北橋房為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南橋房為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均為3開間,通面闊9.85米、進深9.35米。進出橋面必須由橋房通過。北橋房內專置建橋碑3通……[詳細] |
容家祠堂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堂瑯社區(qū)靈璧路會澤縣第一中學校內文廟西側。祠堂坐南向北,隨南高北低地勢沿中軸線依次建有門樓、過廳、正廳、兩廂、廚房、糧倉、小花園,組成典型的二進四合院,分布面積1756平方米,建筑面積740平方米。門樓,重檐硬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2米。明間通面闊4.6米、進深5米,2次間通面闊各4.2米、進深6米。由明間向東西次間逐漸向外呈弧形延展。東西次間外墻前各建敞口外“八”字墻。各高、寬均為7.6米。門樓底層明間設大門、通道。前有石質臺階7級。一進院過廳,建于高0.8米的石基上,單檐硬山頂抬梁式磚石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4.3米、進深4.4米。前檐出廊,檐……[詳細] |
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水城社區(qū)西北約100米萬額山腳。遺址由擴紅雕塑、擴紅廣場、陳列館組成,占地面積4446平方米。雕塑坐東向西。長18米、寬6米、高11.7米。雕塑上面共有10個人物圖案,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第九軍團攻克宣威后,接到中央軍委迅速離開宣威,向金沙江進發(fā),渡江北上的電令。4月30日,紅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的率領下,離開宣威楂格,從梨樹丫口進入會澤縣境,渡過牛欄江,次日到達者海壩子,在者海老街宿營1日,開倉濟貧。5月2日兵臨會澤城下。3日,攻克會澤古城,紅軍處決了偽縣長楊茂章、劣紳劉善初,籌款10萬銀元,騾馬上百匹。紅軍除惡濟貧,深受……[詳細] |
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鐘屏街375號。建筑坐南向北,分別由山門、偏殿、前殿、兩廡、大殿等建筑組成建筑群,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現(xiàn)僅存山門、廂房、大殿。山門,重檐歇山頂置挑檐斗拱土木結構。通面闊3.9米、進深0.8米。大殿,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16.8米、進深4.2米。大殿前檐置斗拱裝飾,屋脊兩端置吻獸,正中裝寶頂;大殿明間正中懸掛右起橫書“大雄寶殿”匾額,楷書,陽刻。東西廂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各3開間,通面闊11.3米、進深5.3米。西來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比丘尼募建,供奉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清道光、光緒年間,均做過重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會……[詳細] |
白霧財神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白霧村委會第8村民小組。地理坐標為:北緯26°29′16″、東經103°11′32″,海拔1957米。坐東北向西南,由山門、東西廂房、正殿、配殿組成,一進四合院布局,占地1095.04平方米。山門建于3.5米的石砌基石上,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筑,通面闊3米、進深5.3米。正殿建于比山門高2.1米的石砌基石上,單檐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8米、進深10.65米、檐高4.15米,青瓦屋面。東西配殿為單檐穿斗式土木結構,兩山墻均設風火墻(俗稱“貓弓墻”),3開間,通面闊9.15米、進深6.7米。東西廂房為單檐穿斗式硬山頂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詳細] |
小田壩營盤遺址位于會澤縣火紅鄉(xiāng)羅布邑村委會小田壩村東南約1000米處的營盤山頂上。遺址坐東向西偏南25°,總面積9252.6平方米。營盤遺址由西向東依山勢分別建有練兵場、哨樓、圍墻、垛口、營房、南北哨樓、指揮中心、儲物坑及營兵頭目住房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射擊孔,用當?shù)厥?灰?guī)r石塊壘砌而成,射擊孔距地面0.5米,呈正方形,內孔大外孔小。遺址始建年代無考,據(jù)遺址內采集到的3枚“同治通寶”圓形方孔錢幣推斷,遺址年代大約在明代至清代時期。遺址所處區(qū)域為烏蒙山腹地火紅梁子與長江上游支流牛欄江交匯相切的峽谷地帶,喀斯特地貌典型。由于東面約200米處牛欄江江水切割,遺址東南山體形成絕壁。據(jù)調查,牛欄江東岸6……[詳細] |
舊稱阿拉谷橋,俗稱三孔橋。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石鼓村旁的以禮河上。橋東西橫跨以禮河兩岸。橋為青石拱券縱聯(lián)砌筑,共3孔。橋全長41米、寬6.7米、孔徑10.85米。橋面平直。橋墩迎水面砌成三角形分水金剛墻,中孔拱頂迎水面正中嵌石雕虬龍頭。橋面兩側置石護欄,欄高0.6米。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阿拉谷(今福海村)何氏族人出資修建,因倡導建橋之人名為“何福!倍∶案:颉。清光緒年間(1875~1908),以禮河洪水暴漲泛濫,橋被沖塌2孔,兩岸行人只能用船擺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時任廣西梧州協(xié)統(tǒng)(誥授武顯將軍)的何氏族人何爾晟,慷慨傾囊,捐出俸餉,重修此橋。福海橋對研究清代以禮……[詳細] |
老廠溝鈷礦洞遺址位于會澤縣上村鄉(xiāng)大戶村委會駐地東北約800米處的老廠溝兩側。遺址由南向北分布于老廠溝東西兩側,面積多達13萬平方米。遺址內現(xiàn)存鈷礦洞約100余個,礦洞洞口直徑為0.60~1.20米之間,深度在5.0~14米之間,洞呈垂直狀。多數(shù)鈷礦洞現(xiàn)被植被掩埋,保存狀況一般。歷史上鈷礦是制瓷業(yè)重要的青花原料。據(jù)中華民國《云南通志》載:清代早期,宣威州曾建有江西會館,專門負責采辦鈷礦原料運至江西景德鎮(zhèn)專供制瓷青花原料。由于曲靖的鈷礦原料中含有鐵元素,故燒制出來的青花瓷器青花色調呈青藍中帶褐黑色,這與部分現(xiàn)存云南文物部門的青花瓷器可得到相互印證。據(jù)此判斷,老廠溝鈷礦洞遺址當為清乾隆至嘉慶時期開采……[詳細] |
地點:會澤縣金鐘街道保護單位級別: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xiàn)有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北內街,西至孫家巷,南至頭道巷,北至二道巷![詳細] |
二道巷張子嘉住宅年代為1944年。二道巷張子嘉住宅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發(fā)儒街劉家祠堂年代為民國。發(fā)儒街劉家祠堂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白霧陳炳住宅年代為1945年。白霧陳炳住宅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地點:會澤縣金鐘街道保護單位級別: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以圍墻為界,南以繡樓-5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現(xiàn)有圍墻外延50米為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