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伯龍墓位于武漢市蔡甸區(qū)大集街九如橋村,清代墓葬。墓冢坐北朝南,圓形,封土堆高3米;墓碑高1.5米,寬0.65米,立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碑文為“皇清誥授中大夫謚學士前乙丑科榜眼熊公鐘陵之墓”;外有墓園。熊伯龍(1616~1669),武漢蔡甸人,清代著名無神論者,順治六年(1649)榜眼,歷任國史院編修、內(nèi)翰林秘書院侍讀、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著有《谷詒堂全集》、《無何集》等。初葬于沌口薛豐堡龍窩掌,乾隆年間遷葬于現(xiàn)址。該墓保存較好,具有較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詳細] |
中南局招待所舊址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1953年2月,中南局公安部在此設立中南局-招待所,負責接待來漢的中央-和外國要員。毛澤東、劉少奇、羅瑞卿等同志都曾下榻此處。舊址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西方別墅式建筑,磚混結(jié)構(gòu)。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第五批)……[詳細] |
魏宸組墓位于洪山區(qū)建設鄉(xiāng)崇陽村魏家灣,時代為。2011年,魏宸組墓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青山桃園古井位于青山區(qū)青山鎮(zhèn)街青園社區(qū),時代為清。2011年,青山桃園古井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余家嘴遺址位于東西湖區(qū)柏泉農(nóng)場,時代為新石器時代。1988年,余家嘴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鑰匙墩遺址位于東西湖區(qū)柏泉農(nóng)場,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至西周。1988年,鑰匙墩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尸骨墩遺址位于漢南區(qū)軍山鎮(zhèn)川江村,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為河邊長條形土墩。采集有石斧、錛,陶片、網(wǎng)墜和動物化石,屬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1988年,尸骨墩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胡咀村墓群位于新洲區(qū)陽邏街胡咀村,時代為漢代。2011年,胡咀村墓群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武漢白云洞位于江夏區(qū)八分山南麓,時代為唐。1983年,武漢白云洞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俄商新泰茶廠水塔(武漢市江岸區(qū))。保護范圍:俄商新泰茶廠水塔舊址及周圍一定范圍。以建筑外墻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基準,東南、西南各向外延伸30米,東北向外延伸42米至蘭陵路南側(cè)規(guī)劃道路紅線,西北向外延伸43米至洞庭街東側(cè)規(guī)劃道路紅線。……[詳細] |
武漢輕型汽車廠辦公樓位于硚口區(qū)古田五路17號,時代為。2011年,武漢輕型汽車廠辦公樓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中分衛(wèi)灣遺址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祁家灣鎮(zhèn)中分衛(wèi)灣村北,商代遺址。面積約5·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左右。采集有月牙形玉鏟、玉璧、玉戈、銅戈及陶片。陶片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夾砂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質(zhì)灰陶和印紋硬陶;紋飾有繩紋、方格紋、弦紋、按窩紋;器形有鬲、罐、豆等。(第三批)……[詳細] |
張難先舊居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蛇山山麓。張難先(1874-1968),湖北沔陽(今仙桃市)人,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谷諔(zhàn)爭末期,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影響下,逐漸轉(zhuǎn)向支持民主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舊居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張難先在民國政府任職時所建,又名“靈山窩”,單層磚木結(jié)構(gòu),張難先在此一直生活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石瑛舊居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曇華林社區(qū)。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陽新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任眾議院議員、北京大學教授、國民黨一大中央委員、南京市市長等。被譽為“民國第一清官”。舊居建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歐洲十九世紀別墅式建筑,坐北朝南,二層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908平方米,建筑面積326平方米,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李漢俊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伏虎山西坡。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3年自行-。1927年12月被桂系軍閥殺害于漢口。建國后追認為烈士。墓坐東朝西,為長方形,前有子女立的墓碑,四周砌有高約1米的圍墻,占地60平方米。(第三批)……[詳細] |
洪山摩崖題刻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洪山。慶元元年(1195)荊南參軍趙淳在洪山建東巖閣,將其所寫《東山賦》、《東巖閣記》刻于山石上,同時就山坡上各處山石的天然形態(tài)和色彩紋理稍施斧鑿,依其形狀,分別命名“云根”、“云扃”、“伏仙”、“飛雪”、“棲霞”、“半霄”、“清肅”、“翠屏”、“堆云”、“獅子峰”等,并以多種書體將它們鐫刻于山石上。(第三批)……[詳細] |
雞公程遺址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六指街徐田村,商周、南北朝遺址。由一處城址和一處城外臺地組成。城址平面呈橢圓形,南北長徑約175米,東西短徑約15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城垣高出周邊1~2米,現(xiàn)存城垣頂寬8~10米。城外東南約100米處的“鰱魚墩”臺地上也分布有文化遺存。該遺址對研究武漢市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
張森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卓刀泉。張森(1887—1928),辛亥革命時期參加革命,是北伐軍著名將領,后因積勞成疾病逝,也是北伐戰(zhàn)爭中去世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第四批)……[詳細] |
南橋位于武漢市江夏區(qū)賀站鎮(zhèn)陳六村南橋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修葺,東西向跨南橋港。單孔石拱橋,長36.7米,寬6.3米,拱跨6.9米,橋身外表砌以紅砂石板,內(nèi)以石塊和黃土填充,大石板平鋪橋面。券頂中部鐫“至正九年乙丑春江夏南橋□□力鼎”,橋西南面嵌“康熙三十六年”青石碑一通。(第三批)……[詳細] |
面前畈遺址位于黃陂區(qū)棠鄉(xiāng)樓子田灣村西150米,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4米左右。采集有石鑿、斧和陶片。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有少量黑皮陶;紋飾有籃紋、弦紋、刻劃紋、按窩紋及鏤孔;器形有鼎、罐、缸、豆、盆等。屬石家河文化。(第三批)……[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