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韶關市 > 樂昌市旅游

樂昌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譚氏宗祠位于廣東韶關樂昌長來鎮(zhèn)五汪村,是為紀念紫金光祿大夫譚必而建造。譚氏宗詞為長方形院落,祠內(nèi)建筑面積177平方米。分門樓、前廳、殿堂三部分,門樓為廡殿頂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闊3間11.4米,進深3間14米,始建年代失考,現(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年間重修。磚木結構,青磚砌二面坡硬山頂,覆黛瓦,博風板精美明凈,闊3間2進,11.4米,進深21.5米,面積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開三門,全木構牌坊式中門,四只精雕花草圖案門簪,側門均二枚雕花門簪。進深2.5米,二側由三根石灰?guī)r礎木柱呈三角形撐架起“冖”形門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龍頭橫梁向二側伸出的橫梁曾精雕翔龍舞鳳圖案(皆在“文革”時鏟凈,鏟者滅頂)![詳細]
  大坪南昌起義軍和紅七軍革命活動舊址(本體為新書房、楊氏宗祠、文昌閣)。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失敗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其中一支部隊1200人來到湘贛邊區(qū)活動,1928年1月7日到達梅花大坪村楊家寨,部隊在大坪村文昌閣、楊氏宗祠、新書房等地宿營,并在楊家寨召開軍事會議,史稱“楊家寨軍事會議”,會議作出了“智取宜章”的決定,初步擬定了湘南起義的戰(zhàn)略方針。朱德、陳毅領導的智取宜章(年關暴-動-),它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在中國革命發(fā)展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詳細]
  應山石橋古稱玉環(huán)大石橋,位于應山古村以南200米處,始建于乾隆丙戌年(176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石橋采用拱圈式縱聯(lián)砌置法拱砌,南北走向,橋長49.85米,橋面寬6.5米,三個橋并聯(lián),單拱跨16.9米。自古以來,商賈往來頻繁,石橋成為湖(南)廣(東)古道的重要交通樞紐。應山石橋是廣東省目前發(fā)現(xiàn)跨度最大的古石橋,2002年被批準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在距粵北山區(qū)樂昌市西北六十多公里的慶云鎮(zhèn),有一條保存得較好的千年古道———宜樂古道。在這古道旁,有一座保存得相當完整的古村落———戶昌山村。這個村有著久遠的歷史、為數(shù)眾多的文物古跡以及精美的建筑、雕刻和書法繪畫藝術,堪稱嶺南文化藝術的瑰寶。古村落中居住的為李氏居民。戶昌山《李氏族譜》記載:李氏戶昌山始祖李伯倫為宋末貢元,官任大理寺平事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同其父恩進士李大萬到此隱居,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在嶺南農(nóng)村,有如此長久且有歷史記載的古村,實屬罕見。這個古村落,有著眾多極具史料價值的文物古跡,如:四所書院、私塾、書屋,李氏祠堂,敬惜宇紙塔、雕龍刻鳳的神臺和大床,節(jié)孝坊,象征功名的圍公石,……[詳細]
  西京古道樂昌段位于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zhèn)、梅花鎮(zhèn)、云巖鎮(zhèn)。西京古道,也稱宜樂古道、西京路,始建于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漢武帝時期嶺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經(jīng)之道,因歷史悠久堪稱古京城通往嶺南地區(qū)的“高速公路”而得名。韶關西京古道主要位于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和樂昌市境內(nèi),南起乳源洲街古道,北至樂昌梅花鎮(zhèn)鷓鴣塘古道。西京古道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沿途村莊密集,古橋梁、古涼亭、古村宅、民居今仍歷歷在目。2018年,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把西京古道(樂昌精華段)列為南粵古驛道18條精華線路之一,進行重點打造。西京古道(樂昌段)精華段起點為梅花客運站,游客從梅花驛經(jīng)357縣道進入洞背村,自洞背村祠堂東側進入鷓……[詳細]
  背坑張氏三公祠位于韶關市樂昌市長來鎮(zhèn)安口村。年代:清2019年4月19日,背坑張氏三公祠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