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毛糧倉位于蘇州太倉市城廂鎮(zhèn)電站村新毛米廠內(nèi)。整座建筑的材質(zhì)是磚、瓦與石灰,沒有使用任何木質(zhì)或鐵質(zhì)梁架及構(gòu)件。占地725.4平方米的新毛拱形倉,前、中、后三棟一體,坐北朝南,與廠內(nèi)的另一座磚圓倉為鄰。拱形倉系硬山錐尖頂,紅瓦屋面,南北兩側(cè)山墻各有對開式平面木門;山墻上端各飾一枚五角星堆塑徽標,色彩鮮艷。拱形倉外部連體,內(nèi)部獨立,每棟為通面闊16米,通進深13米,通高15米。在內(nèi)部觀察時,可見一道道拱弧形成拱形頂,既保溫又不滲漏。拱形倉在建筑上采用了疊澀法,整個建筑自山墻部位開始將磚塊向外層層疊起并出跳,兩廂合攏即成拱券式拱形頂,遂省去梁架等構(gòu)件;承重與剪力系由墻垛承載,故其墻垛呈外向擴張成“八……[詳細] |
韓世忠墓,在吳縣靈巖山西南麓,宋“紹興二十一年敕葬于此”。韓世忠為南宋名將,字良臣,陜西綏德人。他力圖恢復(fù)中原,反對朝廷議和,于紹興十年(1140)被解除兵權(quán),授樞密使虛職。岳飛冤獄,韓世忠面詰秦檜,憤慨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飛被害后,乃自請解職,自號清涼居士,10年后病逝。妻妾白氏、梁氏、鄭氏、周氏合葬。宋淳熙四年(1177)追封蘄王,謚忠武,孝宗親為神道碑額題:“中興佐命定國元勛之碑”,趙雄撰文,周必大書。碑通高1.83米,文88行,通行150字,共13000余字,記事比《宋史》詳,頗具史料價值。1939年6月,碑被颶風吹倒,碎十余塊。1946年,靈巖寺妙真法師倡議修復(fù),將碑粘……[詳細] |
蘇州美術(shù)?茖W(xué)校舊址位于人民路三元滄浪亭東側(cè),1987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到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蘇州美術(shù)?茖W(xué)校,由畫家顏文梁創(chuàng)辦于1922年夏,初設(shè)于海虹坊,后借滄浪亭對面正誼院舊址。兩年后,租滄浪西側(cè)中州三賢祠。1927年秋,公益局將滄浪亭交給美校負責保管。其同數(shù)度由各地藝術(shù)家聯(lián)合在滄浪亭舉辦美術(shù)展覽。1927年冬,校董國畫家吳子深出資全面整修滄浪亭,以為校舍。1928年10月11日,蘇州美術(shù)館正式成立,亦設(shè)于滄浪亭內(nèi),顏文梁任館長。兩年后,吳子深又慷慨捐資,顏文梁親自籌劃,于滄浪亭東側(cè)購得空地三畝余,白建新式校舍一座。1931年10月奠基,l932年813落成,美校……[詳細] |
胥門位于城西萬年橋南。胥門作東西向,為春秋吳國建造都城時所辟古門之一,以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得名!短K州府志》云:“胥門,西門也,在閶門南,一曰姑胥門!爆F(xiàn)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蘇州古城門皆水陸并列,惟胥門為防太湖洪水進城,宋元以后就無水門。陸門原有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的甕城,已于民國時期拆去,F(xiàn)存門洞由三道磚砌拱券組成,第二道與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結(jié)構(gòu)與盤門陸門內(nèi)門相同。拱門高4.65米,寬3.3米,縱深11.45米。東向(城內(nèi))尚存橫額,“胥門”二字已毀。門洞左、右殘存垣長約65米,殘高7.2米,磚石尚較完整。西向(城外)磚石保存甚少。胥門與盤門同為蘇州幸……[詳細] |
景海女子師范學(xué)校舊址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xué)本部校園內(nèi),建成于1902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現(xiàn)為蘇州大學(xué)的一部分,基本保持原有布局。主要建筑有紅樓、禮堂(敬賢堂)、崇遠樓、彤云樓(現(xiàn)改名鳳鳴樓)、綠波樓(現(xiàn)改名綠樓)及附屬建筑傳達室(現(xiàn)名讀者服務(wù)部)、厚德亭(現(xiàn)名陶然亭)保存完好,總建筑面積7308.65平方米。景海女子師范學(xué)校是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早期代表,趙寄石、楊蔭榆、王季玉、吳貽芳等著名教育家都曾在此任教或求學(xué),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杰出人才,在中國教育發(fā)展史中具有深遠影響,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蘇州景海女子師范學(xué)校今日已不復(fù)存在,但學(xué)校建筑今天卻依然保存完好,并繼……[詳細] |
文起堂即張鳳翼故居,位于干將路,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張鳳翼(1527-1613)字伯起,號靈墟,明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著名戲曲作家,著有傳奇戲曲《紅拂記》、《虎符記》、《祝發(fā)記》、《窈符記》、《灌園記》、《扊扅記》,合稱《陽春六集》,詩文集《處實黨集》,散曲集《敲月軒詞稿》。弟獻翼(1534-1604),一名敉,字幼于,嘉靖間蘇州名士,有文名,所著詩文頗豐,有《文起堂集》,《文起堂續(xù)集》、《文起堂新集》、《紈綺集》等。獻翼弟燕翼,畫家。弟兄三人并有才名,時號“三張”。文起堂坐北朝南,現(xiàn)存轎廳、大廳及東西兩廂房,占地約650平方米。轎廳面闊12米加兩落翼,進深6.5米,木柱礎(chǔ)……[詳細] |
光福塔在龜山(塔山)之巔,是光福鎮(zhèn)的標志。光福塔本名舍利佛塔,塔內(nèi)原收藏有《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和光福講寺開山祖師悟徹和尚的舍利。光福塔呈正方形,四面七級,高25米,系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塔內(nèi)陳列著四十九尊佛像,八十八級臺階。塔創(chuàng)建于梁大同年間(535~546)。光福古鎮(zhèn)以光福塔為圓心,有2公里的小橋流水圍繞塔山。1999年,地方政府將塔再次修復(fù),并開辟龜山成以光福塔為主景的塔山公園,園內(nèi)辟有樟樹園、梅林及中日友好櫻花園,石徑幽曲,將游人引向正北的茶舫,回首南巡,一池碧水中浮現(xiàn)著一尊引頸北眺的石龜。一陣微風吹過,傳來了塔檐鈴鐺的陣陣鈴聲,使人浮想聯(lián)翩,流連忘返。塔東有墨泉,又稱墨沼,相傳陳顧野王于此著《……[詳細] |
瞿式耜墓,在常熟虞山錦峰牛窩潭。瞿式耜,字起田,號稼軒、伯略,常熟人,是明末抗清著名歷史人物。他早年受業(yè)于東林黨首領(lǐng)之一的錢謙益,立志改革明末弊政。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授官江西吉安知縣,后調(diào)永豐縣。在永豐任內(nèi)僅數(shù)月,對弊政進行了整頓與改革,即“頌聲鵲起”,崇禎元年(1628)擢戶部給事中。他敢言直諫,彈劾尚未肅清的朝廷閹黨,被誣陷入獄。出獄后回到常熟,崇禎十七年(1644)福王起復(fù)為應(yīng)天府府丞。清順治三年(1646)清兵破汀州,瞿與總督丁魁楚擁立桂王于梧州。次年廣州兵敗,退居桂林,累進文淵閣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與部將焦璉守桂林,擊退清軍進攻。順治七年(1650)桂林失守,與總督張同敞一……[詳細] |
言子墓,在常熟市虞山東麓。言子(前506—前443),名偃,字子游,春秋時吳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擅長文學(xué),曾為武城宰,對發(fā)展東南地區(qū)的文化教育,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后世一直尊他為“南方夫子”。原墓早已荒蕪,直到宋端平三年(1236)常熟縣令王爚才明文對言子墓進行保護,因此,現(xiàn)有的言子墓可能是一座紀念性墓葬。宋代修整的墓,經(jīng)明弘治十年(1497)知縣楊子器、嘉靖二十七年(1548)江蘇巡撫陳九德、崇楨九年(1636)江蘇巡按御史路振飛、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江蘇布政參議王繻雍正時(1723~1735年)布政使鄂爾泰、蘇松常道王澄慧等修理,并疏池建橋、筑亭樹坊,形……[詳細] |
明善堂在江蘇吳縣東山楊灣上灣村,是一座建筑藝術(shù)極高而又富麗堂皇的民間住宅。建于明末清初。主體建筑在東部,有花廳,大廳,主樓及左右備弄,廂房等。偏西有墻門,耳房,客堂,佛樓及花園等。各棟房屋之間有天井,庫門,塞口墻相隔。 廳面三間,寬12.05米,進深八柱十架十三楗,有12.32米基本呈正方形。建筑高大方磚斜角鋪地,地基高出地面石階三級,階沿石均為青石。磚雕門樓為石頭仿木雕,工藝復(fù)雜,布局精巧,意境傳神,不愧是明代民間雕刻藝術(shù)的珍品。 整個建筑逢木彩繪,逢磚雕刻,是古建筑家或雕刻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學(xué)習(xí)之地。1962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蘇蘇州……[詳細] |
王淦昌故居位于常熟市支塘鎮(zhèn)南街44號。王淦昌青年時期出國前、回國后,回支塘探親一直住于此,直到1936年。此房院落比較完整,現(xiàn)存三進三院。第一進為一門房,通面闊三間8.22米,通進深7架5.62米。第二進為一廳,通面闊3間6.73米,通進深7架6.92米。木質(zhì)梁架結(jié)構(gòu),保存較完整。梁為扁梁,用料壯碩,梁上雕有蝙蝠,走獸等紋飾。第二進院中北側(cè)有一偏房,為一二層小樓。第三進為一座二層小樓,通面闊3間7.82米,通進深7架7.42米。整座房屋有著明顯的晚清風格。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對其進行整體修繕,現(xiàn)辟為王淦昌紀念館![詳細] |
王石谷墓位于常熟市區(qū)西門外程家橋,臨山前塘。墓坐北面南,占地413平方米,封土直徑3.1米,高1.2米,圍以羅城并設(shè)有拜臺、墓門等。冢前后各豎碑一通,后碑為清乾隆年間所立,上鐫文:“皇清徵士先祖考妣石谷府例贈錢氏孺人合葬之兆!鼻氨疄1909年修墓時增立,上鐫翁同龢所書“清畫圣王石谷先生墓”。王翚(1632—1717),字石谷,名翚,號耕煙散人、清暉主人等。常熟人,清初著名畫家,為“四王”及“清初六大家”之一,虞山畫派創(chuàng)始人。曾應(yīng)詔入宮主繪《康熙帝南巡圖》。其墓道長20余米,立有單間沖天式石坊一座。此墓于1957年8月30日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嚴天池墓位于虞山鎮(zhèn)元和村段頭浜西北角。墓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4米,高1.5米,外設(shè)羅城。墓道長11.5米,中間置1938年“今虞琴社”同人查阜西、吳景略、張之謙等20余人所立古琴式花崗石碑一通,鐫文“明代琴宗嚴天池先生墓碑”。原墓設(shè)有翁仲、石獸及丙舍等,皆毀。1985年重修。據(jù)《嚴氏家譜》載:“嚴天池生前曾自相墓地于茅山,后輩因祭掃路遠,擇葬今址!眹捞斐兀1574—1627),名澂,號天池,大學(xué)士嚴訥次子,官至邵武知府。著名古琴家,創(chuàng)“虞山琴派”,著有《松弦館琴譜》。此墓于2011年12月19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詳細] |
黃公望墓,在常熟市西門外虞山西麓小石洞左側(cè)山坡上。黃公望,本姓陸,名堅,常熟人,因出繼永嘉黃氏為義子而改姓。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晚號井西道人。幼聰慧,舉童子試,博學(xué)多聞。曾為中臺察院掾吏,一度被誣入獄,出獄后終身不仕。初隱于杭州筲箕泉,往來三吳間。他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年五十才學(xué)畫。承繼董源、巨然筆法,結(jié)合寫自然景色,居富春時寫江山釣臺之勝,在常熟時臨虞山尚湖之景。晚年變其筆法,首創(chuàng)淺絳山水,自成一家,后譽為元季“四大家”之首。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時敏、王鑒等,無不拜伏于公望門下,畫風影響明清數(shù)百年,他的畫以“富春山居圖”最為著名。著有《山水映》、《一峰道人遺集》傳世。黃公望墓原來范圍……[詳細] |
昆山市·錦溪鎮(zhèn)·祝甸窯址,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錦溪鎮(zhèn)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的磚窯窯業(yè)遺存。祝甸窯產(chǎn)生于明末,現(xiàn)有遺存始建于清代,民國時期又作擴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傳統(tǒng)磚窯!疤飯@建筑優(yōu)秀實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發(fā)起的鄉(xiāng)村傳統(tǒng)建筑評選活動,旨在更好地鼓勵和引導(dǎo)優(yōu)秀設(shè)計師、藝術(shù)家等專業(yè)人員參與鄉(xiāng)村建設(shè),提高鄉(xiāng)村建筑建設(shè)水平,推進美麗宜居鄉(xiāng)村建設(shè)。祝甸磚窯改造被評為“最佳廢舊建筑再利用實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窯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三茅觀巷沈宅為清代古建筑,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沈宅位于城區(qū)三茅觀巷26號,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積4600余平方米,多為樓房。西路有五開間走馬樓,裝修精致,臺口雕花籃、梅花撐等。前后皆有翻軒。東路第一、二進為中西合璧式走馬樓,窗格、臺口雕花。中路有五開間兩隔廂堂樓,鶴頸式前翻軒,年代較早。磚雕門樓有兩座,額為“樹德務(wù)滋”與“和氣致祥”,均為清光緒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題。2009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王鈇墓在虞山西麓燒香浜、環(huán)山公路南側(cè)。王鈇(1514—1555),字德威,號蒼野,浙江東陽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任常熟知縣,筑常熟城御倭,1555年在痛殲入侵倭寇時,不幸犧牲,葬于常熟。明廷詔贈太仆寺少卿,遣官諭祭并立祠。其墓坐北朝南,背靠虞山,面臨王鈇墓石坊山塘,占地266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中重修。墓冢封土直徑3.3米,高9.0米,圍以羅城,墓道長35米,道上立近年修墓所建花崗石單間沖天式石坊一座,鐫額“忠臣王公墓”。該墓于1957年8月30日被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位于常熟東部的古里鎮(zhèn),此樓為海內(nèi)外聞名遐邇的藏書樓,初名“湉裕齋”,后因避清光緒皇帝名諱,又因得鐵琴、銅劍兩件古物,遂改此名。該樓該樓現(xiàn)存二進二層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當?shù)厥考濚慕B基之住宅。瞿氏及子瞿鏞酷愛書籍,不惜重金,不遺余力搜集珍貴古籍,藏于書齋,故筑此樓。瞿氏藏書,歷傳五代,所藏舊抄善本達十余萬卷,與聊城楊氏“海源閣”、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齊名,并稱清代藏書四大家。解放后,其后裔承先人夙愿,將所藏古籍全部獻國家。……[詳細] |
吳宅位于大石頭巷35-37號。前門北向,后門通倉米巷,三路五進,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90平方米。中路有轎廳、大廳、樓廳等,大廳、樓廳前各有磚雕門樓。大門不設(shè)門廳而置半亭,東西設(shè)廊達轎廳。第四進為平屋五間,南院設(shè)兩廂。第五進為樓房五間。第四、五進坐北朝南,從后門出入。歷史沿革:民國29年(1940)由沈延令售與滬商吳南浦。1982年,大石頭巷吳宅被列入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大石頭巷吳宅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存情況:柱子、椽子油漆剝落嚴重,部分椽端腐爛,瓦面凌亂,有雜草,大部分散為民居……[詳細] |
四高僧墓在虞山北麓寺路街興福寺東。系歷史上興福寺四位高僧之墓地。唐之懷述、常達,五代彥偁,宋晤恩,被稱為興福寺“四高僧”,說明興福寺歷史之久,歷來皆為江南名寺,為興福寺的歷史研究以及古代江南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此墓于1979年重新修繕,占地約1400平方米。四冢并列,坐西朝東。墓上各置石佛塔一,高約2.5米。四周廣植松柏,外設(shè)圍墻,北壁以單間沖天式石坊一座作墓門。坊額上鐫刻神獸圖案,明柱上鐫楹聯(lián):“異代并成羅漢果,空山時落曼陀花”。四高僧系歷史上興福寺四位高僧:唐之懷述、常達,五代彥偁,宋晤恩,被稱為興福寺“四高僧”。常達,字文舉,游學(xué)于江淮諸寺,通涅盤,善書,遁跡虞山雖貴士單詣車門莫得而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