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吳越國王陵位于浙江省臨安市錦城鎮(zhèn)和玲瓏鎮(zhèn),建于五代十國,是吳越國創(chuàng)始人之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國內(nèi)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陵墓包括吳越國第一代國王錢繆墓、吳越國第二代國王的王后馬氏墓及錢繆的父母錢寬、水邱氏墓。錢繆墓位于臨安市錦城鎮(zhèn)東北面的太廟山南坡,占地面積120畝。墓上有大型封土堆,高約9米,長寬各約50米,有華表、石馬、石羊和錢王祠。吳越國第二代國王的王后馬氏墓-康陵,位于臨安市玲瓏鎮(zhèn)祥里村庵基山東北坡。墓葬為磚廊石室,分前、中、后室。墓內(nèi)后室刻有天文圖,四壁有石刻浮雕和彩繪的牡丹圖案。前室也有壁畫。該墓是目前吳……[詳細] |
仁愛醫(yī)院舊址年代:民國紅會醫(yī)院位于下城區(qū)環(huán)城東路38號,前身是仁愛醫(yī)院,又名圣心醫(yī)院。1922年法國天主教仁愛會修女郝格肋捐出部分家產(chǎn)在刀茅巷的石板巷創(chuàng)辦了仁愛醫(yī)院,醫(yī)院由外籍修女出任院長。1928年秋天,英籍大姆姆彭(修女,俗稱白帽子姆姆)出任醫(yī)院院長時,在原有修女樓屋住宅、男女病房樓屋各1幢及醫(yī)師住宅1所的基礎上,又修建了1座哥特式教堂和X光室、施診所、免費病室、海星小學校舍等。1949年以后,醫(y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1955年6月醫(yī)院改名為杭州紅十字會醫(yī)院。仁愛醫(yī)院是由外國教會組織創(chuàng)辦的,以西醫(yī)體系建立的醫(yī)院。院中的教堂建筑為哥特式,建筑用材考究,注重細部裝飾,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而比鄰……[詳細] |
導 游 : 印社創(chuàng)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 研究印學”為宗旨,在保存和發(fā)揚中國的民族文化和藝術遺產(chǎn)、以及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歷任社長有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 介 紹 : 穿過西泠橋就是孤山了,自孤山南麓上達山巔,亭臺、廊榭、樓閣等,沿山勢、坡形而布設,于山林氛圍中,處處透溢出濃郁的金石藝術韻味和書卷氣。 “西泠印社”是我國專門研究的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著名學術團體。這里占湖山之勝,攬金石之華,是孤山園林的精華所在。交 通 : 乘游1、2、3路到西泠橋下,步行前往。浙江紹興市……[詳細] |
岳飛墓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的岳飛廟內(nèi)。岳飛墓園在忠烈祠西側(cè),墓呈圓形,石砌墓槨,青草封頂。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闕,闕前照壁上鐫“盡忠報國”四字,為岳飛一生的座右銘。墓道兩側(cè)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陷害岳飛的四個0臣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跪像,反翦雙手,長跪于地。墓闕門框上鐫有石刻楹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被害以后,獄卒隗順背負其遺體逃出臨安城,至九曲叢祠,葬于北山之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禮改葬岳飛遺體于棲霞嶺的南麓。以后歷朝歷代都對岳飛墓進行過重修,F(xiàn)在所見岳飛墓是1979年重修的。墓園……[詳細] |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點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拔骱啊苯(jīng)歷三次定義(或評定),現(xiàn)說的“西湖十景”一般指2007年的三評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楊堤景行、萬松書緣、岳墓棲霞、梅塢春早、湖濱晴雨、北街夢尋、三臺云水、錢祠表忠!拔骱啊笔怯梦膶W語言給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景區(qū)、景點、景物命名,組成一個“景觀集稱”。它不僅要使命名的審美特征、文化特征和功能特征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還要平衡好審美性、文化性、功能性三者的相互制約,并找到一個明晰的契合點,最大限度地接近、概括出景觀特點!拔骱啊保懊弦唬钊巳缗R其境,如見其形,深受國內(nèi)外廣大游客歡迎,堪稱景點……[詳細] |
五四憲法起草地舊址憲法和杭州,有著非常深的緣分。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澤東主席率領憲法起草小組成員,在北山街84號大院30號樓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起草了憲法草案初稿,史稱“西湖稿”,為1954年憲法的正式誕生奠定了重要基礎。30號樓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時期的別墅,總建筑面積756平方米。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并規(guī)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建設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啟動,是中央批準設立的紀念場館,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個“國家憲法日”正式建成開放。2019年10月7日,五四……[詳細] |
功臣寺遺址位于浙江省臨安市功臣山南麓,是一處唐至五代時期的大型廊院式建筑遺址。在對該遺址的發(fā)掘過程中,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的基址、局部的圍墻基礎、磚(石)制的排水溝、磚砌路、天井鋪地及一些磚瓦、吻獸和陶瓷器等歷史文化遺存,經(jīng)與文獻史料相比對,可斷定其為吳越國國王錢镠“舍宅為寺”而建的功臣寺遺址。遺址呈較為明顯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強調(diào)秩序和中軸對稱,由前殿、天井、鐘樓類建筑物、大殿、天井、過廊、后殿及兩側(cè)廂房等建筑組成。該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功臣寺遺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功臣塔合并,名稱為功……[詳細] |
時代:宋代2008年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和富陽市文物館組成的聯(lián)合考古隊在富陽320國道環(huán)線外移受降至場口段公路改道工程沿線進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了該處遺址。遺址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占地達1.6萬平方米,既有勞作的區(qū)域,也有工人們生活的廠區(qū)。遺址埋藏較淺,完整保留了整條造紙工藝線:攤曬場、浸泡原料的漚料池、蒸煮原料的皮鑊、漿灰水的灰漿池、抄紙房和焙紙房等;附屬的建筑有石砌的道路、排水溝、水井和灰坑等,還在遺址南部發(fā)現(xiàn)了一條東西向古河道。專家們測定暴露出來的遺跡,判定為宋代造紙遺址,評價為: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工藝流程最全、擁有先進造紙工藝的古代造紙遺址,為研……[詳細] |
位于臨安縣錦城鎮(zhèn)南面功臣山上,五代吳越國王錢鏐建。功臣山南麓錢塢壟為錢鏐出生之地,此山原名大官山,唐昭宗以錢鏐有大功,下詔改名為功臣山。梁貞明元年(915年),錢鏐舍功臣堂建功臣寺,同時建功臣塔。功臣塔為磚木結構,塔身磚砌筒形樓閣式,平面方形,輪廓比較緩和,繼承唐塔遺制。通高2530厘米,分為五層。第一層高500厘米。塔身的每層每面都隱出倚柱、平柱和木+兼柱。平柱梭形。木+兼柱間辟有長方形門洞。通道之深度即塔壁之度。通道頂部用疊澀手法砌成穹窿頂,其中一、二兩層為八角形,三、四、五層為方形。塔檐和平座都采用乎磚疊澀,出檐很淺。腰檐鋪作和平座鋪作的扶壁拱均為磚制;出跳構件應該是木刻,均毀,但留有殘……[詳細] |
浙江興業(yè)銀行舊址,位于上城區(qū)中山中路261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修建滬杭鐵路總理湯壽潛等發(fā)起創(chuàng)辦浙江鐵路公司,自辦滬杭甬鐵路,次年10月公司附設鐵路銀行。光緒三十三年(1907)呈準設立浙江興業(yè)銀行。舊址坐西朝東,建于1923年,占地3.385畝,建筑面積3487.42平方米。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面闊五間,三層,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間78間,地下為金庫。該建筑東面及北面臨街,入口臺階兩邊弧形石鼓上為愛奧尼克雙柱式門樓、門面、臺階,柱身采用蘇州金山花崗巖,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圓頂,F(xiàn)為杭州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分行營業(yè)部。浙江興業(yè)銀行舊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國務……[詳細] |
時代:明至民國地址: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巖鎮(zhèn),毗鄰蘭溪市。新葉村西為玉華山,為祖山,北為道峰山,為朝山,村東和村南各有一個小土丘為獅山、象山。這里的村民多葉姓。2010年被列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南宋嘉定元年,始祖葉坤從壽昌湖岑畈入贅玉華夏氏,后夏氏逐漸湮沒不聞,而葉氏則繁衍成龐大的氏族聚落,F(xiàn)已傳至第29代,共有人口3900多人。新葉村內(nèi)有保存較好的16座古祠堂、古大廳、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被譽為“中國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館”。主要古建筑有西山祠堂(萬萃堂,祖祠)、摶云塔、文昌閣、有序堂(總祠)、進士第、永錫堂、種德堂、崇仁堂(分祠)、雙美堂等![詳細] |
時代:五代、北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靈隱寺內(nèi)。兩石塔始建于五代或北宋初,系錢弘俶重建靈隱寺時而立,當時立塔四,今唯存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cè)之雙塔。兩石塔相距42米,皆為八面九層,仿木構樓閣式塔。兩經(jīng)幢分別位于天王殿東西側(cè),據(jù)經(jīng)幢所鐫之《建幢記》及附記中所載:石幢由吳越國王建造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立于錢氏家廟奉先寺,后吳越國納土于宋,奉先寺毀,乃于景佑二年(1035年)由靈隱寺住持延珊遷建于今址,原為十二層,現(xiàn)已殘損,為多層八面形,下部三層須彌座,幢身上刻“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和“大佛頂陀羅尼”-。靈隱寺兩石塔兩經(jīng)幢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時代:宋至元天目窯遺址群,主要分布于於潛鎮(zhèn)的敖干水庫、田干、俞家山、松毛塢等地方,總面積約六平方公里。燒造青釉、黑釉和青白瓷三種產(chǎn)品,其中黑釉盞有兔毫、鷓鴣斑等。器形有碗、盤、瓶、盅、盞、罐、爐、燈等,采用刻花、劃花、印花、點彩及堆塑等工藝,器物上還有許多文字。天目窯址群燒造時間長,分布面廣,堆積層厚,產(chǎn)品多樣,特別是黑釉兔毫盞在日本影響很大,對揭示學術界“天目瓷”之迷,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2013年天目窯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龍興寺經(jīng)幢龍興寺經(jīng)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于唐開成二年(873年),原有二經(jīng)幢,今存其一。經(jīng)幢石質(zhì),高4.20米。由二層須彌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頂相疊而成勺須彌座的束腰處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欄,幢身高1.7米,面寬0.27米,刻“陀羅尼經(jīng)”,短柱上四面刻佛龕,每龕一佛二菩薩。龍興寺經(jīng)幢是浙江省早期經(jīng)幢的代表作。其造像具有豐滿、健壯、寫實的唐代典型風格!巴恿_尼經(jīng)”文為唐代大書家胡季良所書寫,今世罕見。此幢還起到了杭州歷史地理坐標的作用。地址:延安路燈芯巷口……[詳細] |
時代:南宋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該橋為單孔實腹五折邊石拱橋,東西走向,橫跨梓州小溪,全長18米,寬3.7米,高5.5米。橋拱凈跨11米,由六根相間并列的斜撐石搭成五折邊,斜撐石之間用角石橫向聯(lián)系,以增強橋拱的穩(wěn)定性。橋面用長條石鋪砌,留有“咸淳歲在乙丑”的題記。折邊石拱橋主要分布于浙江地區(qū),其他地方非常少見,尤其像西山橋這種接近園弧拱的折邊拱橋并有確切紀年的更是鳳毛麟角,與義烏古月橋同為此類橋中的重要實例,對于研究古代折邊形石拱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詳細] |
時代: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橫畈鎮(zhèn)湖山村普慶寺南20米該塔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全用條石砌筑,仿樓閣式塔。六面七層,通高約7米。須彌座塔基,六邊形,邊長0.80米。每層由塔身和塔檐組成,第一層面寬0.40米,高0.56米,腰檐雕刻筒板瓦,檐口飾有勾頭滴水,轉(zhuǎn)角處用發(fā)戧做法,翼角起翹較高。一至七層均陰刻佛名或菩薩像。塔剎為石質(zhì)七重相輪。1963年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杭州孔廟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薈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跡的石刻。數(shù)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學石經(jīng)”,現(xiàn)殘存86塊。館藏的南宋太學石經(jīng)以及五代吳越王室墓葬出土的星象圖更是難得一見的文物。這塊地方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于紹興元年(1131年)。此后府學除焚毀重建或規(guī)模增擴外,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辦學府。2019年10月7日,杭州孔廟碑林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求是書院年代:1897求是書院位于上城區(qū)大學路3弄5號。杭州知府林啟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chuàng)辦,是浙江近代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初名求是書院,幾經(jīng)更名,1928年改名為“國立浙江大學”。舊址普慈寺,現(xiàn)存大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通面寬22.15米,通進深18.14米。單檐歇山頂。七架抬梁式帶前后三步廊。外檐平身科明間四攢,次間三攢。稍間一攢。求是書院是浙江大學的前身,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由杭州知府林啟利用普慈寺創(chuàng)辦,是浙江首所新式高等學堂。求是書院,曾聚集了很多晚清的青年才俊,他們在書院汲取新學,還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之后數(shù)十年,求是書院幾經(jīng)更名。求是大學堂、浙江大學堂、浙江……[詳細] |
忠義橋年代:南宋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忠義橋東西橫跨西溪河,系單孔圓弧形石拱橋,分節(jié)并列砌筑。橋長15.2米,寬3.65米,拱跨8米,矢高3.2米。橋拱板上有南宋嘉定戊寅年(1218年)的題記,是杭州城區(qū)唯一一座有南宋題記的石拱橋。拱橋除橋面板和欄板有更換外,橋身結構基本保存完好。該橋構造精巧,是研究南宋時期石拱橋和杭州古代橋梁發(fā)展演變歷史的實物例證。2019年10月7日,忠義橋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浙江圖書館舊址(含孤山館舍和大學路館舍)年代:近代浙江圖書館舊址位于西湖區(qū)孤山路28號、上城區(qū)大學路102號。由孤山館舍與大學路館舍組成。孤山館舍前身為浙江藏書樓。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1月,1903年擴充改建為浙江藏書樓,1909年又擴建為浙江圖書館。大學路館舍于1928年重建,為一典型的歐式建筑。浙江圖書館創(chuàng)辦于1900年,前身為杭州藏書樓。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提督浙江學政張亨嘉從士紳邵章、胡藻青等之議,于豐樂橋大方伯巷建屋,移東城講舍之書,并增購圖書、儀器充實館藏,稱浙江藏書樓。這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更名為浙江圖書館。1931年……[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