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座落于修水縣城鳳凰山路60號,東臨縣城鳳凰山路,北靠縣政府招待所,西接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南抵林氏祠堂。舊址座北朝南,一進二重,磚木結(jié)構(gòu),小青瓦屋面,四水歸內(nèi),麻石門框,整個建筑面積3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上堂前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面軍旗設(shè)計、制作的地方,上堂前左右各一間房,為師長、副師長辦公居住,下堂前左、右各二間房為師部八大處辦公室,天井為青石鋪砌,兩側(cè)廂房為警衛(wèi)戰(zhàn)士陳士榘、韓偉(解放后分別被授予上將、中將軍銜)值班室,舊址正門前為練兵場。該舊址原系修水縣商會,1927年8月,準備參加南昌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衛(wèi)團因起義部隊南下,追趕不……[詳細] |
山背遺址位于修水縣上奉鎮(zhèn)山背村,距縣城63公里,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一種有段石錛和夾砂紅陶為主要特征的文化遺址。于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贛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脊艑<宜f的山背文化遺址,是指在鄱陽湖地區(qū)乃至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以段石錛和紅砂陶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的總稱。山背遺址主要分布于跑馬嶺、養(yǎng)鴨場、金雞嶺、長窩嶺、風洞嘴、楊家坪、刺毛窩、荷樹窩等8處丘陵山坡上,面積約6200平方米。山背文化遺址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人類聚焦之地,距今約五千年,是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提到的“山背文化”的活學樣本。山背址文化遺群目前已探明有46個文物遺址,其中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陳寶箴、陳三立故居又稱陳家大屋,亦稱鳳竹堂,是陳寶箴、陳三立的出生地。老屋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所建,一進二重,中開大天井。陳寶箴、陳三立故居位于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義寧鎮(zhèn)竹塅村,又稱陳家大屋,亦稱鳳竹堂,是陳寶箴、陳三立的出生地。陳家大屋由新舊兩棟連成一體,老屋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所建,一進二重,中開大天井。新屋建于光緒年間,為陳寶箴中舉后所建。屋前豎立著一堆旗桿石和一對旗石墩,旗桿石為陳寶箴中舉后所豎,旗石墩為陳三立中進士時所豎。2013年5月,國務(wù)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陳寶箴、陳三立故居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