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橋古纖道位于杭州余杭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湖街道)姚家埭村,造橋港與大運河交匯處。年代為清末民國初,類別為古建筑。2013年,雷家橋古纖道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上環(huán)橋位于杭州余杭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湖街道)。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上環(huán)橋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體外擴約20米,總面積為2651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擴約30米,總面積為9884平方米![詳細] |
獨山碉樓位于崇賢街道龍旋村獨山東南坡。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獨山碉樓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節(jié)孝牌坊座落佛堂鎮(zhèn)倍磊村年代:清嘉慶文物價值:義烏境內(nèi)現(xiàn)存最早、保存較完整的石牌坊。保護范圍:節(jié)孝石牌坊現(xiàn)存建筑。建設控制地帶:牌坊基石向前5米,牌坊左、右、后各10米。……[詳細] |
江寺,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江淹子昭玄舍宅建寺,為蕭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保單位。江寺公園因依江寺而名。公園占地30030平方米,原址及相鄰改造地塊為居民住宅,房屋破舊,密度大,是蕭山舊城改造的難點。區(qū)政府為實現(xiàn)“創(chuàng)大都市強區(qū),建現(xiàn)代化蕭山”的目標,下決心將該地塊進行改造,列為2001年度為民辦實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共拆遷居民821戶,拆遷面積達58000余平方米,創(chuàng)蕭山舊城改造拆遷歷史之最。公園為我國傳統(tǒng)的寺觀園林風格,依托江寺,除融江南古典園林特色外,還深刻挖掘蕭山文化底蘊,為蕭山城區(qū)歷……[詳細] |
一覽亭為蕭山名勝,明嘉靖十年(1531)由郡守洪珠建造。近望湘湖,遠眺錢江,人稱“石巖望秋”,為原湘湖八景之一。清乾嘉年間此處為文人會聚吟詩之地。其時詩人湯金釗曾留有詩句:“巖下僧歸云乍截,樓頭鐘動日先殷(盤)。幽尋一覽亭何處,剩有香泉浸蘚斑!笨箲(zhàn)時期,中共蕭山縣委曾秘密--于此。1941年,日寇侵占蕭山,毀亭建堡,殘害黎民百姓,一覽亭遂成遺址殘跡。現(xiàn)一覽亭于1994年冬(在原址稍西北側)由浙江亞太機電集團公司捐資重建,終于使一覽亭恢復了歷史原貌![詳細] |
湯壽潛故居位于進化鎮(zhèn)大湯塢村。故居為三間西向木構建筑中的北端一樓一底,是湯壽潛出生之屋。舊居離故居不遠,為一四和院,前臨池塘。院內(nèi)正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中為天井。……[詳細] |
極樂寺是蕭山市坎山鎮(zhèn)勇建村航塢山麓的一座寺廟。一九九四年十月,經(jīng)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開放,并定名為「極樂寺」,屬蕭山市開放寺院。該寺所處地形獨特,「青龍白虎,左旗右鼓;前有朝拜后有講,像把帝王太師椅!箵(jù)當?shù)孛癖妭髡f∶當年劉伯溫怕此地出反王,就從水塔橋開始破局,把東江的十個運串烏龜似的小山頭砍成二段,痕跡至今猶存。海智法師在發(fā)動民工開拓大雄寶殿地基時,正好掘出一塊陶瓷八卦牌和一個空洞,空洞內(nèi)很有規(guī)律地排著五枚泥蛋,似在黃卵。今人以為此乃劉國師鎮(zhèn)山之物,可惜保管不妥,此物被盜,至今下落不明。極樂寺青……[詳細] |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航塢山,始建于宋熙寧六年(一○七三年),有高僧無能大師覓居到此,觀看寶地,結草為庵,獨來獨往苦修三年。當時閩南佛教衰退,僧人無居修持,十方叢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尋覓寶地定居。明朝初年有天臺圓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來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薩,取名為地藏庵。每逢七月香客頗多,當時名播杭、紹、蕭等地,掛單僧人越來越多,香火旺盛。歷史清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臺方光寺法本、法忠二位高僧尋覓到此,見茅庵清靜而定居修持當年改為地藏寺,為正宗第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現(xiàn)石碑存記![詳細] |
清葛壯節(jié)公故里表位于進化鎮(zhèn)山頭埠村。葛云飛故里表約建于民國廿七年(1938),表座四面陰刻“民族英雄”四個大字,表高4.18米,呈正方形,下端寬、頂端窄,逐漸向上微收,朝東向正面陰刻是隸書“清葛壯節(jié)公故里表”![詳細] |
在臨浦鎮(zhèn)通二村一帶,古稱苧蘿鄉(xiāng),相傳為越國美女西施故:里,今有西施古跡群14處。苧蘿山、--石在西小江東邊,海拔127米。清康熙《蕭山縣:志》載:“苧蘿山在縣南二十五里苧蘿鄉(xiāng),下有西施宅,上有--石!毕鄠魑魇⿰y畢,將姻脂水潑于石上,日久變紅;又說,為西施告;別故鄉(xiāng)時,泣血所致!笆--延朝旭,江帶春紗繞綠蕪”,清單隆周詩即詠此,今開宕取石,多有損傷。浣紗溪在苧蘿山西,南源麻溪,北匯西小江,流經(jīng)通二村、施家渡等村,長約2500米,寬15米至20米,兩岸綠樹,流水清澈。西施從小喝浣紗溪水長大,長……[詳細] |
中華老字號“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歷史街區(qū)河坊街上,創(chuàng)建于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據(jù)載為錢塘方清怡先生所創(chuàng)。方清怡,字“再春”,寓“回春”,故將自己的藥號命名為“方回春堂”,以期“逢兇化吉,妙手回春”。方清怡出身于中醫(yī)醫(yī)藥世家,精通藥理,擅長兒科,以家傳秘方精制的小兒回春丸享譽杭城。回春堂家底雄厚,是晚清時期操縱杭城藥材市場的六大藥鋪(胡慶余堂,萬承志堂,葉種德堂,張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方回春堂擁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整體布局為典型的明清江南傳統(tǒng)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構……[詳細] |
回瀾橋位于城廂鎮(zhèn)蕭山精神病院北側。建于1792年,橋面總長度為21.4米,跨徑8.8米,天高5.45米,橋面寬3.8米,南北兩邊均有石階21級。橋的東西兩側石壁上均嵌有條石楹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道“半市七橋足征東土人煙聚”,下聯(lián)為“一河六塔匯使南流地利興”,反映出當時蕭山的繁榮景象。究其含意:“半市七橋”,若從回瀾橋從東向西依次排列,應為:回瀾橋、東陽橋、板橋、鳳堰橋、江寺橋(夢筆橋)、倉橋、市心橋。“一河六塔”,因年久失傳,無法列舉。但在記憶中,城南原大通橋(石拱橋,上世紀80年代被拆)北側有一座古塔……[詳細] |
圣果寺遺址年代為五代至明,位于將臺山與鳳凰山之間笤帚灣西面。圣果寺,又名勝果寺,原稱崇圣寺。隋文帝開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寧間元著文喜禪師重建。宋室南渡,這里被劃作殿司衙,徙寺包家山。元還故址,至正年間毀,明洪武年間重建。此地雖迭經(jīng)變幻,但存留的古物頗多,可以說是鳳凰山古跡最集中的地方。有西方三圣浮雕、十八羅漢造像,宋高宗趙構手書“忠實”兩字題刻,還有鳳凰池、放光巖以及賞月佳景月巖等名勝。保護范圍:現(xiàn)狀遺址范圍,西北至140米等高線處,總面積為36169平方米![詳細] |
節(jié)孝承恩坊,位于蕭山區(qū)義橋鎮(zhèn)新壩村上埠西37號南,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石質(zhì),仿木構,四柱三間五樓,歇山頂,面闊8.3米,高9米。牌坊浮雕麒麟、仙鶴、斗拱組合,象鼻昂作,四角起翹。脊頂兩端吻獸,中間欄桿式裝飾。建筑結構緊密,用材講究,式樣美觀,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種雕刻手法,保留了清代的建筑藝術風格。該牌坊為蕭山區(qū)保存最好的牌坊。據(jù)乾隆《蕭山縣志》記載:倪潤妻金氏29歲守寡,76歲去世,雍正七年(1729)受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