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觀橋舊名慶榮橋,位于吳江市同里鎮(zhèn)倉場弄北部。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里人寧成始建,初名為慶榮橋。明成化二年(1466)里人顧寬再建。清康熙五年(1666),里人沈敬宇募資修建,易名富觀橋。清嘉慶十八年(1813)修建(橋南堍西側(cè)橋石上鐫有“大清嘉慶十有八年歲次葵酉里人募捐修建”字樣)。1997年9月15日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全長34米,寬2.85米,矢高5.1米,跨徑9.4米。橋面上北邊橋坡中段,建有4平方米的平臺,東邊橋面設(shè)有坐欄(條石)供過往行人休憩。橋北直角相交著兩個橋臺,分別向西、北延伸,有石階14級和15級。早先,在橋面上曾筑有木柵欄,作為防守之用。拱券……[詳細] |
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舊址位于中山北路200號(原為虹橋20號)。于1947年,由著名建筑師楊廷寶設(shè)計,大樓面朝東南,高二層,西方現(xiàn)代建筑風格,建筑面積約2600平方米。資源委員會大門面朝西南,大門內(nèi)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個警衛(wèi)亭,(已損毀一個,現(xiàn)只剩北側(cè)1個警衛(wèi)亭)警衛(wèi)亭仍為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風格。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的前身為國防設(shè)計委員會。1932年,蔣介石在錢昌照等人的倡議下,決定設(shè)立一個國防設(shè)計機構(gòu)。同年11月1日,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的前身--國防設(shè)計委員會正式成立。1935年4月,國防設(shè)計委員會與兵工署資源司合并改組成資源委員會,直接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要職能有三個方面:一是關(guān)于職能的調(diào)……[詳細] |
南京李鴻章祠堂 李鴻章(1823-1901),清道光進士。咸豐三年(1853)組織團練,扼殺太平天國革命。同治四年(1865)署兩江總督,同治九年又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外交、軍事、經(jīng)濟大權(quán),開始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建立北洋海軍。他一貫主張妥協(xié)投降,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后,被任命為全權(quán)大臣,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祠堂建于清代,俗稱李公祠。位于南京四條巷,1901年建,耗資8000兩白銀。祠堂長144米、寬58米,占地面積812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分東西兩路。東路為祠堂,前后五進,兩側(cè)有廂房;西路為住宅以及花……[詳細] |
退一步處,是清末愛國將領(lǐng)張曜的故居。為什么會起這么獨特的名字呢?迷途知返的“阿!保⒕永枥飶堦,乳名阿牛。少時的他,常常與伙伴們扳跟頭,不喜讀書。父母便將他送到了文化名鎮(zhèn)黎里,讓姑父蒯賀蓀--。后來,幡然悔悟、發(fā)奮進取的張曜來到了河南固始縣,在蒯賀蓀的幫助下,投身團練,脫穎而出,青云直上。蒯賀蓀十分欣賞張曜的軍事才能,便將女兒鳳仙許配給張曜。二人在黎里完婚。在鳳仙夫人的教導下,張曜逐漸文理斐然,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人物!独枥锢m(xù)志》記載:“(張)曜工詩、善畫、兼通六法,……著有《河聲岳色樓集》!蓖挝迥,張曜在黎里鎮(zhèn)新蒯家弄底建造了一座船廳,自書一匾額“退一步處”,有歸鄉(xiāng)退隱之意。每天與眾親……[詳細] |
經(jīng)笥堂(富觀街48號)位于文衡第西鄰,朝南面河。建于民國初年(1912--1915),系任申甫所建。原共5進38間1161平方米,現(xiàn)存1—4進。該堂具有中西合壁建筑風格的深宅大院。房屋的第一進是3開間的墻門間,大門外墻面用紅磚扁砌而成,不粉刷,室內(nèi)外地面高度差較大,大門前用三步石級,大門上方用半圓形裝飾門框,風火墻上有一個做人民公社辦公室時建的大五角星,旁邊兩間南部各帶蟹眼天井一個,東部留有備弄,弄口是小石庫門。第二進為3開間茶廳(大廳),廳前有軒,廳內(nèi)有保存完好的雕梁畫棟,棹木(官帽翅)上有人物山水雕刻,山幅云上有孔雀雕刻,大梁上鳳戲牡丹雕刻,還有戲文雕刻等,該廳因50年代被同里公社做辦公室……[詳細] |
江蘇常州蔣氏宗祠位置浦前蔣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浦前老街189號。概況宗祠堂屋坐東朝西,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前后共4進。第一進門廳5間,進深6楹,第二進大廳5間,進深5楹(原為6楹),第三進5間,進深5楹,為祖先牌位供奉處的享堂,第四進為二層樓3間,進深底層8楹,樓上朝東面縮進一楹。該樓南北封火墻仍保留,木雕掛落垂柱仍完好。該祠屋的第一進至第三進在一條中軸線上,而第四進樓房略偏于第三進的南面,從而樓前形成一個較大的方形天井。舊時蔣氏宗祠,門前有一對石獅子,祠宇森嚴,木料粗碩,門墩石雕刻精美,柱礎(chǔ)完整,門檻很高,祠內(nèi)原來還掛有精美的宮燈。逢到清明、冬至祭祖,蔣氏族人聚會于祠堂內(nèi),行祭拜禮,熱烈非凡。如今浦……[詳細] |
福清公主墓發(fā)掘于南京市雨花臺區(qū)鄧府山,現(xiàn)位于雨花臺區(qū)鄧愈墓園內(nèi),俗稱“八公主墓”,是中國發(fā)現(xiàn)并保留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結(jié)構(gòu)復雜、規(guī)格宏大的明代公主墓,福清公主墓的發(fā)掘和保護對研究明代皇族喪葬禮俗、建筑技術(shù)具有重要意義。1998年,發(fā)現(xiàn)明朝福清公主和其子駙馬舍人張克俊的墳墓。2000年,經(jīng)專家和南京市文物局決定,福清公主墓易地重建。2003年,公布為“雨花臺區(qū)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福清公主墓亦呈長方形券頂,規(guī)模宏偉,建筑考究。墓室內(nèi)壁普遍涂飾一層白石灰。墓分前后室,全長9.35長、寬4.2米。前后室間有隔墻,隔墻厚0.6米、寬0.85米,其中央置木門,已腐。中……[詳細] |
淮安市卉運河同家級水利風景區(qū)位于淮安市區(qū),西起楊莊五岔河口,南至淮安區(qū)穿運地涵,全長30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具有濃厚的運河文化特征和地方氣息,是該市文明發(fā)展的軸線,也是淮安水利景觀建設(shè)的一張名片。自2005年8月,淮安市從楚州到清江浦這段碧波蕩漾,兩岸綠柳依依的30多里長的古運河就被水利部批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qū)”。里運河被大橋和小橋所聯(lián)綴,沿岸的古墩、古廟、古塔、古橋、老街、老店、老廠、老窯以及街市的繁華景象、市民的生活習俗,造就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長廊。與街道或平行或交錯,使淮安城市變成水的棋盤。至于它的古老,那得從吳王夫差公元前486年乘坐的戰(zhàn)船在邗溝中駛向入淮處古末口算起,兩千五……[詳細] |
孫中山舊居(中山樓)位于漢口路9號(南京大學南苑)。中山樓是一幢西式風格的別墅,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50平方米。該建筑高為兩層,上有老虎窗,坐北朝南,灰色墻面,紅色屋頂,磚混結(jié)構(gòu)。一樓有柱式外置門廊,二樓有簡易陽臺,房頂有三個并排而立的老虎窗,其外表為紅色。孫中山自1912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以來,致力于繼續(xù)推進革命。然而,阻力重重。一是帝國主義國家壓迫臨時政府,拒絕承認臨時政府;二是袁世凱誘脅兼施,在清朝和臨時政府之間居中漁利,居于操縱整個局勢的地位;三是臨時政府內(nèi)部的立憲派和舊官僚,與袁世凱相呼應,從內(nèi)部破壞革命;四是革命黨人內(nèi)部存在種種問題,或以為革命已經(jīng)成功,斗志松……[詳細] |
南京掃葉樓 南京掃葉樓始建于1664年,明清式樣,磚木結(jié)構(gòu),覆小瓦,二層,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樓前翠竹婆娑,綠樹掩映,平臺遠望,樓0院內(nèi)假山層疊,與善慶寺前石階結(jié)合一體。掃葉樓是明末清初畫家、詩人龔賢的故居,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南峰。善慶寺亦明清式樣,建筑面積929.7平方米,占地面積1430平方米。1979年重新修復掃葉樓時將樓0院與善慶寺連成一體,成為一組結(jié)構(gòu)完整、景致優(yōu)雅的古建筑群。掃葉樓系明未清初“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晚年居所,因其自寫掃葉僧狀小像故名。龔賢(1619-1689),字半千,號半畝居人,清涼山下人等。清軍攻占南京后,龔賢悲憤……[詳細] |
南京王安石故居 南京王安石故居在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軍軍事學院內(nèi)。明代亮山國劃入皇宮禁地范圍內(nèi),清道光時兩江總督陶澍在半山國故址重建半山寺。咸豐時被毀,同治九年(187年)重建,宣統(tǒng)時重修。 王安石(1020—1086)生在江西,卻與金陵有著不解之緣。他在金陵度過青年時代后,又來此兩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年,逝世后葬于鐘山腳下。1076年,56歲的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不久,與保守派發(fā)生爭端,遂于是年10月復求罷相,趙頊應允,給王安石一個“判江寧府”的官銜。回到金陵后,王一直沒去衙門視事,第二年六月辭官,在城東門到鐘山途中的白塔為自己建造了這所居室。因主塘距江寧城東門7里,距鐘……[詳細] |
三里橋在吳江市區(qū)北門外,跨京杭大運河。元泰定元年(1324)始建,明天順六年(1462)、清嘉慶二年(1797)和光緒元年(1875)重建。光緒十一年(1885)二月,由江蘇省水利總局督同吳江、震澤兩縣官民重修。清代曾在三里橋設(shè)營汛(軍事哨所),有汛房8間;橋下建有柵欄定時啟閉,如有損壞,由吳江、震澤兩縣(民國元年重新合并為吳江縣)知縣捐款修復。舊時是吳江縣城通往運河以東鄉(xiāng)鎮(zhèn)的通道。1978年,部分纖道石被過往鋼殼船撞毀一角,1984年以混凝土修補。1986年7月1日列為吳江縣文物保護單位。江南運河切角工程后,此橋在新老運河間三角地帶。2003年,三里橋生態(tài)園建成后,古橋成為生態(tài)園入口處。20……[詳細] |
莊昶墓 [浦口區(qū)珍珠泉風景區(qū)定山寺遺址后·明代·市文物保護單位] 莊昶(1437-1499)字孔旸,號木齋,晚號活水翁,浦口人。明成化二年(1466)進士,后授翰林院玦泡。明成化三年,莊昶因反對皇帝朱見深-元宵節(jié)大張燈火,不僅不寫青詞進賦,反而上呈《培養(yǎng)圣德疏》,疏中寫到:“……今煙火之舉,恐非堯舜之道,煙火之詩,恐嚇非仁義之言……省此冗費以活流離困苦之民、賞征伐勞役之士,則干戈可息,災異可消,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賓服”。因言事得罪憲宗,被貶官,時稱“翰林四諫”。后隱居定山30年,在珍珠泉附近修筑“定山草堂”、“天峰閣”、“半云亭”等建筑,又在草堂周圍建了“雙泉橋”(珍珠泉、卓錫泉匯合處……[詳細] |
鐵瓶巷任宅即任道镕故居頤壽堂,位于人民路樂橋干將西路北側(cè).任道镕(1822-1906),字礪甫,別字筱沅,晚號寄鷗,江蘇宜興人。歷任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山東諸省知縣、知府、道員、布政使、按察使、巡撫和河道總督。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退居蘇州,購得徽商汪氏廢園,開始營造。任宅坐北朝南,主建筑兩路六進,另東西兩側(cè)各置一路附房,建筑面積4400平方米。門前原有臨河照壁,壁前空場甚大,設(shè)東西巷門,氣魄莊重宏大。正路建筑略偏西,依次有門廳、轎廳、大廳和三進堂樓以連接前后樓的廂房等。轎廳梁架結(jié)構(gòu)簡潔,用料粗大,頗具清代早中期風格。北向原有增榮益譽門樓,磚雕為上乘之作。面對門樓即為主廳,額署頤壽堂……[詳細] |
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由高晉卿等三個太監(jiān)出資在東磊圍屏山前興建延福觀。從此東磊便成為云臺山一帶道教的主要基地,三四百年間香火旺盛,甚至連圍屏山也賦予了一個道教的名稱——鐘鼎,山上所有的景點都染有濃重的道教色彩。由于延福觀緊靠圍屏山,地勢險要,又隱蔽于綠色叢林之中,躲過了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成為云臺山中唯一免遭此劫的廟宇。然而“文革”后期拆毀了保存完好的大殿和玉蘭山房,其余設(shè)施也全部流散或破壞,剩余的前山門和西配房年久失修,幾乎坍塌。山門題額為“敕賜護國延福觀”,是典型的明代寺觀建筑風格。觀前累石起平臺,東望海天,極目千里。遙想二三百年前山下還是汪洋一片的大海,明月初升,靜影沉璧。那便是云臺……[詳細] |
中共南京鐵路地下黨支部舊址,位于鼓樓區(qū)煤炭港22號,是一座兩層小樓,2014年被列為鼓樓區(qū)不可移動文物。1945年12月,中共南京市地下工委為了更好地領(lǐng)導鐵路工人運動,決定成立中共南京鐵路下關(guān)車站支部,當時名稱雖然是“下關(guān)車站支部”,實際上轄括了南京地區(qū)各鐵路基層單位的地下黨員。支部書記先后由原地下黨市工委交通員馬文林、馬緒善擔任。位于煤炭港22號唐紹泉的家就成為地下黨秘密活動據(jù)點。唐紹泉,1902年5月20日出生在安徽巢縣,1926年加入北伐軍,1937年后參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唐紹泉和馬緒善等工友在下關(guān)一帶散發(fā)傳單,給工友們講故事、讀報紙,教育啟發(fā)工人的革命覺悟。《南京當代人……[詳細] |
南京花山玉泉寺南京花山玉泉寺是高淳縣迄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佛寺。花山玉泉寺在南京市高淳縣城東南15公里的花山半腰,相傳始建于南北朝。因山間長有白牡丹(一說石牡丹)和“峻嶺盤旋,飛泉清洌,久旱不涸”而得名,F(xiàn)為高淳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早在五代時期,白衣居士羅隱一日來到花山,走到此處只見左右兩峰相抱,左為青龍,右為白虎,東南方向,前有五座山峰連綿疊嶂,與此處遙相呼應,形似“五虎臥地”。羅隱吟詩贊日:“地肖石獅含暖氣,峰成五虎臥寒煙。風少地,月當燈,藏風聚氣常旺僧。”玉泉寺起初是一個只有一兩座大殿,幾間禪房,僧人甚少的小寺院,但卻以地佳幽靜、花多泉盛而揚名甚廣。據(jù)寺志載,在原寺西南八十三步處,因生長……[詳細] |
南京長蘆寺構(gòu)造宏偉,規(guī)模龐大,有“跑馬出山門”之說,是六合最大的古剎,也是南朝時期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古長蘆寺目前僅存正殿,現(xiàn)被辟為長蘆中學校史陳列室,1983年被市政府定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古長蘆寺地處南京市六合區(qū)長蘆鎮(zhèn),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蕭衍普通年間(520~526年)。其時,建康佛寺眾多。晚唐詩人杜牧在絕句《江南春》中寫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睒O言南朝佛教之盛。長蘆寺就是當時“四百八十寺”中著名的寺院之一,和隔江的棲霞寺遙遙相對。千百年來,長蘆寺風雨滄桑,幾度興廢。據(jù)史料記載,初建的寺址緊臨江岸但這段長江河道很不穩(wěn)定。堤岸經(jīng)常塌陷,因而長蘆……[詳細] |
黃埠墩,地處江蘇無錫古芙蓉湖中心,惠山浜出口處。舊名小金山,墩小而圓,面積220平方米,四周是石砌駁岸,位于無錫吳橋以南、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因春申君(黃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墩為圓形,面積220平方米,用石砌駁岸,四面環(huán)水。島上有寺,香火點點。北為雙河口,南為江尖渚黃阜墩為古芙蓉湖遺留下來的小島。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進行過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在墩上停留觀賞,康熙把它比做水中的蘭花,乾隆稱喻它是傳說中的“蓬萊”。2400多年前,吳王夫差率兵伐齊時,曾在墩上大宴群臣;楚國的春申君曾在這一帶水域興修過水利,相傳黃阜墩由此得名;南宋時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兩度經(jīng)過此墩,在這里寫下了一首《過無錫》的愛……[詳細] |
古戲臺坐落在北橋街道南橋西側(cè)城隍廟內(nèi)。這是相城區(qū)內(nèi)碩果僅存的古戲臺,始建年代無考。宋《東京夢華錄》說,城隍廟里建戲臺,是為娛神。據(jù)此推測,這戲臺當與廟殿建于同時。那么,這座城隍廟又是什么時候造的?同樣無考。查有關(guān)資料,“城隍之神……至宋始為通祀,窮鄉(xiāng)下邑有城有隍者,罔不立廟肖像,奔走嚴事”(明《吳縣城隍廟記》),就是說,城隍廟的普遍設(shè)立,是宋代的事。一些鄉(xiāng)鎮(zhèn)凡有土城(如望亭)或有濠(如黃埭)的地方,莫不立廟祭祀。北橋無土城,但有人工開鑿的冶長涇,可算城濠,故也有建城隍廟的資格。據(jù)民國《吳縣志》卷三十三記載,蘇州府、縣、鄉(xiāng)的城隍廟建立比較晚,要到明代萬歷間才陸續(xù)造起來。估計北橋城隍廟也建于其時。……[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