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新四軍標語,在宜興市張渚鎮(zhèn)祝陵村。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語寫于1946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三日,那時候,新四軍蘇浙軍區(qū)主力部隊奉命從蘇浙根據(jù)地渡江北撤近一年。國民黨政府在宜溧、太滆等地區(qū)重建了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三級政權(quán)和黨、軍、警、特組織,保甲制度也重新恢復了起來,“中央軍”、“還鄉(xiāng)團”不斷地“清剿”共產(chǎn)黨地下組織和新四軍留守武裝,迫害干部家屬和軍烈屬。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人民群眾的革命斗志,留守在宜南山區(qū)的新四軍武工隊,在陳立平、張之宜等領(lǐng)導下,開展了艱苦的對敵斗爭。1946年農(nóng)歷八月十三日深夜,新四軍武工隊五男一女,潛入祝陵村沿街住戶閔宜大家,在其西墻用紅色……[詳細]
  鎮(zhèn)江商會舊址位于城西伯先路73號。1929年由陸小波先生用北伐軍歸還鎮(zhèn)江商會20萬借款中的4萬元建造而成。該建筑占地面積約1891平方米,為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疊砌,有房屋78.5間,為三層樓式,整個建筑呈長方形。正門朝南,迎街面東另造一大門樓,南面門樓為西式墻面,砌8個方形磚柱,中部大門上凸出,磚砌券形門洞上有逐層向內(nèi)凹的圈帶狀裝飾,券底落在圓白石柱上,門上嵌白石橫額,上鐫刻“鎮(zhèn)江商會”四個大字,落款為“于右任題”。其內(nèi)部為中式三進。第一進為走廊、天井。中為大廳,面闊三間,迎面朝南采用中式隔扇,兩旁為廂房,內(nèi)部多為木立柱式,水磨石子地面,平頂天花。第二進前為平房,后為二層樓。第三進由東大門通道進入……[詳細]
  呂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號。呂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進,每進中間設(shè)有天井、花壇。,給人以古樸典雅、書香溢齋的氛圍。故居1937年登記時,產(chǎn)權(quán)人為呂誠之(誠之為呂思勉字;),占地面積共2.058畝,南臨十子街,北、西兩面均鄰民居,東側(cè)是局前街街道辦事處。東距晉陵中路不到50米。呂思勉父親曾把東宅房屋典當給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戰(zhàn)爭后期,才由呂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間)曾駐軍。呂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壞,要求發(fā)還。文中有惟此屋年齡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語,由此可推知呂思勉故居當建于19世紀50年代初年(清咸豐初年),其祖父呂懋先……[詳細]
  見月(1601-1679年),即見月律師,寶華律宗第二代祖師,俗姓許,楚雄縣人,14歲父母雙亡。少好游,曾到金沙江,甸尾等地,因羨慕赤松子,遂出家當?shù)朗,后舍道入佛?2歲從寶洪山亮如法師剃度,法名讀體。明崇禎九年(1636)年到鎮(zhèn)江海潮庵,第二年從三昧受具足戒,繼而隨三昧傳戒諸方,開始閱讀律藏,為各方所推重。38歲入金陵寶華山,被提拔監(jiān)院,并為大眾講戒,“析義釋文,口若懸河,座下千人,罔不嘆服”(《中國佛教史》)清順治二年(1645)三昧將圓寂,以衣缽戒本授讀體,繼承法席,主持寶華山30余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江南大饑,見月募化賑粥50多日,救活饑民數(shù)以萬計?滴跏四辏1679年)正……[詳細]
  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南朝(548年)南京江寧區(qū)淳化鎮(zhèn)劉家邊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江寧縣淳化鎮(zhèn)劉家邊村南。蕭正立,蕭宏之子,梁武帝蕭衍之侄。初封羅平侯,改封建安侯,任丹陽尹,梁天監(jiān)十年(511)卒于任,謚“敏”。蕭正立墓東向偏南,已平,墓前石刻現(xiàn)存2種4件,南北相向。石辟邪2,南雌北雄,相距16米。南辟邪長2.20米,高1.95米,右翼及胸部有裂紋,頭后部殘。北辟邪長2.15米,高2米,頭部剝蝕嚴重,舌、尾殘。二獸造型頭小身長,體態(tài)豐腴矯駿,翼、脊及前胸均刻有一道凹溝,……[詳細]
  徐大宗祠,在宜興市宜城鎮(zhèn)溪隱村,是明代徐溥的家族祠堂,1995年4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徐溥(1428-1499),字時用,號謙齋,宜城鎮(zhèn)溪隱村人,8歲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試一甲第2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天順、成化、弘治年間,歷任國史總裁、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輔,弘治十一年(1498)進華蓋殿大學士,后以目疾乞歸,卒后贈太師,謚文靖,著有《謙齋文集》四卷,《文靖疏稿》二卷。徐大宗祠座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進,現(xiàn)僅存二、三兩進,通面寬17.65米,進深33.17米。第二進面寬3間17.65米,進深……[詳細]
  太平天國王府坐南朝北位于宜興通真觀巷人民路口,原為朱峻明私宅,嘉慶十九年賣歸史姓。太平天國期間,史氏舉家避居鄉(xiāng)間,四年后回城發(fā)現(xiàn)其宅完好無損,且裝修一新。他們馬上雇人抱去了大廳屏門上百姓家不該有的青獅白象浮雕,并將其他壁畫用石灰涂抹起來。1955年,宜城教師朱聲媛向上級反映史紀壽住宅有太平天國壁畫,省文管會當即派人進行多次考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終于認定。1982年,宜興太平天國王府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王府是太平軍進駐宜興時輔王楊輔清的府第和忠王李秀成的行轅,王府原有四進,東側(cè)有狹弄直通后院,整體坐南朝北,面寬二十三米,進深五十二米,第四進為轉(zhuǎn)盤樓,民國二年失火被燒。第一進大門內(nèi)有屏……[詳細]
  山塘街鷺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nèi)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shù)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tài)優(yōu)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fā)達回鄉(xiāng)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guān)”、“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钡纫唤M歷史故事人物。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cè)兜肚分別為“張……[詳細]
  茅村漢畫像石墓位于銅山茅村鎮(zhèn)鳳凰山東麓。茅村鎮(zhèn)緊靠104國道,市區(qū)有多條公交線路可達,交通便利,相鄰景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洞山漢墓。茅村漢畫像石墓建于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墓主有待考證。坐西朝東,墓前有青石砌筑的近10米的墓道,由兩扇石制的墓門封堵。墓內(nèi)分為前、中、后三主室。南邊有一個回廊及北部四個側(cè)室,各室之間有門道相通,中、后室之間設(shè)直欞窗。墓室東西全長10.4米,南北寬6.9米,最高處約3米。前中兩室的石壁刻有21塊畫像,內(nèi)容有車馬出行、珍禽異獸、人面獸身,歌舞雜技、樓臺宴會等,全為淺浮雕,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是東漢畫像石的成熟作品,代表了徐州漢畫像石的最高成就,充分……[詳細]
  儀征天寧寺塔天寧寺塔位于儀征市真州鎮(zhèn)天寧社區(qū)工農(nóng)南路近水樓臺北苑以西。天寧寺塔原位于天寧寺內(nèi),今寺已不存。天寧寺塔始建于唐景龍三年(709年),南宋初年寺塔毀于兵火,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是一座集宗教、文風、導航多功能于一體的古建筑。塔為七層八面磚身木檐樓閣式塔,逐層漸收,內(nèi)部為正四方形,塔高42.23米,塔身占地面積54平方米,底層附階占地面積371.58平方米,建筑面積383.08平方米。清光緒三年(1877年)遭寺內(nèi)炊火之災(zāi),塔剎、腰檐、外廊、平座等被毀,僅存塔身。天寧寺塔是儀征一座標志性的古建筑,塔室內(nèi)有幾層抹角底部采用先進的扁鐵過梁技術(shù),在江蘇境內(nèi)古塔中屬首次發(fā)現(xiàn),錯層相對……[詳細]
  俗稱“古洞”、“唐王洞”、“藏軍洞”,主要分布在連云港市區(qū)的錦屏山、南云臺山,中云臺山、北云臺山和灌云縣伊蘆山。目前共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封土石室墓474處,其中錦屏山93處,南云臺山321處,中云臺山25處,北云臺山10處,伊蘆山25處。封土石室墓多數(shù)主體結(jié)構(gòu)可分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經(jīng)修整的石塊砌筑,少數(shù)大型石室用料規(guī)整。石室左右兩側(cè)的石壁多自下向上逐漸內(nèi)收,有些為直壁。石室后壁為直壁,多數(shù)呈梯形,少數(shù)呈方形。石室頂部多采用體量較大的長條石平鋪蓋頂,極少數(shù)采用疊澀式頂部。石室多數(shù)有甬道。石室之外封以泥土,呈緩坡饅頭狀。根據(jù)石室墓底部平面分布情況,大致可分為方形、梯形、刀形、凸字形、腰鼓……[詳細]
  大賢莊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東?h山左口鄉(xiāng)前賢村西南2000米的馬陵山中段山頂、山坡。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1974年發(fā)現(xiàn),1978、1979、1984年先后進行了采集發(fā)掘。1974年在此處發(fā)現(xiàn)舊石器。1978年采集了200多件石制品。石片工具多于石核工具,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錘擊法、砸擊法、碰砧法;器形大致可分為石砧、石錘、石球、尖狀器、盤狀器、刮削器、砍伐器、手斧等。刮削器種類齊全,其中一件為船底形,又稱楔狀石核,因其為亞洲東部、日本和北美大陸細石器所特有,故有“楔狀洲際石核”之稱。1979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這里采獲了252件石器標本,新發(fā)現(xiàn)有細石葉、細石核、船底形石核、鉛……[詳細]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南朝(566年)南京市甘家巷獅子沖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東北郊甘家巷東南獅子沖! £惿`(522—566),字子華,陳武帝陳霸先之侄,永定三年(559)六月繼武帝位,稱文帝,在位七年,于天康元年(566)夏四月崩,六月葬此。謚“文皇帝”,廟號“世祖”! ×昴舷蚱珫|30,已平。陵前僅存天祿、麒麟各1,東西相對,相距24.45米,距陵200米。  東為天祿,長2.60米、高2.75米,雄獸,雙角,頸及腰部斷裂。西為麒麟,長3.10米、胸寬1.45米、……[詳細]
  南通文廟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區(qū)人民中路14號。始建于宋初太平興國五年,距今已有1030年歷史,作為尊孔祭孔和文人交流的重要場所,文廟展現(xiàn)了南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南通文廟現(xiàn)僅存之大成殿為明代結(jié)構(gòu),重檐九脊廡殿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nèi)為抬梁式結(jié)構(gòu),內(nèi)36根柱構(gòu)成柱網(wǎng)。柱頭有卷剎,下安墩式柱礎(chǔ)。梁間彩畫,系清代修葺時繪,殿前有裝設(shè)石欄的月臺,與大殿相連,月臺下有三株生機盎然的粗壯古銀杏,在四合院的東圍墻,1981年新辟一條文廟碑廊,集中保存原置于明倫堂等處的石碑20塊,最早的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最晚的為清道光四年(1824年)。1983年6月公布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南……[詳細]
  上海大旅社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辦事處勝利社區(qū)勝利路49號。始建于1933年,由上海馬姓商人建造。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00平方米,高15米。建筑依山勢而建,由前后兩進二層樓房圍合成四合院式院落,木質(zhì)走廊和十余處大小不一的木樓梯連通各個樓層。該建筑建筑風格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臨街立面為歐式建筑風格,陽臺、穿堂、門廳的兩側(cè)砌圓形門柱臺,一層臨街有四處門窗運用愛奧尼亞式柱作裝飾。正門上方女兒墻上設(shè)計了科林斯式柱并有花草圖案的浮雕,并裝飾中國傳統(tǒng)的“福祿壽”三星等圖案。庭院建筑風格以中國傳統(tǒng)樣式為主,屋面為中式起脊屋頂,樓層交接處有仿斗拱的裝飾,前樓二樓的窗戶上方設(shè)計有中國建筑常見……[詳細]
  中央體育場舊址位于玄武區(qū)大柵門,今孝陵衛(wèi)南京體育學院內(nèi)。該工程是當年全國最大工程之一。它包括:田徑、游泳、籃球、網(wǎng)球、國術(shù)、跑馬等賽場。大都設(shè)計于1931年,竣工于1933年,由基泰工程司設(shè)計,利源建筑公司施工建造。主體建筑田徑賽場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外部水泥粉飾,以民族形式的細部裝飾為特征,其它賽場進出口均采用民間牌樓形式。1930年,自杭州第四屆全國運動大會召開之后,蔣介石提出要在南京修建一座大規(guī)模的中央體育場,作為以后召開全國運動大會的基地。同年4月,國民政府為籌備1931年10月份召開的全國運動大會,組織籌備委員會;I委會擬建造一座體育場,經(jīng)國務(wù)會議指定,以中山陵園界內(nèi)。靈谷寺南部120……[詳細]
  靖江現(xiàn)存古跡中,魁星閣年代不是最久,但卻最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層,坐落在約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約14米,與周圍的平房比起來,確似鶴立雞群,閣的底層較大,向上逐漸縮小,形似寶塔。閣呈六角形,18只飛檐高高翹起,看著看著,你會覺得他們要翩翩起舞了。底層的-有一圈石欄,上面沒有復雜的花紋圖案,飽經(jīng)風霜后,顯得更為古樸端莊。石欄里面是高高的木柵欄,視覺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穩(wěn)感,正是這些木柵欄造成的,設(shè)計者的匠心由此可見一斑。二層和三層沒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層的六只角上,還分別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龍頭,那些細小的龍須至今仍清晰可見?情w始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它又叫巽……[詳細]
  章太炎故居位于蘇州市錦帆路38號。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來蘇州講學。1934年,購得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蘇州,在此創(chuàng)辦“章氏國學講習會”。章太炎居蘇時,正值日本侵華日緊,他多次發(fā)表抗日聲明,曾北上面見張學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蘇州寓所,靈柩暫放在章園的防空洞內(nèi)。1955年4月靈柩遷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章太炎故居當年被稱為“章園”,西式花園洋房,大門朝南在體育場路8號,后門朝西在錦帆路。南部前院為南北兩幢西式樓房,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為章太炎當年藏書、著述、會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觀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磚墻,青平瓦屋面,大門柱子仿羅馬式,木門窗既有蘇州傳統(tǒng)建筑風味,……[詳細]
  江蘇提刑按察使署位于蘇州古城內(nèi)道前街170號。為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筑。清雍正八年建。提刑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讞獄的官吏,為朝廷三品大員,俗稱臬臺,其地位僅次于巡撫(撫臺)和布政使(道臺)。清道光三年三月林則徐來蘇接任江蘇提刑按察使,時年39歲。民國時期江蘇提刑按察使署被江蘇高等法院占用,救國“七君子”曾在此與當局展開斗爭。近年來進行修繕,今為市級機關(guān)使用保管。明清之際蘇州城西南為官衙重地,明初在此設(shè)省水利分司署,明弘治十四年改為按察分司,后專門治兵備事宜,稱兵備道,道前街之名由此而來,清初兵備道移駐太倉,雍正八年江蘇按察使自江寧遷蘇州,改兵備道署為提刑按察使衙門,俗稱臬臺,主管省內(nèi)司法刑獄,咸豐……[詳細]
  綠楊旅社位于新勝街23號(原名新盛街)。新勝街長僅200米,歷史上極為繁華,南北兩側(cè)僅旅社、飯店就有10多家,但最有名的是這家坐南朝北的綠楊旅社了,被稱為揚州的“國際飯店”。綠楊旅社之名得自于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綠楊城郭是揚州”著名詩句。綠楊旅社建于清末民初。據(jù)調(diào)查,當初綠楊旅社規(guī)模較小,上下只有兩層樓。1925年,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肖楚女在南京東大附中任教,秋游揚州,就住在綠楊旅社。先后住了兩晚。據(jù)記載,1925年5月,惲代英以共青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國民黨上海執(zhí)行部秘書的身份來揚州至五師宣傳、指導革命,當他演講結(jié)束后,也住在綠楊旅社。直到第3天,惲代英方才離開綠楊旅社南渡鎮(zhèn)江。五師和八中的部分學生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