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信東記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五里溝街道經二路363號,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坐北面南,建筑主體為磚石木結構,硬山大瓦頂,墻體為磚石混水墻,局部山墻山花部位為青磚墻,居住辦公等建筑為紅磚墻,F存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保持原貌,主要建筑為二層,均由建筑圍合形成幾個封閉的院落,上層設有懸挑檐廊周圈相交。南側建筑臨街為店鋪。建筑主要功能為居住、辦公、儲存貴重物品、一般物品和商業(yè)貿易等。東記東西闊35.7米,南北深34.0米,占地面積1214平方米,建筑面積1582平方米;阜成信東記是濟南商埠區(qū)現存一組以傳統(tǒng)建筑為主體風格、吸收西式建筑為我所用的近現代代表性建筑,其建筑規(guī)模、建造年代、營造技術水平、建筑……[詳細] |
三十里堡故城址編號:序號199分類號120時代:東周、漢地址:煙臺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古現街道三十里堡村(原公布復制煙臺市福山區(qū)古現鎮(zhèn)三十里堡)保護內容:保護范圍內的所有文化堆積及其他各類文化遺存。保護范圍:東至香港路,西至古現21路,北至煙臺至龍口公路,南至古現7路(古現21路為現在的澳門路,古現7路為現在的深圳大街),控制點坐標為:①37°34′27.0″N,121°09′38.3″E,②37°34′18.8″N,121°09′36.3″E,③37°34′17.5″N,121°09′18.1″E,④37°34′30.0″N,121°09′20.2″E,⑤37°34′30……[詳細] |
阜成信西記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經二路369號,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坐北面南,建筑主體為磚石木結構,硬山大瓦頂,墻體為磚石混水墻,局部山墻山花部位為青磚墻,居住辦公等建筑為紅磚墻,F存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保持原貌,主要建筑為二層,均由建筑圍合形成幾個封閉的院落,上層設有懸挑檐廊周圈相交。南側建筑臨街為店鋪。建筑主要功能為居住、辦公、儲存貴重物品、一般物品和商業(yè)貿易等。西記平面為“L”形東西闊36米,南北深40米,占地面積103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阜成信西記是濟南商埠區(qū)現存一組以傳統(tǒng)建筑為主體風格、吸收西式建筑為我所用的近現代代表性建筑,其建筑規(guī)模、建造年代、營造技術水平、建筑材料……[詳細] |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位于冠縣老城南北大街中段路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街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 “三·一八慘案”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張夢庚就出生在這里。南街民居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共三處院落。南街民居1、2號院落建于清代,1號院落是一周姓開的元興成煙鋪,2號院落是郭老紫的同和堂藥鋪,3號院建于民國初年,是聊城的任姓商人所建。民國元年(1911)郭老紫用2號院落的后院與張金針換了路東4間臨街房。抗日戰(zhàn)爭后期,南街民居曾為冀南地委駐地,老一輩革命家宋任窮同志曾在此居住,F在開辟為魯西特委紀念館。南街民居雖由于歷史原因,部分建筑被拆除,但仍基本保留了原來的格局。目前,南街民居占地1500平方米 ……[詳細] |
麥丘古城村的遺址:戰(zhàn)國古城遺址北距商河縣懷仁鎮(zhèn)古城村1公里,是春秋時期齊國的麥丘邑,漢代的鬲城遺址。據《韓詩外傳》及《新序.雜事》載,齊桓公曾出獵于麥丘。遺址占地約9萬平方米,今城墻,院落及大型建筑遺跡清晰可辯。城中間略低,東西有高出地面2米的城墻,長百余米,高2.7米,最寬處10多米。西面有南北大道,相傳為跑馬道。南面有高2.7米的點將臺。遺址周圍多次發(fā)現陶盆,石磨,石夯,陶罐,陶瓦當及陶豆,陶鬲殘片。還曾挖出一堵較完好的墻壁,埋入地下0.5米處。墻壁用青磚白灰壘制。磚長0.5米,寬0.3米。臨近老農迄今仍以,城海子,城東,城南,殺場,等舊名區(qū)分周圍地塊。198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詳細] |
劉氏石坊位于成武縣白浮圖鎮(zhèn)徐官莊村隅首東側,全石結構,四柱三門三樓式,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修建。底部長9.0米,高約9.3米,進深2.5米,中門寬3米,兩側小門各寬1米。四柱下均有兩石柱加固,加固石柱上均有石雕雄師。中門上有三道橫梁,上有精美雕刻。橫梁中間夾著兩塊長匾,分別寫有:“敕褒節(jié)孝”和“旌表邑處士徐格妻劉氏節(jié)孝坊”,坊檐下懸掛有“圣旨”字樣的精雕匾額。該坊兩邊雕刻圖案相同,有四副對聯刻于其上。分別是:靈感一時來白鶴 忠魂千載著烏頭;孝達宸楓彤管煥絲綸之節(jié)榮萱草青湘發(fā)蘭桂之香;時有疾風臨勁草 縱教寒月藹長松;皓首完貞松能傲霜心尤苦 青年矢志竹到凌云節(jié)愈高該坊20世紀70年……[詳細] |
戚姬寺位于杜堂鄉(xiāng)戚莊村西,據定陶縣城7.5公里,占地面積3334平方米,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漢相爭時,彭城(今徐州市)一戰(zhàn),劉邦失利,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今戚姬寺東),與戚姬結為夫妻。戚夫人就此有孕,后生子如意。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劉邦在官堌堆登基做了皇帝,建都洛陽,后遷長安。接戚姬及其子如意入宮,封如意為趙王。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劉邦死,呂后掌權,遂以鴆酒害死趙王如意,斬戚夫人四肢,使居廁中,命曰“人彘”。戚姬被害,戚家被抄,戚姓人逃往戚莊隱居,并改姓為齊。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元年),文帝劉恒即位后,即在此修建寺院,蓋佛殿,以紀念戚夫人,故稱為“戚姬寺”。該寺……[詳細] |
呈子遺址位于諸城市皇華鎮(zhèn)呈子村西約100米的河邊臺地上,系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遺址。地處丘陵地帶,西北去常山約1.5公里,北、西、南3面為楊家莊子河環(huán)繞。因長年山洪沖刷,周圍形成了高約3至5米的斷崖,比呈子村高出2米左右。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2萬平方米。1965年5月發(fā)現。文化層厚1至3米,下層為大汶口文化,中層屬龍山文化,上層有龍山文化晚期和商周的遺跡、遺物。1976年秋至次年春,昌濰地區(qū)文物工作隊對其進行了發(fā)掘,揭露面積1300余平方米,發(fā)現原始社會晚期墓葬150余座,房基3處,灰坑16處,出土陶、石、骨、角、牙、蚌等器物700余件,其中有器壁薄如蛋殼的黑陶高柄杯,造型……[詳細] |
舊名南陽橋。座落在青州市北門外南陽河上。宋明道年間(1032~1033年)夏竦知青州,“壘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數十相貫,架為飛橋,無柱”。1594年(明萬歷十二年)知府衛(wèi)一鳳、知縣劉養(yǎng)浩增修,改名為萬年橋。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801年(嘉慶六年)、1935年相繼重修,改墩6,拱7,橋墩刻龍-鬣水獸。橋欄浮雕《二十四孝圖》、《松鶴同春圖》、《張良圯下遇黃石公圖》等,欄桿雕石柱,柱端飾寶瓶、獅子。寶瓶式樣不一,獅子形態(tài)各異。解放后,修補橋體損壞部分!拔母铩敝校瑢毱、獅子、《二十四孝圖》等均遭破壞。1986年6月,青州市政府籌資30萬元,從橋墩座以上重修,復制欄柱,鐫刻圖案,雕寶瓶18對……[詳細] |
華陽宮起源于晉,中興于金,定形制于明清。華陽宮集佛、道、儒于一身,建筑依山而建,布局錯落有致,早在1979年就被濟南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濟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華陽宮古建筑群地處濟南市東北向,在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帶。北依華山又名華不注,南臨鏡光湖,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相間有序,布局有致。圖為華陽宮宮門,臺基高大。華陽宮1979年成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級文保單位,是濟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從華陽宮入口處的二宮門進入,能看到古木成林的貓頭鷹林,眾多900歲左右的古木駐守在院內。整個華陽宮古建筑群由9處獨立院落組成,現存34座古建筑,建筑面積約2……[詳細] |
該寺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07年)距今達600年之久。寺院由大門、過廳、講堂、水房、住室和禮拜殿組成,一條中軸線,規(guī)模宏偉,布局完整,風格獨特。大門面示三進,石木結構,大木起脊,重檐歇山,斗拱起架,飛檐翅角,宏偉壯觀,為全省清真寺大門第一例。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對廳和五通德教碑,東側對廳為二層樓坐東朝西。大殿為主體建筑,由三梁九檀架起,為歇山雙檐磚木結構,有彩繪、雕刻,圖象姿態(tài)生動。頂脊飾十二生肖和新月。是伊斯蘭教穆民禮拜圣地,可容納數百人禮拜,建于高出地面0.8米的高臺上,面闊3間,進深5間,面積218.36平方米。整個大殿由卷棚、串堂殿及后殿組成。卷棚內正面懸有“認主獨一”“道之大原”“萬……[詳細] |
冢頭墓群共9座,目前僅有5座存有封土,系漢代歐陽生至其裔孫歐陽歙共八位博士及漢代御史大夫倪寬之墓。其中7座(3座有封土)位于樂安街道辦轄區(qū)內,現存墓的封土大小不等,直徑約8—30米,高3—4米。2座位于李鵲鎮(zhèn)轄區(qū)內,封土高約2—4米。歐陽八博士之一的歐陽生,字伯和,千乘(今廣饒縣)人,畢生致力于《尚書》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因精通《尚書》被立為博士。歐陽生外,其余七位分別為歐陽巨、歐陽遠、歐陽高、歐陽仲仁、歐陽地余、歐陽政、歐陽歙,其中歐陽地余在漢元帝時官至九卿之一的少府,歐陽歙在漢光武帝時官至大司徒。倪寬為漢代御史大夫,曾隨侍漢武帝封禪泰山,奉詔與司馬遷等共定《太初歷》等,為漢代名臣。倪寬墓也被……[詳細] |
古城頂遺址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十梅庵村東北側,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處商周時代的古城堡遺存,占地約一公頃。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此挖壕溝,曾挖出過銅鏃、陶器、骨器、青銅器等。1955年冬和1956年春,當地農民修建水庫時,又發(fā)現了青銅短劍、銅鼎、骨針、石器和陶器等珍貴文物,并在北部靠山溝處發(fā)現夯土城墻基礎。1958年擴建水庫時,又在深土層的斷面中發(fā)現已坍塌的穴居洞室,內有很厚的灰土層,其中發(fā)現有陶片、石器、獸骨和貝殼等。1957年,山東大學劉敦愿教授率歷史系師生曾多次到此地進行考古調查,采集了大量文物標本。部分出土文物現存于市博物館和山東大學文物陳列室。此后,由于燒窯取土和小范圍舊村改造新建……[詳細] |
沙河梁家漢墓群位于大沙河北岸梁家村南。這是商河為數不多的經過考古發(fā)掘的古墓。 2005年6月,施工人員在沙河古道富民水利工程梁家段發(fā)現古墓,經過考古專家實地勘察,確定為一大型漢代古墓群,其中三分之一位于沙河古道中。為配合工程建設,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與商河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處在沙河古道中的部分古墓進行搶救性發(fā)掘。根據墓葬的形制、結構、器物特點、墓磚的大小分析,這些古墓為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墓葬,從墓葬分布比較集中、皆為小型墓且多有陶器隨葬的情況看,這個古墓群應該是平民的家族墓地,發(fā)掘的資料為深入研究商河地區(qū)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工藝技術水平,思想意識,以及葬制、葬俗等方面提供了……[詳細] |
營子遺址位于廣饒縣樂安街道辦營子村東南約100米處。北賈溝從遺址東部由北向南穿過。遺址為一隆起的高地,呈橢圓形,長徑是東北-西南向,為469米,短徑是西北-東南向,為337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北賈溝從遺址東部由南向北穿過。據初步鉆探調查,遺址文化堆積較厚,一般1.5—3.5米,采集到的標本既有上萬年的獸骨化石,也有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時期的蚌刀、蚌鐮、骨錐、石鏟、石斧、石鐮、石鑿、單孔石刀、雙孔石刀、方孔石器、黑陶杯、紡輪、白陶、鬶等,文化遺存極為豐富。方孔石器為本地區(qū)所僅見,地方特色濃郁。1982年,對該遺址進行局部發(fā)掘。發(fā)掘表明,此處石質工具種類繁多,制作技藝精湛;陶制品可分為泥質和夾砂……[詳細] |
王家灣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舊址位于棗莊市山亭區(qū)鳧城鎮(zhèn),年代為1939年。1939年11月20、21日,在八路軍115師及魯南三地委的領導下,魯南地區(qū)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會,在現在的棗莊市山亭區(qū)鳧城鄉(xiāng)王家灣村舉行。180人參加代表大會,民主產生了嶧縣抗日民主政府,115師民運部長潘振武任縣長。115師政委羅榮桓、魯南三地委書記宋子成到會并講話,不久縣政府遷到現在的山亭區(qū)北莊鎮(zhèn)南泉村。王家灣嶧縣抗日民主政府位于鳧城鄉(xiāng)境內半碼公路北側,西王灣村內,南距滄浪淵300米,創(chuàng)建于1939年11月20日,為羅榮桓元帥在抱犢崮山下建立的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2015年6月23日,王……[詳細] |
蔡公時紀念館位于濟南市經四路370號,是一幢由19世紀末德國人設計建造的二層洋樓。這里是原國民政府駐山東濟南交涉公署特派員辦事處舊址,是蔡公時烈士的殉難地,是濟南“五三慘案”的重要紀念地之一,也是中國近代史中具有重大歷史教育意義的近代建筑遺存。蔡公時紀念館展覽以“五三慘案”和蔡公時事跡為主,通過實物展示、圖片、文字資料、雕塑、復原陳列等方式,再現了蔡公時追求革命、誓死捍衛(wèi)國家和民族的光輝一生。蔡公時紀念館自2012年5月3日開放以來,接待了社會各界觀眾近15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占半數以上。蔡公時紀念館已成為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重要紀念性展館,成為了社會大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展覽……[詳細] |
華樓宮,位于青島市嶗山區(qū)境內的嶗山北部,是道教宮觀,依山面壑,地勢高爽。元代泰定二年(1325)道士劉志堅創(chuàng)建,明、清、民國間均有重修。宮內有老君、玉皇、關帝三殿,規(guī)模不大,小巧玲瓏;此宮依山面壑,地勢高爽。建筑面積278余平方米,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院內置元代大學士趙世延撰文石碑1座,宮外有“海上名山第一碑”,周圍的秀麗風光,元代尚書王思誠曾品評為華樓十二景。宮外有碧落巖、金液泉、翠屏巖、凌煙崮、玉女盆、巖子洞、南天門、聚仙臺等名勝古跡。宮北的一塊巨石,就是碧落巖,上刻“碧落巖”三字。巖下為金液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涸,為嶗山名泉之一。碧落巖向西為翠屏巖,石頭色顯蒼翠,立于此處如一錦繡屏,……[詳細] |
大崮革命遺址位于蒙陰縣岱崮鎮(zhèn),年代為中華民國,類別為抗戰(zhàn)遺址、紀念設施。大崮革命遺址,位于岱崮地貌核心地岱崮鎮(zhèn)大崮村西,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八路軍魯中軍區(qū)機關、兵工廠、被服廠、彈藥庫舊址。1940年3月至5月,國民黨頑固派軍隊8000余人圍困中共蒙陰縣委、縣大隊駐地大崮山區(qū)。縣委、縣大隊以大崮山為主陣地,苦戰(zhàn)3個月,在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的援助下,粉碎了頑軍的圍困?h委、縣大隊受到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的通令嘉獎;1941年11月7日至9日,八路軍大崮獨立團一營等堅守大崮3晝夜,打退日軍千余人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3個團的進攻,成功地突圍轉移。山東分局婦委委員、省婦救會常委陳若克突圍中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詳細] |
石屋山泉石刻,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榴園鎮(zhè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在棗莊冠世榴園,向西十幾米,兩壁巨石之間有一處“石屋山泉”。賈三近曾在此處買田結舍,這里是其早年讀書及三次回鄉(xiāng)賦閑吟誦寫詩的地方。據《嶧縣志》記載:“石屋山,山麓泉流為小瀑布,夏雨后益噴吐,聲如雷,冷侵肌發(fā)”。泉水流出的地方有紫紅色的斷崖高數丈,色澤美觀,紋理堅致,深沉厚重,古樸迷人。那頂部稍向前傾的紅石崖,宛如一座人工構筑的石屋。清冷冷的泉水汩汩不斷地從泉中流出,冬暖夏涼,潔凈甘美。 泉壁上橫鐫者“石屋山泉”遒勁俊美的尺寸方大字,兩側有“雨余雪浪噴千尺,旱后春流濟萬家”聯句,題款署“萬歷二十年春三月石屋主人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