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濟寧中區(qū)翰林街南首,門樓式,全石結構,3層圓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為旌表誥封奉直大夫王懷遠之妻孫氏敕建的“節(jié)孝坊”。第二層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倫所題“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該坊采用浮雕、透雕、圓雕、線雕等手法相結合,造型優(yōu)美,內容豐富,做工精細,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濟寧中區(qū)翰林街南首,門樓式,全石結構,3層圓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為旌表誥封奉直大夫王懷遠之妻孫氏敕建的“節(jié)孝坊”。第二層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倫所題“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石坊三楹四柱,面闊8米,進深2.7米,高7米,正中一層飛檐,兩側楹各為兩……[詳細] |
萊蕪戰(zhàn)役指揮所位于萊蕪城東46華里的萊蕪市萊城區(qū)辛莊鎮(zhèn)石灣子村,東臨沙河,與寄母山隔河相望,西為西風山,南靠包頭山,北依青龍山。石灣子村擁有小橋流水,更有迷人的傳說。村東河內有一巨石,上有一碗狀坑,相傳能積水成金。夜積水滿,晨得一金。有人為得大金,便將坑鑿大,不但未得大金,反而不再生金。因此,傳說村子曾名金碗子,后演變?yōu)槭胱、石灣子。今有碗坑巨石仍存河底?947年時的石灣子,通村的只有一條鄉(xiāng)間小道,但50多米寬的干涸的沙河既可徒步行軍,亦可驅車而行,華野將領當年便是沿河逆流而上的。到達石灣子后,陳毅、粟裕及其警衛(wèi)員、總務人員等幾十人住在財主李學文的四合院內,其余人員則分散入住農舍。石灣子村……[詳細] |
在滕州城東郊,荊河西岸,高聳著一座巍巍古塔。每當斜陽西照,霞光萬道,波水漣漪與塔影遠山相映生輝,極為奇麗壯觀,被古人命名為塔影高標(又稱浮屠峙玉),為古滕八景之。古塔俗稱龍泉塔,原是龍泉寺的一座佛塔。龍泉寺建筑規(guī)模宏麗,從遠處便可望見那黃墻壁瓦,蒼松紺宇。進寺四顧,但見正中大殿軒昂,兩側廡殿整齊,殿內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種碑刻琳瑯滿目、風雅古樸。清末民初,龍泉寺龐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僅存此塔。昔日輝煌壯觀的龍泉禪寺已成為歷史,但龍泉塔穿越歷史的煙云巍然屹立。關于龍泉塔命名,據(jù)史書記載:又大泉水,時漂民居,故建塔以鎮(zhèn)之,龍泉之名蓋亦有自云。塔名的由來可能與水有關。龍泉塔建于何時?由于年……[詳細] |
西炮臺國防公園煙臺西炮臺國防公園位于芝罘區(qū)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面積10.7公頃,在西炮臺公園的西側垛山頂上,于1985年建有烈士紀念碑。園中建筑面積0.3公頃,城墻0.1公頃,喬灌木10萬株,因山上建有護衛(wèi)煙臺的海防炮臺,并與東炮臺相對峙,所以得名為西炮臺。西炮臺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當時炮臺上安裝的是土炮,并修筑圍墻、望樓以加強海防,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增修炮臺,共八座,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四座,最大的炮臺周長31米,圍墻高2米,城墻寬近1米,全長800余米,有射口200余個。西炮臺由圍墻、甕城、大小炮臺、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藥庫等組成。隨著煙臺的對外開放,19……[詳細] |
東海峪遺址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石臼所東南海峪村西北。遺址總面積8萬平方米,其東北部高出周圍地平面2.2米,當?shù)胤Q為“鏊子頂”。1960年被發(fā)現(xiàn),1973年以來曾進行過三次考古發(fā)掘。全國僅有的兩件完整的蛋殼黑陶鏤孔高柄杯均出土于東海峪遺址,位居1992年中國文物精華展中200件文物珍品之一。該陶器高26.5厘米,囂壁薄處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僅22克,造型規(guī)整,質地細密,厚薄均勻,色澤光亮漆黑,代表了龍山文化制陶藝術的最高水平。此外,遺址還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東海峪遺址下層出土的陶器如黑陶高柄杯、細頸袋足、夾砂鼓腹罐以及鼎、壺、觶等,都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據(jù)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校……[詳細] |
坊子,是一個伴隨帝國主義殖民擴張而痛苦誕生,畸形成長,迅速膨脹的百年古鎮(zhèn)。十九世紀中葉前,坊子并不存在,原址周邊只有前后張路院,南北寧家溝等,東西王家莊。自1898年3月,德國利用“曹州教案”,逼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依據(jù)這一不平等條約,德帝國主義獲得了膠濟鐵路修筑權和沿線15公里范圍內的礦藏開采權。同年4月,德國在前后張路院和南北寧家溝之間開鑿煤礦,因礦井附近有一小鋪名為坊子,德開煤礦便以坊子冠名。1902年的夏天,德國人修筑的膠濟鐵路修至濰縣,由于德國覬覦坊子當?shù)刎S富煤炭的叵測居心,本應一路西行的膠濟鐵路在坊子不合邏輯地繞了個大彎轉向了東南。隨著德國在此開煤礦、修鐵路、建車站、蓋教……[詳細] |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位于章丘市龍山鎮(zhèn)政府西1公里處,1994年,濟南章丘共投資600多萬元興建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專家揚洪勛設計,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會土城之建筑風格。1928年,我國第一-古學者吳金先生,在城子崖發(fā)現(xiàn)了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于1930年、1931年進行了首次發(fā)掘,并定名為“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成為龍山文化的命名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城子崖遺址存在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疊的事實說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國的理想……[詳細] |
導游會館由山門、大福殿、后殿、戲樓和兩廂五部分組成,山門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結構建筑,主門3間,兩側次門各一間,外加兩耳房,高約10米。屋頂由雕飾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藍琉璃瓦。山門南面是大殿,為天后行宮的主體建筑。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塑像?袋c建筑風格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其雕刻藝術融東西文化與南北方風格于一體,堪稱一絕。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尤其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整座山門、大殿可以說是無木不雕,無雕不美。懸于山門梁枋下的花籃和乘蓮珠,造型優(yōu)美,鎦金溢彩。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位于煙臺市芝罘區(qū)南大街與勝利路交匯處。會館所用的全部磚瓦木石,均從福建泉州一帶精選,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繪后運至……[詳細] |
德華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位于市南區(qū)廣西路14號。建于1899~1901年,為典型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宮殿風格,其設計者為海因里!ゅa樂巴和路易斯·魏爾勒,建筑面積1562平方米,平面為矩形,采取獨立式布局手法。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積562平方米,建筑高約15米,連地下室三層,室內層高約4.5米。磚木結構。二層并設有半地下室,屋頂為青黑色、留有很小圓形老虎窗的蒙莎頂。西面和南面設兩層通風的券柱式外廊(后改造封閉)。外墻為多孔式沙漿抹面,建筑四角鑲有隅石。室內木地板、挾梯,樓梯間頂有―巨大的玻璃窗。房間高大敞亮,采光通風極佳。兩面的入口均呈不對稱狀(這種非對稱性也通過其屋頂邊緣口欄桿的短分格……[詳細] |
崔芬墓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冶源鎮(zhèn)紅新村海浮山南坡。1986年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清理。封土已毀,已探知1石室墓三座,當為一家族墓地。墓葬清理前已遭破壞,隨葬的大批陶俑已毀,殘存有瓷器、陶器、泥錢、銅鏡等和墓志1盒。墓清理后就地保存。據(jù)墓志,此墓建于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墓主崔芬(503~550),字伯茂,清河東武城(今淄博市淄川區(qū))人,仕東魏,累官威烈將軍、南討大行臺都軍長史。墓室呈“甲”字形,由方形墓室、甬道及生豎井式墓道組成。墓座北面,方條石壘砌,石灰勾縫,墓頂覆斗狀,四角攢尖。墓室邊長3.5米,高3.3米,墓室以條石疊砌。石灰抹縫,平面呈方形,四壁微弧,底鋪石板。室內西半部有石棺……[詳細] |
濟南萬竹園,坐落在趵突泉西鄰。始建于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歷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間,濟南詩人王蘋典屋居于其間,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賦詩云:“百年竟落書生手,滿郡猶呼閣老亭”,“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民國初期,被北洋軍閥、曾任山東督軍兼省長的張懷芝萬竹園花園占有。張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現(xiàn)狀。該園占地面積1.4公頃,在建筑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對比、襯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墻、廊、溪、橋,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計有13個庭院,186間房舍,分東、……[詳細] |
白石村遺址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新白石路西段北側,專業(yè)上稱為海岸貝丘遺址。白石村遺址是膠東史前文化序列中最早的一種文化。根據(jù)發(fā)掘情況看,白石村遺址所處時代的人們,其居室屬于半地穴式的海草房,他們能夠制作各種石器,如有石斧、白石村遺址石鐮、石球、石箭頭、石磨盤和石磨棒。從出土的石器看:“白石村人”制作器具從選料到成品,都十分用心仔細,付出了大量時間和勞動。他們在石器打制和磨光中,不僅對器物的形有充分的認識,而且對各種形式的審美能力也比較強。白石村遺址還出土了許多形式多樣且美觀的陶器。有缽、罐、三足缽、缽形鼎、筒形罐和斧形鼎等等。從這些陶器看:白石村文化并不落后于半坡文化。筒形罐的設計與制作,尤具……[詳細] |
1987年,為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周年,省委、省政府在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舊址前馬頭山建高23米的紀念碑,徐向前題寫“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武中奇題寫隸書碑文。1977年12月,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山東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舊址,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房村鎮(zhèn)黑石埠村大寺,地處泰山東南徂徠山麓。1937年10月初,日軍進逼魯境,局勢嚴重。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組織發(fā)動泰安、新泰、萊蕪、泗水等地群眾和平津淪陷區(qū)的-學生,在此誓師,宣布抗日武裝起義,成立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洪濤任隊長,趙杰任副隊長,黎玉任政治委員。徂徠山武裝起義打響了……[詳細] |
濟北王墓位于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規(guī)模最大的漢王陵雙乳山漢墓坐落在濟南市長清區(qū)歸德鎮(zhèn)雙乳山村,從1995年底開始進行搶救性發(fā)掘,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根據(jù)史料記載和實地探勘探,專家認為,它的主人是西漢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濟北國的最后一代王劉寬,因此它又被稱為“濟北王墓”。這座墓始建于西漢天漢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驚嘆的是,兩千多年前,工匠們用簡陋的工具,在一座堅硬的石頭山上挖出了深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條八十多米長的墓道!雙乳山漢墓依山為陵,鑿巖成穴。一號墓座南朝北,……[詳細] |
曲阜魯國故城遺址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內及其外圍地區(qū)。魯國故城是周代魯國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延續(xù)時間最長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魯,是為“魯公”。成王時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魯頃公-止,共歷三十四代,建都時間達873年。西漢的三百余年間,這里繼續(xù)是魯國的封地。故城從西周到漢代共經過八次大規(guī)模的興建修葺,后為縣治。宋代遷縣治于壽丘,城逐漸毀廢。1940年日本人曾對故城遺址進行過勘查和小規(guī)模的發(fā)掘。1977年~1978年山東省博物館又進行全面勘查和發(fā)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故城周長11.9公里,城垣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7公里,城的四周圍有城壕;東、西、北三……[詳細] |
山東省青島市臺東區(qū)登州路。1903年英、德、商人合資開辦“英德啤酒釀酒股份有限公司”,1916年轉賣給“日本麥酒株式會社”經營,1945年我國收復。廠址早期建筑尚大部保存,具西式建筑風格。其前身為國營青島啤酒廠,始建于1903年。青島啤酒是享譽中外的國際知名品牌,從建廠至今囊活了無數(shù)國際、國內大獎,現(xiàn)已行銷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青島啤酒廠設立了專門的旅游接待室,主要面對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外國參觀者和旅游團。每年除正規(guī)團體外,青島啤酒廠的接待室還要接待慕名而來的外國留學生、自助旅游人員及過站外國來賓等。很多外國游客手持地圖,歷經多方打聽詢問,來到青島啤酒廠,就為親眼目睹一下這個百年企業(yè)的風采……[詳細] |
在濰坊市廣文中學和人民醫(yī)院之間,散落著幾座深灰色的19世紀末期的歐式建筑,有默然肅立的老教堂,還有青磚紅瓦的樂道院,這里就是二戰(zhàn)期間日本在中國建立的關押外國人的濰縣集中營遺址。1941年12月,日軍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由此爆發(fā)。日本政府將其侵占領土上的美、英等敵對國僑民強行扣押,設立集中營進行圈禁。南方日占區(qū)僑民強行集中到分布于上海和香港的10多個集中營,北方日占區(qū)僑民則囚禁在山東濰縣的集中營。1942年3月,駐濰縣的日本憲兵隊長湯本宣典率日本憲兵和偽軍強占樂道院,把所有人員趕出,將房屋和區(qū)域依次編號,并進行拆除改造,用以關押僑民。這就是日本人稱之為“濰縣敵國人集團生活所”的……[詳細] |
西天寺造像位于山東省淄博市。西天寺是南北朝時期后趙皇帝石虎所建,初名為興國寺,后改為廣化寺,幾經興廢。北魏時期達到鼎盛,寺院南北跨度1.5公里,是當時國內寺廟建筑中規(guī)模較大、佛像數(shù)量較多、香火較盛的一座。明初在廣化寺舊址上重新建寺,更名為西天寺。西天寺造像5.6米,是華東地區(qū)現(xiàn)存最大的單體石佛造像,俗稱“丈八佛”“無量壽佛”。寺內正殿九間,磚木結構,紅磚綠瓦飛檐斗梢。正面供高達丈余的銅鑄釋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家眾菩薩塑像,兩側序十八羅漢塑像,前殿供彌勒佛像,兩廡為執(zhí)事房,另有僧舍院落多重。院內鐘樓,懸一口高約2米的鐵鐘。寺內鐘樓旁有高兩丈余的赑屃馱龍頭碑兩憧,記述該寺的興建經過。大殿以東院落內,……[詳細] |
東營傅家遺址位于廣饒縣城南1.5公里處,傅家村就坐落于遺址的中部。從遺址向東約200米是東辛公路,濰高公路從遺址中部東西穿過。遺址中部高,四周低,俗稱“傅家頂蓋子”或稱“摩天嶺”,是目前魯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遺址。該遺址平面為橢圓形,東西長750米,南北寬500米,總面積37萬平方米,中心部分18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層厚約1-3米,內涵豐富。自1985年至1996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縣博物館的配合下,曾先后2次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清理,共揭露面積707平方米,發(fā)現(xiàn)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個,水井4眼,出土石器、骨器、角器、陶器、玉器等各類文物400余件……[詳細] |
單縣古城,因其歷史上牌坊多而精聞名天下,據(jù)民國本《單縣志》記載,從宋代到清未,單縣建坊百余座。民國末年還存有34座,城內主要街道上,凌空飛架著一座座精美的牌坊,給古老的縣城增加了幾分肅穆莊嚴。單縣的牌坊均為節(jié)孝坊,全石結構,四柱三間,斗拱重檐,構筑精巧,氣勢巍峨,平面為“一”字形,四柱和額枋上雕刻精美,或云龍纏繞,或鶴鳳翱翔,或八仙慶壽,或二十四孝等。在牌坊之林中,百獅坊和百壽坊以其雄偉的氣勢,巧妙的結構,嚴謹?shù)膱D案,精致的透雕和優(yōu)美的傳說享譽海內外,堪稱天下一絕。百獅坊與百壽坊200多年來,吸引了無數(shù)國內外游客,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縣也因此名揚海內外。百獅坊俗稱張家牌坊,……[詳細] |