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劉家大院,位于鞏義市芝田鎮(zhèn)官莊村西南,雖經幾百年歲月滄桑、歷經多次戰(zhàn)亂,兵災,時代變遷仍然保留下來大批錯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院落。劉家大院承載著家族從興盛到衰落的數(shù)百年歷史見證。劉家大院,又稱王家大院。原有堂樓、上房、廂房、倒座、過庭、影壁、門廊、窯洞、紡織機,一切的布局和諧自然,井然有序。據(jù)當?shù)卮迕竦耐跏霞易V載:明洪武年間,六世家祖王文燦由山西遷鞏。創(chuàng)建四個大院和一座高樓。到清嘉慶年間第八世時,因經營不善,家境敗落,遂將幾處大院賣給劉姓人家,F(xiàn)在這四處院落大部分還為劉姓人家居住。高樓也仍有官莊劉姓居民使用。劉家大院是明清時期北方地區(qū)的傳統(tǒng)住宅。南北軸線對稱布置房屋,院落坐南朝北,大門開在東南角,……[詳細]
  在鞏義市孝義街道辦事處西北部,坐落著是民國時期全國四大兵工廠(沈陽、漢陽、鞏縣、上海)之一——孝義兵工廠,洛水從其西北穿過,隴海鐵路貫穿東西,連霍高速從附近穿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yōu)越,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前僅留孝義兵工廠舊址。孝義兵工廠,是河南省唯一的、也是最早引進外資興建的大型軍工生產企業(yè)。1914年開始籌建,1915年8月開工,1922年冬正式建成,它從籌建到投入生產,工期短、時間快,在國際國內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是我國近現(xiàn)代軍工生產興起的重要標志之一。孝義兵工廠防空洞為全國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人防工程,它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使中國的防護史提前了20年。1922年冬,孝義兵工廠正式建成,它下設……[詳細]
  塌坡遺址位于鞏義市康店鎮(zhèn)解放嶺自然村北2500米,地處邙山北麓、黃河南岸的臺地上,當?shù)厝朔Q“廟洼”,北低南高,遺址區(qū)位置向南凹進成一個自然坡地。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約40000平方米。1937年,中國現(xiàn)-古團體河南古跡研究會對塌坡遺址進行發(fā)掘后進行回填。遺址文化層明顯,文化層厚約2~2.5米,發(fā)現(xiàn)有房基、灰坑,采集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等陶器殘片。保存基本完好,現(xiàn)遺址被辟為農田。采集的標本有泥質紅陶、灰陶、夾沙紅陶、夾沙褐陶等,器形有缽、盆、罐、小口尖底瓶等。缽,泥質紅陶,手制,斜直壁、圜底。文化層厚約2.5米,遺存非常豐富,有明顯的房基、紅燒土,說明當時古人類生活在河邊并進……[詳細]
  鐵嶺墓地位于新鄭市城區(qū)西北2.5公里的雙洎河北岸,新村鎮(zhèn)吳莊大隊鐵嶺村自然村與馮莊自然村周圍。大致呈方形,北部稍寬,南部稍窄,面積近四十萬平方米。估計鐵嶺墓地的墓葬總數(shù)在萬余座左右。2006年7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鐵嶺墓地進行發(fā)掘,開探方66個,發(fā)掘面積7000平方米,清理龍山、西周、唐代灰坑46個、西周房址5座、西周陶窯1座、東周墓葬301座、唐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4座、漢代水井1口,出土各類隨葬品千余件。出土各時代完整陶器400余件、銅器60余件、鐵器30余件、水晶環(huán)5件、玉器100余件(片)、海貝400余枚。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M80槨內棺外保存有大面積的荒帷痕跡。鄭州市文物考古研……[詳細]
  紀信墓及碑刻位于鄭州市西北26公里古滎鎮(zhèn)紀公廟村。墓門朝東,地面現(xiàn)存圓冢高9米,周長約120米。有兩個小方亭形四阿頂式單層漢闕。1980年初,鄭州市博物館對該墓進行過考古發(fā)掘。該墓系用300多塊空心磚扣合而成,分兩主室和耳室。墓室外壙長9米,寬4.5米,雖經多次盜掘,仍出土銅器、鐵器、玉器、陶器和車馬飾等300余件,現(xiàn)藏于市博物館。紀信(?~前204),漢高祖劉邦的大將。史載,漢王三年,劉邦屯兵滎陽,項羽率兵圍攻,漢軍-。紀信假扮劉邦詐降,帶數(shù)十騎從西門遁走成皋。項羽怒焚紀信,葬殘骸于此。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敕封紀信為靈佑侯、鄭州城隍爺,建廟于州置東1.5公里處。后人為了表……[詳細]
  古滎陽城在鄭州西北27公里處,最早建于戰(zhàn)國時期。城垣略呈長方形,大部尚存。自古滎鎮(zhèn)西北隅南伸至紀公廟村以東,臨索須河折向東至古城村又北折百米左右。北城墻東到釣魚臺村拐向南與古城村城墻相接。東墻已被濟水泛濫沖沒,僅存東北、東南兩個拐角。故城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500米,周長約7000余米。殘存城墻最高處20米,上寬10米,基寬30米。城墻系版筑而成,層次分明,夯窩清晰。西城墻有3處缺口,當為城門遺跡。春秋時,晉楚稱霸中原,曾鏖戰(zhàn)于此;戰(zhàn)國時,秦拔滎陽置三川郡,為郡治并設敖倉于邙山;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吳廣曾奉命監(jiān)攻滎陽;楚漢之爭,雙方曾屢據(jù)滎陽,劉邦取敖倉之粟扼項羽于滎陽東,終以鴻溝為界……[詳細]
  大隗洪山廟,在新密市東南20.3公里大隗鎮(zhèn)洪山廟村,因廟祀洪山真人,故名。始建于元,明、清曾多次續(xù)修,清乾隆時期為普濟觀。據(jù)現(xiàn)存清乾隆三年舊碑記載:“洪山真人姓顧,原籍河北,出生于宋,舉進士,以世亂隱居洪山,精通醫(yī)術,嘗奉召,醫(yī)宋太后,療兵馬,投方輒愈。賜金帛不受,詔封“護國真牧靈應真人”,卒葬洪山。元代在此建廟以示紀念。”廟座北向南,氣勢雄偉,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廟內現(xiàn)存建筑16座,房舍44間。有大殿、后殿、藥王殿、祖師殿、鐘鼓樓、山門等建筑組成。山門位于建筑群西北部,東西長8.6米,南北寬3.8米,高約7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磚木結構,硬山灰瓦頂,大門上額有石質匾額,書寫“普濟觀”……[詳細]
  滎澤縣城隍廟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古滎鎮(zhèn)西大街路北(原古滎軋花廠院內)。其西側、北面緊鄰滎陽故城城墻。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因避河患由滎澤舊縣西遷至今古滎鎮(zhèn),滎澤城隍廟也隨之遷至此地。現(xiàn)存大殿、月臺、明嘉靖、萬歷年間碑刻兩通、清代乾隆年間鐵香爐一尊、寢殿基礎等。城隍廟大殿,坐北朝南,單檐歇山式建筑,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屋面覆以琉璃瓦,脊飾黃綠相間式琉璃,正脊兩端置蟠龍大吻。平面呈長方形,柱網左右對稱布局,明間面闊3.5米,次間面闊3.5米,稍間面闊2.2米,通進深10.1米。檐下施七踩斗拱,繞殿檐下一周,斗拱下為平板枋和大額枋。主體建筑由18個木柱支撐梁體,明間兩根金……[詳細]
  西施舊石器遺址坐落在洧水河上游左岸的二級階地上。在現(xiàn)代耕土層之下發(fā)現(xiàn)了3米厚的從全新世至晚更新世的地層堆積,其中屬于馬蘭黃土堆積的②C層偏下部發(fā)現(xiàn)了厚度約60厘米的密集的舊石器文化遺存,根據(jù)同層位出土的碳粒樣品測定該文化層的年代為距今約22000年(未校正)。西施舊石器遺址出土了石錘、石核、石片、石葉、細石葉、工具、斷塊和殘片等各類石制品共計8500余件,石制品的原料以燧石為主,還有零星的石英、瑪瑙和石英砂巖。通過對西施舊石器遺址出土石制品的觀察、測量和初步分析,確定了典型的石葉石核、石葉及石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石制品,西施舊石器遺址是一處以石葉技術為主導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場。西施舊……[詳細]
  涉村東大廟位于鞏義市東南山區(qū)涉村鎮(zhèn)后村。東有五指嶺,西為金牛山,南靠嵩岳,北依盤龍山,西南方向后村河向西流入塢羅河,俗稱“四十五里倒流河”。涉村東大廟又稱金山寺、中岳后廟、后村關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由廟里宋代宣和二年(1120年)的石供床,推測創(chuàng)建年代最晚為宋代。明清時期多次維修。三十年代末,鞏縣芝羅二校(芝羅鄉(xiāng)第二中心學校)在此駐扎;1945年,八路軍撤退后,國民黨縣大隊李清彪、王殿臣等在該廟內設公堂刑場,破孩-許多革命人士,被老百姓稱為閻王殿;建國后改為鞏縣十八皖校;文革后期,由于各村建校,學校分開,后村學校繼續(xù)使用;八十年代初學校遷出,F(xiàn)為后村宗教活動場所。廟坐北面南,東西寬58米,南北……[詳細]
  前莊瓷窯遺址位于登封市宣化鎮(zhèn)前莊村南北臺地周圍,窯址群分別位于朱垌、鐘樓等區(qū)域,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時代從唐一直延續(xù)到宋元。前莊瓷窯遺址于2005年發(fā)現(xiàn),2007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部分窯址進行發(fā)掘。1號窯址位于前莊南50米東斷崖下,窯址上壁距可耕地表70厘米,窯東西深1.8米,南北寬5米,窯高1.3米,窯壁厚20厘米,文化層斷面清晰,紅燒土明顯。此處發(fā)現(xiàn)有文化堆積的殘圓形匣體、墊餅等窯具,周圍有大量的陶瓷殘片,通過采集的標本殘片看,有碗、盤、碟、杯等,胎質細密堅硬,多為深灰、淺灰、香灰等,釉色有月白釉、黑釉等,釉色細膩,白色普遍較多,純凈,開片稀疏或無開片。2號窯址位于堆積坑西北土崖上……[詳細]
  陳氏三宰相墓位于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zhèn)宰相陳村西,因陳省華為贈中書令,陳堯叟、陳堯佐皆同平章事,所以人稱三宰相墳。陳氏三宰相墓區(qū)現(xiàn)存墓冢八座,分別為宋左諫議大夫贈中書令陳秦國公省華墓、宋同平章事樞密使贈侍中陳文忠公堯叟墓、宋同中書平章事贈司空侍中陳文惠公堯佐墓、宋天雄軍節(jié)度使贈太尉陳康肅公堯咨墓、宋太子中舍陳君希古墓、宋主客員外陳君學古墓、宋陳君知節(jié)墓、宋陳君珣墓,俱在郭店鎮(zhèn)宰相陳村。八座墓分做三區(qū),西側自西向東為堯叟、堯佐、堯咨的墓地。中間一區(qū)有兩座墓冢,東西平列,西為希古墓,東為學古墓。偏東一區(qū)有二冢,西為知節(jié)墓,東為珣墓。在墓域東北宋建崇孝寺背后有陳省華墓。諸墓現(xiàn)存高約5米,周長30~40米……[詳細]
  向陽遺址位于登封市區(qū)東北約15公里唐莊鄉(xiāng)向陽村東北的山崗臺地上,南臨勺河,北為緩坡,東西為丘陵,遺址東西最長處330 米,南北最寬處430 米,面積達近十萬平方米。遺址于1975年發(fā)現(xiàn),向陽遺址是一處仰韶文化聚落遺址,同時兼有龍山文化遺存。絕對年代約公元前4000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度1~3米,南部堆積明顯較厚,文化層厚度在2~3米;最厚處達4米以上,在斷崖上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灰坑堆積,幾乎灰坑相連,灰坑內夾雜有黑陶、灰陶、紅陶殘片及紅燒土塊。甕棺葬多暴露于遺址的南部斷崖的崖壁上及中部路溝的斷崖上,葬具多為小口尖底瓶、缸、罐等。在遺址區(qū)內的南部地表散落遺物較多的主要是陶……[詳細]
  趙城遺址位于鞏義市魯莊鎮(zhèn)趙城村,地處鞏義市西南部山區(qū),面積10萬平方米,屬于仰韶文化晚期遺存。遺址南有趙城水庫,其它三面均為農田、山溝等丘陵地帶。據(jù)當?shù)乩先讼鄠鳎h古時代該地有一座城,人口繁茂,因遺址位于趙城村,故遺址命名為“趙城遺址”。遺址于1958年修趙城水庫時發(fā)現(xiàn),因修水庫,遺址南部遭到部分破壞。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對其進行試掘,發(fā)現(xiàn)有墓葬、房基等,其文化層厚2—5米,出土有紅陶鼎、盆、罐、缽和石斧、刀、蚌鐮、骨鏃等遺物。以泥質紅陶、泥質灰陶為主,器型尖底瓶、缽、罐、碗紋飾有繩紋、劃紋、附加堆紋、網紋、弦紋等。彩陶紋飾圖案有網紋、帶紋、弦紋、方格紋、日、月等,屬于仰韶文化晚期遺存![詳細]
  臥佛寺塔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市區(qū)西關臥佛寺舊址內,雙洎河從其西側流過,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十年(590年)。臥佛寺舊時為新鄭名勝之一,臥佛寺歷經數(shù)百年的營建,特別是自洪熙至于成化40年間大規(guī)模的建設,佛寺規(guī)模臻備,殿宇櫛比,佛塔高聳,成為規(guī)模龐大的著名寺院?谷諔(zhàn)爭中,寺內絕大部分建筑毀于日軍,僅存有孤塔矗立和部分經幢、石造像幸存。塔為南向,七級樓閣式磚,平面作八角形通高15米,基部周長16米。塔基現(xiàn)埋于明臺之下,從暴露部位看,塔基應為須彌座狀,其詳情不明。第一層每邊寬1.8米,塔下基座被明臺覆蓋,其詳細情況不明,整個塔身一般用長28.5厘米,寬13厘米,厚6.5厘米的青灰磚壘砌而成。壁面磚與磚間用白灰漿……[詳細]
  高拱墓俗稱“閣老墳”,位于新鄭市城區(qū)北閣老墳村西北約300處。北依鄭韓故城,南臨梳妝臺。從南向北依次有石牌坊,石牌坊向北約60米,建有拱形大門樓,高約8米,門前有1對石獅。大門內為陵園,四周圍墻高2.3米、厚0.6米。進大門北行56米處建有兩門樓。進二門,中間修有甬道直通大殿。甬道兩旁對稱排列有石獅、石羊、石猴、石豬、石龜、石馬、石人等組成的石刻儀仗。石人高約2米,身著皂服,手持朝笏侍立,雕工精細。后邊是拜臺,左右有廂房,最后是祀祠大殿。殿后60米,有上圓下方,高8米,周長95米的墓冢。冢四周有5棵柏樹,意為“五龍捧壽”。現(xiàn)僅存墓冢。高拱(1512~1578年),字肅卿,號中玄子,新鄭人,魁之……[詳細]
  水地河遺址位于鞏義市北山口鎮(zhèn)水地河村西部310國道北側。這里屬于丘陵地區(qū),黃土堆積較厚,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泉、小溪和季節(jié)河遍布,水源充沛。白冶河自南向北流經310國道白河橋后在遺址南部轉為東西流向,在遺址西北部與遺址北側的水地河匯合轉向北流。遺址就分布在白冶河與水地河夾角的臺地上,高于河床約30米。該遺址是1985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東南長500米,寬3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從斷崔上看,文化遺存因區(qū)域不同而堆積厚薄不均,一般都在1-2米之間,四、五級階地上最為豐富,多在2-3米左右。文化內涵以仰韶文化為主,裴李崗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次之。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灰坑6處,房基兩處,采集文物標本數(shù)十件……[詳細]
  程窯遺址位于登封市區(qū)東南約7公里的東金店鄉(xiāng)程窯村北的臺地上,西臨雙溪河(書院河)、岳村,東臨告成鎮(zhèn)西范店村,北靠丘陵、南臨程窯村,遺址北部有朱口至西范店鄉(xiāng)間公路一條,遺址處在河岸的二級臺地上,遺址范圍地勢高,周圍低,該遺址于197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登封告成王城崗遺址發(fā)掘期間,組織對嵩山地區(qū)潁河兩岸古文化遺址調查時被發(fā)現(xiàn),1979年春河南省文物工作隊趙會軍、曾曉敏等同志對該遺址進行了試掘,試掘面積75平方米。1984年河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時,登封文物工作者對該遺址作了調查,1987年3月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程窯遺址為第一批文物保持單位,2000年6月28日登封市人民政府……[詳細]
  秦氏舊宅位于滎陽高村鄉(xiāng)中部的油坊村,村中原有秦氏先人自清代前期起陸續(xù)修建的豪宅10余處,樓、房100余所,F(xiàn)存樓、房仍有40多所,較好的大院5處。5處院落中,現(xiàn)存樓、房7所以上者3處,院落基本完整者2處。1號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分為前、后兩節(jié),俗稱前客廳后樓院。由7所主體建筑構成典型的二重四合院式封閉建筑群,建筑面積700余平方米。前院由4棟均為一層的房屋和大門樓組成。具體為倒座、左右?guī)亢驼。后院?棟三層的樓房和前院客廳構成。主樓通高約13米。3號院:俗稱南大宅,位于油坊村西南,北依村中大街,為一處三進式四合院落,也是油坊住宅群中現(xiàn)在院落最多的一處。坐南向北,除中院正房和倒座已毀外,……[詳細]
  胡家腦舊石器地點位于鄭州市二七區(qū)侯寨鄉(xiāng)上李河胡家腦村南約100米,地處鄭州西南部郊區(qū)的低山丘陵區(qū),嵩山余脈延伸的東北部地帶。馬蘭黃土發(fā)育。在沖溝東西兩側斷崖剖面均發(fā)現(xiàn)有古人類活動面,遺址分布范圍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20余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一處舊石器中晚期的古人類文化遺址,2006年發(fā)現(xiàn)。以沖溝東側斷崖剖面為主,頂部距沖溝底部高約10米,厚2—3米,文化層下為活動面,由北向南呈北高南低,局部有凹坑。人類活動面下部為馬蘭黃土堆積層。文化層內暴露出的有石制品和動物化石。地層內采集石制品標本27件,石制品巖性有硅質巖、石英、灰?guī)r、砂巖、燧石;其中硅質巖9件,石器類型有石片、斷塊;石英8件,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